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889节

  “这个申时行,应该是个两面派。”

  曹丕颇为惊讶。

  “父皇您是怎么看出来的?”

  曹操随意道:

  “朕这辈子见过太多的两面派了,申时行这家伙那种气质朕用脚趾头都能看出来!”

  曹丕和曹植闻言,不约而同地想起了一件往事。

  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决战对峙期间,袁绍无论是兵力还是粮草都占据优势。

  这个时候的曹操其实相当艰难,随时都可能落败。

  于是曹操麾下的不少人就偷偷写信给袁绍,暗中表达了效忠之意,希望能在曹操落败之后改换门庭去袁绍那边继续混个前途。

  后来曹操逆转击败了袁绍,在袁绍的大营中缴获了这些信件。

  这下子事情就相当尴尬了,究竟要怎么处置这些和袁绍暗通款曲的两面派呢?

  曹操的决定是,当众把这些信件全部销毁,并向众人表示:

  “孤没有看过这些信,诸位将来只要好好效忠孤,孤就既往不咎,当这件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

  且不说曹操究竟有没有看过这些信件,但后来曹操确实也完成了这个承诺,没有因为这件事情惩罚过任何一个臣子(至少明面上没有)。

  曹植毕竟更加年轻气盛一些,当即冷笑一声,道:

  “无论任何时候,这些该死的两面派还真的都是死不绝啊!”

  说着,曹植忍不住目光环视了一眼在场的诸多曹魏老臣。

  曹植猜测,肯定有当年写信之人在场!

  然而,所有的曹魏老臣都非常淡定,脸上的表情一点变化都没有,让曹植根本就看不出来。

  曹操笑呵呵地开口:

  “其实这还是很有意思的,首辅申时行虽然是个两面派,但他只要还对张居正余下的势力有所渴望,至少明面上就不可能按照朱翊钧的意思立三子朱常洵为太子。”

  “接下来,这大明内部怕是要有一场皇帝和臣子之间的较量喽。”

  一旁的贾诩缓缓点头,道:

  “陛下所言极是。这种诸子争位的事情就好像西晋一样,对任何一个朝代来说都是巨大的内耗。”

  “唉,还是能免则免啊。”

  曹操听到这里,心中突然一动。

  作为三国最大的枭雄,曹操怎么可能察觉不出来贾诩话里的隐喻?

  朱翊钧的大儿子和三儿子争夺皇位,曹操何尝又不是两个儿子争夺皇位?

  曹丕,曹植两兄弟,近年来为了皇位明争暗斗,各自都有一些支持者,已经是有点水火不容的意思了。

  该怎么办?

  曹操顿时陷入了为难之中。

  便在此时,乐进快步走了进来,对着曹操禀报了一个消息。

  “陛下,咱们大魏的舰队在倭海上以少胜多,击败了吴国的水军主力!”

  吴国皇宫。

  孙权看着面前前来报信的使者,几乎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

  “你说什么,朕的舰队被曹操的舰队给击败了?”

  使者同样也是瑟瑟发抖。

  就在数日前,倭海上。

  魏国舰队和吴国舰队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海战。

  吴国舰队在抽调了来自东南亚的诸多舰船支援后,大小战舰已经超过了三百艘,是魏国舰队的三倍。

  在这样的情况下,吴国舰队主帅吕蒙自信满满地发动了进攻。

  一开始的战况其实是非常顺利的,一番激战后魏国舰队确实出现了颓势。

  但就在关键时刻,吕蒙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为了尽快歼灭魏军舰队,吕蒙所在的旗舰过于靠近了战场。

  魏国舰队某艘战舰找到机会,一发火炮直接命中了吕蒙所在旗舰的主桅杆!

  主桅杆被打断后,吕蒙所在的吴军旗舰立刻失去了绝大部分动力,速度慢如乌龟。

  魏军趁势接连发射火炮,短短一刻钟时间,将这艘旗舰当场击沉!

  主帅吕蒙在附近船只的救援下,侥幸活了下来。

  但旗舰上的大部分将士,都永远留在了深冷的海底。

  旗舰被击沉后,吴国水师士气顿时大降。

  魏军趁势反击,将之前的所有劣势全部扳平。

  最终,吴国水师不得不主动撤出战场,回到港口。

  这场战争的结果,以魏国一百艘战舰击败了吴国三百艘战舰而告终。

  孙权听着,心中一边是恼怒,另外一边也松了一口气。

  恼怒当然是在于自家三倍的舰队竟然都被魏军给击退了。

  松了一口气的原因,则是这场战争虽然吴军损失远大于魏军,但总体实力依旧还是占据上风,并没有出现全军覆没这种最坏的结果。

  孙权深吸一口气,冷冷道:

  “吕蒙实在是太让朕失望了,竟然连这种情况都不能取胜!”

  “传朕的旨意,立刻罢免吕蒙的所有职位,再让陆逊用最快的速度赶往倭岛接替吕蒙,务必要将魏国势力彻底驱逐!”

  在场的吴国大臣们赶忙恭敬领命。

  做完这个决定后,孙权表面依旧阴沉,心中却涌起一丝窃喜。

  吕氏家族,原本就是江东的大门阀之一,近年来借助吕蒙的势头更是越发强大了,已经是吴国最顶级的门阀。

  这一次的战败,正好给孙权压制和清洗吕氏家族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借口。

  可惜了,吕蒙怎么就不死在那场海战之中呢?

  孙权嘀咕了几句,将目光投向了金幕。

  金幕中,朱翊钧正在大发雷霆。

  “朕要立谁当太子,是他们这些臣子能管得着的吗?”

  朱翊钧提起朱笔,本想把这份奏折狠狠地驳斥一番。

  但他的手很快就停顿了下来。

  过了片刻,朱翊钧将朱笔丢了回去,发出一声冷笑。

  “这份奏章留中!”

  所谓留中,就是把奏章保留在皇宫之中,不做任何批示。

  这其实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态度,不过和跟直接驳斥相比,显得会缓和一些。

  内阁群臣又一次地聚集了起来。

  王锡爵沉声道:

  “各位,之前的奏折被陛下留中了,我们是不是应该再继续上奏折?”

  留中这种事情对大明臣子来说属于并不常见,但也绝对不罕见的事情。

  和皇帝斗争,更是大明文官的习惯。

  早在几十年前的嘉靖朝,嘉靖皇帝刚刚继位就爆发的“大礼议”事件就是先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礼议事件虽然最终嘉靖皇帝达成了目的,但也让文官集团的自信心攀升到了顶峰。

  没有我们文官的同意,就算你堂堂陛下,也得耗费十几年才能达成目的!

  那我们还怕什么?

  和你斗就完了。

  内阁首辅申时行闻言,不由有些迟疑。

  申时行已经察觉到了一丝不对,他缓缓开口道:

  “诸位,陛下既然留中,内阁这边继续上奏章也无益处。”

  “我们应该联络一下都察院,让御史乃至六科给事中们继续上奏章,发动更加广泛的力量。”

  在确认了朱翊钧确实不想立皇长子朱常洛之后,申时行也不怎么敢继续上奏章硬刚朱翊钧了。

  对申时行的话,内阁大学士们也没有反对。

  一方面,是因为申时行的身份特殊。

  申时行出身于苏州一个富商家庭,幼年由舅舅苏州知府徐尚珍所收养。

  嘉靖四十一年,申时行以应天府乡试第三名的身份进京参加会试,随后在殿试中摘得魁首,成为当年的大明状元郎!

  大明两百年,能成为状元的人有几十个,但能做到内阁首辅的凤毛麟角。

  状元,是有光环的。

  另外一方面,立储的事情,如果仅仅是内阁给朱翊钧上奏折,那朱翊钧的压力也不大。

  只有让文武百官一起发动,从各种部门各种官职上将奏折呈递,才能最大程度的压迫皇帝的心理防线。

  这一点上,经历过大礼议事件的大明文官集团驾轻就熟。

  很快,雪片一般的请求立储奏折,就淹没了朱翊钧的桌案。

  朱翊钧终于按捺不住,一拍桌子,直接爆发了。

  “这些混账东西,是觉得朕好欺负吗?”

  “朕已经留中这么多奏折,给了他们面子了。”

  “他们竟然还要一而再再而三的上奏,他们想要干什么?”

  朱翊钧咬牙切齿,提起朱笔,直接在一份奏折上做出批示。

  “朕立储岂是尔小小臣子所能妄言之事!着免官回家养老!”

  【朱翊钧盛怒之下,一连将多位上奏折请求立储的官员免官去职,一些言辞较为激烈之人更是直接打入大牢。】

  画面一转,更多的奏折堆满了朱翊钧的桌案。

  朱翊钧嘴角抽动着,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这些都是请求立储的?”

首节 上一节 889/10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