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汪应蛟也挤进人群,向着墙上望去。
只见揭帖上标题写道:“炮打欺世盗名官员之帖!”
正文则是:“予内臣刘某,贱名不足挂齿,职责守把西直门也。
当值之时,眼见甚多官员于本该公务之日,自西直门出城,至高梁河、海甸,放纵春游踏青。
近两年三四月间,目睹并尚能记起之公务日春游官员者,计有王三余、赵南星、王汝训、万国钦等十三人。
不由心生愤懑,如此文恬武嬉,于国家如何?
又听闻这等嬉游之辈近日常有言论,一曰国本,二曰弹劾大臣误国,岂不滑稽荒诞、自欺欺人哉?
予虽残废之身,尚知恪尽职守、不敢擅离公位,谁知读圣贤书之臣,欺世盗名,反不如残废?
予坐于西直门,不忍直视乱象,发帖警醒世人而已!”
稍微有点政治嗅觉的官员乍然看到这张揭帖,顿时就心生“卧槽”!
故而很多官员聚在这里,就是因为揭帖内容很有解读价值,大家要互相交流心得,以便于更深刻的理解这份揭帖。
明面上,这一张某内监大骂文臣“违规旅游”的揭帖,而且骂的非常刺耳,还点名了十三個人。
主题也明显——像这十三名上班时间出去旅游的官员,连我这种残废公公都不如,本身就是误国之辈,又有什么资格装模作样的弹劾别人误国?
但细究之下,又能发现揭帖里面颇多微妙之处。
这时代确实有三月踏青春游的习俗,而京城地方习俗中的春游地点就是西直门外,从官场到民间都这样。
可以说,不知道有几千几百大小官吏都出过西直门去踏青,而且都是公务时间违规旅游!
可是为什么发揭帖的刘公公脑子里,偏偏只能记住这十三个人?这是偶然还是必然?
所以揭帖的第一个看点就是:这十三个人之间,一定有什么内在关系。
第二个看点就是,素来名声不彰、默默无闻的西直门刘公公为何忽然就这么勇了?
一个三流太监居然敢公然插手文官舆论战,西直门最近有什么异常变故?
翰林院编修方从哲在上班路上看到了揭帖,连忙掉头转向王锡爵阁老的府邸。
“老师果然妙算,林九元出手了!”方从哲将这个好消息告知王锡爵。
先前王锡爵忽然遭受了一波强大弹劾后,他没有再去找申时行,而是让亲信门生方从哲去找申用懋。
方从哲和申用懋都是万历十一年进士,有一定同年之谊。
王锡爵小聪明在线的时候,能看得很清楚。
目前找申首辅就只能是申首辅,找林泰来就只能是林泰来。
而找申用懋,则可能兼顾林泰来和申首辅,如果林泰来都搞不定,厚道的申用懋肯定会求申首辅出手补救。
方从哲不能不服,“那林九元果然思路清奇,是总能找到切入点。”
之前谁能想到,连人人都有的踏青春游会被拿出来说事?
王锡爵冷静的说:“这只是林泰来出手向那帮清流施压而已,远没有到决定最终结果的程度。”
方从哲答道:“以我在翰林院对林九元的观察,他一旦出手,必定会留有后手。
所以揭帖大概只是开始,后面肯定还有事情发生,只是我也猜不到会发生什么。”
另一边汪应蛟看完了揭帖,心里的喜悦之情不知不觉蒙上了一层阴影。
旁人短时间内还没看出端倪,但知道内幕的他已经发现了其中内涵。
刘公公揭帖上点出的十三个人名,都是最近攻讦王锡爵的主力选手,这绝对不是偶然!
林泰来才被发配到西直门几天,那西直门的门官太监就变得这么勇,也绝对不是偶然!
按照原定计划,汪应蛟来到了吏部文选司,却看到文选司郎中陈有年脸色铁青的坐在公房里。
汪应蛟知道,在这次“内阁大乱斗”项目里,陈有年是清流势力一方的总指挥。
看陈郎中今天这样子,显然是被揭帖内容气得不轻。
“林泰来这个畜生!简直岂有此理!”看到是自己人进来,陈有年忍不住大骂泄愤。
当初力主将林泰来发配京城西北角西直门,已经是所能想到的,最远离政治的城门了!
无论从物理上,还是精神上,西直门距离政治都很远!
而且守城门还有个好处就是,不能随意离开,等于是被禁锢在城门了。
但是万万没想到,林泰来这王八蛋还能找到“违规旅游”这种烂借口,隔着十几里地对政局进行骚扰!
最可气的是,还是找了个太监当嘴替来骂人,这是何等的羞辱!
辩解都没法辩解,因为这种行为在制度上,确实违规了。
老朱家对待大臣实在太苛刻,工资低不说,假期还极为稀缺。
一年到头除了春节期间,理论上官员是没有假日的,除非皇帝特许。
所以踏青春游雅集这种习俗,只能占用“公务时间”,这是官场默认的行为,一百多年来始终是这样过的。
关键是,这样引起官员公愤的砸锅行为,林泰来并没有自己露头,而是让一个不知所谓的太监出面开嘲讽。
现在的情况就是,十三名本次大乱斗的主力选手,就这么被架在那里了。
虽然“违规旅游”还不至于伤筋动骨,但脸面也不好看,下面还怎么好意思弹劾别人?
若强行还击,与刘太监对骂?那更有失体面!
看到汪应蛟过来,陈有年稍加思索后,开口道:“如今之计,只能请许阁老出面破局了。”
既然许阁老认识到了“合则两利”,那就开始合作吧。
汪应蛟一时间没反应过来,疑惑的说:“许阁老又能做什么?”
陈有年咬牙道:“请许阁老出西直门春游!我倒要看看,守在西直门的林泰来作为门生,会怎么处理!”
第551章 水太深会死人
陈有年的想法就是,既然你林泰来炒起了“违规旅游”这个话题,那么就让许阁老在你林泰来眼皮底下强行出城,你林泰来怎么说?
林泰来拦是肯定拦不住的,关键在于之后。
如果林泰来继续炒这个话题,那无异于主动坑自己老师,在官场上这就是欺师灭祖。
虽然由于特殊原因,你林泰来现在可以对许老师的困境坐视不理,但如果主动出手,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如果林泰来畏惧道德压力,停止炒作“违规旅游”话题,那么揭帖造成的舆论被动自然就化解了。
故而无论怎么看,让许阁老出城春游一趟,己方绝对不亏。
虽然揭帖是什么刘太监发的,但明眼人都知道,背后肯定是你林泰来在操纵!
抓问题就要抓本质,盯住你林泰来肯定没错!
汪应蛟带着陈有年的意见,又返回了许国府邸。
许阁老听了后,发出了灵魂拷问:“先前不是说过,我暂时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接受他们的善意即可?
为何一夜之间,他们就破了约定,让我这张老脸去做事?”
汪应蛟无奈的劝道:“形势有变,谁也预料不到,不得不需要阁老出力。既然是合作,总不好无动于衷吧?”
许阁老忍不住吐槽说:“听起来是让我出面当炮灰。”
汪应蛟又劝道:“怎能说是炮灰?因为目前只有阁老你的身份,能从伦理道义上压制住林泰来了,然后化解这个局面了!”
许阁老叹口气,果然如同自己之前所猜测的,如今自己最大的价值就是“林泰来大座师”这个身份。
然后许阁老又道:“前些日子在宫中,我当众断绝了师生之义,怕是出面也没什么用了!”
汪应蛟答话道:“阁老怎能这样想?你是师长,他是门生,伱可以断,他不能绝啊!
譬如君臣父子关系,君主可以处罚臣子,父亲可以打儿子,但臣子可以不认君父,儿子可以不认父亲么?”
三问之后,许阁老也就没再说什么了。
局势发展到这個地步,自己不上也不行了,纵然冒险也是身不由己。
难道还能眼睁睁看着,优势再次化为乌有,然后灰溜溜的下台返乡?
自己与林泰来之间矛盾之所以不可调和,也可能是因为自己对林泰来没有太大用处,林泰来根本没有兴趣让步。
那么自己还纠结什么?豁出去干了就是!
随后许阁老吩咐仆从准备车马,到了次日,便动身前往城外踏青,从西直门走。
从府邸出来行了十多里路后,就望见了巍峨的西直门门楼。
大学士阁老的前导仪仗还是比较明显,远远的就被西直门守军注意到了。
在城墙根下打盹的林姓门卒被叫醒了,然后一路小跑着迎了上去。
站在马车边上,林泰来诧异的问道:“老师为何突然到此?”
许国打量了几眼,只见林泰来身穿红胖袄,手持一根长矛,打扮与一般门卒别无二样,真的像是一个被充军的汉子。
好端端一个门生大弟子,竟然成了仇人,难道自己这时运当真不济?
许阁老一边想着,一边淡淡的答道:“近来心情不佳,欲出城散心,有何不可?”
林泰来答话说:“听我一句劝,在眼下这时节,老师最好不要出去了!”
许阁老感觉这话是威胁自己,便对林泰来喝道:“怎么?你敢仗着兵强马壮,强行阻拦我?”
林泰来连忙解释道:“老师不要误会!我怎么敢对老师动手?
只是西直门外风光虽好,但水太深,并不适合出游,故而不得不提醒老师。”
许阁老又感觉自己被当面嘲讽了,暴躁脾气发作道:“笑话!水太深又如何?还能淹死人不成?”
林泰来似乎每句话都又像是解释,又像是威胁:“老师别不相信,真会死人的!”
许阁老冷哼道:“我倒要看看,怎么会死人!”
随即对随从和车夫喝道:“继续前行,出城!”
他很明白,今天的主要任务并不是与林泰来斗嘴,而是从西直门出去春游。
只要坐实了“林泰来大座师也去春游”这个事例,那就算完成任务!
队伍重新启程,朝着西直门的门洞行驶过去。
林泰来一路小跑着,仍然紧紧跟在许阁老的马车旁边。
口中不停的叫道:“老师三思!三思啊!不要出城啊!”
但队伍和马车并没有停下,一直穿过城门洞和瓮城,来到了城外。
马车的帘幕打开,许阁老望着高梁河畔的明媚春光,忽然烦躁焦虑的心情好了许多。
恍惚间,仿佛看到了家乡的溪边野趣,同样也是在城外。
本来许阁老出城转悠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但现在他真有踏青游春之意了。
比起城里的尔虞我诈、互相倾轧,至少城外春光不会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