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653节

  “暹罗是朕的藩属国,连藩属国灭亡了都不知道,礼部这些家伙是干什么吃的!”

  骂了一会之后,乾隆皇帝很快做出了决定。

  “堂堂天朝,若是征召暹罗军作为藩属出征,也算名正言顺。”

  “但郑信是个汉人,他有什么资格代表暹罗?”

  “若是朕承认了郑信这个汉人能当暹罗王,大清的其他藩属国听了,哪个不寒心?”

  “哼,郑信,听起来就像是郑和的后代,前明余孽,朕不可能承认他!”

  【就这样,乾隆皇帝非常坚决地拒绝了郑信希望能和大清联手对抗缅甸的要求,让大清在这场战争之中失去了一个原本可以统一安排,相互呼应的好帮手。】

  【但坏消息还并不仅仅是这些。】

  乾隆皇帝处理完了郑信的事情之后,又拿起了另外一封放在最上面的奏折。

  这封奏折也是关于缅甸的,是先期抵达云南,负责为大军统筹后勤事宜的两名臣子舒赫德、鄂宁两人联合上奏。

  尹继善道:

  “舒赫德和鄂宁说了,征讨缅甸有五难……”

  乾隆皇帝听到这里,猛然抬头。

  “你说什么?”

  尹继善硬着头皮,继续开口:

  “二人说,按照满兵一万汉兵三万的规模来说,战马、驭马需要十万匹,西南地区急切间难以征调到这么多马匹,此为第一难。”

  “按四万兵、十万马计算,仅十个月的战斗就需要四十二万担粮草,但云南全省仓粮只有三十五万担,缺口极大,此为第二难。”

  “此外,运量也是非常艰难,从永昌粮仓到边境道路就颇为难行,出了边境之后更全是崎岖山路,就连招募来的民夫也不愿意……”

  乾隆皇帝听着眉毛直跳,终于忍无可忍地打断了尹继善的话。

  “够了!”

  “若是事情这么简单,朕还要大费周章的派他们去做什么?”

  “若是什么事情都要朕这个皇帝亲自来想办法,朕要他们这些奴才有什么用?”

  骂骂咧咧地说完,乾隆皇帝提起朱笔,在上面批示了一句话。

  “毋寻借口,但完成朕之旨意!”

  写完之后,乾隆皇帝气愤地将毛笔丢进了砚台之中,溅出几滴鲜红墨水。

  顿了顿,乾隆皇帝还不解气,怒道:

  “这两人乖谬无耻,朕简直错信了他们,立刻传朕旨意,将这二人降职调任,朕不需要这样的蠢奴才!”

  【在乾隆皇帝的威严逼迫之下,后继官员绞尽脑汁,也只从湖光、贵州、四川、河南等地搜刮到了两万多匹驴、马。】

  【由于马匹缺乏,最后只能规定满洲兵可以骑马,汉人绿营兵步行。】

  【粮草和民夫方面的不足,则由朝廷进行粮食调拨,给民夫更多的工钱来作为替代。】

  【许多了解云贵当地实情的大臣都认为只有一年的备战时间太短,上奏章建议乾隆皇帝将整个备战的时间至少延长一年,但对于复仇心切的乾隆皇帝而言,他根本无法等待这么长的时间。】

  【在第三次清缅战争失败一年又一个月之后,乾隆皇帝亲自在太和殿授给主帅傅恒印绶,又将自己的一套皇帝甲胄赐给傅恒,随后命其正式出征。】

  【四月份,傅恒抵达出征前进基地,云南永昌。】

  【在这里,前线的将帅们又爆发了一场巨大的争吵。】

  已经参加过之前三次清缅战争的孙国兴沉声开口道:

  “眼下已经是四月份,山区之中的雨季即将到来。”

  “若是我们在雨季出发,行军就会变得极其的困难,还会被疫病、蚊虫困扰,就连火枪和火炮也难以发射。”

  “我认为,应该再等待一两个月,等雨季过去之后再出兵征讨,如此方为上策。”

  孙国兴话音刚落,立刻就被人反驳。

  “哼,你这个汉人小子,怕是被缅甸人给吓破了胆子吧?”

  “下点雨怎么了,你当老子这辈子没见过下雨?”

  “下雨更好,缅甸人火器不是强吗,咱们下雨的时候发动进攻,他们的火枪就全都变成烧火棍!”

  孙国兴被讽刺得表情阵青阵白,但却不敢反驳。

  无他,对面可是一个满洲旗人!

  但下一个,另外一个人就开口了。

  “汉人满人,难道就不是为了大清作战了?”

  “我海兰察也是其人,我支持孙将军的话。”

  “之前三次征讨缅甸,作战时损失的士兵不算多,大多数的伤亡都是因为路上的疫病!”

  “若是雨季出兵,疫病会变得无比可怕,我反对在这种时候出兵!”

  一番争吵下来,形成了两个泾渭分明的阵营。

  曾经参与过清缅战争的将领们都认为必须要等待雨季之后出兵,而从未参与过清缅战争的将军们则认为雨季根本无伤大雅,应该立刻出兵。

  当然,最后的决定还是只能由主将傅恒来做。

  傅恒表情很平静,心中却在思考和回忆着。

  两天前,乾隆皇帝的一份旨意刚刚抵达傅恒的案头。

  作为已经当了二十一年领班军机大臣的人,傅恒从这份旨意的遣词用句之中完全感受到了乾隆皇帝那无比的急切。

  陛下等不了那么久了……

  得到这个认知之后,傅恒不再迟疑。

  当了这么多年的领班军机大臣,傅恒最擅长的就是迎合乾隆皇帝的圣意!

  傅恒抬起头,缓缓开口:

  “传令下去,全军准备出兵!”

  看到这里,秦始皇轻笑一声,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

  “这个傅恒是一个很贴心的臣子,却并不适合出任这种灭国之战的主帅。”

  扶苏立刻接口:

  “父皇的意思是,傅恒错了?”

  秦始皇嗯了一声,淡淡道:

  “作为大军的主帅,最应该考虑的不是什么君王的意愿,而是要为了整支大军的所有将士,为了胜利而负责。”

  扶苏沉思片刻,道:

  “但这样一来,就会和君王的意愿冲突,对臣子而言会是一个非常大的风险。”

  秦始皇晒然一笑:

  “灭国之战的功劳有多大,对应的风险自然也就会有多大,这是天道的平衡。”

  “想想王翦当年怎么灭楚的,你应该就能明白什么才是真正优秀的主帅了。”

  扶苏立刻就回想起了王翦灭楚的战争。

  那场战争虽然声势浩大,但过程却显得平平无奇。

  王翦带着六十万大军抵达楚国境内,和项燕率领的二十万楚军对峙。

  然后双方就这么对峙了近一年时间。

  直到楚国国力耗尽,再也无法支持二十万大军的消耗,项燕不得已只能领兵撤退。

  紧接着王翦全军压上,干净利落地击败了楚军主力,项燕自杀身亡。

  此战过后,秦军再无任何阻碍,以秋风扫落叶的姿态横扫了整个楚国。

  扶苏突然有些好奇:

  “在那场对峙的过程中,父皇您难道就没有对王翦产生过怀疑和担忧吗?”

  秦始皇面不改色地开口:

  “朕每天都怀疑王翦好几次,每天都有至少三次冲动要罢免掉王翦这个主帅的职位。”

  “啊?”扶苏愣住了。

  扶苏原本以为,自家父皇的答案会是类似“朕和王翦君臣相知,朕当然不会怀疑王翦”云云。

  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回答!

  秦始皇见状,不由呵呵一笑。

  “是不是觉得朕的回答很意外?”

  扶苏点头,不解地看着秦始皇。

  “若是父皇一直都这么不相信王翦,又怎么可能让他作为主将,直到灭亡楚国呢?”

  秦始皇表情平静地看了一眼扶苏。

  “这就是帝王的能力体现了,扶苏。”

  “朕很清楚,只有王翦才有这个能力灭掉楚国,所以朕只能相信他,别无选择。”

  扶苏干脆刨根问底:

  “那父皇就不担心王翦带着六十万大军反过来杀回咸阳城吗?”

  秦始皇闻言,嘴角勾了起来。

  “不,他没有这个能力,大秦任何人都没有这个能力。”

  这一刻,始皇帝的自信,在那张成熟的脸庞上展露无遗。

  扶苏深吸一口气,转头看向金幕,心中暗自动着念头。

  “或许,大清之所以会失败,并不是因为国力不足,而仅仅是因为乾隆皇帝的问题。”

  这一刻,扶苏对于帝王究竟是如何影响到国家命运,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金幕之中,浩浩荡荡的清军兵分两路,离开了永昌大营。

  【吸取了之前三次征讨缅甸失败的教训,傅恒决定兵分两路。】

  【北路军从戛鸠经过孟拱、勐养,中路军从蛮暮土司的地盘经过,随后直逼老官屯,在攻克了老官屯之后两军于孟密会合,沿水路直取缅甸首都阿瓦城。】

  【此外,在更加南边的宛顶、普洱区域,清军同样也派出了两千兵马虚张声势,打算吸引缅军一定数量的守军。】

  【但傅恒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才刚刚出兵没多久,就碰上了巨大的麻烦。】

  雨。

  暴雨。

  倾盆大雨从天而降,让视线之中的一切犹如挂上了一道水珠帘幕,即便努力的睁大眼睛,依旧无法看清眼前哪怕三五米的地方。

首节 上一节 653/10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