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256节

  很多大人物的垮台经过,都是从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和小事情引发的连锁反应。

  王之猷看着二哥的脸色,转而又说:“当然,这与二兄过往的功绩和人品也是分不开的。

  正因为他们从二兄身上找不到更多把柄,所以才会将注意力放在林泰来身上。”

  王少司徒还是抱怨说:“那我只能戒急用忍,就什么也不做?连句表现的台词都没有?”

  王之猷答道:“林泰来今日出门之前,让我转告你,台词还是有的,但不多。

  加起来就两个字,休想!大概明天上午就能用的上了。”

  “休想”这个词的可用范围实在太广了,王之垣一时间也想不明白,什么场景能用上。

  及到次日,被弹劾的王之垣继续杜门谢客。

  果然还在上午时候,忽然有仆役跑过来,禀报道:“大门外来了二百来个巡捕营官军!为首之人正是都督李如松!”

  王少司徒不能理解的问道:“他们来作甚?李如松不是非常感激林泰来么?”

  那仆役又禀报道:“说是前来捉拿凶犯,让王少司徒把林泰来交出去。”

  “休想!”王少司徒想也不想的拒绝。

  家中仆役立刻向外面的官军如实传达了的老爷的话:“休想!”

  站在王家大门外,李如松朗声道:“既然少司徒决意包庇凶犯林泰来,本官也无话可说,只能请朝廷定夺!”

  说完了后,就干脆利落的收队走人。

  王之垣这样的老官僚明白,李如松这就是在做戏,故意制造出一个少司徒包庇林泰来的场景。

  随后王少司徒就看到林泰来打着哈欠,从前厅路过。

  “林解元!”王少司徒招呼了一声。

  林泰来停住脚步,“少司徒有何指教?”

  王少司徒问候道:“今日天气甚好,你没出去打人?”

  林泰来无语,这话说得,仿佛他林泰来满脑子只有暴力似的。

  他林泰来的暴力,大都是为政治和文化服务好不好?

  于是便回应说:“少司徒有话但讲无妨。”

  王之垣就单刀直入的问了句:“我还有台词么?”

  林泰来仔细想了想,很肯定的说:“应该没了!”

  王之垣:“.”

  从头到尾就说两个字的台词,怎么去竞争最佳男主角啊不,户部尚书?

  王之猷也走了出来,很关心的问道:“外面闹得沸沸扬扬,伱的武试第一还有希望么?”

  林泰来答道:“目前看来,希望不小,兵部大司马被迫支持我拿第一。”

  上个月,林泰来和张佳胤在雅集上“谈条件”,王之猷是亲眼看到过的。

  但还是不能理解,什么叫被迫?你林泰来还能强迫兵部尚书?

  林大官人自信的说:“不是我强迫,是那些清流势力一定要强迫张大司马!”

  方御史搜罗到的罪行有好几条,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罪行就是考试不公。

  在以科举制度为根基的官场,考试不公几乎就是最敏感的问题了,

  具体说就是考官们偏袒林泰来,刻意压低了郑国泰的分数。

  但如果考官出了不公问题,那么张佳胤作为主考官,就脱不了责任。

  所以大司马张佳胤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坚决支持林泰来,以此来否认考场不公。

  纵然如王之垣这样的老官僚,也觉得这很搞笑。

  申首辅票拟旨意让都察院勘查林泰来,他这个户部左侍郎戒急用忍一言不发。

  朝堂上唯一帮林泰来说话的大人物,却是一位复古派大佬。

  这时候,御史王象蒙匆匆走了进来,“许多考生联名到都察院,状告林泰来!

  都察院本来就有奉旨勘查的差事,接到状子后,就发下驾帖,叫林泰来过堂问话!”

  对这个情况,林泰来并不意外,只是问道:“驾帖在哪里?”

  王象蒙很不好意思的从怀里掏出一封文书:“就是这个,别的御史不敢过来送,就让我跑腿了。”

  林泰来将驾帖接了过来,狐疑的问:“你不会很高兴吧?”

  王象蒙一本正经的说:“你误会了,我只是公事公办。”

  林泰来对堂下的伙计们招呼说:“小的们!备好家什,出发!今天换个地方!”

  思路未定过渡一下,求月票啊!收藏新增减慢了,一看月票果然掉出榜了,请大家继续支持啊!

第286章 朽木为门

  林泰来带着包括左右护法在内的十名伙计,跟着执行公务的江西道监察御史王象蒙走出了王家大门。

  “只派了你一个人来传唤我?”林大官人左顾右看,诧异的问道:“竟然不多带些人?”

  王象蒙翻了翻白眼,答道:“我一个人来,和带着几十个禁卒来,有区别吗?”

  林泰来点了点头:“那倒也是。”

  王象蒙感觉自己似乎被鄙视了,但还是提醒道:“说不定有些人就希望你拒绝都察院传唤,并且逃走。”

  走在路上,林大官人又漫不经心的问道:“那位觊觎十五小娘子的高御史在都察院吗?他的公房在哪个方位?”

  王象蒙很敏感的问:“你想做什么?”

  林大官人和善的说:“不要误会啊!我只是想着,是不是顺道拜访一下他。”

  王象蒙赶紧回答说:“他出外差了,去通州巡视太仓了,伱见不到他!”

  监察御史在大明体制里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规模也不小,满员额的话十三道一百一十人。

  但监察御史并不是像后世很多人想象的那样,似乎只需要坐在都察院喝喝茶水顺便写奏疏骂骂人,不用干什么具体实事。

  监察御史一样有很多事务差遣的,比如派到各省去当巡按御史,派到盐区当巡盐御史,还有什么清军、巡仓等等很多事务。

  这些承担了差遣的监察御史,当然不会坐在都察院喝茶。

  另外就是奉旨具体查办某事,比如前些日子宫中传旨出来,让都察院勘查林泰来是否不法及巡视武试。

  然后都察院经过深思熟虑,就将这个差事交给了资深掌道御史方万山办理。

  今天签发了驾帖,传唤林泰来到都察院问话,法理性就来自上述那道旨意。

  无论这个过程存在多少人为因素和猫腻,但在法理上是完全没毛病的。

  都察院、刑部、大理寺这三法司和其他衙署不在一个片区,位于京城的最西边,但距离西城官员社区也就是不到二里地。

  所以从王家出来后,向西没多久,就望见了都察院的大门。

  林大官人远远看了一眼,就随口评价道:“真是破衙署,烂大门!我也进过不少衙门,没见过比这还破烂的了。”

  在朝廷里,除了词臣之外,科道算是逼格最高的官职之一了。

  对于刚进入官场的人,最好选择是进入翰林院,其次就是当御史了。

  熟悉明史的都知道,在晚明时候,言官御史有多么烦人。

  但凡是当御史的官员,都有点自矜身份的心态。所以听到林泰来的话,王象蒙冷哼一声说:

  “你懂什么!我们都察院向来以廉洁自许,故而又以不靡费钱粮修建衙署为荣。”

  林泰来轻笑道:“朽木为门,也不知道能不能经得起我全力一脚。”

  王象蒙斥道:“别在这里阴阳怪气一语双关,今天能安全出来再说大话吧!

  你以为都察院这样的台垣重地,是你经历过的那些府县衙门吗?”

  林大官人嘀咕道:“你们官场中人真会脑补,谁说我这句是一语双关了?”

  但到了大门的时候,跟随林大官人一起过来的十名伙计,全被阻拦住了。

  任你是多大的官员,如果是到都察院受审,也不可能让你带随从进去!

  林泰来对值门的书吏问道:“在哪里审问?”

  书吏指了指仪门,回答说:“过了仪门,然后折向西,在临近西南角的地方,有个给御史老爷们使用的判事厅!”

  王象蒙诧异的看了眼林泰来,有自己领路,还怕找不到地方吗?有什么必要询问书吏?

  不包括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左佥都御史,满编时监察御史理论上有一百一十个,官员数量在部级衙署算是最多的,所以都察院的房间也很多。

  但林大官人也没兴趣深入参观,只是在王象蒙的带领下,过了仪门便来到距离不远的西南角判事厅。

  王象蒙把林泰来带到后,也没走人,就在旁边看热闹。

  主要是今日主审官方御史的笑容有些狰狞,让王象蒙不太放心。

  坐在公座上,方御史看着站在堂下“束手就擒”的林泰来,恨恨的想道,进行总清算的时候到了。

  就算你林泰来再狂野,只要都察院一纸公文,还不是乖乖的前来受审,除非你想逃亡或者造反!

  在方御史看来,先前林泰来的各种打人砸门,都是无知法盲的表现。

  而且更无知的是,因为一时间没人管没人抓,便浅薄的以为这样做不用付出代价!

  殊不知有句话叫,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种脑残反派,总是不理解这个道理!

  以为认识个首辅或者侍郎,就能在京师肆意横行了?

  在堂下除了林泰来之外,还有其他六七个人。

  只不过这六七人有的躺着,有的坐着,人人重伤在身,乱七八糟的扎堆在另一边。

  他们都是参加这次武试的考生,只不过因为站出来揭发黑幕不公,为郑国泰被压分而作证。

  所以他们在最近三天遭到了打击报复,血洒京师街头,堪称可歌可泣。

  所幸有青天御史老爷做主,叫他们倒也不至于白白牺牲。

  方御史早就想传唤林泰来了,只不过一直缺少确切的证据。

  像那些打门子、拆大门之类事上不了台面,林泰来还当场丢下了赔偿银子。

  就算抓过来审问,也就是一个民事纠纷,在政治上并不致命,这并不是方御史想要的。

  但在考场不公,打击报复其他考生等事情,就值得比划一下了。

  拿定了主意后,方御史便拍下惊堂木,正式开始审判,大喝道:“林泰来何在!”

  林大官人抢先主动答话道:“我殴打他们并不是无缘无故,实乃事出有因。

  他们造谣生事,对我进行构陷,到处说我操纵考场,制造黑幕,压低郑国泰等次。

  面对这样的寻衅滋事,我忍无可忍,不得不被迫反击,出手教训他们。”

  一边说着,一边顺脚踢飞了一个重伤的原告兼人证。

首节 上一节 256/7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