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798节

  “井田制,已经到了必须要废除的时候了。”

  刘秀在蔡阳县最喜欢的就是种田,甚至被刘縯嘲笑为和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兄弟刘喜一样,一辈子只能当个农民。

  但种田,也确实让刘秀接触到了更多的底层百姓,了解底层百姓的想法。

  井田制虽名存实亡,但只要名义上还存在一天,老百姓心中对大新王朝朝廷的愤怒就多一分。

  大新王朝如今边患四起,内部动荡。

  再继续维持这个有名无实的井田制,有害无益。

  王莽只要不傻,就一定会废除掉,以尽可能地安抚民心。

  就在此时,王莽站了起来。

  王邑会意,立刻高声道:

  “今日到此为止,恭送陛下回宫!”

  众人纷纷弯腰行礼,道:

  “恭送陛下回宫!”

  看到这里,汉初世界之中,刘邦嘿嘿一笑。

  “这个刘秀小子,确实是有些意思。年纪轻轻就能预判出王莽的想法,难怪能成为大汉的光武帝。”

  萧何点头赞同道:

  “光武二字拆开,光是光复大汉,武则是指武功卓著。”

  “从这二字来看,刘秀应该是在天下大乱之后,以武力重新一统,使得天下重归汉室。”

  曹参闻言,目光微微一凝,道:

  “从视频来看,新朝若是爆发动乱,恐怕是不逊色于秦末的大动乱。”

  “刘秀只不过是蔡阳县之中一个普通士族之家的子弟,能做到这一步,确实功业惊人。”

  刘邦嗯了一声,点头道:

  “幼年丧父,叔父也不是官身,充其量算是县里大一点的地主。”

  “呵呵,而且郡县的人脉都是他叔父刘良的,和刘秀还没有直接关联。”

  “这种情况,和朕当年起家时比,可能还要差一点。”

  刘邦当年虽然也只不过是个亭长,但和当地县衙里最重要的两名吏员萧何、曹参关系都非常好。

  而且还在萧何曹参的帮助下,跟外县迁来的大族吕家结成盟友,迎娶了吕家家主的女儿吕氏。

  刘邦这些人脉,那可实实在在全是他自己的,跟别人没关系。

  说到这里,刘邦的表情突然变得古怪,开口道:

  “这么一说,刘秀这小子起家的难度好像比朕还要大一点?”

  “那岂不是等于他比朕要更强一些?”

  群臣闻言,表情也是有些古怪。

  陈平咳嗽一声,道:

  “陛下乃是开国太祖,后世子孙有些成绩,也全是因为陛下打下来的江山。”

  “刘秀作为陛下后裔,能中兴大汉,证明刘氏子孙确实出色,是当之无愧的华夏皇族。”

  “至于比较……臣想,就算是刘秀本人,也不敢说在陛下您之上,倒是无需在意了。”

  刘邦闻言哑然片刻,随后嘿嘿笑了起来。

  “也是。朕不是千古大帝又如何?朕的子孙后代是啊。”

  “朕的子孙后代不但出了一个千古大帝刘彻,还有刘秀这样的中兴之君,朕有什么不知足的?”

  听着刘邦的笑声,大殿之中众人都松了一口气。

  坐在一旁的皇子刘恒表情平静,心中却生出了一个想法。

  不管是刘彻还是刘秀,毕竟都是父皇几代之后的子孙了。

  难道父皇就不能像李渊一样,拥有一个堪比李世民的继承人?

  大元世界之中,忽必烈坐在皇位上,若有所思。

  “井田制确实是不行,难道只有汉唐制才是最好的选择?”

  近来,随着四等人制度的撤销,元朝内部的另外一个矛盾就慢慢浮上水面。

  那就是汉人的田地问题。

  之前北方汉人是三等人,南方汉人是四等人,都是元朝最下等的两种人。

  他们被第一等的蒙古人和第二等的色目人压榨剥削,虽然占据大元王朝人口多数,但土地却是最少的。

  现在既然汉人、蒙古人和色目人全部都平等了,那汉人内部希望获得更多土地的呼声自然也就高涨了。

  而元朝内部,有土地分吗?

  有!

  元朝出自蒙古帝国,这是一个纯正的游牧帝国。

  游牧帝国当然不可能擅长农耕。

  那问题来了,他们在征服了中原,获得了大批农田之后,怎么办?

  蒙古贵族们的答案是——放牧!

  没错,在中原放牧!

  于是,从河北到河南,从湖广到江西安徽江苏。

  大量的平原耕田直接放荒,成为了蒙古贵族们的牧场。

  汉人以前是三等四等,不敢和蒙古老爷争。

  可现在皇帝陛下说了,大家都平等了。

  你们蒙古人把我们汉人千百年的耕田全占了,我们也不需要你全部还回来,至少拿出一部分来给我们汉人当耕地,好让我们有办法养活自己吧?

  在汉人群体看来,自己的诉求一点都不过分。

  但拥有田地的蒙古贵族们就是另外的想法了。

  蒙古贵族们觉得,这些土地可是我们跟随着成吉思汗、蒙哥、忽必烈等一代代大蒙古帝王打下来的,是蒙古和大元皇帝们赏赐给我们,对我们为大蒙古帝国、大元王朝出生入死的奖励。

  我拿命拼来的奖励,凭什么还给你们这些被我们征服的汉人?

  双方之间一开始还只是打嘴炮,但随着大元王朝大规模开启科举,大规模进行汉化,越来越多的汉人官员进入朝堂之中,矛盾就开始越发激烈。

  到了最近这段时间,汉人官员和蒙古、色目官员之间几乎已经势同水火,在朝堂上也开始相互攻讦。

  今天,此时此刻,这两派官员就正在忽必烈面前争吵着。

  “我祖父和父亲跟随过成吉思汗和蒙古大汗才打下来的土地,凭什么让出来给你们?”

  “那是我们汉人世世代代耕作了几千年的土地,你们拿来当养马的草场,导致大元粮食收成一年不如一年,国库空虚,就应该退牧还耕!”

  “退牧还耕?行啊,有种你们和我们打啊,信不信我一只手都捏死你们这些没用的汉人?”

  “打就打啊,谁怕谁?有了火枪,你真以为骑兵还算兵中之王?”

  ……

  “够了!”

  忽必烈心烦意乱,一巴掌拍在桌子上。

  “都是大元的臣子,吵来吵去的像什么样子!”

  “都给朕滚出去,别在这里烦朕!”

  群臣闻言,只能退下。

  只是离去之时,汉人臣子和蒙古、色目臣子各走各的,泾渭分明。

  忽必烈默然片刻,看着被留下来的刘秉忠苦笑一声。

  “刘卿家,你的这个汉化主意,可真是害苦朕了!”

  “你得给朕想个办法,收拾一下这个烂摊子!”

  刘秉忠脸颊抽动,心中也有几分无奈。

  汉化的主意确实是刘秉忠提出来的,但忽必烈这个皇帝要是不点头,大元的汉化怎么可能推得动?

  这分明就是甩锅嘛!

  好在刘秉忠也确实是有了主意。

  他毕竟是如今的大元丞相,忽必烈麾下最为倚重的谋士。

  能在蒙古人建立的帝国之中以汉人之身坐到这个位置上的人,又怎么可能没有足够才华?

  刘秉忠微笑开口:

  “陛下,臣确实有一个能让双方都满意,嗯,至少是大体满意的方案。”

  忽必烈眼睛一亮,开口道:

  “那还不快快道来!”

  刘秉忠笑道:

  “双方争执的核心,其实就是土地!”

  “那么,大元只需要获得更多的土地,问题不就解决了?”

  忽必烈愣了一下,片刻之后缓缓开口。

  “你的意思是……对外扩张?”

  刘秉忠点头道:

  “正是。开疆拓土,更多的土地不就来了吗?”

  “臣实话实说,中原的土地原本就更加适合耕作,越往南就越不适合养马,陛下应该是认同的吧?”

  忽必烈微微点头。

  养马可不是说有草场就行的。

  得有地方让马儿奔驰,还得有足够适合的气候。

  蒙古帝国当年之所以能一路西征,最远打到了中欧和埃及,就和蒙古马的习性有关。

  蒙古马和西域的汗血宝马、西亚的阿拉伯马比起来,速度其实是慢的。

  汗血宝马能日行千里,同样的时间蒙古马可能也就六七百里。

  但蒙古马却也有汗血宝马和阿拉伯马不具备的优点,那就是强悍的耐力,以及对食物的低需求。

  汗血宝马和阿拉伯马是很能跑,但如果真要每天日行千里,跑个几天,最多十天半个月,马就彻底废了。

首节 上一节 798/10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