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925节

  “皇兄,那些个土著留着性命说不定还要叛乱呢,让他们消耗在给大汉贡献力量的工程里,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别看张飞以武力著称,性子也是颇为直爽。

  但实际上,张飞可也是读过书的,是正儿八经的文化人,真正的文武双全!

  要不然,单单一个莽夫,也配和刘备、关羽这种当世豪杰义结金兰,还能一直稳稳保持在蜀汉核心层?

  只不过大部分时候,张飞确实也更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就是了。

  刘备听完张飞的话之后,依旧有些迟疑。

  “可是,真的会死很多人的。”

  后世有人说,刘备属于假仁假义。

  但无论是正史、野史、还是当时之人的各种记载都能表明,刘备的仁德,确实是从起家直到死去,一辈子都一以贯之。

  一个人,如果做了一辈子的君子,那他难道不是一个真正的君子吗?

  刘备的对手们,曹操骂过刘备朝秦暮楚,一会投靠袁绍一会投靠曹操自己,一会又跑去投靠刘表。

  孙权骂过刘备背信弃义,答应好的归还荆州却不还。

  但这两个人,偏偏没有说过任何一句关于刘备假仁假义的质疑。

  这只能说明,曹操和孙权确实很清楚,在这方面攻击刘备没有任何意义。

  能被对手认可的品德,和后世敲键盘的质疑,谁更可信?

  答案不言而喻。

  刘备在很多方面确实不如历朝历代的明君,但在“仁”这个字上,却可被称之为当世翘楚了。

  无奈之下,众人又将目光投向了诸葛亮。

  眼下,诸葛亮是唯一一个能说服刘备的人了。

  诸葛亮何等聪明,自然能领会到众人的意思,当即羽扇一摇,笑呵呵地开口。

  “其实这件事情,臣只需要说一些数字,陛下就能明白了。”

  见刘备的目光投过来,诸葛亮慢悠悠地开口。

  “去年统计,巴蜀全国之中人口刚好是一百五十万。除去五成的女子之外,还有五成是男子。”

  “五成男子之中,又有两成是尚未长大的孩童以及年纪衰老的老人,真正能用作劳动力的只有三成,也就是四十五万人。”

  刘备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

  “丞相说得对。”

  事实上,诸葛亮说的数字可能还夸大了一些。

  毕竟如今可是刚刚经历了东汉末年的战乱。

  众所周知,战乱时期最容易死的是什么人?当然是负责上战场的男人。

  而女人主要负责的是后勤,就算是国土被敌国占领之后依旧具备生育价值,死亡率是肯定不如男人高的。

  所以在战乱时期,女人的数量往往超过五成,多的甚至能达到六七成。

  诸葛亮继续道:

  “但这四十五万人之中,至少要有二十万人来给大汉镇守巴蜀、荆州、缅甸,对吧?”

  刘备眉头开始皱了起来。

  诸葛亮再道:

  “那就只剩下二十五万人了。但这二十五万人还是不能完全投入修建缅甸通道的工程之中,要不然谁来种田呢?”

  “我们用二十万人来种田,不多吧?”

  刘备嘴巴张了一下,没有开口说话。

  诸葛亮羽扇一摇,继续道:

  “这样一来,真正能用来修建官道工程的也就五万人了。”

  “陛下,这五万人来修建通往缅甸的官道,要修到何年何月呢?”

  “更何况,难道曹魏和东吴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我们发展?”

  “若是曹魏东吴来犯,我们手中剩余的这五万人全部都在修建工程,谁来上前线增加兵力,抵抗强敌呢?”

  刘备彻底说不出话了。

  诸葛亮看着刘备,正色开口。

  “陛下,您要么就不修这条路,要么就只能动用那些被咱们征服的土著。”

  “除此之外,我们已经别无选择了。”

  “还是说,您真的打算什么也不做,就这么眼睁睁地等着曹魏和东吴飞速强大,最终把咱们大汉彻底灭亡?”

  “到那时,您如何去面对金幕另外一头的诸多大汉先祖,如何在死后去面对九泉之下的大汉列祖列宗?”

  刘备听着诸葛亮的这一连串问题,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终于,这位蜀汉开国皇帝叹息一声。

  “朕明白了,就按照丞相的意思去办吧。”

  顿了顿,刘备又开口道:

  “无论如何,朕还是希望能少死一些人。”

  “将来,这些土著也可能会成为大汉的一份子,也能为大汉灭亡曹魏和东吴贡献一份力量!”

  诸葛亮轻快地笑了起来,羽扇摇动。

  “这是自然,还请陛下放心吧!”

  在场的所有蜀国大臣也都松了一口气。

  果然,还是只有丞相能说服陛下!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就在明军和倭军于陆地激战的同时,另外一处战场上,也同样爆发着非常激烈的战斗。】

  【万历二十年,七月初六。】

  海面上,数十艘朝鲜的战船正满帆而行,朝着东面驶去。

  一名朝鲜将军站在甲板上,注视着远处的海岸,表情坚毅。

  【朝鲜嘉善大夫,全罗道左水使,李舜臣。】

  在不远处,还有另外一艘大船,和李舜臣所在的这艘船并驾齐驱。

  在这第二艘大船的甲板上同样也站着一位朝鲜将军。

  【朝鲜全罗道右水使,李亿祺。】

  李舜臣的双目中,似乎有火焰在燃烧。

  他沉声对着周围的部将们开口。

  “这一次,我军定要让倭寇知道我们的厉害!”

  【万历二十年六七月份,正是朝鲜被倭寇大举进攻,占领大量土地的时候。】

  【偏偏也就在此时,大明副总兵祖承训第一次兵败朝鲜,明军暂时撤出了于朝鲜中的所有力量,正处于集结大军的阶段。】

  【对于此时的朝鲜而言,是真正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国有危难,必有义士。】

  【李舜臣,就是这样一个义士。】

  【他属于朝鲜王国的“东人”,祖先曾是高官,但到了父亲这一辈时家道中落。】

  【李舜臣早年经历坎坷,多次宦海沉浮,最终在倭军入侵前因能力出色,被任命为朝鲜全罗道左水使。】

  【倭军入侵后,李舜臣率领麾下战船多次出击,数次击败倭军舰队,名声大噪。】

  【李舜臣对倭军的袭扰,极大地迟滞了倭军海上运输兵源和物资的速度,为正在紧锣密鼓准备战争的大明争取了时间。】

  【然而大明援兵迟迟不至,李舜臣心中非常清楚,他需要更多的胜利,才能为自己的祖国争取到一线生机!】

  李舜臣呼出一口气,看向自己两旁。

  海面上,过百艘大小战船正在迎风而驰,划破海浪。

  此战,朝鲜王国剩余的战船几乎是倾巢而出。

  而李舜臣也收到了情报,倭国方面对于接连败给李舜臣极度不满,已经调集了一支规模前所未有的庞大舰队在巨济岛一带集结,准备对李舜臣进行围歼。

  “围歼,呵呵……”

  李舜臣嘴角扯动,露出一丝冷笑。

  “倭寇,就凭你们!?”

  突然,在最前方负责瞭望开路的船只打出了旗号。

  李舜臣的头顶,这艘朝鲜水师旗舰上的瞭望哨也紧跟着大叫了起来。

  “大人,前方三十里发现倭寇舰队,数量有……至少两百艘!”

  话音刚落,在远处的地平线上,无数悬挂着倭国船只的战船密密麻麻地出现,朝着朝鲜水师冲了过来。

  李舜臣嗯了一声,拿出一面单筒望远镜,冷静地注视着远处的倭国舰队。

  倭国的战船比起朝鲜而言,不但数量更多,而且大船更大、更多!

  他们气势汹汹而来,显然是要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歼灭朝鲜水师主力!

  李舜臣立刻下达命令。

  “全体掉头,向闲山岛方向撤退!”

  在李舜臣的号令下,朝鲜战船纷纷调转船头,在海上整齐一致地画了一个大圈,转头朝着来时的方向而去。

  李舜臣也来到了后侧的甲板,期待地注视着后方的倭军舰队。

  “追上来,你们可一定要追上来啊!”

  一切正如李舜臣所料,倭军舰队见朝鲜水师后撤,立刻就气势汹汹地追了上来。

  李舜臣松了一口气,沉声道:

  “快,以最快速度前进,抵达闲山岛之前,绝对不能让倭军追上我们!”

  海面上,两支舰队一前一后,规模都是非常庞大,浩浩荡荡地朝着西方急速前行。

  时间飞逝,不知不觉间,竟然已经过去了一天一夜。

  在李舜臣的面前,一座岛屿已然出现。

  闲山岛!

  李舜臣深吸一口气,再次下达了命令。

首节 上一节 925/10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