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第21节

  “故而,我令孟达走秭归抢夺东三郡,密令云长伺机抢夺襄樊。”

  “有东三郡和襄樊在手,我就可以北向宛洛,西出秦川,军师的隆中对战略也能达成了。”

  “只可惜,西川兵疲民乏,汉中士民又被曹操强迁,难以征募义兵。”

  “否则我再出兵长安牵制曹操,孟达和云长在夺了东三郡和襄樊后,也可以直接北向宛洛。”

  “若如此,霸业可成!”

  刘备心中有些遗憾。

  荆州这一局,虽然能抢得不少的时机,但却不够完美。

  西川有兵少粮,想出兵牵制曹操,也是有心无力。

  自隆中问对后,刘备就将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视为了核心战略,更是将其记录在册,一有闲暇就会琢磨研究。

  十年的时间,刘备将隆中对已经记得滚瓜烂熟。

  汉中之战虽然是法正在具体献策,但取汉中的大战略却是刘备亲自制定的。

  这也是刘备戎马半生最高光的一战,也是唯一一次不依靠盟友就在正面对决中跟曹操打了个势均力敌。

  打的还是处于巅峰时期的曹操!

  就连司马懿都曾说“昔日武皇帝再入汉中,几至大败”。

  若不是曹操迁走了汉中士民让刘备吃了大亏,单论军事对决,刘备是胜了曹操的。

  毕竟这一战,曹操不仅丢了汉中,还折损了征西将军夏侯渊!

  而汉中大捷,也让刘备对“横跨荆益”的后续战略有了极强的信心。

  故而在曹操退兵后,刘备就密令孟达和关羽分别执行夺取东三郡和襄樊的军事行动。

  刘备更是将这一局命名为“夺天局”,意为抢夺天时!

  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本质就是在替刘备抢夺天时。

  水镜先生曾言,卧龙得其主不得其时。

  就是认为诸葛亮虽然遇到了明主刘备,天下大势曹操已经抢占了天时,再怎么拼搏也难以抵挡曹操。

  但诸葛亮能被称为千古武侯,除了诸葛亮的忠义外,更有那堪比神算鬼谋般的隆中对大战略。

  这是真正能助刘备成就霸业的战略!

  比起江东横跨荆扬的战略,诸葛亮的隆中对有个最关键的核心“北向宛洛,西出秦川”。

  洛阳,天下之中,帝室之地。

  得了洛阳,才能称得上真正得了天时。

  似孙权那般只想抢得荆扬两州,偏安一隅南面称孤的想法,永远得不了天时。

  见刘备提到荆州,诸葛亮也想到了前往江陵城的诸葛乔。

  “算算时间,阿乔入江陵城也有近十日了。”

  “也不知阿乔在江陵城,是否有所建树。”

  虽然诸葛乔在诸葛亮面前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华,但终究只是个十五岁的少年,诸葛亮对诸葛乔寄予厚望的同时也对诸葛乔心存担忧。

  “军师在想什么?”刘备见诸葛亮低吟不语,遂出声问道。

  诸葛亮这才回过神来,拱手一礼口称抱歉:“方才在想,若云长出兵襄樊,江东的孙权会有什么反应。”

  提到孙权,刘备的脸色顿时变得阴沉:“孙权小儿,身为汉臣却不思匡扶汉室,是为不忠;身为盟友却暗夺三郡,是为不义。”

  “不忠不义的腌臜鼠辈,我深恨之!”

  “若孙权敢在云长出兵襄樊后暗中使坏,我即便举益州全境之力,也要将这小儿生擒,亲斩于祖宗庙前!”

  想到昔日孙权令吕蒙暗夺荆州三郡,被迫跟孙权签订湘水盟约,刘备这心底就是一肚子火气。

  若不是孙权使坏,刘备自问这汉中之战也不用打得这般艰难。

  湘水盟约前,刘备其实就有灭孙权的心了,西川五万精兵都已经抵达公安,要跟孙权一决生死。

  只不过曹操忽然举兵汉中让刘备不得不跟孙权停战盟约,划分荆州。

  而如今,汉中已经在手,若孙权再敢使坏,刘备是绝无可能再跟孙权言和的。

  诸葛亮心下凛然。

  隆中对的战略中,结好孙权是很关键的一环。

  曹操家大业大,即便汉中失利了,只要北方九州在手,依旧是个难以撼动的庞然大物。

  可若要东灭孙权,就必然会给曹操可乘之机。

  到时候孙权还没击败,曹操又举兵南下,刘备就得腹背受敌了。

  “主公,且暂息雷霆之怒。”诸葛亮婉言劝谏:“江东地势复杂,短时间内难以覆灭孙权,若是给了曹操喘息的机会,必会再夺荆州。”

  “我以为,不能夺得宛洛,不能抢占关陇,就不能轻易对孙权用兵。”

  刘备心中依旧有气:“话虽如此,但孙权小儿鼠辈心思,也不得不防。军师令阿乔入江陵城,如今可有回信?”

  诸葛亮摇头:“阿乔入江陵城的时间不长,想要有所建树也是很难的。”

  刘备对诸葛乔的印象显然也不低,口中称颂道:“阿乔外拙内秀,仿若士元再生。”

  “我料此子,将来必定会名震荆州,如士元一般可称南州士之冠冕。”

  “军师号为伏龙,士元号为凤雏,阿乔为军师嗣子,又似士元,可称其为雏龙啊。”

  想到早逝的庞统,刘备心中又多了几分遗憾。

  若不是庞统早逝,刘备也不用急调诸葛亮入西川。

  若有诸葛亮在荆州,又何惧孙权暗中使坏?

  昭烈帝出来啦,求追读求收藏

  (本章完)

第33章 军师,你还说阿乔只会粗浅小道?

  刘备对诸葛乔的夸赞,诸葛亮也是很受用。

  哪个当父亲的不希望自家儿子出类拔萃呢?

  内心虽然高兴,但诸葛亮嘴上却是谦逊:“主公对阿乔过誉了,阿乔又岂能跟士元相比。”

  “士元乃兴世之才,能论王霸之策,能览倚仗之要,阿乔也就会些粗浅小道。”

  刘备大笑。

  诸葛亮说这话的语气,假得连刘备都不忍去戳穿。

  谈论间。

  管事入内,送来诸葛乔的家书。

  刘备笑道:“刚提及阿乔,阿乔的家书就到了,军师不妨先瞧瞧,阿乔在江陵城立下了何等功劳。”

  “定是阿乔在江陵城遇到了困难,遣人送信求助。”诸葛亮口中谦逊,但对诸葛乔的来信却是极为在意。

  诸葛亮事先给了诸葛乔三个保命的锦囊,若真的是遇到了困难,理应是拆开锦囊而不是遣人送家书。

  取出竹筒中的帛书,诸葛亮快速的扫了一眼帛书的内容,那泰然的双眸瞬间多了几分凝重。

  “军师,阿乔在信上说什么?”刘备见诸葛亮眼神有变化,遂也敛容而问。

  诸葛亮将帛书折叠,没有回答刘备的询问,而是道:“糜太守给主公的书信,应该也到成都了。”

  “子方的书信?”刘备微微讶异,猜到了诸葛乔家书的大致内容。

  沉吟片刻,刘备召来陈到,令其去左将军府取糜芳送来的书信。

  陈到去得快,回来的也快。

  糜芳的书信比诸葛乔的家书要早一个时辰送达成都,由于刘备不在左将军府,书信由左将军府的主簿暂时收存。

  陈到将糜芳的书信递给刘备,随后离开了内屋,自去门外警卫。

  刘备扫了一遍糜芳的书信,目光又落在了书信的末尾,语气也忍不住多了惊讶:“竟然是子仲子方和阿乔联名上书?潘承明怎会如此不晓事?”

  在刘备的印象中,潘濬虽然个性刚戾,但也是个顾全大局的。

  若不是糜竺和诸葛乔联名上书,刘备都不会相信潘濬会唆使潘翥挑拨是非。

  事实上,刘备的看人也挺准的。

  潘濬这次是被潘翥给坑了。

  原本潘濬是想静观其变,坐视糜芳和关羽互斗。

  潘濬没想到的是,潘翥会私下去寻诸葛乔。

  再加上潘濬那句“安汉将军职掌何事,为何地位高于军师将军”,又惹怒了糜竺。

  即便刘备再信任潘濬,也不得不考虑荆州的人事任免。

  “潘承明这是对主公的用人起了猜忌心啊。”诸葛亮暗暗一叹。

  诸葛乔在家书中列出了荆州以关羽、糜芳和潘濬为主的三方势力利害关系,也向诸葛亮陈述了要更换治中的想法。

  想到刘备这次在荆州的战略意图,诸葛亮也狠了狠心,将诸葛乔的家书也递给了刘备。

  这家书给刘备看,就意味诸葛亮同意了诸葛乔的提议更换荆州治中。

  刘备扫了一遍诸葛乔给诸葛亮的家书,语气中的赞赏味道更重了:“军师,你还说阿乔只会粗浅小道?”

  “扣除路上耗费的时间,阿乔入江陵城还不到十日吧?十日的时间就探清了江陵城的各方势力及利害。”

  “更是针对性的提出了对江陵城的人事任免建议。”

  “若非阿乔年少,名望又太低,我都想让阿乔来当这荆州治中了。”

  刘备的语气中,满是对诸葛乔的欣赏。

  想到自家儿子阿斗,因为诸葛乔去江陵城还哭鼻子的事,刘备的心中又有了几分欣慰。

  刘备对阿斗这个儿子很是疼爱。

  阿斗不仅是漂泊半生才活下来的儿子,还是刘备最宠爱的甘夫人的儿子。

  然而。

  因为复兴汉室的大业,刘备几乎很少照顾阿斗,刘备认的义子刘封也经常在军中,刘封和阿斗的兄弟情是很淡薄的。

  反倒是诸葛乔来了西川后,更像是阿斗的兄长。

  诸葛乔来的时间不长,但替阿斗挨骂的次数不少。

  刘备这次回成都,左将军长史许靖还专门在刘备面前弹劾诸葛乔荒废了阿斗的学业,经常给阿斗捉蛐蛐玩。

  刘备嘴上说着会让诸葛亮训子,这内心却是对诸葛乔颇为欣赏。

  哪有少年不贪玩的!

首节 上一节 21/4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