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486节

  机户和船户都起来抗税了,普通农户被影响到,产生抗税情绪,也是很合理的吧?

  现在距离秋收只有一个半月了,如果到了那时,钱粮征收出现大范围的缺口,抚台你何以向朝廷谢罪?”

  虽然周巡抚心里还想继续硬气,但嘴上真的硬不起来了。

  机户抗税可以嘴硬,船户抗税可以嘴硬,但如果连带上农户,那性质就彻底变了。

  对江南巡抚来说,钱粮尤其是漕粮乃是第一重要的工作,这也是朝廷的生命线。

  如果漕粮出了大问题,性质相当于边镇巡抚决策失误吃大败仗并失地。

  那就不只是处分或者罢官的问题了,至少也是一个流放套餐。

  林大官人又补充说:“发生这些事情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由于抚台伱的不作为啊!

  在连锁民变发生之前,你为了躲麻烦,突然离开苏州,而且拒不回返!”

  周巡抚终于破防了,喝道:“这样对你又有什么好处?”

  林大官人答道:“我是一个苏州本地人,而且是小有产业的本地人。

  乡亲们掀起抗税风潮,对我的好处当然很多了!

  反倒是你这巡抚,应对不当引发广泛的抗税风波甚至影响漕粮,以后可怎么办?

  也不知道你这把年纪了,还能否适应云贵广西的气候啊。

  而且或许还有子孙三代不得科举的惩处,这可怎生是好?”

  周巡抚陷入沉默了,在这时候,左护法张文突然开口提醒道:

  “坐馆啊,在京城里,已经有人说你是巡抚杀手了。

  近三年内,在你手里废掉的巡抚已经有四个了。”

  言外之意就是,如果再加上眼前这个,那就高达五人,有点太多了。

  林大官人连忙驳斥道:“不是,没有,别瞎说!再说能怪我么?”

  张文又说:“虽然那些巡抚都是罪有应得,但坐馆你难道就没有一点点责任吗?”

  林大官人激动的说:“我朝最早是三司分治,后来才设置了巡抚,总揽军民事务,权力超过任何地方官员!

  要怪就怪这些人当上封疆大吏后,伴随权力的突然扩张,都产生了‘无所不能’的错觉!

  所以一个个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巡抚,总想有自己的主意,还不愿意听劝!

  所以不是我林泰来总是和巡抚过不去,主要是这些巡抚实在欠收拾!”

  周巡抚:“.”

  当着一位巡抚说这种话,你礼貌吗?

  林大官人一边说着“巡抚欠收拾”,一边连自己都相信了。

  相比之下,还是也当过巡抚的赵老头最好用,不愧是自己几年前就选择好的培养对象。

  右护法张武也不甘寂寞的开口了,大声的说:“这次坐馆回苏州后,可能表现的太过于和善了!

  我看在有的时候,也该适当的杀适当的杀杀那什么来着?杀一儆百?”

  “你们也说够了!”周巡抚忍无可忍的说。

  他只想老老实实的当个混日子官员,为什么要遭受这些威胁和阴阳怪气?

  老实人又怎么了?老实人就活该被弓箭指着吗?

  李师爷想了想也实在无计可施,对周巡抚低声劝道:“东翁,识时务者为俊杰。”

  他算是看出来了,林泰来在苏州府所能调度的资源远远超出想象。

  要不是换巡抚和重新磨合浪费时间,估计林泰来都懒得跟周巡抚在这折腾。

  这是绝对实力上的差距,跑路这种小聪明小伎俩在绝对实力面前,完全没用。

  现在周巡抚有两条道,要么做事失败后背官方黑锅,罢官回家;要么跑路后被扣私人黑锅,流放套餐。

  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是所有正常人的选择。

  周巡抚长叹一声,问道:“你到底想让本院做什么?”

  刚才帮着旁敲侧击的左右护法张家兄弟也就闭上了嘴,他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看着屈服的周巡抚,两兄弟心里想道,坐馆混官场和混社团真是没多大区别,对付人的手段本质上都差不多。

  此刻林大官人终于进入了正题,张口就是最难的一项任务:“工程资金至少还有二十万两缺口,劳烦抚台费心了。”

  周巡抚大怒道:“不要强人所难!本院哪来的二十万两?也没地方去筹集二十万两!”

  林大官人连忙说:“不要紧张!我自然会给抚台指条明路,可以去借啊!”

  周巡抚冷笑道:“谁能拿得出二十万两借给本院?再说本院这张脸面,也不值二十万两。”

  林大官人答道:“朝廷总能拿得出二十万两,抚台可以向朝廷国库去借!”

  周巡抚:“.”

  这是什么异想天开的脑洞?从来没听说过,哪个地方能从国库借出银子。

  如果空口白牙的就能从国库借出银子,那各地早把国库借光了!

  而且就算能借出银子,又拿什么还?

  林大官人解释说:“这些银子都要用在松江府,所以应该由松江府来还。

  虽然二十万两银子听着很多,但松江府也有五百万亩田地!

  可以将二十万两银子平均到松江府五百万亩田地上,来年多收点钱粮,加利息还给朝廷就是了!”

  周巡抚:“.”

  这不是变相的增加田税吗?一定会被百姓戳脊梁骨大骂吧?

  林大官人鼓励说:“为了百年长远之利,难免要牺牲短期利益!

  可能会有很多人不理解,全靠抚台这样不计个人得失荣辱的官员出面操持了!”

  周巡抚:“.”

  卧槽尼玛!你才不计较个人得失荣辱!

  你林泰来真踏马的不是人!这种脏主意都能想的出来!

  但又隐隐约约的感觉,这样做开了一个不知是好是坏的头。

  然后周巡抚又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朝廷向来没有先例,未必肯同意,反对者肯定很多。”

  林大官人狞笑道:“那你就对朝廷那帮敢于反对的垃圾说,如果不同意,就找皇家内库借银子!

  有松江府五百万亩田税偿还借款,还有利息,那皇帝陛下一定乐意之极!

  但引出皇帝的后果可就难以预料了,我看朝廷里谁还敢再反对国库借银!”

  周巡抚愕然,给皇帝直接在江南收田税的机会,朝廷那帮官僚不得疯了?

  那自己在别人眼里,岂不就成了出卖灵魂给魔鬼的人?

  你林泰来还想逼别人干这种脏活里的脏活,真踏马的不是人!比魔鬼还魔鬼!

  在你林泰来心目中,真就是把巡抚当耗材用么!

  情急之下,周巡抚说:“我认为,这事.”

  “闭嘴!”林泰来打断了周巡抚,“你只需要说答应,或者不答应!”

  周巡抚愣了一会儿,咬牙说:“答应。”

  和煦的笑容又重新回到了林大官人的脸上,“在筹备阶段的其他事情,相对而言都是小事了。

  无论徐知府上了什么申请,你不要耽误就是,主要是提前谕令周边各府县,准备征发人力。”

  周巡抚像个行尸走肉一样频频点头,他已经不指望自己还能有什么“主权”了。

  他心里只想着,让林魔鬼说完了就赶紧走人。

  最后终于听到林大官人说:“关于施工问题,都谈完了”

  周巡抚像是下课的学生,立即起身走人。

  都谈完了,还在这里干什么?看林泰来得意洋洋的嘴脸么?

  “慢着!”林大官人叫道:“下面还有后期运营问题要谈!”

  周巡抚完全听不懂,纳闷的说:“什么后期运营?”

  林泰来很详细的说:“目前预测施工需要耗费三十万,其中抚台你向朝廷借二十万。

  剩下的十万也不是小数目,有家新吴会社愿意出资,为官府分忧解难。

  但是也不能让新吴会社白出这十万吧?所以官府应当给予新吴会社一定补偿,仍然需要抚台你定案。”

  周巡抚不耐烦的说:“你还想要什么好处,一口气说出来吧!

  难不成,你也想从松江府五百万亩田地里收田税?”

  林泰来辩解说:“不是我个人索要好处,是新吴会社付出了十万两银子后,需要有收益。”

  “都一样!”周巡抚说。

  于是林大官人也不矫情了,直接说:“第一,新吴淞江入海口周边二里以内土地,划归新吴会社所有,租借还是收购另行商议。

  第二,允许新吴会社在吴淞江上新建三处河港。

  第三,吴淞江上只允许新吴会社指定货船通行。

  第四,官府与新吴会社协商代收关税事宜。”

  周巡抚本以为,他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对林泰来的贪婪有了最清醒的认知,林泰来无论再说什么,已经不可能再让他震惊了。

  但还是没想到,他还是低估了林泰来的索求!不对,低估了林泰来的下限!

  什么样的脑子,才能想出这样丧心病狂的四条?你林泰来也不怕撑死?

  还有,怎么听起来像是黑社团分地盘、分场子的感觉?

  “你这.”周巡抚迟疑着说。

  “闭嘴!”林大官人不容置疑的说:“我没有和你商量,只是通知你。”

第513章 文坛大会风雨欲来

  作为一个领导者,林大官人的主要任务就是顶层设计,以及选人用人,同时进行监督和鞭策。

  当从上到下,大部分环节的人都被搞定后,疏浚吴淞江故道工程筹备就陡然加速,进入了快车道。

  这个时候,林大官人反而轻松了下来,只需要按照时间节点督促进度即可。

  八月上半月很快就过去了,转眼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

  作为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苏州人庆祝中秋节的活动和习俗非常多。

  在节日里,新兴豪门林家开放了名园沧浪亭,举办了盛大的雅集,广邀苏州本地文坛名流参加。

首节 上一节 486/7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