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884节

  而且他们也不怎么敢讨论和张居正有关的话题。

  冯保得意洋洋地开口道:

  “之前张阁老在位,咱家也就忍了。现在那申时行和张四维都是些什么东西,他们也配?”

  “大家都配合一下咱家,等将来把内阁收拾完了,陛下那边再送几个美人过去,这大明还不是咱家几个说了算?”

  【冯保在说服了司礼监其他大太监后,很快就进行了第一次试探。】

  【冯保让手底的党羽向内阁上奏章,要求以“保护皇长子诞生有功”的名义,将冯保封伯。】

  画面一转,已经是内阁之中。

  张四维坐在曾经属于张居正的内阁首辅房间中,一脸的志得意满。

  原本这个位置应该是归申时行的,但张四维在朱翊钧对张居正家人下手的过程中充当了急先锋,得到了朱翊钧的赏识,正式接替了张居正的内阁首辅之位。

  看着面前冯保党羽的奏章,张四维顿时一声冷笑。

  “呵呵,这个冯保还真是不识时务啊,他不会真看不出来陛下对他的厌恶吧?”

  张四维提起毛笔,在一张小票上写了一行字。

  “阉人封伯,则大明功臣良将如何自处?此事断不可为。张四维。”

  随后,张四维就把小票跟这份奏章夹带在了一起,让人一起送去司礼监那边进行批红。

  很快,冯保就怒气冲冲地出现在了张四维的面前。

  “张阁老,你这票拟是什么意思?”

  砰一声,刚刚那份奏章被冯保丢到了张四维的面前。

  张四维脸上没有任何震惊或者害怕的表情,身体微微后靠,悠然开口。

  “不瞒冯公公,这件事情有违礼制,若是老夫真的票拟通过了,那御史台和六科廊都要向陛下上奏章弹劾老夫了。”

  “内阁这边是肯定过不了的,冯公公一定想要当这个伯爷,那就请您去找陛下直接下中旨吧。”

  所谓中旨,就是指皇帝绕过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这个流程,直接发出旨意对官员进行任命和赏赐。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内阁和司礼监意见不一的时候。

  按理说,皇帝毕竟是天下之主,想要用谁,赏赐谁都是可以随心所欲的。

  但内阁司礼监这套体系毕竟已经运行了百多年,早就已经成为了大明所有人心中的“程序正义”。

  任何官员但凡是还要点脸的,见到皇帝的中旨也是不敢接旨的。

  如果真的接旨了,这名官员接下来将要面对的就是大明整个政坛的孤立和鄙视,这辈子的名声、人脉全部都完蛋了。

  冯保都当了十几年的司礼监大太监,这里面的门道怎么可能不清楚?他是断然不可能接受以中旨的形式获封伯爵的。

  冯保恶狠狠地看着张四维,一声冷笑。

  “好你个张四维,你是不是忘了当年是谁在张居正面前给你说好话,张居正才把你提拔入内阁的?”

  “你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咱们走着瞧!”

  说完这句话之后,冯保直接摔门而去。

  张四维哼了一声,片刻之后也站了起来。

  “就你冯保厉害?老夫这就去找陛下,好好告你一状!”

  画面一转,张四维已经出现在了朱翊钧的面前。

  朱翊钧听完了张四维的话之后,发出一声冷笑。

  “呵呵,庇护皇长子出生有功?”

  “这个大伴是什么意思,他是暗指宫里竟然有人想要暗害朕的孩子,还是说朕想要害死自己的儿子?”

  说到第二句话时,朱翊钧的脸明显有些狰狞。

  张四维恭敬道:

  “臣只是觉得,这种大事情应该由陛下下旨,而不是冯公公自行让听命于他的那几名言官擅自上什么奏折讨封。”

  “若是陛下觉得应该给冯公公封伯,内阁这边可以马上走程序。”

  朱翊钧拍了一下桌子,大为不满地开口道:

  “走什么程序,宫里谁出生关他什么事,他一个阉人还能生孩子不成?”

  “今后若是还有这种奏折上来,你不必再理会!”

  交代完这件事情,朱翊钧又关注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清除张居正余孽之事办得如何了?”

  张四维赶忙开口道:

  “回陛下的话,张居正一党贬官、免官、流放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三百人,更多的余孽清除还在稳步推进之中。”

  “对了,还有废止张居正各项改革的事情也已经做了差不多三成,预计一年内基本可以废止张居正的所有改革。”

  朱翊钧闻言,眉头顿时松开,满意地对着张四维道:

  “很好,你要继续保持下去,朕不希望大明内部将来有任何张居正留下来的东西!”

  【在张四维的助纣为虐下,张居正绝大部分的改革措施基本被废止,只有“一条鞭法”等少数改革措施因为作用实在是太大了,就如同当年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一般获得了大部分臣民的支持,不得不继续推行下去。】

  【至此,张居正呕心沥血十年,在大明内部推行的各项改革努力,基本宣告失败。】

  大秦世界之中,秦始皇看到这里,忍不住笑了一声。

  “这个朱翊钧,是在自掘坟墓啊。”

  说话时,载着父子两人的庞大御驾正在经过寿春城的街道。

  这座城池是战国时代楚国最后的都城。

  楚国在战国后期已经衰败,就连都城也在短短几十年里三度迁徙。

  作为楚国灭亡的地方,这座城池并没有多么繁华,依旧还维持着被大秦征服时那座军事要塞般的模样。

  只是再怎么城防坚固的军事要塞,在大秦雄师面前,终究也是无用功。

  扶苏收回了打量四周的目光,有些好奇地开口道:

  “父皇何出此言。”

  秦始皇呵呵一笑,道:

  “你应该还记得朕对你说过的话吧?改革成功需要什么?”

  扶苏不假思索地开口道:

  “改革想要成功,就必须要培养出一个新的、因为改革而获益的阶层。”

  “只有在新阶层的支持下,才能彻底摧毁旧阶层的势力,让国家变成新的模样。”

  秦始皇嗯了一声,淡淡道:

  “那你觉得,大明是什么情况?”

  扶苏认真地思考了一会,道:

  “虽然盘点视频之中没有详细介绍,但儿臣想来,张居正的改革都已经推行了整整十年,那个改革的获益者们应该已经拥有了一定实力。”

  “嗯,改革的获益者应该是农民……难道大明会亡于农民?”

  扶苏说着说着,声音突然变低。

  这一刻,就连扶苏自己也不是太相信这个结果。

  农民能灭亡一个王朝?

  秦始皇微微一笑,道:

  “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就在于,他们就算能攻占城池,却不知道如何去进行统治。”

  “怎么建立官府,怎么划分田地,怎么惩治违法之人等等,这些都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们不了解的东西。”

  “像刘邦那个流氓,也只能借助萧何曹参这些曾经在大秦官府任职的人,用大秦的旧制度。”

  “但是,你要明白一点。”

  秦始皇目光突然变得深邃,淡淡道:

  “农民起义固然是没有办法建立一个王朝,可用来灭亡一个王朝,已经绰绰有余。”

  “陈胜、吴广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张居正用十年的时间改善了大明广大农民的生活,朱翊钧仅仅用一年的时间就让农民们几乎回到过去的困苦之中。”

  “大明,将会因为张居正的这个决定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扶苏闻言愣了半晌,随后发自内心的觉得,当年商鞅死后秦惠文王竟然没有因此而彻底废止变法,实在是太英明了。

  大宋世界之中,赵匡胤眉头一皱。

  “刚刚视频里提到的什么范仲淹,好像是咱们大宋的人?”

  群臣面面相觑。

  赵普干咳一声,道:

  “陛下,范仲淹应该不是咱们这一代的人,反正臣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

  赵匡胤哼了一声,道:

  “朕的大宋四百年,这是金幕说的事实,很多人没有听到,不足为奇。”

  “朕想说的是,大宋的将来竟然也需要改革,看来弊病不小啊。”

  说话时,赵匡胤意味深长地看了在场的群臣一眼。

  赵德芳有些疑惑。

  父皇为什么总看这些宰相们,莫非是因为这些宰相……

  对了,这些宰相是代表什么?

  士大夫阶层!

  难道说,大宋之所以需要改革,是因为士大夫阶层对下面的老百姓压榨过于严重,所以才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

  赵德芳恍然大悟,视线在赵匡胤和赵普君臣脸上扫过。

  很显然,赵匡胤和赵普两人心知肚明,才会有刚刚那番对话。

  赵匡胤哼了一声,道:

  “赵卿家啊,朕最近听说下面兼并土地过于严重,刑部和大理寺每年都要接到数百宗案件。”

  “哦,很多人都在说,大宋这是官逼民反啊。”

  “不知道你这个大宋宰相是什么看法啊?”

  赵普一头冷汗,和几名宰相对视一眼,随后干笑道:

  “陛下,臣等以为一定是某些贪官污吏公器私用,坏了陛下和大宋的威名,必须要严加惩治。”

首节 上一节 884/10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