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745节

  胤禛愣了一下,道:

  “那礼部左右侍郎,父皇可选其中之一。”

  康熙哼了一声,道:

  “礼部侍郎,连南书房的门都没资格进。”

  “让礼部侍郎作为大清的大使,真有什么关键事项,能有资格代表大清做出适当的反应?”

  胤禛哑然片刻,道:

  “还请父皇示下。”

  康熙沉吟片刻,似乎有些迟疑。

  好一会之后,老皇帝才缓缓开口道:

  “让老八去吧。”

  “他有这个资格,也有这个能力。”

  胤禛身体一震,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

  “八弟?”

  康熙盯着胤禛,道:

  “怎么,你不愿意?”

  “老八对你不满,朕把他打发到万里之遥去,你总不至于再给他改名叫阿其那了吧?”

  胤禛额头沁出一滴汗水,忙道:

  “父皇说笑了,儿臣没有意见。”

  康熙挥了挥手,道:

  “那就去拟旨吧。让人告诉老八,他家里的人可以全部都带去,也可以留下,他自己决定。”

  安排完这件事情,康熙又转头看向了一旁的弘历。

  “弘历,王莽的历史你读过了吗?”

  弘历忙道:

  “粗略读过几次。”

  康熙嗯了一声,淡然道:

  “那你就好好看看,王莽的发家篡位之路,值得每一个年轻的皇帝反复观看。”

  “看懂了王莽,你的臣子也就不会对你造成任何威胁了。”

  弘历恭敬应是。

  自从播放过乾隆皇帝的盘点视频后,弘历这段时间明显成熟不少,言谈动作之间也沉稳许多。

  金幕中,王莽坐在自己的新都侯府书房里,面前是甄丰、甄邯、平晏等几名心腹。

  “主公,这些就是和淳于长有关的资料了。”

  王莽仔细地阅读了一番资料,露出笑容。

  “这个淳于长,还真是浑身上下都是漏洞啊。”

  甄丰闻言笑道:

  “淳于长乃是咱们大汉出了名的贪腐佞臣,想要收集他的材料并不难。”

  “只是如何让王根大司马相信,这便只能由君候来劝说了。”

  王莽笑了笑,站了起来。

  “我这便去拜访王根叔父。”

  画面一转,王莽已经和王根两人相对而坐。

  王根满头白发,身材瘦削,一脸病容,看着王莽发出感慨。

  “巨君,老夫看到你们这些年轻人,就觉得年轻真好啊。”

  王莽恭恭敬敬地答道:

  “叔父说笑了,侄儿已经三十八岁有余矣。”

  王根笑道:

  “那也比老夫年轻多了,今天来找老夫,是有什么事情吗?”

  王莽拿出了心腹们的材料,双手递给王根。

  “不瞒叔父,今日乃是为了揭露淳于长的狼子野心而来。”

  王根脸上并没有什么诧异的表情,接过这些材料随便看了两眼,就放在了一旁。

  “巨君啊,你应该知道,到了咱们这个地位上,这种所谓的黑料毫无意义。”

  “别说是淳于长了,就是老夫,还有你……”

  说到这里,王根表情突然变得古怪,随后干咳一声:

  “……你好像确实没有什么黑料,但天下其他人终究是不能免俗的。”

  “当然,你毕竟也是有心腹的,想要找你心腹的黑料,不难。”

  说着,王根将桌案上另外一批材料推到王莽面前。

  “这是淳于长送来的,你看看吧。”

  王莽恭敬应了一声,拿起这些简牍,仔细看了起来。

  逐字逐句地读完后,王莽将简牍重新叠起,放回原位。

  “侄儿御下不严,让叔父见笑了。”

  王根哈哈一笑,摆手道:

  “不用说你也知道,这是淳于长送来的。好了,说正事。”

  “你乃是我王姓子弟,也是我兄长的孩子,于情于理都比淳于长这个王家侄子更为亲近。”

  “你可知老夫为何会在你和淳于长两人之间犹豫?”

  王莽恭敬道:

  “还请叔父赐教。”

  王根摸着胡须,缓缓开口:

  “因为你想要恢复古礼,行改革之道。”

  “你可知,改革是要出人命的!”

  “吴起变法,被射杀于楚王尸体之上;商鞅变法,最终被车裂而亡。”

  “无论你变法成功与否,王家都会因你而遭受巨大危机!”

  王莽默然片刻,道:

  “叔父执政大汉多年,当知如今的天下,已经到了不改革无法持续的地步。”

  王根点了点头,道:

  “老夫自然是知晓的,王音、王商两位兄长和我,终究没有大哥那样的智慧。”

  “我三人这些年来勉力维持大汉局面不至于崩坏,已然是我等能力的极限。”

  “若是我挑选淳于长继位,此人虽然贪婪,但他也一定会继续执行我和兄长们的政策。”

  “如此一来,纵然淳于家必定崛起,王家对淳于长有提拔之恩,又是其舅家,就算不能再如之前那般权倾朝野,但还是能保住大汉第一等家族的地位。”

  说着,王根呵呵一笑,抚须道:

  “当然,老夫还有另外一层考虑。”

  “淳于长此人本就是个贪腐之徒,他若上台,大汉局面说不定会更快崩坏。”

  “届时,天下矛头都指向淳于长和淳于家。”

  “你名声极好,便可借助天下人的呼声带着王家东山再起。”

  “那时,你只需负责收拾淳于长搞出来的残局。”

  “做得好了,你就是拯救天下的圣人。”

  “做得不好,也只会让天下人觉得淳于长倒行逆施,纵然有你王莽这般人物出山也无以为继,不会有人怪罪你和王家。”

  “我王家以退为进,将这口大黑锅全部扔到淳于长身上,不管什么情况都无需承担责任,难道不好?”

  听着王根的话,王莽的表情发生了变化。

  过了好一会之后,王莽才道:

  “叔父这一计,或许确实对王家是好处。”

  “但叔父就没有考虑过大汉朝吗?”

  “陛下好色昏庸,大汉各地天灾人祸不断,若是再加上一个淳于长,岂不是要天下大乱?”

  说到这里,王莽不自觉地提高了语调。

  但他马上醒悟过来,低头道:

  “侄儿一时义愤,还请叔父恕侄儿不敬之罪。”

  王根并未动怒,而是微笑看着王莽:

  “巨君啊,礼记有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国者,大汉也。家者,王家也。”

  “我等士人,本就该以家为先,国为后,此乃圣人教诲。”

  “老夫遵守圣人教诲,何错之有呢?”

  王莽摇头道:

  “国者,先代之诸侯,当今之州郡也。家者,确实是王家不错。”

  “但若是没有国,又哪来的家?”

  “叔父教诲固然深刻,但侄儿顽劣,确实无法苟同。”

  房间中陷入沉默,王根叹息一声,道:

  “你的意思,老夫明白了。”

  “但老夫的意思,想必你也已经明了。”

  “你且回去吧,老夫不日就要上奏章给陛下,请求告老了。”

  王莽收起脸上所有表情,恭恭敬敬地行礼:

  “侄儿这便不打扰叔父休息了。”

首节 上一节 745/10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