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357节

  使得如今苏州城痛失海洋,而我这样远见卓识之人陷入困境,可能要花费十年时间来纠正他的烂工程!”

  王十五:“.”

  她忽然觉得手里的毛笔重逾千斤,一想到对面看信的人是海瑞,就感到写不出来夫君那种嚣张的语气。

  知道夫君最近因为吴淞江通海项目受阻而不爽,但这么直接的迁怒于海瑞,是不是太勇了些?

  又听到林泰来轻描淡写的说:“最后加一句,就说我明年就要去南京了,准备当面责问他,叫他养好身体等着我。”

  王十五又感到,自己对夫君确实可能不够了解。

  这时代的人们一般没有长期休假的习惯,除非异地路途遥远。

  所以过了几天后,林大官人就恢复了正常生活节奏。大体上就是早晨去府学签到,到了下午就去守备署视事。

  这日林大官人进了府学明伦堂,扫视一圈后,看见了王衡和李鸿坐在角落。

  便惊奇的说:“我都结完婚了,你们还在府学?”

  转学二人组:“.”

  你结婚和我们在府学这两件事之间,有什么必要关联吗?

  林大官人叹口气:“你们已经连续三次会文是六等了,怎么还不肯离开府学?

  我已经很久不动武了,你们还要我怎样,才能把你们赶走?”

  王衡怒气冲冲的说:“如果离开府学,我们又能去哪里?”

  林大官人拍案道:“你早说啊!我就能给你们指点一条路子!”

  这时候,崔教授走了进来,正准备讲经。

  林大官人举着手,朝着崔教授叫道:“是不是该向国子监推荐贡生了?我们府学是不是可以推荐两个?”

  崔教授点头道:“确有此事。”

  说起当今学校生员的出路,最好的当然就是考中举人,这是所谓的清流正途。

  但中举概率毕竟太小了,朝廷又给了其他出路。比如每年可以推荐生员,送到京师国子监去读书,称之为贡生。

  但这条出路比起举人算是差多了,一般默认规则是按年资排序,让在校年头最长的人去国子监,也算是给老生员一个安慰奖。

  只有那些对科举考试完全绝望的秀才,才会想着去国子监混一个监生出身。

  林大官人提议道:“正好今日到校人多,就把贡生的名额定下来吧!”

  众人就看向一个五十多岁的柳姓老生员,在校生里这位入学最早,如果按照默认规则,就该他当贡生去国子监了。

  柳姓老秀才猛然站了起来,长叹道:“罢罢罢,功名如梦,这乡试我不考了!我去国子监混一个出身!”

  话音未落,却见一只大手按住了柳姓老秀才的肩膀,硬生生地把他又按回了座位上。

  “不,你不想去国子监。”大手的主人林泰来如是说。

  柳老秀才:“.”

  另一个五十出头的老秀才下意识的问道:“那我呢?”

  林泰来非常肯定的答道:“我相信,你一定也不想去国子监。”

  在林大官人的锐利目光下,众士子按照年资,一个个表示都不想去国子监读书。

  其实也不算违心,但凡还有点追求,还想冲击乡试的,都不会愿意去国子监混监生出身。

  等其他人表态完毕,最后只剩下了入学时间最短的转学二人组。

  林大官人对二人笑道:“真是巧了,排在你们前面的九十多个前辈都不想去国子监。

  按照顺序,现在两个名额正好可以留给你们,如果你们也不愿意去,那就浪费了。”

  转学二人组这才明白,林泰来所说的出路原来就是这个。

  竟然硬生生的阻止了九十多个人,又把入监名额硬生生的塞给顺位最低的他们二人。

  又听到林泰来说:“其实国子监也有乡试名额,选拔若干若干监生参加北直隶乡试,就是很不容易取得机会。

  但是我相信,你们的好岳父、好父亲一定会有办法,让你们到了国子监后,也能参加北直隶乡试。

  唯一可惜的是,你们大概赶不上明年乡试了,还要多等三年,不能和我们同届参加乡试。

  现在你们回答我,去还是不去?”

  王衡咬着牙回答说:“去!”

  他们转学二人组已经在府学陷入了绝境,一次又一次的看着自己文卷被判成六等。

  先前是没地方去,所以只能硬挺着,但凡有个地方能接收他们,也不会留在府学受羞辱。

  去国子监也好,至少那里没有林泰来!

  晚三年参加乡试也无所谓,反正在府学耗下去,回回都是六等,一样参加不了这科乡试!

  于是在这个月,转学二人组就从府学消失了,府学又恢复了平静。

  把两个“抢资源”的人打发走,林大官人就琢磨着,申首辅应该明白自己心意了。

  这科乡试加会试,首辅全部资源力保的人只能有一个,就是他林泰来!

  万历十五年是个没多少大事发生的年份,如果评选当年年度大事件,可能就是苏州民变了。

  在林大官人的备考中,慢慢的时间就到了年底。

  范娘子掌控的新吴联加盟堂口达到十三个,地域扩展到长洲县、吴江县。

  直属地盘二十多个都,直接控制钱粮占到全苏州府的十分之一,全天下的百分之一,以及漕粮征收额度的五十分之一。

  工业园区织机数量达到八百张,低于林大官人指定的一千张计划;新建房屋却多达六千多间,超过了林大官人的规划进度,让林大官人大骂娘希匹。

  更不利的消息是,忍无可忍的织业公所将城里织工日薪提高到六分,对于工业园区招工造成了一定妨碍。

  经过府衙督促施工,新修了连接胥江和吴淞江之间的水路,黄五娘的水运业务扩展到吴淞江,深入吴江县。

  吴县和长洲县的济农仓合并后,命名为姑苏济农仓,秋收新粮入库后,存粮已达十五万石。

  当然站在后世角度来看,最大的经济新闻就是,一个被命名为新吴银行的店面在南濠街开业,只是时人大都不懂这是干什么的。

  没啥可写了,直接准备开科举副本!

第392章 乡试之前的躁动

  春去春又来,花谢花再开,又是一年到了。

  万历十六年五月,磨磨蹭蹭的提学御史大宗师终于来到了苏州城,完成了对府学和两个县学士子的考察,也就是所谓的科试。

  按照正常行程,提学御史本应该在去年年底或者今年年初二三月,早早就来苏州城。

  但一直到了四月,眼看着实在拖不下去了,提学御史才按临苏州城,对生员的乡试资格进行考察。

  如果提学官再不来苏州,今年乡试报名时间都快截止了!

  最近这一年,巡抚、巡按、提学这些带有巡视属性的官员,都不约而同的不愿意去苏州城。

  本任提学御史迟来几个月这种事,还不是最过分的。

  本任巡抚只在去年秋收时来了一次苏州,不到一个月又走了;而本任巡按御史到目前为止,根本没有来过苏州。

  所以比起巡抚和巡按,提学御史只是晚来了几个月,已经很好了。

  让全城大部分士子都紧张的科试决定着乡试资格,但过程波澜不惊。

  林大官人顺顺利利的被评为二等,非常低调的取得了乡试资格。

  府学里和林大官人关系不错的人也都取得了乡试资格,除了小冯梦龙。

  因为他爹觉得他年纪太小了,怕他被南京贡院对岸的秦淮旧院红灯区迷花了眼,不让他去乡试考场闯荡。

  科试结束后,能参加乡试的的士子继续紧张复习,而其他士子的考试季则已经结束了。

  沧浪亭林府外书房,忽然爆发出了激烈的争吵。

  刚开张两个月的横塘学院院长林大官人对副院长兼教务管事高长江激情狂喷:

  “我说过多少次,横塘学院里不许教习四书五经,你为什么又把四书五经列进了课目?”

  高长江不服气的答道:“那是选学课目,不是必学课目!坐馆你太过于敏感了!”

  林大官人很不客气的大喝:“用你的猪脑子想想,即便是选学课目也不行!

  我不许有穷人打着学数算技术的名义,却在横塘书院偷偷主学四书五经,然后退学去参加什么科举考试!”

  高长江又辩解说:“增加四书五经课目,乃是为了陶冶人心,让学员的学识更全面,这才是教育!”

  林大官人忍无可忍的开口训斥:“伱说的都是放屁,完全偏离了办学方向!

  你记住,我们是技术学院,办学目的为了林氏集团的岗位培养学员,顺带进行工艺研究,而不是为了培育圣贤!

  你如果设立四书五经课目,肯定会有很多学员趁机学习经义,然后去考科举!

  所以不需要用四书五经陶冶人心,文科课目有《林诗》和《林语》,那就足够了!

  还有,你与其花费资金设置四书五经课目,不如设立奖项,对各行业的工艺技术新创造进行重奖!”

  高长江的“全面发展”先进教育理念被彻底否定,气得脸色通红。

  又因为被坐馆狠狠训斥,脸面十分挂不住,吼道:“我要辞职!”

  然后也不再告辞,直接怒气冲冲的转身就往外走。

  旁边王十五赶紧对林泰来劝道:“夫君别和高先生计较了!

  现在还有个能吵架的亲友是多么难得,以后高处不胜寒时,想找个吵架的人都找不到了。”

  林泰来不解气,对站在门口的左护法张文吩咐道:

  “让你娘子给高长江娘子传个话,就说高长江想辞掉林氏集团高管职务,然后重操旧业,当个靠打赏过日子的说书先生去!”

  这时候,林家大哥林时来和三哥林福来出现在门外,畏畏缩缩的不敢进来。

  他们知道,今天过来见四弟,肯定要被教训了。

  这两个人,林老大是工程队的总管,林三哥是工业园区总监。

  去年工业园区房产会社成立后,就交给了这两个人共同负责。

  工业园区的织机张数进度一直落后于计划,这也就罢了,还能忍。

  但是,本来打算作为织工宿舍的房屋,间数增长幅度却屡屡超过规划,这完全违背了林大官人的初心!

  所以让林大官人深恶痛绝的工业园区房产过热苗头,最大黑手就是这哥俩。

  林大官人先前怎么也没预料到,常在人口至今也不过六七千人的工业园区,居然也能出现房产过热的苗头。

  看到大哥和三哥两个罪魁祸首,林泰来很不爽的对林老大指示说:“你的工程队工匠,立刻给我撤出工业园区!”

  林老大小声说:“我看在工业园区开发房产来钱挺快的,只要房地产会社发行债券,就有人来买,然后盖房子运营就是了。”

  林泰来深深叹口气,这哥俩完全没意识到,房产泡沫是会崩盘的。

  主要是这时代的公司、财产相关法律条文,以及人民的韭菜意识都落后几百年。

  真要出现了房产泡沫崩盘的现象,他林泰来立刻就成为父老乡亲的公敌,在这种乡土社会里根本跑不了,被抄家都有可能。

首节 上一节 357/7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