大明话事人 第600节

  词臣系统与其他衙门很多玩法都不同,更有点“熟人社会”的意思。

  其他衙门人和人之间是上下级,而词臣系统里都是前后辈。

  在词臣系统,前任推荐后任人选都很正常的事情,但推荐的歪了被全体翰林喷也很正常。

  如果在其他衙门,当一位尚书要离职时,不可能让他推荐下一任尚书。

  听到林泰来这个问题,陈学士答话说:“我一个去当工部左侍郎的人,还有什么脸面推荐后任?”

  这意思就是,咱们的交易已经完成。

  我帮你处理了孙继皋,你给我安排工部左侍郎,至于其他就算了。

  于此同时在东朝房,已经坐稳了吏部尚书位置的王天官娴熟的主持着廷推。

  “我吏部欲推举曾同亨为工部尚书,诸君以为如何?”

  大九卿们纷纷发言,左都御史陆光祖和刑部尚书孙丕扬率先表示赞同,户部尚书王司徒稍微犹豫后也赞同了。

  眼看着形势似乎已经明朗化,礼部尚书于慎行突然表示强烈反对。

  而后兵部尚书王一鹗、大理寺卿周采、左通政徐申先后出面反对。

  在这种局面下,推举曾同亨工部尚书这个提议显然无法强行通过。

  曾同亨这个工部左侍郎升不上去,那么陈于陛陈学士迁为工部左侍郎的提议自然就作废。

  王天官一脸懵逼,没想到林泰来早上的一句戏言,竟然还成真了。

  吏部的提名真的没通过,自己这个吏部尚书的脸面被踩了一下。

  这踏马的是谁在暗中捣乱?

  事先所有人都以为,今天这场廷推就是走个过场,不会有什么波折。

  因为这是清流党人和林泰来都共同默认了的结果,还能出什么意外?

  连林泰来这样的人,都没有想方设法钻空子,亲自到现场督战,可见其心里的确定性。

  就在这样一种意外中,本次廷推草草散场了。

  虽然没有人明说,但都感受到了从内阁伸出来的那只巨手。

  翰林院正堂公房里,林泰来还在苦口婆心的劝说陈学士:“我林泰来人称今布,布就是一诺千金的季布。你再帮我一次,我一定有所回报!”

  正当这时候,王天官的随从一路飞奔过来,在门外叫道:“九元老爷!廷推结束了!”

  心思机敏的陈学士大惊失色,下意识的叫道:“坏了!”

  如果是正常结束,王天官也犯不上特意派随从来通知林泰来,所以多半是出了意外。

  “不能吧?”林泰来疑惑的说:“没道理出意外啊。”

  但事实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那随从紧接着又说:“廷推没通过!”

  这个结果,委实让林泰来意想不到,当即惊疑不定。

  这可是自己和清流党人共同默认的结果。有实力否决本次提名的人,朝廷里应该不超过三个吧?

  陈学士更激动,站了起来说:“怎么会这样?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林泰来答话说:“当然是”

  但是他才说了一半,就停住了。就算想到了,这时候也不适合公开出来。

  陈学士对林泰来质问道:“你不是一诺千金么?你不是最有信誉么?怎么偏偏就在我这里失信了?”

  面对陈学士的质疑,林泰来有点羞愧,“先不要慌,等我去探探风!”

  而后林泰来也没脸坐下去了,匆匆忙忙的离开。

  但林泰来知道,在这个时候,会有很多人关注自己的表现。

  他不想表现出任何异常的样子,不然就会被人视为心虚了。

  所以林泰来出了翰林院后,一如既往的在各衙门之间窜访。

  直到晚上,他才开始走亲戚,来到了户部尚书王司徒家里拜访。

  让林泰来意外的是,在王家遇到了礼部尚书于慎行。

  虽说于慎行和王司徒都是山东人,但两人从各方面来看都不是一路人。

  于慎行是偏文艺、词臣路线的,不属于主流派别,被林泰来视为竞争对手暗中打压。

  王司徒是读书做题、实务经世路线的,后来又与林泰来结盟。

  两人除了逢年过节的问候,基本上没什么往来。

  所以于慎行今晚出现在王家,确实让林泰来没想到。

  林泰来虽然担当礼部主客司郎中,但去主客司时,从不去主动拜访本部堂官,所以很有一段时间没见到于尚书了。

  此时猛然见到于慎行,感觉他憔悴了很多,两鬓居然出现了花白,看来最近确实焦虑。

  要知道,于慎行乃是最年轻的尚书,至今还不到五十岁。

  作为礼部尚书,肯定是站在了国本之争的风口浪尖上,外人很难想象其中的压力。

  林泰来调侃道:“我最近就是骚扰了两次教坊司而已,又没有影响礼部小金库,怎的大宗伯还追到这里了?”

  王司徒在旁边说:“九元尊重一下于老弟吧!”

  “怎么了?”林泰来诧异的问。

  自己哪里不尊重了?平常都是这样说话的。

  王司徒又道:“申首辅对于老弟下了最后通牒,要么党附,要么滚蛋!”

  林泰来脱口而出指责道:“原来是大宗伯你跑票了!难怪今日廷推没通过!你毁了我的千金一诺之信誉!”

  王司徒:“.”

  重点是在这里吗?跟你那所谓的“一诺千金”比起来,难道没有更值得关注的迹象?

  林泰来心里想道,像于尚书这种独立派,在不涉及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平常是不会投反对票得罪人的。

  今天于尚书却带头强烈反对,显然背后有特别原因。

  听刚才王司徒那句话的意思,应该是于尚书被首辅不知用什么手段拿捏了。

  而且首辅又要收于尚书当狗,于是于尚书开始慌了?甚至慌不择路的跑到王家来求主意?

  这就是独立派的悲哀啊,平时独自美好,一旦遇到了强大外力,就发现连个可信赖的同道都没有,只能病急乱投医。

  对于申首辅的压力,王司徒肯定扛不住,所以他就看着林泰来。

  林泰来沉吟片刻后,对于尚书说:“如果你不愿意党附申首辅,也不是没有办法。

  那就是加入我们更新社预备团,你这个礼部尚书虽然风雨飘摇,但还是有一定价值的。”

  噗!王司徒一口茶水直接喷出!林九元你知不知道,你这叫趁火打劫!

  现在申首辅是什么暴躁状态你又不是不知道,你怎么还敢和首辅抢人?

  于慎行愕然一会儿后,直接拂袖而去。

  你林泰来和申时行有什么区别?难道你们这些满脑子党同伐异的人,就看不得别人独立自主吗?

  王司徒送了于慎行回来,就听到林泰来说:“于尚书干不久了。”

  王司徒也没管于慎行了,又问道:“申首辅突然暴走,你还好么?要不要主动示弱?”

  林泰来安抚说:“没关系,只要有吏部王天官和你支持我,那局势就是固若金汤!

  实力和利益会让申首辅会恢复理智的,要相信一名政客的修养。”

  和王司徒谈完,都已经半夜了,林泰来也懒得再折腾,直接在王府安歇。

  次日清早,林泰来还没离开王府,忽然有人狂拍王府大门。

  懂点人情世故的都知道,被这样狂拍大门,多半是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林泰来走到前庭,就看到有人跪在王司徒面前,哭着说:“老太夫人没了!”

  卧槽!林泰来大惊失色,这两天自己到底怎么了?总是乌鸦嘴!

  先前王司徒的母亲确实还健在,已经八十多高寿了现在人没了,王司徒要丁忧了。

第620章 一起被打

  以这时代人的寿命,能活到八十多岁的不多。所以像王司徒这样六十几岁还遭遇丁忧的情况很少见,一般人都是壮年遭遇丁忧。

  林泰来听了王司徒八十多岁老母亲去世这个消息后,也是感到猝不及防。

  对林泰来而言,影响最大的方面就是王家的人离职守制。

  王家做官的人不少,之字辈的有户部尚书王之垣、苏州府尊王之猷、户部大同行司员外郎王之辅,还有个考满待选的王之都。

  其中王司徒、王府尊、王员外郎都需要守制,而王之都不是同一个父母,所以不用守制。

  其他象字辈是老太君的孙子辈,在礼法上如果不是承重孙就不用守制。

  所以宣府巡抚王象乾、吏部文选司员外郎王象蒙都可以继续留任。

  但偏偏王司徒和王府尊两个最关键人物离职,就让林泰来非常头疼了。

  王司徒不但是六部之一,还是林泰来势力在朝廷的最重要支柱,比赵志皋和王天官都可靠的支柱。

  没了王司徒,林泰来在部院层面上的实力瞬间就变得单薄了。如果只有王天官一个人,难免会孤掌难鸣。

  而苏州府尊王之猷别看近几年似乎很低调,但对林泰来的重要性仅次于王司徒,承担着在苏州老家保驾护航的重要任务。

  尤其是苏州林氏集团近年来大动作频频,有王府尊这样的真正自己人坐镇,能省去很多麻烦。

  换成外人来当知府,多少也是隔着一层,林泰来还真不一定完全放心。

  无论心里怎么盘算,总要面对现实,林泰来慢慢的走到了王司徒身边。

  王司徒与母亲的感情非常好,接到丧报后,悲痛的双腿站立不稳,更走不动路,被仆役扶着坐在了穿堂。

  “节哀。”林泰来简简单单的说。

  王司徒抬起头对着林泰来摇了摇手,略有歉意的说:“我此时无心说话,准备立刻启程返回山东了,九元且先自便吧。”

  按照当今的规矩,大臣接到丧报的那一刻,就必须第一时间将丧事上报朝廷,然后马上停止工作,准备返乡,这是绝对不能有任何犹豫的。

  林泰来点点头说:“老兄但请放心,京城这边还有我。”

  走到大门时,正遇见指挥仆役开始做事的王象蒙。

  “小姑丈你也要挺住。”王象蒙说。

  在吏部文选司这样的核心部司呆了两年,王象蒙对朝廷风向也越来越敏感了。

  现在首辅正在为了林泰来发飙,结果林党这边最重要人物突然离去,形势就极为恶化了。

  林泰来深深的叹口气,最关键之处还是毫无提前准备,感觉就是遭受黑天鹅事件,损失惨重。

  本来固若金汤的赵志皋加王天官加王司徒铁三角阵容,突然就面临崩盘危险。

  这时候林泰来终于能理解,申首辅为什么那么喜欢任用老头子了。

首节 上一节 600/7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