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399节

  大臣还是装聋作哑,就是林泰来的仇家也不说话,谁知道皇帝是不是钓鱼?

  跳出来落井下石看似简单,万一被皇帝认定为与张鲸勾结就亏大了。

  张鲸又进谗言说:“厂卫官校乃是天子亲军,林泰来如此蔑视厂卫官校,就是蔑视陛下啊!”

  在这时候,户部尚书王司徒忽然站了出来,斩钉截铁的说:“这三个人里,状元只能是林泰来,其他两个人并不合适!”

  申首辅看了眼王司徒,若有所思。

  听闻林泰来还有压箱底的最高端招式备而不用,足以在皇帝面前逆转一切不利,扫荡一切邪魔外道,难道现在要见识到了?

  在期待中,又听王司徒继续说:“第二名吴道南,姓名前两字音同无道,有无的无!

  稍微有点常识的都知道,无道这样的名字,怎可为文魁?”

  申首辅:“???”

  这就是林泰来所吹嘘的,最高端的政斗招式?这不是愚昧迷信么?

  王司徒还在说:“至于陶望龄,名字望龄这二字,细思之下也极恐!

  龄为岁数年限之意,那么望龄又何解?岁数一眼望见头?还是盼望着年限将至?

  陛下千秋万年,怎么能点这种名字为文魁?”

  申首辅:“……”

  高端,实在太高端了,简直一击必杀!

  最后王司徒一锤定音:“三人中只有林泰来之名寓意吉祥美好,意味着好运将至,又切合了九元祥瑞,故而状元非林泰来不可!”

  万历皇帝忍不住哈哈大笑,下旨说:“申先生就按既定名次填榜吧!”

第432章 状元的那些事儿(上)

  皇极殿外面丹陛上的新科进士不知道等了多久,只见是太阳升起,日光喷薄的时候,皇帝升殿了。

  又等了一会儿,从大殿内开始唱名,一个又一个的值殿武官接力喊道:“第一甲第一名林泰来!”

  声音一直传到了殿外丹陛上,这就是俗称的金殿传胪唱名了,天下读书人无上的荣耀。

  听到自己的名字,林大官人笑了笑,科举这盘游戏终于打通关了。

  一路走来,处处艰难险阻,期间费了多少力气,流了多少汗水,动了多少次手,不足与外人道。

  打拼出来的文武九元成就,只怕是古往今来以及所有位面的科举第一人了,肯定要在这个时空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哪怕是过几百年一千年,科举制度已经消亡,但只要还有考试,自己就永远会被人提起和膜拜,没准会成为“考神”。

  被唱名的林状元走进了大殿,获得单独朝见皇帝的机会。

  按惯例(其实这科程序已经崩到没有惯例可言了),状元之后,很快就应该唱名榜眼和探花。

  但是不知为何,间隔时间有点久,林状元进殿后,好半天也没有继续唱名。

  殿外等待的众人面面相觑,难道林状元和皇帝唠上了?

  殿内林状元侃侃而谈:“臣去年进京时,在城门口就遭受了数十名官校的袭击,而且这些官校大都是三年前已经被发配的,不知道怎么又回京了。”

  “臣之所以不听从锦衣卫官校管教,并非是蔑视亲军。而是因为屡屡被官校私自围殴,在没有陛下诏旨的时候,臣实在无法分清彼辈是因公还是因私。”

  “主要还是东厂张鲸管理能力不行,所以导致厂卫内部混乱,条条块块都分不清,体现不出专业化职能化.”

  “而且东厂张鲸敛财的手法太粗糙,性价比太差,简直就是抓一漏十。这种粗放式敛财不是长久之计,必须要向精细化转型,实现可持续性敛财.”

  不知不觉,君臣话题就歪到了张鲸这也无能那也无能。

  厂公张鲸气急败坏的在旁边站着,但奈何没文化,说不过林状元,很明显皇帝对林状元的话更感兴趣。

  其他大臣面无表情,只是默默的在心里吐槽。

  张鲸这样一个跟了皇帝多年的太监,连进谗言这种本命技能都比不过只面君两次的林泰来,真是废物。

  又不知多久,皇极殿外的人终于再次听到了唱名。

  “第一甲第二名吴.道南!”

  “第一甲第三名陶望龄!”

  单独唱名只到探花为止,这是属于三鼎甲的荣耀。

  后面就是“二甲董其昌等六十七人!”

  没错,董其昌和历史上一样,仍是二甲第一总榜第四,也就是传说中的传胪。

  未来的“猪蹄总宪”周应秋改变了命运,这次是二甲第七总榜第十。

  还是那句话,林泰来身边朋友圈里,历史上人品污点最大的两個人反而是科举实力最强的两个人。

  在皇极殿完成唱名典礼后,礼部官员捧着大金榜,引导着新科进士出宫。

  然后来到长安左门外,将大金榜张挂于长安左门。

  已经有不少闲人在这里等着了,大金榜挂出后,登时观者如堵。

  林泰来郑重的对着金榜拜了拜,然后环顾左右说:“自今日起,吾号九元!”

  声音宛如黄钟大吕,在林氏朋友圈里引发了震荡!

  旁边的周应秋有所感应,高声道:“恭喜林兄升为天仙!”

  林泰来:“???”

  周猪蹄你这是什么虎狼之词?咱这是纯正的历史位面,不是修仙位面!

  还敢说什么天仙,那得是大后期了吧?

  随后周应秋又道:“我朝官场文化喜欢以修仙比喻出身,位列三鼎甲可以直接做翰林,就被称作天生仙,简称为天仙也没问题。”

  林状元连忙谦虚道:“哪敢称为天仙啊,只能算宗门真传弟子,比内门弟子和外门弟子强些就是。”

  今天剩下的时间,就没有其他新科进士什么事了,也就林状元还有点通告。

  将由锦衣卫大汉将军护送状元上马回府,顺天府负责仪仗,这就相当于戏曲小说里的游街夸官。

  路边百姓已经开始争论起来,一般状元称为文曲星下凡,但文武双状元算是什么星宿?

  在苏州经常万众瞩目的林状元,反而对这种道旁人群争看的风光没多大感觉。

  他像是一名只求完成通告的艺人,一边假笑,一边朝着两边挥手,偶尔回应一下欢呼。

  只要超过三人以上在场,官场就没有真正的秘密。

  今日中极殿填榜的故事随着大典的结束,当天就流传开了。

  兵部官员申用懋回到家里,对申首辅说:“亏得父亲立场没有动摇。”

  申首辅皱眉道:“你这话是何意?”

  申用懋答道:“今日填榜的事情我都听说了,那林泰来啊不,林九元真有点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意思。

  幸好父亲没有强行扶持陶望龄的意思,不然只怕林泰来连您也一起削了。”

  申首辅无语,你到底是谁的儿子?

  算了算了,在今天这个放皇榜的日子,谁也抢不了状元尤其还是九元的风头。

  于是申首辅也只能说:“我有什么可在意的,大不了乞骸骨致仕!”

  申用懋回话说:“啊对对!满朝上下最害怕你致仕的人很可能就是林泰.九元了。”

  申首辅狐疑的看着好大儿,此子是不是已经开始为“后申首辅时代”做准备了?

  他应该为此感到欣慰,还是不爽?

  这时候,次辅许国派了人来传话,说身体还是不适,劳烦申首辅代替参加明天的琼林宴。

  世人都知道,朝廷会为新科进士举办一场琼林宴,按惯例要有一名内阁大学士出席。

  最适合的人选肯定是会试主考官许国,但许国目前身体尚未痊愈,那就没办法了。

  申用懋想起自己准备作序作评的《九元诗集》,就对申首辅说:“父亲明日到了琼林宴上,要想法子刺激林九元多写点好诗!”

  申首辅不以为然的说:“以林泰九元的性格,在这种出风头的场合,创作欲望还需要别人刺激?”

第433章 状元的那些事儿(中)

  琼林宴算是本次科举的最后一个小高潮,在这个时候,经过一系列活动,新科进士们已经彼此熟悉了,更能放得开。

  而且过了琼林宴,就意味着个人科举时代的结束,从今往后正式踏入官场。

  所以琼林宴是非常热闹的,已经有了点“毕业季”狂欢的样子。

  林九元泰来作为状元,肯定是科举活动中最瞩目的人物,身边的人物一直就没少过。

  虽然林状元凶名在外,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想和林状元交结。

  在琼林宴这个场合,也没什么人败兴的还去谈论经义学术。

  人生四大喜,唯有诗词才能表达出金榜题名的兴奋激昂心情,从唐代就有雁塔题诗的典故。

  说到题诗,众人不由得都看向以武入道、以一己之力打破复古派霸业的林状元。

  林九元泰来当仁不让,又灌了几大口酒后,开始炫诗:“喜得魁元自题三首!”

  “其一,入对彤庭策万言,句胪高唱帝临轩。国恩独被臣家渥,文武三年两状元!”

  “其二,文运原因天运开,一枝独秀真泰来。盛朝得士三元瑞,耕隐传家九漏九漏九首才!”

  “其三,含元殿下五云新,观阙中天日月亲。圣主惜才皆入彀,巢由今已共称臣!”

  众人听完首先感到,不愧是组诗达人,一张口吟诗就是成组成组的。

  就是这品质,怎么说呢,就是标准的不能再标准的命题作而已。

  或者说,换成他们任何人连中九元,也能写出这种诗

  但林状元仿佛做出了传世好诗,一双醉眼得意洋洋的左顾右盼,像是期待着别人的欢呼、褒美、夸赞。

  但是没有人说话,大家虽然不好意思开口吹捧,但也犯不上去贬低。

  毕竟命题之作都这样,大部分人的应酬作还不如这几首呢。

  林状元再一次左顾右看,微微皱起了眉头。

  就算这些同年还没有被官场风气污染,不好意思厚着脸皮吹捧,但怎么连個出声贬低的反派也没有?

  忽然又在人群中看到了王士骐,括号王老盟主长子。

  父业子当承,就是你了!林状元放下酒杯,醉醺醺的指着王士骐说:“世侄你说!我的诗作精良否?”

  王士骐回应道:“你这种文学霸主做派,与近十几年的家父何异?”

  林状元:“???”

  难道最近这段时间,流行逆子风格吗?

  趁着林状元被整不会的空当,王士骐继续说:

  “你这三首,除了得志张狂的炫耀,以及毫不遮掩的自夸,一点内涵都没有!只是平平无奇的应酬之作!”

首节 上一节 399/7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3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