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里的微妙气氛重新松弛了下来,旁边的申用懋忍不住擦了擦汗。
这刻他想起了一个历史典故——楚庄王观兵于周郊,问九鼎之轻重
申首辅已经不在意吴时来的事情了,继续追问道:“杨巍到底怎么惹到你了?就因为他不愿意让你去吏部兼官?”
林泰来指责说:“我想安排一个松江府知府而已,杨天官连这都不肯答应!”
申时行无语,松江府?还而已?
论天下钱粮,苏州府是第一,松江府就是那个第二。这样极其重要的大郡,能由着你林泰来性子胡闹吗?
申时行忍不住质疑说:“你要安排松江知府干什么?难不成造反吗?”
你林泰来已经称霸苏州城了,如果再称霸松江,那岂不等于直接掌控了朝廷四分之一的漕粮?
不是为了造反,有必要如此执着于松江府么?
林泰来连忙否认:“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老前辈这才是真说笑了!
我只是想疏通吴淞江故道,打通苏州城直接通海之水路!”
申首辅说:“我记得,前年内阁否过这个提议。”
林泰来有点强硬的说:“按官场习俗,新科进士当年都可以请假回家探亲。
今年我会请假回苏州,然后还会有这个疏通吴淞江旧道的奏本呈上,内阁还会再否吗?”
申时行还是怀有疑虑,“你是说真的?老夫一直以为,你是想上马一个大工程,然后趁机从中大肆渔利。”
林泰来嗤之以鼻,“老前辈太小看人了,难道我林泰来是那种完全不顾国计民生的人么?
你以为我疏通吴淞江故道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建港通海做准备,而后就可以富国强兵、训练水师、增加税收!”
“你真能做?”申时行确实顾虑很大。
作为首辅,申时行或许原则性比较灵活,但基本责任心还是有的。
你林泰来收点贿赂贪点钱也就算了,搞这种跨府流域性的专业性大水利工程,尤其还是苏松这种国家钱粮财赋的头号重地。
一旦失败就是祸国殃民,哪能轻易胡来?
林泰来就解释说:“我两次到京师时,都在通州大码头遇到了一位技术型官员。
他叫徐贞明,对水利和农业都有深刻研究,请他主持工程绝对可以。”
这几年徐贞明在朝廷的知名度还是挺高的,申首辅立刻就想到是谁了。
“这不就是前两年那个在北方推广种植水稻的傻.人么?”
林泰来冷哼道:“我就欣赏这样的傻子,我大明朝廷就是聪明人太多,傻子太少了!
去年他辞官后,我就请他下江南,去勘察水流和地势了!”
听到这里,申时行便明白,林泰来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真准备上马疏通吴淞江旧道的项目。
于是申时行感觉,自己对人性的复杂性又有了新的认识。
林泰来这样一个恶霸型状元翰林,明明靠着武力和务虚就能顺利向上爬,可是他居然还有务实的一面。
随后林泰来又回归了主题:“我看徐贞明与我有缘,可以重新起复为松江府知府!
我大明当世头号水利专家潘季驯已经老了,徐贞明可以作为一个接班人,未来的河道总督也有人选了。”
申时行又又感觉到有被冒犯,这种人事安排布局的思路是属于首辅的,你林泰来一个破五品操什么心?
最后申首辅问道:“事关重大,尤其你还有太多新想法,你真的下了决心要做?”
林泰来回答说:“就算没有建港通海那些新想法,只疏通吴淞江旧道也能减轻上游苏州的防洪压力,又有什么不好?
难道像当年海瑞那样,以防范海寇逆流而上深入腹地为名,把吴淞江下游彻底截断,水流注入弯弯曲曲狭窄的大黄浦河,就一定好了?
好歹相识一场,海青天的历史遗留问题,就由我林泰来纠正吧!”
听到林泰来连大明道德吉祥物海瑞都吐槽,申时行彻底放弃了教导林泰来什么叫尊敬前辈的想法。
直接给结果说:“你的这些要求,老夫都可以允诺!但你是不是也该给吴时来、杨巍一个台阶下?
他们身为左都御史和吏部尚书,难道不要面子的吗?”
林泰来陷入了深思,不知道在长考什么。
申时行不满的说:“全都遂了你的愿,你还有什么可犹豫的?难道你又贪心不足,还想加码?”
“老前辈不要误会!”林泰来连忙解释说:“我正在思考,怎么做才能给他们一个台阶下?”
申时行又想骂人了,这踏马的还需要长考?难道你林泰来这辈子就没给过别人台阶下,所以不会?
忽然林泰来拍了一下额头,“有了!我再广发一份揭帖,郑重向世人宣布,我林泰来与吴时来、杨巍恢复往来关系!”
申时行终于破防了,大喝道:“还需要发个卵子的揭帖?你就不会带着礼物主动登门,亲自拜访两位前辈么?”
林泰来诚恳的说:“我这人不善于交际,只怕事与愿违。所以还是广发揭帖宣布吧,心意到了就好。”
“送客!”申时行心累了。
好大儿申用懋代替父亲,将林泰来送出了大门。
然后再回书房时,申用懋口中振振有词的念叨着:
“莫生气,莫生气,气出病来无人替。我若气死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
申首辅忍无可忍指着挂在墙上的“制怒”二字说:“不用念了!为父还能不懂这些道理?”
申用懋叹口气说,“自从开始依赖使用林泰来扫除政敌时,父亲就迟早要体验这些轻微冒犯感,早点习惯就好。”
申时行:“.”
这话可太踏马的有道理了,有道理到都不像是好大儿你所能说出来的话!
所以申时行问道:“所以老二又给你写信,交流人生经验了?”
申用懋点了点头,“小弟说,用林泰来用习惯后,肯定会发展到一个互相离不开的阶段。
这时候就算感受到了被冒犯,多想想失去林泰来的代价,忍一忍就过去了。”
申时行不知是何目的,问道:“你认为二郎说的对吗?”
申用懋答道:“正所谓,不看仙丹看疗效。我现在只看到,吴时来和杨巍都镇不住清流势力那帮人。
而林泰来打清流势力如同砍瓜切菜,甚至还游刃有余的能养寇自重。”
申时行只能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别人强求不来。
而自家儿子的“道”,似乎就是和林泰来深度绑定了。
如果赌对了,至少几十年富贵,如果赌错了.应该不会错吧?
毕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九元祥瑞,只要不作死就不会死。
第488章 越鸟巢南枝
从申府离开时,林泰来望着天上的月色,叹道:“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倦鸟当思归矣!”
左右护法:“???”
林泰来就更通俗易懂的说:“可以开始收拾行李,准备返回苏州!”
当然到了林泰来这个身份,不可能说走就走。
首先,要与在京亲友进行仔细沟通,把“后事”先安排好。
不然的话,在空白期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其次,要向朝廷请假,不然就相当于扔了官职提桶跑路,理论上这是违法行为。
到了次日,林泰来先派人给关系最近的亲友们分头报信。
晚上下班后,同年众友人一起汇聚林府喝茶。
听到林泰来要请假回老家,众人只感到羡慕,中了进士后,谁不想享受衣锦还乡的荣耀?
理论上新科进士确实可以请假,假期到明年都没问题,但现实情况却很复杂,不是每个人都敢请假。
毕竟这是官场起步的关键时期,如果真有好机会,一请假就耽误了。
一般有两类人在第一年请假多,第一类是本来就没什么好机会的人,请假躺平也无所谓,没准过半年回来又有转机了呢?
第二类是起步非常明确的三鼎甲,无论请不请假,都不耽误入翰林修仙。
林泰来的这些同年都面临不错的起步机遇,不是庶吉士就是主事,谁敢在这时候请假回家?
陈允坚发自内心的艳羡说:“还是九元爽啊,请假回家也完全不耽误仕途。”
他们陈家也是苏州大族,之前出过大商人,出过书画明星,但却没出过进士。
陈允坚是陈家第一个中进士的人,可谓是光宗耀祖,绝对想衣锦还乡,夸耀亲朋。
但他去了礼部主客司当主事,这时候肯定不能请假走人。
林泰来这个郎中如果不在,他们这些来帮手的主事也不在,那主客司还能按照林泰来的意志运转么?
所以他和沈珫两個主客司主事一是要巩固官场地位,二是要帮林泰来守家。
周应秋和董其昌情况也类似,但这俩现在都是庶吉士,更不敢请假回家。
庶吉士三年后散馆定去向,二十来个庶吉士都要力争上游。
如果请假回家,不就等于把机会让给了别人么?
林泰来安慰众人说:“其实我请假的压力也很大了,先前也不敢请假离朝。
经过持续不懈的斗争,最近暂时打服了对家势力,又摆平了己方异见,才敢稍微放心的暂时回家。
为了能安心请假,我也付出了非常艰辛的努力。”
众人:“.”
虽然大家都是新科进士,但似乎完全不是一个维度的生物。
随后林泰来对众人说:“你们若有家书,我可以帮你们捎带回去。”
这时代出远门或者回老家时,只要不用绕路,帮亲友捎带书信也算是一种善意和礼数。
围聚在林泰来身边的这些同年,不是苏州本土的,就是隔壁松江府的,还有路途经过的金坛的,捎带家书都算方便。
众人纷纷承情,两三日内把各自的家书送到林府。
只有还在都察院观政的王禹声犹豫了一会儿后,对林泰来说:“我这边还是算了吧,不劳烦你了。”
林泰来还没说什么,周应秋却非常不满的指责说:“怎么每次都是王禹声特立独行?
林兄帮你选官,你拒绝了;林兄帮你捎带家书,你也拒绝。
如果你王禹声如此瞧不上林兄的善意,那伱坐在这里干什么来了?”
同是苏州人的陈允坚能猜到内情,扯了扯周应秋,低声解释道:
“林九元当年强拆过王家半个园子,王老弟的尊亲只怕还耿耿于怀。”
周应秋非常不屑的说:“拆半个园子算得什么?还至于耿耿于怀到如今?”
陈允坚又补充道:“那半个园子占地四十亩大小,还是在苏州城里非常繁华的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