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召唤李儒与黄忠 第183节

  秦逍遥手不自觉亲密搂住了江玉燕的肩膀上,李淳风与高公公二人没有表情,他们都看出来了江玉燕乃是女扮男装。

  只是江玉燕的脸上瞬间绯红起来,一旁的秦长空更是震惊道:“小弟,你在干什么?”

  “皇兄你别用这种眼神看我?”

  “我不好男色,性取向没有问题。”

  “这位小哥乃是女扮男装,她是我的女人,江玉燕。”秦逍遥介绍道。

  “原来如此啊!”

  “吓本王一跳,还以为你这孩子有什么特殊爱好呢。”

  秦逍遥满脸黑线。

  一旁的高公公听着二位殿下斗嘴,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微笑。

  李淳风则是毫无表情,闭目养神。

  车辇之内。

  秦皇感叹道:“哎,朕确实是他们的父亲啊。”

  “要是生活在寻常百姓家,咱们一家四口就是其乐融融的一大家子,老六说得也没错。”

  “在他眼里可能没有君臣之分,只有父子之分了。”

  秦皇感叹道。

  随即开始回忆起曾经的自己,年轻时候的自己也是十分向往亲情,只是随着自己年龄的增加,以及最后一步步登上了皇位。

  那些曾经属于自己的情感一步步在丢失,自己已经很多年没有感受到了亲情的存在,就算是自己儿子与女人们,对自己都是毕恭毕敬,丝毫不敢有万分愉悦。

  只有自己这个最小的儿子敢不顾及那些条条框框,直抒胸臆。

  “这些年来,朕可能确实有些不近人情了,老六只是想与朕增进一下感情而已,并没有什么不规矩的举动。”

  “皇后,你说朕这么多年是不是太过无情了。”秦皇握住皇后的手说道。

  “陛下,您乃是大秦之主,身在其位不得不如此啊,毕竟大秦需要的是一个强势的皇帝,而不是一个唯唯诺诺的皇帝,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秦,为了大秦百姓。”端木皇后说道。

  “生朕者父母,知朕者皇后也。”

  “朕这么多年来肃清朝野,后宫不乱,那都是多亏皇后你这位贤内助啊。”

  “陛下您说这话就有些见外了,臣妾自从十几岁开始就跟着您了,几十年来不是一直如此嘛,咱们夫妻之间还用如此,三从四德乃是我们女人的本分。”

  秦皇内心甚是感动,抚摸着皇后的脸温柔道:“雪儿,这么些年辛苦你了,你一直为朕打理这偌大的后宫。”

  “这些都是臣妾的分内之事,不辛苦。”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陛下您今天确实和之前不一样,好像回到了当初臣妾刚刚嫁给您时。”

  “那时候的您还只是一位默默无名的皇子,甚至还不是亲王,那时候的您,无论对谁都是温文有礼,对臣妾更是宠爱有加。”

  “后来您加封为秦王,乃至太子,以至于最后登基为帝,才开始有了一步步的改变啊。”

  “其实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毕竟帝王路就是独孤路,要是不狠辣无情一些,那些臣工怎么对待陛下毕恭毕敬,又怎么能尽心尽力为陛下办事啊。”

  “确实如此啊,自从朕当上秦王后,心里就有了一丝变化。”

  “尤其是经历了八王之乱后的朕更是变得甚是冷血,狠辣无情,生人勿近,觉得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想害自己。”

  “自己手上也沾满了无数兄弟姐妹的鲜血,甚至于那些朕的侄儿侄女们,他们还是个娃娃,什么都不懂就被株连而死。”

  “他们曾经一口一个叔叔,伯伯叫着朕,可是朕却是无情的杀害了他们,朕是个自私无情的人啊。”

  “所以老天才会惩罚朕,让朕屡屡做噩梦,那些兄弟姐们,侄子侄女都来向朕索命。”

  提到这些时,秦皇的眼角不自觉湿润了起来。

  “如果朕当年真的网开一面,只是褫夺他们的爵位,贬为庶民,绕过那些侄儿侄女的性命可能又是一个结果。”

  看到如此无助的秦皇,皇后一把把他搂在了怀中,温柔道:“三郎你并没有错,当时的大秦乱不得。”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你的那些兄弟各个都是人中龙凤,如果不死,他们心中肯定还会有歹心,到时候对于大秦又是一场磨难。”

  “至于那些孩子们,确实是有些过了。”

  “但是法不容情,造反乃是株连九族的死罪,你也没有办法,毕竟当初你也只是个亲王,连太子都不是,最后做决定的都是太上皇。”

  “太上皇做出如此决定肯定也是十分艰难的,毕竟那些都是他的孙子孙女啊,一口一个皇爷爷叫着。”

  “所以经历此事后,太上皇郁郁寡欢,最后驾崩离去,然后把皇位传给了你,可能也是因为如此。”

  “但是太上皇做得决定没有错,一切都是为了大秦不乱,毕竟那些侄儿中已经有人快要到了成年之龄,如果他们知道他们的父亲是死于你之手,他们怎么能不心生怨恨,怎么能不报复。”

  “再加上他们父亲在军中的关系,这对于当时的大秦来说又是一个隐患,太上皇为了大秦,也不得不做出这个艰难而又痛苦的决定。”

  “非战之罪,乃是形势所逼啊。”

  “无论是谁处在那个位置,都会如此行事。”

  “为君者首先想得先是国,然后才是家。”

  “国在前,家在后,不得已而为之,实属无奈。”

第205章秦皇评论

  听到皇后的解释后,秦皇心中瞬间好多了不少,其实道理他都明白,就是过不去心里那道坎。

  对于那些兄弟姐妹还好,就是对于那些侄儿侄女实在是有些难受。

  毕竟当时的监斩官就是他,当初的太上皇下令满门抄斩时,就是命令他负责此事。

  几百颗至亲人头呱呱落地,那血腥的场面至今难以忘却。

  尤其是那些侄儿侄女临死之时的呼喊。

  “叔叔,你………你为什么要杀安安啊,安安那么乖,也没有不听话啊。”

  安安是他二皇兄最小的女儿,虽然他们不是一母同胞,但是关系也算要好,他也时常去他府中,时间长了就与安安熟了起来,甚至于安安跟他的关系比跟他父亲都亲。

  毕竟当时的二皇子已经被加封为亲王,而秦皇只是一个皇子而已。

  二皇子忙于政务就忽视了女儿的存在,再加上他又不止一个孩子。

  所以秦皇于安安关系十分要好,亲如父女,让身为亲生父亲的二皇子都十分嫉妒。

  记得有一次,安安发高烧,嘴里一直念叨的都是三皇叔。

  以至于二皇子连夜把秦皇给请来了,秦皇也陪了安安一夜,直至翌日安安退了烧,他才离去。

  秦皇诸多皇子中排行第三。

  当初负责监斩的秦皇曾经想过暗中偷梁换柱,用一名死囚易容成安安,从而瞒天过海把她救下来,然这一切都被太上皇给发现了,给明令制止了。

  法不容情,必须做到一视同仁,不能因为你和谁关系好,就救下他,这对于他人来说何其不公。

  还有一方面就是当初的一些世家也是随行的监斩人员,他们也绝对不会让此事发生。

  直到安安人头落地的时候,眼睛都是睁得大大的,她临死也没有想到对她疼爱有加的三皇叔真的会杀她。

  当时那一幕,使得秦皇当时差点儿晕倒,以至于后来大病了三天。

  经历此事后,秦皇心中最后的柔软就开始消散了,对于谁都是十分狠辣无情,哪怕是自己的儿子。

  “陛下,事情已经过去多年了,您应该从中释怀过去了。”

  “哎,往事如烟,历历在目啊。”

  “如果安安还活着,想必此时应该早就已经嫁为人妇,相夫教子了。”

  “是朕毁了她的一切,毁了她的未来,朕不配做她的三皇叔。”

  “哎,陛下您应该放心了,毕竟如今的大秦还需要您,您无需如此,大秦不能乱啊。”

  “朕何尝不知,这么多年来一直强撑着,但是朕心中的痛谁人又知啊。”

  “陛下,臣妾懂啊,臣妾懂你啊。”

  “朕知道你懂朕,朕今日才和你说这么多。”

  “朕的愿望有二。”

  “第一就是希望大秦能够解决掉所有内忧。”

  “第二就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继承人,好把皇位传给他,朕好去皇陵向祖宗请罪啊。”

  “本来朕一直把长空当做接班人来培养,他的文治武功都是十分不错。”

  “甚至朕还为他铺路,让镇北侯林战收他为徒,更是把吏部尚书之女嫁给他,他身后更是有你端木家撑腰,皇位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啊。”

  “但是奈何他的性子啊,实在是太耿直了,眼睛里是一点儿沙子都融不进去啊。”

  “以他的性子如何斗得过那些居心叵测文武大臣。”

  “那些人都是朝堂之上摸爬滚打多年老油条,每个人都有几十个心眼子啊。”

  “为人也不够圆滑啊,朕实在是放心把大秦交给他。”

  “本以为把他送到军中历练多年能够有些长进,但是奈何啊。”

  “军中传来的消息都是靖王殿下每每战役都是身先士卒,勇猛无敌,直冲敌军大营斩将夺帅……………”

  “他不知道自己是大秦的靖王吗?”

  “他不知道自己乃是朕的皇长子吗?”

  “他可是朕亲自预定的接班人啊。但凡他要是出了事,那朕这些年来的辛苦付出不是都白费了吗?”

  “他知道朕的良苦用心,但是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如此啊,心性耿直之人,不懂为君之道。”

  “再说了你啥时候见过三军统帅冲在最前方,统帅者最先保证的就是自己的安全,毕竟大军还需要他来执掌,他倒好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主帅。”

  “如今的镇北关虽然林战名义上是统帅,但是镇北军上下对于长空的命令都是令行禁止,深信不疑。”

  “好不夸张说,就算是长空让他们造反,他们估计都会听从。”

  皇后脸色微变道:“陛下,长空绝没有此心,无论是为臣为子他都是尽心尽责啊。”

  秦皇笑道:“你紧张什么,朕只是说说而已。”

  “再说了朕把他送到镇北军的目的了,就是为了让他掌控那二十万镇北军,毕竟镇北军已经在林战手里太长时间了。”

  “就算是他没有异心,谁知道他的儿子们有没有呢。”

  “如果长空要是敢造反,那么朕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会处罚他呢,说明这孩子学会了融会贯通,不在是原来那么死板,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但是朕直接会下令加封他为太子之位。”

  “哎,但是长空的性子已经注定了他不适合为王,只适合为臣啊。”

  “朕给了他无数的机会啊,但是他一次也没有抓住。”

  “朕知道他,他也是聪颖之人,就是不屑于此啊,不喜欢那些暗箭伤人,不喜欢那些太不上台面的法子啊。”

  “在他心中就是光明正大,勇往直前,这就是朕的大儿子靖王秦长空。”

  “朕赐予他靖王之位,让他坐镇镇北关,执掌镇北军,就是为了朕百年后,他能有个安稳之所,能够安享晚年啊,不至于被奸人所害。”

首节 上一节 183/6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