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754节

  “母后,猜猜朕带来什么消息?”

  “王莽今日上奏章,要辞去大司马的职位!”

  已经是大汉皇太后的赵飞燕愣了一下,随后露出惊喜的表情,笑了起来。

  “王巨军,你也有今天!”

  笑了片刻之后,赵飞燕的表情突然变得怨毒,对着刘欣道:

  “皇帝,王巨军害死了老妇的妹妹,他必须死!”

  刘欣闻言,不由有些心虚。

  出卖赵合德这件事情其实早在刘欣的计划之中,但刘欣事前并没有和赵飞燕沟通过!

  当然赵家是不会有什么意见的,毕竟赵合德的死给赵家换来了两个侯爷的爵位。

  刘欣沉吟片刻,点头道:

  “王莽声名过于响亮了,若是直接杀他,会让天下士人离心的。”

  “但请母后稍安勿躁,只要等王莽辞官回到封地,到时候朕只需要随便找个由头,就能弄死他全家!”

  赵飞燕点了点头,道:

  “好,那就请皇帝尽快办了吧!”

第403章 刘欣的杀招,即将身败名裂的王莽该如何应对?

  【刘欣立刻批准了王莽的辞官请求,并给了王莽一笔赏赐,让他回封地养老。】

  一辆普普通通的马车,载着王莽一家,离开了长安城。

  王莽忍不住回头,从车窗中看着渐渐远去的长安,表情极其复杂。

  在王莽身边,他的二儿子王获忿忿不平,开口道:

  “父亲根本就没有犯错,却被陛下排挤到这种地步,这陛下简直就是一个昏君!”

  王莽瞪了王获一眼,厉声道:

  “臣子怎么能随意评述主君,给我闭嘴!”

  王获极为不服,顶嘴道:

  “难道孩儿说错了?父亲一心为国,毫无私心,陛下却因为私心而逼迫父亲辞职,他就是个昏君!”

  王莽大怒,举起手来,就要给王获一巴掌。

  但最终,这一巴掌并没有打下去。

  车厢之中,只有车轮滚动的声音回荡。

  王莽妻子坐在一旁,劝说道:

  “夫君,获儿还没有成年呢,你莫要对他如此苛责,谁还没年轻过呢?”

  “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夫君一样少年稳重的,获儿,过来向你爹道个不是。”

  王莽放下手掌,叹息一声。

  “不管陛下怎么样,老夫终究无愧于心便是。”

  王获见王莽没有惩罚自己,胆子反而变大了一些,又开口道:

  “父亲,要孩儿说,先皇突然死去的事情,疑点颇多。”

  “不如咱们回到封地之后,再想办法让长安城中的王家子弟配合老太后查明此事。”

  “到时,直接推翻了这个昏君,另立明君,咱们王家依旧还是大汉说一不二的……”

  啪!

  王莽忍无可忍,一巴掌扇在王获的脸上,打断了他的话。

  王获惊慌失措,缩到了马车车厢的角落。

  王莽死死地盯着这个二儿子,良久之后才开口道:

  “此事若是你敢向其他人提起,老夫就杀了你这个不孝子!”

  教训完王获,王莽平静下来,重新转头看向长安城。

  马蹄嘚嘚,长安城终究还是消失在了他视线之中。

  这一刻,王莽心中的宏图壮志似乎也随之消失了。

  突然,路旁传来了乞求的声音。

  “车里的官爷,行行好,我们一家已经好几天没吃饭了。”

  王莽愣了一下,转头看去,发现有一家衣衫褴褛的三口子,正跪在路旁。

  “停车。”

  王莽走下马车,扶起三人,闻声询问:

  “尔等是哪里人士,为何在长安城外乞讨?”

  三口之中的丈夫颤声道:

  “我等原本是河东蒲阪人士,前不久家中土地被人强占,前往县衙求告无门,只能一路乞食前来长安。”

  王获在旁边听着,忍不住开口道:

  “难道你们就不能去找上官继续告发吗?”

  那丈夫苦笑一声,开口道:

  “这位小公子有所不知,县令大人就是知府大人的门生,您说知府大人能理会我们么?”

  “更何况以我们的身份,连知府衙门都进不去!”

  王莽听完,不由默然。

  大汉取士有多种,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察举制,俗称“举孝廉”。

  所谓孝廉,就是孝顺廉洁。

  所有的地方官都拥有举孝廉的名额,朝廷会派人下来考察。

  这里面能灵活操作的地方就很多了。

  地方官一般举荐的,都是当地的大族子弟。

  这样能够交好当地大族,在这些大族的配合下就能更容易治理地方。

  也可以举荐其他官员的子弟,我举荐你儿子,你儿子将来再举荐我孙子,如此代代相互举荐,形成一个个利益共同体。

  面前这一家人碰到的情况,便是这种利益共同体在河东的体现。

  谁会为了几个蕞尔小民的几亩田地,破坏掉这种关系到自家子孙后代将来的利益关系?

  至于朝廷派下来的考察官员,本身也是举荐出身居多,自然乐得卖个人情。

  今天我给你王家一个面子,将来你王家子弟当官出仕了,在其他事情上还我这个人情。

  至于这种人情交易导致官员才不配位让国家发生损失……

  反正大汉是皇帝陛下的,跟我们这些臣子有什么关系?

  臣子们家族获得人情,将来有人帮忙,子孙好办事好升官就行了呗。

  就连王莽本人,也是举孝廉制度的最大受益者。

  和寡母寡嫂居住,抚养侄儿长大,这是大孝。

  身处王家这种顶级权贵家族,却生活清贫,这是大廉。

  有了这种名声,王莽才能在三十八岁的年纪就成为光禄大夫,并接任大司马。

  但王莽这些年读的圣贤书,还有他内心之中的理念,面对这刺痛人心的事实时,依旧让他感到一阵阵的羞愧。

  王莽招了招手,让管家拿来一些食物和衣服,交给对方。

  “好好活着。”

  这一家人感激涕零,对着王莽连连磕头,目送王莽坐着马车离去。

  不曾想,王莽的马车前进了没几里,路旁竟然又出现了许多流民。

  和之前那一家人一样,这些流民同样也是瘦骨嶙峋、衣裳破旧、面有菜色,跪在路边对每一辆马车苦苦乞求。

  王莽坐在马车之中,注视着这些流民,表情凝重。

  “怎么会这么多……”

  “长安附近,不应该有这么多流民的。”

  “那些该死的地方官,竟然欺瞒朝廷到这种地步了吗?”

  说着,王莽就要走下马车。

  他身旁的王夫人迟疑了一下,突然拉住王莽,轻声开口:

  “夫君,这些流民太多了,咱们就算把带的东西全部发下去,也救不了这么多人。”

  看着王夫人为难的表情,听着她恳切的话语,王莽沉默了。

  好一会之后,他木然开口:

  “继续前进吧。”

  马车行驶起来,家将们警惕地握住腰间长剑,盯着流民们的一举一动。

  流民们并没有做什么,只是一边麻木的恳求,一边看着王莽的马车离去。

  马车之中又安静了很久。

  终于,王莽发出了一声叹息。

  “夫人,你说好好的昭宣之治,才没过几十年,怎么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你说,是不是我这个大司马做得不好,才会让大汉如此民不聊生?”

  王夫人吓了一跳,赶忙温言安慰。

  “夫君这说的是什么话?你才刚刚上任大司马不到一年就……”

  “纵然有过错,也是之前那些大司马的过错。”

  王莽看了一眼王夫人,面无表情地开口:

  “之前四任大司马,都是我最尊重的伯父和叔父,也都是好人。”

  王夫人愣住,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马车就这么驶过成群的流民,渐渐东去。

  直到日暮时分,沉默了一整天的王莽才自言自语地开口。

  “我知道了。”

首节 上一节 754/10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