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380节

  先前他与这位座师之间就是纯粹的利益交换关系,没有什么交情可言,只要维持表面关系就行了。

  最主要是,黄老师在历史上也没混出头,林大官人提不起太大兴趣加深感情。

  还有就是,林泰来另有更大靠山,也不大需要黄老师的扑街关系网,所以到京师后走动也不多。

  “老师突然大驾光临,不知有何贵干?”林泰来很公式化的问道。

  黄洪宪却先看了看周应秋,他对这個在鹿鸣宴上极力吹捧林泰来为诗宗的人,印象还是很深刻的。

  而林泰来看到黄老师的神色,便主动说:“都不是外人,老师没什么不能说的。”

  黄洪宪掂量了片刻,想起周应秋也算自己门生,这才开口说:

  “今日前来,是听说了一些传言。礼部沈尚书为了让你不追究赵南星,许了你一个考官名额和一个吏部左侍郎?”

  周应秋震惊的看向林泰来,这位同年还能过问吏部左侍郎的任命?

  林泰来脸色渐渐冷淡了下来,反问道:“老师听谁说的?”

  同时心里颇为疑惑,按道理说,这些事情知情人不多,应该传不到黄老师的耳朵里,他又是怎么知道的?

  黄洪宪答话说:“是谁说的不重要,莫非真有此事?”

  林泰来没有直接回答,一边在心里猜测到底是谁泄露给黄老师的,一边继续反问道:

  “无论如何,这事与老师你没有关系吧?还是想替别人说项?”

  黄洪宪的脸上显出了些许贪婪之色,“为什么不能与我有关系?

  我现在是正四品少詹事,如果再当一次会试考官,资历就差不多了,然后可以晋升左侍郎。

  看在师生关系上,助我一臂之力如何?”

  林泰来:“.”

  这老师脑子都在想什么?难道自己让他能安安稳稳继续做官,还做错了?

  历史上的黄老师在乡试之后,立刻就成了顶罪的炮灰,然后永远告别了官场,不过儿子后来做到了巡抚。

  在本时空,按照与首辅的约定,黄老师本来也应该是这个下场。

  但是因为自己借着赵南星大肆发挥,逼着清流势力签了城下之盟。

  于是清流势力就不追究乡试的问题了,结果也不用黄老师出面顶罪,还能继续当着少詹事。

  难道自己主动把事情摆平,让黄老师不用离开官场,居然连带引发了黄老师不该有的贪念?

  这时候说假话或者装不知情没意义,林泰来就只好推心置腹的说:“实不相瞒,这些机会都已经答应给别人用了,实在不好反悔。”

  考官且不提,为了将来的布局,吏部左侍郎肯定要安排赵志皋上,哪能随便被别人打乱?

  即便只论交情和关系,也是赵志皋与自己更近,没道理把吏部左侍郎给其他任何人。

  黄洪宪连主动登门的事情都做出来了,肯定不会轻易放弃,同样很直白的说:

  “你我之间有师生关系,理当互相提携,你应该先想着我才是。”

  这就有点道德绑架了,林泰来心里越来越腻歪,但又不能像对待别人那样。

  虽然乡试座师在官场伦理上是小座师,但那也是座师,不好无礼。

  “这次真不行。”林泰来只能再次拒绝说:“以后若再有机遇,一定想着老师。”

  黄洪宪连连被门生拒绝,也有点恼羞成怒,便摆起了师长架势,拉下了脸责问道:“我点你为解元,你就是这样报答师恩?”

  林泰来:“.”

  不说其他因素,就冲着这句话,以后也不可能和黄洪宪合作了,这政治品格实在不行!

  碍于身份一直不好说话的周应秋此时也抬起头,惊讶的看了黄老师一眼,他们这位座师的水平实在有点低啊。

  连他都能猜出,黄老师在乡试点林泰来为解元,是得到了首辅授意的。

  从利益角度说,已经进行过了交换,黄老师已经拿到了自己该拿的东西。

  这时候黄老师再次用解元来说事,还想索要利益,是不是过于贪心了?

  又听到黄老师对林泰来说:“别忘了,除了解元之外,我还帮过伱。”

  林泰来反驳说:“但为此我已经承诺过,将来请世兄去苏州府做官,保证世兄考核卓异。”

  黄老师迫不及待的说:“现在换条件,换成这个吏部左侍郎。”

  林泰来想打人,自己到底摊上了一个什么玩意座师啊!原先接触少,真不知道这黄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黄老师当初帮的那点忙,充其量就是说几句话忽悠几个小弟,也不值一个吏部左侍郎啊!怎么好意思开口的?

  再说与赵老头比起来,黄老师各方面素质全面不如,傻子才把赵老头换成黄老师。

  就黄老师这表现,被帮了忙也未必感恩。

  拿定主意后,林泰来很坚定的拒绝说:“流言都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老师不可轻信。

  什么吏部左侍郎,什么会试考官,都是没有的事,我哪有这种本事,老师对我说这些没用。”

  黄洪宪喝道:“林泰来!你就这样欺师么?没见过你这般不尊师的人!”

  林泰来反唇相讥说:“我也从未听说过,还有让只是个举人的门生代为谋官的老师,传出去都没人敢信。”

  话已至此,黄老师自觉没脸再呆下去,气冲冲的拂袖而去。

  周应秋本来还想送出门,但是见林泰来不动如山,于是也停住不动了,只看着老师的背影离去。

  同时对林泰来说:“吏部左侍郎的诱惑当真不小,连老师都按耐不住贪念了。”

  林泰来摇摇头说:“面临机会尽力争取是对的,但手段太差了。”

  周应秋提醒说:“怕不是有人在背后怂恿他,而且今天也未必就能完事了。

  有这么一个人打着你座师的名号,在官场上胡来的话,会很让你为难的。”

  从林府出来,黄洪宪又直接去了申府。并且在门房一直等到了黄昏时分,才见到了申首辅。

  “你来做甚?”申首辅奇怪的问道。

  黄洪宪连忙将自己在林泰来那里碰壁的事情说了,恳求道:“求阁老主持公道。”

  申首辅也蛋疼,黄洪宪算是自己人,不然也不会被派去主持林泰来的乡试。

  如果他真遇到了问题,来求个公道也没什么,但今天说的都是什么破事?

  还有,为什么都觉得自己一定能压住林泰来?谁给大家的错觉?

  黄洪宪絮絮叨叨的说:“林泰来能从沈尚书手里抢夺战利品,肯定仰仗了阁老的面子。

  所以那些好处,归根结底应该由阁老你来处置,而不是被林泰来独断。”

  听到这里,申首辅忽然想起什么,顿时脸色大变。

  急忙说:“此事知情人不多,林泰来不会产生误会,以为是我将消息泄露给你的吧?”

  然后又把好大儿申用懋喊了过来,急忙吩咐说:“你速速去找林泰来解释,一定不能让他误会并误判!”

  黄老师:“.”

  你一个首辅还怕林泰来误判?现在不是林泰来误判什么,而是他黄洪宪误判了首辅啊!

  果然就像是别人所说的,自己就是一个用完了就扔的弃子!

  在首辅这边根本没有尊严可言!没有人理解自己的诉求,没有人在意自己的感受!

  再过一天,太阳照常升起。

  又熬了一年啊,申首辅心里感慨着,走进了文渊阁。

  不知不觉,已经当了五年首辅,从初时的兴奋,已经变得日趋麻木了。

  就如今这形势,正经做事是做不了什么的,有太多精力耗费在斗争上了。反正想开了就好,躺平摆烂就是了。

  公案上的奏本比平常要少很多,这很正常,年底各种公务总会逐渐减少。

  有中书舍人迎上来,禀报说:“通政司官员图提醒说,有御史弹劾大臣尸位素餐、无所作为,包庇举子林泰来。”

  每天送到内阁的奏疏都有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奏疏,都会特意提醒一下。

  申首辅那本来不好不坏的心情立刻就厌烦了,忍不住轻喝道:“要过年也不消停?”

  平常攻讦自己也就罢了,到了腊月还要挑起斗争,就实在有点过分了。

  自己是不是今年表现太过于软弱,又给了那帮言官错觉?

  如果是去年接连弄死弄废对家好几个骨干的时候,别人绝对不敢如此蹬鼻子上脸!

  抱着这种念头,申首辅不动声色的坐在公案后面,拿起最上面的一本奏疏就。

  一般情况下,重要的奏疏肯定已经放在了上面。

  “臣监察御史潘士章为礼部尚书沈鲤尸位素餐、无所作为,包庇举子林泰来事进奏.”

  申首辅:“???”

  又反复看了几遍,确定自己没有眼花。

  这个被弹劾为“尸位素餐、无所作为、包庇举子林泰来”竟然不是自己,而是礼部尚书沈鲤!

第412章 一战成名

  其实在大明朝,如果抛开人事方面的事务,首辅这份工作从技术角度来说并不难。

  很多奏疏票拟都可以用“照例”、“下兵部议”之类的套话打发,一点劲都不需要费。

  比如礼部尚书沈鲤这样等级高官的被弹劾后,一般情况下,都是先令当事人上疏自辩,这也算是大人物的特权。

  但近两年被弹劾折腾不轻的申首辅看热闹不嫌事大,拟了一个“发都察院核实”,一下子就把这事迅速扩散开了,成为年终京师官场的一大乐子。

  听说消息的官员们纷纷打听,这位潘士章到底是谁的部将,竟然如此勇猛!

  弹劾礼部尚书沈鲤本身没什么稀奇的,但弹劾沈鲤包庇林泰来,就格外标新立异!

  即使是在越来越崇尚炒作的言路科道,这手法也是相当炸裂的。

  临近年底,就算是兢兢业业、一直想全面推进礼制改革的沈尚书,也不免有些混日子心态了。

  当他看到都察院派了御史,就“包庇林泰来”问题找他核实时,心情只有懵逼。

  “潘士章是谁?”沈尚书下意识问了一个很多人都问过的问题。

  贵人多忘事,沈尚书还真把潘御史这个小角色的名字忘了。

  左右幕席答道:“这位潘御史前两天来拜访过,说林泰来勾结小贩缺斤少两、欺行霸市。还指使家奴当街殴伤十数人,请求礼部褫夺林泰来功名。

  而东主你认为没有这个必要,把这位潘御史请出去了。”

  这下沈尚书想起来了,确实有这么一回事,当时自己觉得可笑之极,就把人送走了。

  林泰来勾结小贩缺斤少两,难道不可笑么?就算是真的,又能把林泰来怎么样?

  虽然他很想彻底终结林泰来,但不会去做无用功,所以当时没有答应潘御史那剥夺林泰来功名的无厘头请求,让潘御史走人了。

  沈尚书不觉得这次弹劾能动摇自己,就是感到自己可能遇上了一個官场生瓜蛋子。

  那天冒冒失失的拜访,再加上对自己这愚蠢的弹劾,怎么看这位潘御史,怎么觉得此人又傻又楞。

首节 上一节 380/7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