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675节

  【每年纳捐所得白银,少则数十万两,多时一两百万两,保证了乾隆前期国库每年收入的增长。】

  【但到了乾隆中期,伴随着平定准噶尔战争,四次清缅战争的陆续开打,再加上巡游江南需要的花费,国库支出接连增长,收入却并没有增加。】

  【非常要面子的乾隆无法忍受国库亏空的名声,于是他决定继续扩大财源,进一步增加纳捐的范围,并对此做出了详细规定。】

  金幕画面之中,一名官员正在高声诵读着最新规定的纳捐制度。

  “大清纳捐,分为暂行纳捐与现行纳捐。”

  “暂行事例中,文职京宫自郎中 (正五品 )以下,外官自道员 (正四品 )、知府 (从四品 )以下均可纳资入仕。”

  “现行常例中,除原有的捐职衔、 出身外,并许现任官捐升迁、加级记录平民捐封典!”

  “一并公布纳捐价格如下!”

  

  【以当年的俸禄来算,买一个知县的官职需要四千六百二十两,而一个知县每年的俸禄仅仅七十五两。】

  【通过简单数学计算便可得出,一个知县就算不吃不喝没有任何支出把所有俸禄都存下来,也得整整六十一年半才能回本。】

  【在这样的情况下,贪腐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若纳捐的官员仅仅是一小部分人,或许风气还有扭转的可能性。然而仅仅在乾隆年间,通过纳捐出身的官员就已经超过了全部官员数量的三成。】

  【如此巨大的数量,让乾隆朝贪腐成风,一句极为有名的谚语“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

  画面一转,乾隆皇帝坐在御书房中,听着傅恒的汇报。

  “陛下,户部那边刚刚已经送来了去年的全年账目报表汇总。”

  “根据这份汇总,去年大清国库盈余一百五十万两!”

  乾隆闻言,乐得呵呵大笑。

  “好好好,这国库又盈余了。”

  “傅恒啊,你说朕在位的时候国库年年盈余,将来的后代们会怎么评价朕?”

  傅恒闻言立刻开口道:

  “自然是称赞陛下圣明,治下有方,老百姓安居乐业,国库收入连年增长,乃是真正的盛世啊!”

  乾隆皇帝放声大笑,摸着胡须沾沾自喜地开口:

  “朕想想,叫乾隆盛世?嗯,不太好,朕是个孝顺的,得把父皇带上,应该叫雍乾盛世!”

  顿了顿,乾隆又挥了挥手,笑呵呵地开口:

  “不不不,朕可是皇祖养大的,应该叫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在康熙、雍正两朝,老百姓的生活尚可维持。】

  【然而到了乾隆朝,在文字狱、大兴战争、纳捐导致官员征收各种苛捐杂税的情况下,老百姓变得极其穷困,十成之中有七八成家徒四壁。】

  【但乾隆朝的国库收入、盈余反而连年增长,每年清朝国库的收入都在五千万两到六千万两,乾隆初年的国库存银为三千四百五十三万两,到乾隆末年超过了七千万两。】

  【故而,乾隆自称的盛世也是历史上最奇葩的盛世,是底层百姓最为穷苦,官员们中饱私囊,国库连年增长的“盛世”。】

  【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改善老百姓生活,反而让老百姓在生死线上拼命挣扎的盛世。】

  看到这里,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无语了。

  【汉高祖刘邦:好家伙,搞了半天,这个所谓的盛世就是通过卖官,把底下的钱都收到国库了,营造盛世的假象?】

  【秦始皇嬴政:不过说实话,这个每年几千万两的国库收入还是很惊人的。】

  【汉高祖刘邦:老赢,你这话我就不爱听了。这几千万两的收入是他发展经济拿来的吗?不,分明是他把老百姓所有的钱都搜刮来的!】

  【光武帝刘秀:高祖皇帝说得对,若是朕能像乾隆这样无所不用其极的搜刮百姓,国库同样也能每年入账几千万两。】

  【隋文帝杨坚:太可怕了,所谓的盛世竟然是通过卖官,通过对老百姓敲骨吸髓,榨干老百姓所有银两的方式来实现的。】

  【宋太祖赵匡胤:我滴乖乖,朕要是像这个乾隆一样搞的话,大宋的国库怕不是每年收入一亿两了?】

  【明太祖朱元璋:现在知道什么叫做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了吧?真正的华夏皇帝,哪个会用这样的方式来盘剥华夏老百姓的?】

  【秦始皇嬴政:小朱说得对,异族皇帝确实是真不把华夏老百姓当人啊。】

  【汉武帝刘彻:朕现在也算是明白了,为何这个乾隆皇帝会被入选败家子皇帝的行列,单单是将卖官作为常例这件事情,就是遗祸无穷啊!】

  大清世界之中,康熙皇帝坐在龙椅上,脸色变得无比铁青。

第371章 八皇子进进出出,胤禛气疯了

  康熙目光在大殿之中游移着,想要找到弘历的身影。

  但,找不到!

  康熙皇帝缓缓开口:

  “弘历呢?”

  胤禛当然能听出康熙话语之中的怒意,一时间头皮发麻,尴尬地开口:

  “父皇,那个孽畜这些天都和富察氏在一起呢。”

  康熙深吸一口气,冷冷开口。

  “把弘历找来。”

  很快,弘历就急匆匆地来到了大殿中。

  “孙臣见过皇爷爷。”

  康熙面无表情地看着弘历:

  “朕不敢当你的皇爷爷。”

  弘历身体一震,当场傻眼。

  还没等康熙继续开口,胤禛已经快步走上前来。

  “弘历,你这孽畜!”

  胤禛一声怒吼,紧接着就是一巴掌甩在了弘历的脸上。

  啪!

  耳光清脆。

  弘历脑袋一歪,五个鲜红的手指印出现在脸颊上。

  康熙平静地看着这一幕,没有开口阻止。

  于是胤禛的耳光又继续落了下去。

  啪啪啪!

  几记耳光下来,弘历终于回过神,伸手护住脸庞。

  胤禛又气又急,直接上脚猛踹,把弘历踹得在大殿中滚来滚去。

  弘历忍不住大叫道:

  “皇爷爷,救孙臣一命!”

  康熙脸颊颤抖了一下,又等弘历被踹了几脚,这才开口:

  “好了,还不够丢人吗!”

  胤禛这才停下来,转身甩了一下衣袖和袍子下摆,朝着康熙下跪:

  “儿臣教子无方,请皇阿玛降罪!”

  大殿中,一片寂静无声。

  黑压压的群臣人头耸动,却连呼吸声都能听得清楚。

  许多大臣表面非常淡定,心中也非常淡定。

  毕竟这种情形,在最近这段时间里确实是上演了太多次。

  当然,也有表面很害怕,心中也很害怕的。

  这些人主要是最近从八皇子胤禩这边叛离,投靠胤禛的大臣。

  本以为胤禛当了太子,投靠过来就高枕无忧了。

  没想到这视频里面的地雷是一个接一个,弘历的种种表现直接让胤禛这个父亲的地位受到了极大的动摇。

  这还能好吗?

  康熙盯着胤禛和战战兢兢的弘历,没有说话。

  金幕之中,嘲讽的弹幕还在一条条的飘过。

  【汉高祖刘邦:@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怎么没声了,是不是被你的好大孙给气死了?】

  【明太祖朱元璋:朕现在是非常之疑惑,你说大明的末代皇帝得蠢到什么地步,才能把江山拱手让给了这满清?】

  【秦始皇嬴政:作为开国,不,开创王朝之君,朕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们,那些末代君王的愚蠢是你们完全想象不到的。】

  【唐太宗李世民:此言有理,朕帮父皇平定天下的过程中,得知隋炀帝的种种事迹也是惊掉下巴。】

  【吴大帝孙权:若是按照这种说法,乾隆岂不是又一个李隆基了?】

  【秦始皇嬴政:不会。】

  【宋太祖赵匡胤:不可能。】

  【汉武帝刘彻:想多了。】

  【吴大帝孙权:咦,你们为何如此肯定?】

  【宋太祖赵匡胤:因为乾隆的国库有钱。】

  【秦始皇嬴政:国库有钱就代表着军饷不缺,代表着军队的忠诚始终能够保证。】

  【汉武帝刘彻:纵然有地方性的叛乱,起兵的无非就是一群泥腿子,怎么可能打得过军饷充足的朝廷正规军?】

  【明太祖朱元璋:言之有理。大宋是朕所知农民起义最多的朝代,但没有任何一次农民起义能成功,就是因为大宋太有钱了,军队再怎么草包也能把农民起义镇压下去。】

  【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你也是农民起义军出身啊,你怎么就成功了?】

  【明太祖朱元璋:@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朕起兵的时候,大元的财政危机已经连正常赈灾都无法做到,拖欠军饷更是家常便饭,你说呢?】

  大清世界之中,康熙微微有些出神。

  弘历不是亡国之君吗……

  老皇帝心中一番心理斗争后,做出决定。

  “十四皇子胤祯,为国平定青海有功,即日起署理兵部事务。”

  胤祯大喜过望,立刻出列下跪:

  “儿臣谢皇阿玛恩典!”

  听到康熙这道旨意,在场群臣心中都是一震。

  兵部,这可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职位啊。

首节 上一节 675/10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