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313节

  不过不能不佩服老盟主的策划能力,这样拟了题,文坛大会的文艺腔调和历史厚重感简直扑面而来。

  王世贞最后解释说:“至于说和解,就是与谢臻和解,与徐文长和解。

  在我们复古派后七子绝响的时候,把这三十年的恩恩怨怨做个了结,我们都老了”

  冯时可听到这里,冷不丁的问:“那林泰来呢?”

  文坛有传言,谢臻是复古派第一代文敌,徐文长是复古派第二代文敌,而林泰来是第三.

  王老盟主大声的驳斥说:“林泰来一个武夫和文坛有什么关系!无德之人,也配跻身文坛!什么第三文敌,都是自吹自擂而已!认罪伏法之人,没必要再提起!”

  于是冯时可不说话了,老盟主这反应过于强烈了。

  又过一天,王老盟主继续出发,从南门入扬州城。

  巡盐御史、盐运使、知府、知县等官员出城门相迎,数十士子热烈夹道欢迎,还有很多附庸风雅的盐商也凑热闹,给足了老盟主场面。

  站在船头的王老盟主扫了几眼人群,对冯时可问道:“有林泰来吗?”

  冯时可也仔细观察了一番,很确定的说:“没有。”

  王老盟主脸上现出喜色,轻松愉悦的说:“看来林泰来真不行了,不然他不可能放过这个场合。”

  冯时可:“.”

  老盟主你不愿意让别人提起林泰来,自己却动辄说林泰来,这是个什么心态?

  若说扬州城发展方向,娱乐业多在南门里,商业多在东门里外,而园林名胜却逐渐往北。

  蔡御史见了王老盟主,便道:“今日时候不早,弇州公先在城中公馆安置,明日登蜀冈入住平山堂。”

  王老盟主问道:“可是欧阳文忠所始修之平山堂?”

  蔡御史说:“正是此处,去年由盐商郑某出资重修,作为弇州公在扬州之寓所,可乎?”

  王老盟主极为满意,“甚好!”

  到了第二天,王老盟主出城上了蜀冈,进入平山堂。

  如果蜀冈这点高度也算山的话,平山堂就位于“山顶”。别看海拔数字不算高,但在方圆数十里内,这里就是制高点了。

  此时只重修了平山堂,还没有重修原有的寺庙,平山堂周边是附属院落,确实可供人居住。

  而平山堂这个主体建筑高大敞阔,四面通透,极适合作为一个主会场。

  春光明媚,王老盟站在平山堂里主远眺江南,隐隐约约能看到大江对面的镇江诸山,心情大好。

  在这欧阳修故地召开文坛大会,兼顾风景之胜,实在太美了!

  冯时可总觉得这地方有点不妥,忍不住劝道:“弇州公可在山下岸边别墅留宿,以为久住之处。”

  冯时可所说的“岸边”,指的就是后世瘦西湖两岸,这时候已经开始开发了。

  王老盟主哪里肯离开这里,回应说:“山下岂是文坛应许之地?

  我看这蜀冈树木极广,幽雅宁静,又有平山堂名胜,此乃天赐文坛之地也,可就山上住宿。”

  冯时可苦劝道:“盟主差矣!若驻守当岸,邻近城垣,河道相通,往来便利;

  今若弃此要路,居留于山上,不但城中士人多有不便,我等稍有变故,就成困局。”

  王老盟主嘲笑道:“汝真女子之见。古人云,背高视下,堂堂皇皇。

  若只因离城路程稍有不便,就放弃参加文会之人,不来也罢!”

  冯时可再三劝说,王老盟主不听,只能作罢。

  随着王老盟主的到来,即将召开文坛大会的扬州城突然就成了文化中心。

  紧接着,张佳胤、吴国伦两个文坛名宿大佬也先后抵达,文坛大会的声势更上了一个台阶。

  复古派七子中,硕果仅存的三子齐聚扬州城,整个文坛都为之震动,吸引了大批名流前来扬州。

  更令人惊讶的是,久居不出的徽州大佬汪道昆居然也来到了扬州城。

  汪道昆与王世贞同年,都是嘉靖二十六年科举黄金一代的人。

  汪道昆和王世贞关系很好,但汪道昆没有直接加入复古派,自立山头创了一个新安派,算是复古派的同盟力量。

  近些年来,年事已高的汪道昆在老家悠游林泉,很少出门了。

  就是王老盟主这次召开文坛大会,也没想着邀请汪道昆来出席。

  所以这次汪道昆突然现身扬州城,才会令人惊讶。

  不过惊讶归惊讶,但也说不上多么奇怪。

  毕竟汪道昆是徽州文坛盟主大佬,而扬州城又是徽商重镇,这里徽州人尤其是有钱富商非常多。

  所以说不定就有什么关联因果,能把汪道昆从徽州老家请到扬州城来。

  就这样,王世贞、汪道昆、吴国伦、张佳胤,这四个称得上文坛巨头的老名宿,可能是巧合,忽然扎堆扬州。

  官司缠身、低调了好几天的林大官人听说消息后,也有点惊奇,什么情况这是?

  按林大官人的理解,这就是金庸宇宙里的东邪、西毒、北丐、南帝齐聚扬州城?

  还是想来个文坛四老暮年相会的噱头吗?

  如期加更,还有月票吗?

第346章 挑拨离间

  文坛巨头一定是文坛大佬,但文坛大佬却不一定是巨头。

  比如苏州文坛盟主、天下第一布衣诗人、文征明关门弟子王稚登称得上文坛大佬,但却不是文坛巨头。

  但这次相聚在扬州城的王世贞、吴国伦、张佳胤、汪道昆四个人,都算是当今文坛巨头。

  甚至可以说是唯四的巨头,除了这四人之外,就没什么能称为巨头的人了。

  王世贞不用说了,吴国伦官至从三品,现居住在武昌府养老。

  文坛人都知道,若想文坛扬名,在长江下游找王世贞,在长江上游就要找吴国伦。

  汪道昆徽州自成一派,当年官至兵部左侍郎,有钱有势。

  文坛人也都知道,如果得罪了王世贞在文坛混不下去,那就只有汪道昆能收留了。

  刚退休的张佳胤虽然文坛成就不如另三个,但是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不是一般的尚书,是加了太子太保的尚书,从一品。

  文坛四巨头前后脚齐会扬州,确实也是难得一见的文坛盛事了。

  于是王世贞老盟主组了个局,没喊小辈们凑热闹,只和几位老朋友聚聚。

  对于几个与自己平辈的人物,王世贞不可能坐在蜀冈平远堂,等着其他几个人上来拜访,那太失礼了。

  所以王老盟主定在了城中小东门外,沿着城河的酒楼。

  四巨头互相认识三十几年了,这次相见,各自别有感慨。

  刚辞官的张佳胤看着王世贞,打趣说:“如今我与太函、川楼都闲云野鹤,坐享林泉之乐了,唯独凤洲还在上进啊。”

  去年时候,王世贞从南京刑部侍郎迁为南京兵部侍郎,从官场角度来说,从刑部到兵部,这算是升了。

  所以张佳胤才会说,我们这把年纪都辞官了,只有王世贞还在进步。

  汪道昆“嘿嘿”一笑,也打趣说:“我看王元美是想熬出一个尚书,然后再风光致仕。”

  王世贞总觉得这是讽刺自己,有点不爽,开口对汪道昆问道:

  “听说你在徽州隐居不出,故而我也没想着请你出山,怎得你又突然现身扬州?”

  张佳胤是辞官后从京师南下路过扬州,吴国伦是自己请过来的。

  唯有汪道昆是不请自到,而且汪道昆也不是复古派宗门里的,所以让王世贞心里有点警惕,借着气氛就问起来意。

  汪道昆随口道:“乡人在这边有点事情,不得不过来,不想巧遇诸君。”

  扬州城里徽商极多,汪道昆家里也是徽商出身,所以这个理由很合理。

  张佳胤感觉不对,赶紧打圆场说:“王元美这个是南京官,最为轻省,并不耗费精神,辞不辞的并不打紧,也算是大隐隐于朝了!”

  这时候,王世贞的儿子王士骕从楼下走了上来,禀报道:“有人求见。”

  王世贞不满的说:“我说过,今日我们老友私人相聚,不见外人!”

  王士骕答道:“外面是林泰来。”

  王世贞:“.”

  这林泰来的脸皮到底有多厚?他怎么能有这样的脸皮,跑到这里来求见?

  “让他滚!”王老盟主用自己所能想到的,最为客气的话吩咐说。

  王士骕为难的说:“他说是以门生身份,来拜见张崛崃公的。”

  “什么狗屁的门生”王老盟主才说了一半,就噎住了。

  因为他记起来了,去年林泰来夺了个武科第一,而主考官就是时任兵部尚书的张佳胤。

  把文科考试规矩套进去,这确实也算门生。

  门生拜访座师,那是天经地义,外人是没资格阻拦的。

  王老盟主没好气的看向张佳胤,有点讥讽的说:“伱最出名的那个门生弟子来了!”

  张佳胤连连苦笑,去年林泰来武科夺魁,那是林泰来自己实力太硬,和他这考官有什么关系?

  “这里不合适,还是不见了。”张佳胤主动说,“等我得了空,另行找个时间补上。”

  汪道昆却劝道:“还是见一下吧,不然传了出去,有损名声。

  别人可能会以为,你王元美故意阻挠门生座师相见。”

  “那就让他上来!”王老盟主很不爽的说。

  没多久,林大官人那伟岸雄壮的身影出现在四巨头的面前。

  与张佳胤见过礼后,林大官人叙旧:“去年在京师时,文会上偶遇老恩师,以诗词得到欣赏。

  又蒙老恩师关照,武试点为头名,怎奈选官离京,不得不与老恩师分别。

  如今老恩师南下,门生我终于可以朝夕聆听教导了。”

  王世贞听着林泰来一口一个“老恩师”,狐疑的看了眼张佳胤,在京师你就是这么关照林泰来的?

  在王世贞那探究猜疑的目光下,张佳胤只好板着脸,撇清关系说:

  “我没什么可教导的,你在外面惹出了祸事,不要对人说我是你座师就行了。”

  林大官人点头道:“明白了,老恩师的意思就是,万一我对上老盟主时,不用看你的面子。”

  王世贞:“.”

  张佳胤:“.”

  王世贞看着张佳胤,张佳胤看着王世贞,无言以对,无话可说。

  林泰来没有与张佳胤纠缠,转而又看向汪道昆,主动见礼道:“想必这就是徽州汪太函了?

  听说今年文坛有桩雅谈,汪太函公与王弇州公并称为文坛南北两司马。”

首节 上一节 313/7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