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最后的忠臣 第8节

  不一会,马鸣禄突然说道,

  “李兄,皇上封你兵部侍郎的职位,太过于耸人听闻。我听说有很多官员都在准备弹劾你了。”

  李适淡淡一笑,

  “意料之中的事情,不过既然皇上破格提拔我为兵部侍郎,必然考虑了这一点。”

  高尔俨也趁机说道,

  “现在这些朝廷大臣尸位素餐,争权夺利攻击同僚却是一把好手,他们这都是羡慕嫉妒恨。”

  “只可惜我们这些下层官员,空有报国之志,奈何报国无门啊。”

  李适趁机心里给高尔俨竖起大拇指,本来自己有心招纳几个小弟,但是自己不能直接说道,你来当我小弟吧。

  这样很明显会拂了同年们的面子,要知道这些同年都是天之骄子,怎么会随意寄居他人之下。

  所以要讲策略,即让他们不知不觉成为你的小弟,还心甘情愿。正好高尔俨把话题扯到这上面来。

  “高兄说得是啊,虽然我目前暂居高位,但是也是独木难支,正需要几位同年的支援啊。”

  高尔俨,马鸣禄和董国祥分别表示愿意上书支持李适。

  这不李适就欠了几位同年的人情,于是便顺理成章可以还人情了。

  “能有几位兄弟为我说话,真是人生之大幸啊。不过眼看几位兄弟还在翰林院蹉跎,我心不忍啊。”

  高尔俨又十分恰当的说道,

  “现在的翰林院就好像是养老混资历的闲散衙门,混完了资历要是没有人推荐,也不过是打发到地方去。要是不用银子,可能把你打发到偏远地方去。”

  “要是不想到地方去,就只有继续在翰林院里面熬,我看好些万历朝的老进士,已经熬到满头白发,还是前途无望啊。”

  马鸣禄和董国祥对高尔俨的话深以为然,看来他们也深有体会啊。

  李适想了想原来的自己,也是看到了翰林院的老前辈,不由悲从中来,准备请假还乡。

  但是没有想到随便上的奏章,“增兵不如练兵,加饷不如清饷。”被皇帝给看到了,更是极称帝意。

  被皇帝勉励了几句,李适便向打鸡血一样,准备为国尽力。

  “唉,人生的际遇实在难料,不过诸位兄弟今天既然有缘走到一起,正应该相互扶持。”

  果然几人顿时来了精神,高尔俨更是迫不及待地说道,

  “李兄可有什么差遣,我高尔俨必然舍命追随。”

  你看高尔俨这家伙多会说话,这么快就表明忠心,准备要投靠了。

  马鸣禄和董国祥虽然没有高尔俨那么露骨,但是也表示唯命是从。

  李适心里得意,搞定了几个同年,虽然他们目前还在翰林院熬资历,但是也是后备人才啊。

  “我现在是翰林院的侍读学士,正好有修书的职能。待我禀明皇上,我准备召集你们三人修个万国志类型的书。”

  “待你们几人熬到明年,三年翰林已满,又有修书的政绩,到时候就可以在朝堂正大光明的推荐你们。”

  三人顿时大喜,要知道修书也是很大的政绩,而且不是想修就能修的,并且修书还能历史留名。

  有了修书的政绩,再加上李适这个同年在朝堂上的推荐,不说平步青云,至少能有个好去处。当然关键是李适这个同年不能倒啊。

  当然几人也根本没有想现在李适就能提拔他们,毕竟李适的境遇是羡慕不来的。

  见目的达到,几人就开始开怀的吃喝。

  中途高尔俨突然压低声音说道,

  “几位兄弟,今晚如此开心,要不要待会去青楼过夜。”

  董国祥脸上顿时露出喜色,看来平时没有少去。而马鸣禄却是扭扭捏捏,看来还是新手。

  而李适也是很意动啊,再加上妻子远在老家,早就饥渴难耐了。但是自己刚升官,要是被御史弹劾品行不端,那真是丢大脸了。

  “哈哈,几位兄弟,我就不去了,你们也知道现在这些御史的讨厌。要是被弹劾了,恐皇上不喜。”

第14章 准备贿赂王太监

  几人也知道,李适突然被破格录用,现在正是人红是非多。

  更加上李适是几人的靠山,要是李适倒了,几人不得找不到地方哭去。于是只得对李适抱着遗憾的表情。

  “你们今晚耍开心,老高,你等会找个高档的地方,把马兄和董兄安排好。”

  说着李适从怀里拿出一张一百两的银票递给高尔俨。

  高尔俨一瞟,居然是一张一百两,顿时双眼放光。

  要知道明末的一百两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千万不要被电影里动不动数十万两给洗脑了。明末的一个士兵月饷不过一两多银子,还被时常拖欠克扣。

  高尔俨也被李适的大手笔给吓到了,赶忙推辞。不过还是被李适揣到他怀里。

  果然银子到手,高尔俨对李适更加尊敬了。而马鸣禄和董国祥也对李适更加友好了。

  几人在翰林院熬资历,过苦日子,每月就紧巴巴那一点俸禄,京城的消费又高。

  别看几人身份清高,可能日子还过得不如京城里面的一些普通的土著。

  见李适如此大方的拿出一笔巨款供几人去潇洒,其实几人心里是很高兴的。

  不仅今晚可是潇洒一番,更重要的是代表跟着李适升官发财前途无量。

  当然李适的钱不是那么好拿的,现在拿了李适的钱,李适以后使用起来就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还有李适难道不害怕这些同年经不住诱惑,以后贪污腐败。

  李适当然担心,但是明末的社会风气已经彻底败坏。

  现在李适不怕跟着他的人贪腐腐败,就怕他们占着位置不干事,心不往他这里使劲,这才是最可怕的。

  现在大明的朝堂就是充斥着大批这种人,尸位素餐。以前大家还时不时提些改革之策,拯救一下大明。

  不过这些人都没有好下场,下狱的下狱,流放的流放,背锅的背锅。所以现在的大臣也学乖了,皇帝不管问什么都是一问三不知。

  所以朝堂上就出现了奇怪的一幕,商量国家大事的时候大家安静得一匹,但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反而吵得沸反盈天。

  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没有风险,皇上不是说我们不发言是吧。

  你看这个李适破格提拔,很明显不符合规矩,那我们就大声的发言,要对得起皇帝发的工资。

  虽然工资也被时常拖欠,还好我们不靠工资生活,要是靠工资不知道饿死好久了。

  李适坐在马车里,准备打道回府,心里琢磨着。

  时间不多了,要抓紧把京营的军权抓到手里。

  有了军队,不需要有什么先进的装备,也不需要什么稀奇的训练。只需要保证军队能吃饱饭,能按时把饷银给发了,按照现有的训练来,那就立于不败之地。

  不过怎么搞钱也是很头痛的事情,还好京城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君不见李自成进北京城后铐出七千万两白银。

  虽然崇祯穷得一匹,但是这些达官勋贵很有钱啊,要想个办法合情合理把他们包里的钱搞到自己手里。

  还有一点便是军中的瘟疫,李自成打到北京明军毫无抵抗的关键原因,是当年军中发生了大规模的瘟疫,使军队彻底失去了战斗力。

  这就是常人所说的气数,所以明朝究竟是怎么亡的,那就是气数到了。

  崇祯十六年和十七年中原又是大旱,赤地千里,再加上瘟疫横行,所以也有人说明朝实际上亡于自然灾害。

  李适目前拯救大明的策略就是要把大明拖到崇祯十七年,等自然灾害开始好转,到时候再来扭转乾坤。

  现在最重要的是干什么,当然是争权夺利,爬得越高越好,还要保全自己。

  李适回到了自己的住宅,这时老李忠走了过来,

  “少爷,刚才张龙回来禀报,王太监已经回来了。”

  至于为什么李忠不叫李适老爷,按理说李适现在是家主,一个老爷也当得上。

  那是因为李忠以前服侍过李适的便宜老爹,现在这个少爷喊习惯了。

  李适本来醉意朦胧,顿时清醒了过来,

  “忠叔,我们还有多少钱啊。”

  李适一提到钱,老李忠顿时紧张起来,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

  李适顿时十分不满的质问道,“究竟有多少,给个痛快话。”

  “不到,不到一万两了。”

  李适心里琢磨了一下,不到一万两,那肯定有一万两。

  王承恩毕竟是司礼监秉笔太监,是个大太监。钱少了估计看不上,于是咬咬牙,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马上给我准备一万两,我马上要用。”

  这顿时把老李忠给急哭了,就少爷这么花钱,多大的家当也折腾不起他这么造啊。

  见李忠又是要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李适马上叫停他的表演,

  “李忠,究竟我是少爷,还是你是少爷,难道我就不能用点钱吗。”

  见李适生气了,李忠哭丧着老脸,急切的说道,

  “我是少爷,不是,不是少爷是我。”

  李适顿时被气的七窍生烟,这个老李忠怕不是老糊涂了。

  见李适一副要吃人的目光,李忠只好再次说道,

  “少爷,我马上去准备。”

  李适面无表情的点点头,要是实在没有人用,就李忠这个水平,拿去扫厕所都嫌贵。

  不过嘛,李适也知道这个李忠虽然不怎么样,但是忠心是没有问题,只是两人的出发点不一样。

  李适现在的想法是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就用钱解决,而李忠作为管家当然要一切要以家为主,能省则省。

  李忠哭丧着脸,小心翼翼的拿出一万两的银票,数了一遍又一遍,基本都是一百两一张的。

  等到李适都不耐烦了,装作咳嗽几声,李忠才把银票递给李适,还不断的叮嘱道,

  “少爷,你要省着花啊,我们就只剩下几百两啦。要是家里的钱来的不及时,我们可要断粮啦,现在京城的粮价可贵啦。。。”

  李适不听他的哔哔,直接转身回到自己的房间,换了一身带帽子的黑衣。

  大臣私自结交宦官这可是大忌啊,要是没有被发现还好。

  要是被发现了,以崇祯的脾气,没有砍你的脑袋就是烧高香了。

第15章 强行把王太监拉上战船

  李适带着张龙赵虎,趁着夜色往王承恩的府邸而去。

  北京城是有宵禁的,但是很明显这一带属于官邸,也就是官员集中居住的地方。

  这一带的宵禁很明显名存实亡,开玩笑,我大明的官员晚上不相互串连一下,不出去喝个花酒什么的。

  规矩都是定给普通老百姓的,我们官老爷都是有特权的好吧。

  李适坐着马车来到王承恩的宅院门前,东张西望,见没有其他人,便让张龙前去敲门。

首节 上一节 8/1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