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第360节

  除了早在潼关外跟张郃对峙的马超和张飞外,如赵云、魏延、吴懿、吴班等骁将纷纷抵达潼关。

  刘备的御驾,亦是出现在潼关外。

  探得军情的张郃,立即遣快马入长安,向曹丕请求援兵。

  “刘备这老兵革,真会挑时候!”

  洛阳的曹丕,已经焦头烂额了。

  先有伊洛大水,让洛阳受到了严重的水灾,死伤士民不知多少。

  后有曹真曹仁在南阳战败的消息传回洛阳,让曹丕抓狂。

  还未等曹丕理出头绪,刘备又来打潼关了。

  援兵?

  哪还有援兵!

  洛阳的援兵大部分都被曹真带走了,曹真如今屯兵颍川,根本去不了潼关!

  “传朕令:令张郃退守函谷关!”

  曹丕无奈。

  潼关太远,若张郃在潼关有个闪失,刘备就能长驱直入来洛阳。

  唯有让张郃退守函谷关,才能保住洛阳。

  至于函谷关以西,曹丕也顾不得了。

  “平日里高官厚禄的养着你们,关键时刻没一个人能有良策应对。”

  “朕养你们何用!”

  曹丕仗剑大殿,对着公卿百官大吼。

  众公卿被骂得头也不敢抬。

  只因连日大雨,就让洛阳受到严重水灾,更导致南阳丢失、函谷关以南丢失。

  洛阳更有传闻,说曹丕篡汉立魏又强占大汉故都,惹怒了上天,才有洛阳水灾。

  不少士民纷纷附和,认为都是曹丕的错。

  别说是曹丕了,这大殿的公卿百官也想跳脚骂娘。

  贾诩闭目暗叹: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让你迁都你不迁,早迁都什么事都没有了。

  在贾诩闭目暗叹的时候,曹丕走向了贾诩,拜道:“昔日朕不纳太尉良言,以至于有今日祸事。”

  “还请太尉献策助朕!”

  曹丕也挺后悔的。

  早迁都,哪有这么多祸事!

  还能让刘备去承担“上天之怒”。

  届时,曹丕还能用“上天之怒”来讨伐刘备。

  众公卿也纷纷看向贾诩,都希望贾诩能有良策。

  贾诩徐徐睁开双眸,颤颤巍巍地道:“陛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刘备虽然亲征潼关,但臣料刘备粮草不多,是无法长驱直入来打洛阳的。”

  “陛下可趁此机会,假借汉光武帝刘秀同伊洛水神托梦:直言刘备擅自复汉,令汉光武帝蒙羞。”

  “昔日汉光武帝指洛水立誓,只为一个信字;山阳公乃汉光武帝直系之后,既然禅位给陛下,那就要维护这个信字。”

  “故而上天降下水灾,是想断掉刘备的妄想,也是为了维护汉光武帝一脉的信誉。”

  “然而天怒不能让士民受灾,故而陛下决定迁都邺城。”

  “若有愿跟随着,可跟随陛下同往邺城,以示对上天的敬意。”

  众臣暗暗欷歔。

  老而不死是为贼,这都能强行解释为“刘秀之怒”。

  只不过。

  众人没人去反驳。

  只要能让士民信服,那这托梦就是真的。(本章完)

第270章 曹丕发狠烧洛阳,诸葛乔督荆州事(求追)

  见贾诩再次提议迁都,曹丕的心瞬间变得纠结。

  让曹真去南阳的目的就是不想迁都。

  不曾想洛阳遇上暴雨连日,南阳也受阴雨连日影响,以至于曹真不能退敌,反而折损了曹洪又丢了宛城。

  从内心上讲,曹丕是不想迁都的。

  若要迁都邺城,当初又何必从邺城来到洛阳!

  魏承汉统。

  若不能在洛阳建都,又如何能称得上继承汉统?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这帝位是怎么来的,曹丕心知肚明。

  惟有在洛阳建都,曹丕才能骄傲的对天下人说:朕,受命于天,代汉立魏!

  而现在。

  又得迁都去邺城!

  按贾诩的想法:迁都只是战略性迁徙,有青冀幽并兖徐豫在的曹丕,并未因此而伤筋动骨。

  刘备老了。

  刘备麾下能打的宿将也老了。

  等个几年。

  刘备及能打的宿将都死掉后,又拿什么来跟据有青冀幽并兖徐豫的曹丕比?

  国力,始终是需要新生代的才俊来维持的。

  曹魏有远超刘备和孙权的土地人口,只要休战养民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诚然。

  贾诩的想法更侧重于曹魏的国家利益。

  然而。

  曹丕却不如贾诩这般豁达。

  迁都邺城,就等于承认不如刘备!

  曹丕不想当勾践!

  “太尉,就没有其他良策了吗?”曹丕不甘心的问道。

  贾诩再次暗叹。

  有良策的时候你不听,老夫能有什么办法?

  当初若是听老夫的别去关中,关中会丢?

  关中不丢,关羽敢对南阳用兵?

  关羽不对南阳用兵,至于有今日祸事?

  牵一发而动全身,国家大事本就当谨慎又谨慎,没那个金刚钻揽什么瓷器活啊。

  若是私下里,贾诩说不准就直言了。

  如今大殿百官皆在,贾诩这掏心窝的话可不敢当众说出来。

  说出来那就是在打曹丕的脸了!

  “陛下,先帝在时,亦曾有迁都之意。”

  “邺城才是陛下的核心所在。”

  “制邺城而控七州,天下谁又能抵挡?”

  “陛下,你正当壮年,何必与老兵斗狠!”

  贾诩善言相劝,再次提到了曹丕的年龄优势。

  三方势力,曹丕是最年轻的一个。

  只要善养心性,必然是活得最久的一个。

  曹丕见贾诩没有其他良策,又看向了司马懿和陈群。

  然而。

  司马懿和陈群却是不约而同的低下了头,避开了曹丕的视线。

  公卿百官同样如此。

  誓不迁都受辱?

  若曹真兵马还在洛阳,众公卿或许会为了青史留名而直言劝谏。

  可如今曹真的兵马困在许都,张郃的兵马又不足以拱卫洛阳。

  留在洛阳每日里还得提心吊胆,何苦受这罪!

  众公卿都是跟着曹丕来享荣华富贵的,不是来求死的!

  青冀幽并兖豫徐尚在,何必在洛阳跟刘备死磕!

  见众臣不语,曹丕伫立良久,心中千言万语,最终化为一句叹息:“传朕令,克日迁都邺城;洛阳士民,皆要随朕迁徙。”

  群臣纷纷附和。

  洛阳的水灾,摧毁了不少的田宅。

  有不少公卿在洛阳的资产受灾严重,早就不想继续呆在洛阳了。

  就在此时。

  贾诩又提出了反对意见:“陛下,老臣认为,洛阳士民中愿迁徙的可以迁徙,不愿迁徙的任其去留。”

  “如此,才能彰显陛下的仁德!”

  群臣愕然。

  贾太尉你这就过分了。

  迁都是你提议的,现在陛下决定迁都了,我们都附和了,你又来反对。

首节 上一节 360/4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