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495节

  本来武则天更宠信的是亲女儿太平公主,上官婉儿只不过是边缘人物。

  但在看完了李隆基盘点视频,发现太平公主是神龙政变背后主要支持力量之一后,武则天就将太平公主幽禁了。

  上官婉儿由此从边缘人成为了核心成员之一。

  听到武则天的话之后,上官婉儿俏脸微微颤抖了一下,恭敬道:

  “此事关系大周江山社稷,并非臣所能够置喙。”

  武则天淡淡道:

  “朕让你说。”

  上官婉儿秀眉紧皱,陷入剧烈地内心斗争之中。

  足足过了好一会,上官婉儿才道:

  “陛下,或许……您可以考虑直接传位给武隆基殿下?”

  此时,李旦名字是“武轮”。

  爹都姓武,李隆基自然也只能是武隆基。

  武则天眉头一扬,过了好一会才道:

  “朕怎么保证将来他继位之后不会改回大唐?”

  上官婉儿苦笑一声,道:

  “臣只是觉得,从盘点视频来看,这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武则天并没有发怒,而是陷入了深思。

  上官婉儿说的其实没错。

  武氏家族这边,武三思、武承嗣全是废物,让他们继位,武周极大可能二代而亡。

  最重要的是,武三思和武承嗣都不是武则天的儿子,将来他们继位,武则天辈分怎么算?

  他们会选择认武则天做母亲,还是选择在继位之后就把武则天抛弃?

  反之,亲儿子李旦李显,固然是有能力了,却又会在继位之后改回大唐,彻底否定武则天这个女皇帝!

  故而,上官婉儿提出来的这个建议,其实相当不错。

  李隆基此刻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皇孙。

  有武三思、武承嗣、李旦、李显四人争位,没有谁会认为李隆基有一丝一毫登基的可能。

  纵然现在李旦李显都被废黜和幽禁,但朝堂之中依然存在了一批对大唐念念不忘的力量。

  只要将李隆基抬出来,这股力量一定会立刻团结在李隆基身边,能让李隆基很快就稳住继承人的位置。

  武则天心中思绪百转千回,终于平静开口。

  “去,把隆基召进宫来,朕要见一见这个孙子。”

  另外一个世界之中,康熙注视着金幕,哼了一声。

  “这个北魏,同样是异族南下,就没有大清这种能力。”

  “区区一个陈庆之北伐,竟然就能搞得如此狼狈,尔朱荣真是个废物!”

  听到康熙的话之后,在场的诸多皇子们纷纷开口表示赞同。

  八皇子忙道:

  “别说是北魏了,就算是蒙古人,不也只能占据中原几十年?”

  “也就只有咱们大清,才能稳固统治华夏,千秋万载!”

  听着八皇子的马屁,康熙脸上不由露出了笑容。

  “哼,朱元璋那个老东西,无非就是仗着第一批金幕观众的优势,才能够成为第一个兑换《工业革命》的王朝。”

  “等过一段时间,朕的大清加入评分之后,一定会让这些所谓的汉人王朝知道,咱们满人建立的华夏王朝才是最强悍的!”

  顿了顿,康熙又将目光投向了十四皇子。

  “老十四,你来说说,若你是陈庆之,该如何解决接下来的麻烦?”

  陈庆之是南北朝人,对于清朝统治者来说,自然是耳熟能详。

  这其实算是康熙对十四皇子的一个考验。

  毕竟,十四皇子是康熙这么多儿子里,公认最能打仗的一个!

  十四皇子沉吟片刻,开口道:

  “不瞒父皇说,若是儿臣和陈庆之易地而处,所用的手段应该会更加激烈。”

  “激烈?”康熙扬起了眉头。

  十四皇子平静开口道:

  “咱们大清,当年是怎么征服江南的?就两个字,屠城!”

  “陈庆之居然不选择屠城,还是过于心慈手软了。”

  众皇子闻言,脸色都发生了变化。

  满清在入关之后,征服明朝剩余领土的过程中,屠城是一个经常采用的手段。

  “济南屠城”“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大屠杀,数以十万计忠于明朝的军民被屠杀。

  还有统计说,单单是江南一地被满清军队屠杀的人口就超过了一百万!

  康熙朝之中,许多老臣都是当年大屠杀的刽子手。

  四皇子胤禛皱眉道:

  “老十四,现在大清也是华夏的一部分,你别总提什么屠杀不屠杀的。”

  十四皇子看了四皇子胤禛一眼,笑道:

  “四哥,你说这话就不对了。”

  “杀人是最简单就能解决问题的办法,什么怀柔安抚,哪里有杀人来得爽快?”

  “再说了,咱们要是不杀了那么多汉人,能这么快就征服整个华夏吗?”

  话语中,带着几分得意。

  胤禛皱眉道:

  “老十四,我再说一次,现在大清就是华夏王朝之一,皇族当然要信任满人,但也不能像你这样,不把汉人当人看!”

  十四皇子哼了一声,直接翻了一个白眼,不再开口。

  八皇子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嘴角不由扯出一丝笑意。

  四皇子和十四皇子,两人是一母所生。

  但却很奇怪的,这对亲生兄弟之间并不算太和睦!

  对于一直和四皇子不对付的八皇子来说,这当然是一件好事。

  康熙见状,微微皱眉道:

  “好了,别吵了。朕问老十四呢,老四你让他说话,不要插嘴。”

  胤禛只能点头应是。

  十四皇子得意地看了一眼胤禛,随后继续开口道:

  “父皇,儿臣是陈庆之的话,只要走一路杀一路,把中原的人口全部杀干净就行。”

  “若是北魏继续派兵,儿臣就向南梁皇帝请求支援。”

  “即便南梁皇帝不出兵支援,那儿臣也已经把中原的人口屠杀一空,让中原彻底失去了战争潜力,同样也是对北魏的削弱。”

  “陈庆之只选择劫掠,却不选择屠城,这只能说明他过于软弱!”

  康熙闻言,若有所思,随后缓缓点头。

  “老十四,你说的办法倒也没错。”

  “陈庆之,确实是心慈手软了一些。”

  “想要靠劫掠来维持仆从军的士气,以少量白袍军作为主力在关键时刻出击,确实不如直接屠城更有效果。”

  十四皇子哼了一声,道:

  “这就是汉人的局限性,他们被儒家文化给腐蚀了,满脑子就知道什么王道。”

  “只有咱们满人这种从白山黑水之中拼杀出来的种族,才真正能体会到弱肉强食的道理!”

  四皇子胤禛连连皱眉,终于还是又一次的反驳了起来。

  “老十四,人的性格是要看环境的!”

  “就算是咱们的八旗,入关还没有二十年,不也被中原的生活给腐化了吗?”

  八旗兵,包含满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八旗,是满清入关平定天下的绝对主力部队。

  但从多尔衮入关,到吴三桂“三藩之乱”这么二十多年时间,八旗就废了。

  到吴三桂起兵当年,就把陕西、贵州、湖南的八旗兵打得落花流水,屁滚尿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对八旗兵那些年最好的阐述。

  年轻的康熙万般无奈,只能大量启用以汉人降兵为主的绿营。

  再加上从东北野人女真调来的索伦兵,以及蒙古诸部的全力援助,这才稳住战线,逐步反击并形成僵持。

  用了八年时间把吴三桂熬死后,清廷终于获得了胜利。

  胤禛用八旗的堕落来反驳十四皇子,可谓无比贴切。

  十四皇子气得脸都红了,怒道:

  “四哥,你怎么老是替这些汉人说话?”

  话音刚落,在场所有人立刻将目光投向了胤禛。

  这绝对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指控!

  满清是一个并不愿意积极融入华夏文明的王朝。

  之所以宣称自己是华夏王朝,只不过为了稳住占据王朝人口绝大多数的汉人,避免大元时期此起彼伏的汉人叛乱情况再现。

  为了让满人牢牢把持朝政,满清采取了诸多政策。

  满人有专门的科举考试,考试的难度大约相当于现代小学三年级水平,通过就能当官。

  就算满人通不过这三年级水平的考试,他也能轻轻松松凭借着满人血脉混一个小吏,衣食无忧。

  甚至,就算八旗满人啥也不干,每年也能获得来自朝廷的赡养,只要你愿意多生娃,将来让娃去当官就行!

  汉人,则必须按照大明式的科举,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才能抢到一个当官的资格。

  在任何一个官职的竞争中,只要是满人和汉人竞争的,纵然汉人官员的素质能力远超满人,一百次竞争里也只有一次是汉人获胜,剩下九十九次都是满人获胜。

首节 上一节 495/10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