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一会儿又想到,这可是在乾清宫外面,打架后果难以预料啊!
总而言之,这样的事情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大学士们和陈太监恍恍惚惚时,以一对数十的林泰来反而开始占了上风!
久攻不下的内监们突然就士气崩溃了,被顶在最前排的内监再也不肯上前,头也不回的跑了!
这就引发了连锁反应,还能走得动的内监们扔下了地上十几个重伤员,争先恐后的蜂拥而逃!
转眼之间形势逆转,二三十个内监在前面逃跑,而林泰来一个人凶神恶煞的在后面追着打。
没什么见识的陈太监和大学士们直看得目瞪口呆,感觉就像是话本小说里的场景投射到了现实里。
成祖皇帝修建这座皇宫百五十年,没人在乾清宫前打群架啊!
最多也就是在奉天门,也就是现在的皇极门前打过。
溃败的内监们逃到了乾清宫西侧夹道,夹道的另一边则是养心殿。
不知是谁带的头,这些溃败内监冲到养心殿院落里。
这时代的养心殿主要作用是充当大太监的直房,以及放置一些皇帝常用的杂物。
可能是因为不少大太监住宿在这里,溃败的内监们下意识觉得,在养心殿能得到庇护,所以才逃了进来。
打群架经验极度丰富的林泰来感到,贸然冲进陌生院落,危险系数比较大。
所以他就站在养心殿院落的正门也就是养心门里,堵着门破口大骂。
这番动静登时就惊动了在养心殿内值宿的太监、少监们,纷纷走出来看。
其中不乏身穿飞鱼、斗牛赐服的大太监,齐齐茫然,完全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
职业生涯完全没有遇到过这种匪夷所思的场景,难道在朗朗乾坤之下,还能有土匪打进内宫?
陈矩和四个大学士也赶了过来,望见林泰来手持棍棒,宛如天神下凡堵在养心门。
陈太监害怕林泰来杀红眼,直接把养心殿里的高级太监团灭,远远的就喊道:“林九元住手!”
然后他又仔细观察了一下,确定林泰来神智清醒,才走到林泰来近处。
只见林泰来的形象也混乱了,头顶官帽已经不知落在了哪里,发髻松松垮垮。
而身上官袍已经破了数个大洞口,露出了内里的皮甲。
但是这样的形象,更让人感到害怕。
林泰来收起了棍棒,嘀咕说:“宫里应变能力真差,难怪会发生梃击案.”
通过今天实战,林泰来可以断定,如果梃击案换成自己动手,那皇太子至少是个重伤。
陈太监稍稍迷惑了一下,梃击案又是什么典故?
此时养心殿院落里的太监也看到陈矩了,高声问道:“陈公!这是怎么回事?”
陈矩终于拿出了司礼监第四号人物的气势,大声喝令道:
“刚才逃进养心殿之内臣,全部拿住!没有皇上旨意,不许放人!”
然后又对大学士们和林泰来说:“宫里出了这样的变故,请尔等宫外之人暂时退到乾清门之外,待我先向皇上奏明此事!”
申首辅代表大臣点头道:“理该如此。”
林泰来插话说:“数十内监埋伏夹道,围殴奉诏进宫大臣,实属骇人听闻!请皇上为臣等做主!”
陈矩回应说:“我自会向皇上奏报,你们先退出乾清门!”
只要看到林泰来还在内宫里,陈太监就感到害怕,必须先让林泰来出去才能安心。
而后四个大学士和林泰来又退到了乾清门外,有一群禁兵专门牢牢盯着林泰来。
这些大内禁兵只能守在宫门外面,若无特殊旨意,同样不许进入内宫。
所以刚才林泰来和内监们打架时,这些禁兵无法进去阻止。
没有人说话,大家都在默默的等待。
申首辅想道,如果这次召见黄了,那就更好了他不认为这次觐见会是什么好事。
林泰来在等待之余,心里还在默默的复盘各种史料,这就叫以史为鉴。
根据记载,万历皇帝摆烂后,只有两次召大臣入宫觐见的记录。
第一次就是现在这次,如果没有林泰来这个蝴蝶效应,四位大学士已经在毓德宫和陛下谈心了,当然结果是毫无卵用的。
第二次就是二十五年后的万历四十三年,也就是梃击案发生之后。
当时太子宫出了这样的怪事,中外惊疑,各种猜测直指郑贵妃。
万历皇帝为了安抚人心,在慈宁宫召见大学士方从哲、吴道南和一些大臣。
这个吴道南就是林泰来的同榜探花,帮林泰来抄录《累朝训录》的那位老实人。
那次召见时,方从哲唯唯诺诺,吴道南说不出话,但有个叫刘光复的御史发言激烈。
而后一大群内监一哄而上,群殴刘光复,场面一度失控,把吴道南吓得尿了裤子。
后来有人评价说,吴道南这帮大学士连被嘲讽为纸糊三阁老的万安都不如。
正因为林泰来之前复习了这段史料,所以今天才会在官袍内里披甲。
仔细研究下就知道,梃击案后召见那次,内监到底仗了谁的势,才敢在宫里群殴大臣。
说实话,就连魏忠贤都干不出这么刁蛮、没品、仿佛泼妇撒泼的事情。
那个主谋现在更得宠,焉知类似的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没想到,还真让自己遇上了
却说在另一边,陈矩将外臣们暂时礼送出宫后,就匆匆的小跑着往皇帝此时所在的毓德宫赶过去。
在半路上,陈太监迎面遇到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提督东厂孙暹。
“方才毓德宫里隐约听见喧闹哗乱,出了什么事情?”孙厂公直接问道。
毓德宫就在养心殿的北边,如果乾清宫到养心殿动静大了,毓德宫里确实有可能听到。
陈矩也不知道应该怎么精确描述,边走边说:“方才那几个外臣进了乾清门后,忽然有数十名内臣围攻翰林院修撰林泰来。
然后被林泰来打得溃不成军,重伤十几个,其余人一路逃窜进了养心殿。”
孙厂公吃了一惊,“竟然有这样的事?那数十名内臣究竟是谁指使的?”
陈矩叹口气说:“不必胡乱猜测,见了皇爷再说吧!”
孙厂公又很疑惑的说:“外臣入宫,不是禁止带随从家丁护卫之流么?林泰来安敢犯禁?”
陈矩摇头叹道:“没有家丁护卫,只有林泰来一个人参战。”
孙厂公:“.”
东厂可太踏马的需要这样的人才了!
两人说了这几句话,毓德宫也就到了。
此时万历皇帝正半躺在毓德宫西室的榻上,等待着大臣觐见,几个司礼监太监在旁边陪着说话。
陈矩进去后,将刚才的事情如实陈述一遍,不带任何主观色彩,也没有任何添油加醋。
万历皇帝极为错愕,在皇帝的眼里,这事同样是匪夷所思!
几十个内监和大臣在乾清宫外面打群架,还踏马的打输了,这是什么鬼?
回过神来后,万历皇帝扫视着屋里的大太监们,语气不明的问道:“是你们吗?”
所有大太监互相看了几眼,没有人出面承认。
司礼监掌印太监张诚开口对陈矩问道:“简直荒谬至极,你为何没有阻止?”
陈矩答道:“当时我试图喝止,但彼辈并不听从。”
虽然这番问答并没有指名道姓,但屋里都是聪明人,听了这番问答,立刻就猜出真相了。
陈矩是司礼监的第四号人物,也是整个太监体系的前几位人物,地位相当于文臣的大学士。
那帮内监胆敢彻底无视陈矩的喝止,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宫里有这种实力的人,应该不超过四个——皇帝本人、郑贵妃、司礼监掌印太监张诚、厂公孙暹。
如果用排除法的话,皇帝、张诚、孙暹都没这么无聊,那指使数十名内监去群殴大臣的人,还能是谁?
大太监们都不说话了,这事他们真管不了,能撇清自己就行了!
万历皇帝倒吸几口冷气,忽然又觉得牙疼。
我的小贵妃,在自己面前当个刁蛮小可爱就行了,竟然还去大学士们面前耍刁蛮。
本来今天是想“游说”一下大学士们,伱就当着大学士们的面前整了这出,让大学士们怎么看待你们母子?
司礼监掌印太监张诚见万历皇帝陷入了精神内耗不能自拔,又对陈矩问道:“外臣现在哪里?”
陈矩答道:“暂时退回乾清门外,等待圣裁。”
张诚问这话的意思就是,请皇帝先拿个主意,今天到底见还是不见?然后再说其他。
“还是见吧。”万历皇帝叹口气说。
孙暹连忙提醒说:“当初皇上说过,厂卫需要林泰来这样的人才,今次算是个时机。”
陈矩心有余悸的奏道:“臣担心林泰来惊扰圣驾.如果皇上要见外臣,臣提议皇上登乾清门,居高临下对话。”
众人:“.”
第542章 卖的干干净净
重新退回乾清门外的大学士们等了好一会儿,也没等到新的旨意传出来。
但是大家对此都有心理准备,所以也不着急。
内宫发生了这么荒唐的事情,皇帝和太监们肯定需要时间进行内部处置,并商量出对策,最起码也要决定推出谁背黑锅吧?
反正现在春光明媚,在外面很舒适,如果皇帝肯先赐座赐茶,那就是真明君圣主了。
至于背后主谋是谁,几位大学士们虽然不像林泰来那样开了外挂能以史为鉴,但也都已经猜出来了。
能当上大学士的人,性情和人设或许各异,比如申大是表面宽大、许二是暴躁老哥、王三是大聪明,王四是道学先生,但各人的智商都在一定水准线上的。
如果到这时候,他们还猜不出主谋者是郑贵妃,也不配为大学士了。
反正以他们对皇帝和司礼监的张诚、孙暹、田义、陈矩的了解,都干不出这种没品的事。
况且大明的后妃与历代不同,都是从民间或者底层挑选,都是小门小户出身。
这样的家庭出身,见识程度和受教育水平可想而知,做出些不着调的事情很正常。
只能说,林泰来这人实在太能拉仇恨了,竟然把郑贵妃激怒到失去理智,不惜采取如此骇人听闻的手段。
听说昨天在兵部,林泰来从郑贵妃她爹一直骂到郑贵妃她哥
不讲政治正确的说一句,林泰来被一群内监埋伏围攻,真是自找的。
不过当几位大学士从宫廷惊变的震撼中缓过神来后,却又不约而同的发现,刚才出现内监围攻“大臣”事件可能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