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334节

  李世达头大如斗,一时间不知该怎么办。

  他不是没经验的官场小白,当然也知道,如果仓库可能存在问题,要注意暗中保护账册。

  但就踏马的没想到,仓库肯定没问题,账册也没问题时,也会有人烧账册!

  这反向思维简直离大谱了!一点江湖规矩都不讲!

  一行人面面相觑时,忽然又有个差役冲了过来!

  并站在月门外大叫道:“出大事了!掌印大爷在后堂签押房悬梁自尽了!”

  府衙掌印大爷,指的是知府亲信长随里,负责保管大印的那个,绝对的心腹人物。

  这样的人物突然就自杀,让在场听到消息的人都惊呆了。

  等回过神来后,又不约而同齐刷刷的看向林泰来!

  林大官人也不装了,毫不遮掩的对着石知府冷笑几声。

  谁给你们这帮人的勇气,敢在苏州城一亩三分地上不讲规矩?

  用人命给申二爷定罪?用卧底给申首辅扣屎盆子?

  现在规矩没了,后果自负。

第360章 新型恶霸

  2023-12-28

  掌印大爷是一种尊称,身份上并不是衙门差役,而是官员的私人随从或者家奴。

  衙门里的人要用印时,都要找掌印大爷盖印,当然也少不了给用印钱,这是衙门里的潜规则之一。

  关于府库官银实物的进出,尤其是大批量的进出,肯定也要用印,从掌印大爷手里过一遭。

  掌印大爷悬梁自尽是一个独立事件,库房账册被烧毁也是一个独立事件。

  可是当这两个独立事件一起发生时,那就不像是独立事件了,仿佛形成了一个“脑补链”。

  以正常的逻辑思维,一般会这样推断:库房里有些银子到底去哪了,死无对证了。

  听到跟随多年的老亲信说没就没了,还扔下一个这么大的说不清的黑锅,石知府顿时就急眼了。

  他对差役大声问道:“今天府衙里有什么异常?”

  差役偷偷瞅了眼林大官人,答道:“委实没有什么异常之处。”

  如果要说府衙里与过去有什么不同,就是有官军以保卫钦差大臣安全、提前部署警戒的名义,进入了府衙各处。

  但这不算异常吧?这只是正常的保卫工作安排,毕竟钦差大臣的安全很重要。

  调查石知府是否贪污官银这项工作,似乎要陷入了僵局。

  钦差大臣总不能在没有任何账册佐证的前提下,指着库银说,石知府肯定没有贪污!

  现在最着急的不是钦差大臣,而是石知府!

  “户房还有银库的备份账册,可以取来照勘!”石知府急忙说。

  户房司吏提醒道:“府库官银账册每个月送一次户房备份,所以户房保存的府库账册只截止到上个月。

  而钦差大臣要调查的五千两官银出入记录是本月的,所以备份账册上没有。”

  石知府又想起什么,又对府库书吏喝道:“别以为本官不知道,你们手里另有暗册!

  你们在衙门明册上惯会潦草,但是在私人手里的暗册上反而登记详细!

  现在尔等将手里暗册交出来,一切既往不咎!”

  书吏们正面面相觑的时候,忽然听到旁边林大官人说:“暗册不应该是在掌印大爷手里吗?”

  这句话听起来极其脑残弱智,稍微有点智商的人都不会这样认为!

  仓库的暗册可是小吏安身立命,并且与官长进行博弈的东西!是可以随着吏员职位,一册传三代的东西!

  举个最极端的例子,如果手里没有暗册,主官贪污了银子后让小吏背黑锅,小吏拿什么来反抗?

  所以暗册这种东西,怎么可能会在掌印大爷手里?

  况且府衙的那位掌印大爷,不是已经死了吗?

  嗯?死了?于是众书吏突然顿悟了,如果还不顿悟,只怕就要和掌印大爷一样了。

  问就是没有,他们手里怎么可能有暗册这种违法乱纪的东西。

  石知府见状也很无奈,又不能逼迫过甚。

  如果是为了查出问题,拷打这些府库的吏役,或许还有点用处。

  但钦差的目的是不查出问题,如果把这些吏役逼急了,没问题也能产生问题了!

  所以到现在,调查真的陷入僵局了。

  林大官人便提议道:“我看李钦差也不必为难,如实奏报朝廷就是了!”

  李世达紧紧皱起了眉头,怎么个如实?

  就说调查时府库失火,然后石知府的亲信掌印长随自杀,其它就靠朝廷诸公自行脑补?

  “今天到此为止!”李钦差吩咐说。

  只能再给石知府时间,看看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林大官人很冒犯的又建议说:“最好别拖延了,不然容易出大事。”

  钦差大臣突然爆发了,厉声斥道:“还能出什么事情?”

  林大官人只不怀好意的看了看石知府,“我怕有人扛不住压力,也畏罪自尽啊。”

  石知府冷哼一声,看不起谁呢?五千两官银的压力,又能大到哪去?

  李世达对石知府说:“今日府衙里出了这么多案子,给你三天时间查访整顿!”

  此后李世达转身就走,离开府衙回姑苏驿公馆去。

  坐在轿中,这位钦差大臣的心情很郁闷。

  本以为是很简单的走个过场的小任务,没想到如此难搞。

  对林泰来这种势力无孔不入的地方恶霸,撕破了脸后,简直防不胜防!

  只能先稳几天,然后慢慢寻找突破口,给石知府一个清白。

  正琢磨时,忽然大官轿停住了,长随在轿外禀报道:“似乎有人拦道告状!”

  李世达不耐烦的说:“与本院何干?本院虽然是钦差,但又不管地方刑名!”

  然后从轿外又传来了林姓护卫官的声音:“李钦差最好还是出来看看吧!”

  轿帘掀开,李世达走了出来,却见当街中间坐着一个脏兮兮、破烂烂、黑黝黝的老头子。

  再细看,这老头子双腿都断了,也不知道是怎么精准的出现在这里拦道。

  而老头旁边还有三个不到十岁的小儿,披着破衣,个个骨瘦如柴,怯怯的围在老头子身边。

  眼见对方都惨成这样了,李世达也不好扭头就走,他还是要口碑和风评的。

  那老头举着满是泥土的双手,禀告说:“小的乃是吴县人,家中赤贫,近日断了粮,便去找县中济农仓借粮。

  但济农仓文书说,济农仓如今没有多余米粮可以外借。”

  春天乃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也是贫民向济农仓借粮的高峰期,然后到了秋收时再还上就是,一般不收利息。

  旁边的林泰来喝问道:“胡说!吴县济农仓储备充盈,怎么会没有米粮外借?”

  那脏老头又继续禀告说:“听说前些日子府衙从县库抽走了五千两官银,所以使得县衙缺少用度。

  数日之前,县衙又临时从济农仓挪用了一万石应急,导致济农仓无粮可外借,小人这样的贫民就没了活路!

  有人说,银子都被知府贪了,但小人不信!

  只恳请钦差大老爷做主,让府衙把银子退给县衙,免得县衙再占用济农仓!”

  李世达转头对林大官人问道:“这就是伱说容易出大事?”

  林大官人答道:“起码数千户贫民受影响,如何不是大事?

  他们饿急眼了,又听说被知府贪污了五千两银子,那么聚众到府衙讨说法啊,或者围攻知府啊,都是很有可能的。”

  感受到了浓浓的威胁意味,李世达怒道:“济农仓是县里的事情,和府衙有什么直接干系?”

  林大官人又答道:“李钦差可能不懂,我苏州城自有城情在此!

  前两年就是府衙强行从两县济农仓拨走了数万石米粮,最后亏空了二万石。

  幸亏去年有林氏善人接手了本县济农仓运营,拼命填补才补上了亏空。”

  李钦差打断了林大官人的解释,很敏感的问道:“林氏善人?”

  林大官人面不改色的回答说:“这个林氏善人叫林运来,你不会以为是我吧?”

  然后继续解释:“所以在这些依赖济农仓周济的贫民心里,对府衙是非常敏感的。

  这次听到,又是府衙从县衙抽走银子,才导他们无法正常从济农仓借出米粮。

  前年发生过的事情,今年又发生一遍,能不极度愤慨么?”

  李世达听到这里,心里暗叫一声“糟糕”!

  加上银库着火、掌印大爷自杀的事情,估计会衍生出知府贪污的传言。

  这不是五千两官银的压力,而是几千户贫民的压力!而且肯定还是有组织的几千户贫民!

  不知道石知府能不能扛得住压力,会不会很合理的“畏罪自尽”?

  发现了这个要命的问题,李世达立刻对林泰来说:“先不要乱来!”

  林大官人淡淡的回应道:“现在说这个,已经晚了。”

  李世达终于感受到,这是自己从未见过的新型恶霸!

  挣钱多少看不出来,但是这组织能力和资源调动能力实在太恐怖了!

  写不动了,睡觉去。求月票啊,到月底了,兜里肯定有啊!明天继续!

第361章 严防死守

  2023-12-28

  听到林泰来说“已经晚了”,李世达的心脏就感到极为不妙了。

  那几千户不明真相的、被蒙蔽的饥民不会已经开始行动,去冲击府衙了吧?

  有过地方执政经验的都明白,林泰来所说的几千户贫民可能不是夸大其词。

  在大明现行体制下,银子和米粮都可视为财政硬通货,一万石米或者五千两银子,确实够几千户贫民熬过这俩月春荒,不至于饿死了。

首节 上一节 334/5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