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121节

  林泰来哈哈笑道:“今年多拖欠点,明年后年他才会着急啊!他越着急收数,就越要依赖我们帮他啊!”

  张家兄弟:“.”

  很好很恶劣,在这一刻,他们的坐馆终于有个地方恶霸的样子了。

  传说中的童天王,应该就是这样吧?

  昨天忘了求月票了,今天求一下!

第150章 随心的武举考试(上)

  2023-06-17

  高长江百无聊赖的坐在五龙茶室的讲台上,说着最近的段子。

  坐馆又不放他去当主计,只好继续干着说书这么一件无聊的工作了。

  从县衙回来的林泰来突然闯进了茶舍,将高长江从讲台上拉了下来。

  此后又听到林坐馆吩咐说:“县衙庞司吏说了,武举报名马上截止,要尽快把保书补上!

  你现在就上路,立刻回我家去,找里长做一份保书!”

  高长江内心很抗拒的说:“为什么是我?”

  林泰来喝道:“谁让你去过我家,熟门熟路的你不去谁去?”

  高长江又想提条件:“那我这个主计.”

  林泰来答道:“计划有变,因为武举马上开始了,没有时间做别的。

  等我把这个月武举考完了,再重新调整社团组织架构,送伱去当市管所主计。”

  高长江碎碎念:“那也不能总拿我这个军师当跑腿工具啊!”

  林坐馆语重心长的说:“你怎能这样想?社团事务不分高低,只是差事各有不同。

  而且让你去我家跑腿,是我对你的关照!

  你想想,如果你和我爹混熟了,以后社团里谁敢不服你?”

  高长江愣了下,忽然觉得坐馆这话倒也有几分道理,便又重新提起工作激情上路了。

  第二天下午,高长江就拿着里长和乡邻画押的保书,回到堂口。

  然后林泰来又迅速拿着保书进城了,当晚设宴款待县衙兵房的庞司吏。

  庞司吏不动声色的将一大锭白银收进兜里,然后对林泰来说:

  “若是别人,即便拿了保书过来,我也会告诉他,县衙验看环节已经结束,不再接受报名了。

  但如果是你林大官人,那就可以特事特办!

  在县衙这边不用测验了,我直接把你的名字一起报上府衙,过几天直接参加府衙考验就是!”

  林泰来问道:“这么随意的吗?合规矩否?”

  庞司吏笑道:“从朝廷到地方,对武举都不大重视,下面各环节随意的很。

  再说以你林大官人的这身本事,还需要县衙测验?直接送上去就行了!”

  林泰来就道谢说:“那就有劳兵书的抬举了!”

  喝了几圈酒后,庞司吏带着醉意说:“我也不得不说,你实在运道好,赶上了好时候。

  就拿武举来说,本来所考的内容是两大类。

  一是文理韬略;二是射术,又细分为步射和骑射。

  射术尤其是骑射,除了军户子弟,一般人家哪里接触的到?更别说练习了!”

  大明官府对刀剑并不管制,所以林教授动辄拿两条铁鞭招摇过市也没问题。

  但是对弓弩、火器管制则很严,法律上禁止民间持有。

  所以庞司吏才会说,一般平民哪有机会接触射术,特别是骑射。

  林泰来反问道:“如果武举除了文韬只考射术,在下这种人岂不就是报国无门了?”

  听到报国无门几个字,庞司吏忍不住大笑:“你听说我完,我刚才说过,你运道好!

  近几十年来,武举除射术外面,还增添了膂力、刀、枪等其它可选项!”

  “原来如此!”林泰来虽然早知道了这些,但还是捧着话说,毕竟有求于人。

  其实林泰来现在有点怀疑,当初戚少保强迫自己学枪法时,是不是就存了这个心思?

  只要自己学会几招枪法,又听说了还有武举,难免就会手痒,想去考场试试。

  最后庞司吏说:“而且武举到了乡试、会试层级,还有个录取原则,就是以文韬定去留,以武艺分高下。

  所以你这样擅长胡编乱写的人,再抓紧看看《武经七书》,在武举考场上大有可为。”

  对武举了解越多,林泰来的期待感就越强,不由得对府衙考验也期盼起来。

  大概这也是林博士从上辈子带来的本性,专业做题家就是这样的,所有能考到手的功名,不要白不要!

  何况这武举听起来,还是非常轻松的考试,正所谓“证多不压身”,没准哪天就能派上用场了。

  打个比方,万一自己将来混文官系统被罢官了,如果这时兜里有武举文凭,还能无缝切换,去兵部选个武官当当。

  再说对他林泰来而言,下次文科考试就是明年道试了,今年已经没有文科的考试任务,正好有空余时间专心武举。

  在五月初这几天,林泰来买了一套《武经七书》,没事就在堂口看。

  《武经七书》里也包括《孙子兵法》,林大官人不禁叹道,自己终于还是开始看上《孙子兵法》了。

  与此同时,林大官人顺带远程指导着木渎港分关的前期筹备工作,争取在下个月也就是六月份正式开关。

  还打发了新招纳的伙计们下乡收了点往年欠税,以应付县衙的啰嗦和锻炼队伍。

  凡事有轻重缓急,目前没到收税的高峰季,先不用着急“会盟”木渎镇周边的几个堂口。

  在精力不够用的时候,尤其刚刚急剧扩张之后,要以修炼内功和消化成果为主,更不用着急开辟“市管所”这样的新业务。

  在武举的府衙考验这一关前夕,庞司吏又带来了府衙的消息——应试考生林泰来免受考验,直接提交到巡按那里。

  林大官人愕然道:“武举真就这样随便的吗?”

  本来还挺期待第一次武举考试,结果说没就没了,又一次免试晋级。

  庞司吏笑道:“苏州这地方,根本就没多少人报名武举。

  所以衙门考验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淘汰人,只是为了验证考生实力,避免弄虚作假。

  而你林大官人的实力,全城皆知和公认,并不需要再专门验证啊。

  武科考试都是这样的,一直到了乡试和会试,才会稍微规范点。”

  又等了几天,转眼到了五月下旬时,天气逐渐炎热起来。

  去了其他县巡视的江南巡按邢侗,又回到了苏州城,主持武举“道试”。

  林大官人再一次感慨,与细致规范的文科考试比起来,武科考试真就跟草台班子似的。

  文科的道试,朝廷专门派提学官到各省督学,时间和次数都是规定好的三年两考。

  而武科这道试,就是让巡按御史在百忙中,抽个空子兼职考察一下。

  下面不重视,上面也不重视。

第151章 随心的武举考试(下)

  2023-06-17

  早在大明建国初期,太祖高皇帝虽然曾经宣布过要分文武科考试,但一直没执行武科考试,也就不存在武举。

  武举第一个发展节点,是土木堡之变后的天顺年间;第二个发展节点,是嘉靖年间。

  当然,如果没有林大官人穿越并改变历史,武举未来还有第三个发展节点,那就是崇祯年间。

  从这些时间点可见朝廷对武举的态度,基本都是在军事上出了问题后,病急乱投医一样的搞武举。

  在当今万历朝,虽然武举制度相对比较成熟了,大量模仿了文科考试制度,也有了乡试和会试。

  但是到目前为止,大明的武举没有真正举行过殿试,也就是说武举并没有产生过武状元。

  目前民间俗称的武状元,其实都只是武举会试第一名而已,只能相当于文科的会元。

  如果按照原有历史轨迹,第一个真正的武状元要等到崇祯朝才会出现。

  邢巡按大概也懒得多耽误时间,回了苏州就放出告牌,开始考察武举考生。

  第一个接受考察的就是苏州府首县吴县的考生,武艺考察时间定在五月二十五日,地点在苏州卫校场。

  林泰来带着张家兄弟,把大枪和双鞭这些常用兵器都带上了,早早就赶到了位于城北的苏州卫校场。

  “什么?不让带兵器?”林泰来对守大门的军士质问道:“不带兵器怎么演武?”

  守门军士懒洋洋的说:“刀枪弓马还有石墩,里面都备着,不须考生自带!”

  他一边说着还一边好奇的打量着林泰来,没见过穿着大袖长衫来考武举的,怕不是脑子进水?

  规矩就是规矩,林大官人也只能遵守,只能将双鞭和大枪留在了场外,独自进了校场。

  当然军士也没想到,林大官人的大袖里面,还藏着铁指虎。

  进了校场后,却见在点将台附近,已经聚了二三十人,正热热闹闹的说着话,这场面与文场考试截然不同。

  林泰来走了过去,站在外围观察了一下,就明白了。

  这二三十人全都是苏州卫的军户子弟,所以能扎堆聊到一起。

  真正的民户报名参加武举的人,似乎到目前就只有他林泰来一个。

  武举考试有一个作用,也是为了给那些没有继承权的军户余丁一条出路。

  而且就像庞司吏所说,一般百姓也没机会接触弓箭之类的,苏州人也爱文不爱武,更没多少人报名武举。

  所以武举名义上面向全部民众,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军户子弟的自留地。

  就连苏州城的军户子弟能经过考验,站这里的也不过二三十个人。

  毕竟武艺展示是有硬指标的,射箭能不能射中,石墩能不能搬动,都不好弄虚作假。

  林泰来转了转,还是融不进这帮军户子弟的圈子去,反而遭到了隐隐的排斥。

  毕竟站在这里的人,都是为了争夺武秀才名额来的!

  而林泰来这身高这体格,一看就是抢名额的人,而且又不是他们军户的“自己人”,还是个外来者。

  仅仅孤立都是小事,甚至有些心思不纯的人已经开始琢磨,怎么把这个竞争对手清除掉。

  尤其是那些放弃弓马项目,选择参加膂力和武艺项目的直接竞争对手。

  虽然感受到了不友好的气氛,但林泰来也没害怕。

首节 上一节 121/5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