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469节

  每一个人的立场都没错,都只是想要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 。

  那谁错了?

  刘秀,这位东汉的开国皇帝,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之中。

  大明世界之中,朱元璋长出一口气。

  “孙文台,平定董卓第一功臣也。”

  “孙氏能和曹操、刘备并立,孙策、孙权固然有功,但首功当归孙文台!”

  朱棣也是看着心情激荡,过了片刻之后突然皱眉道:

  “不瞒父皇说,若是儿臣单单看了演义,还真不觉得孙坚此人有多大能耐呢。”

  朱元璋瞪了朱棣一眼。

  “早就告诉过你了,别把小说当现实!”

  “天天捧着三国演义不撒手,都不知道出门去看看,看小说书呆子了就!”

  朱棣闻言,不由大为无语,看了一眼朱元璋面前的御案。

  翻开的三国演义,就放在正中央!

  嗯,从页数来看,父皇这才几天时间,都已经看了一大半?

  朱元璋注意到朱棣的目光,顿时怒气更甚。

  “看什么看?”

  “朕每天工作七个时辰,连闲暇时间看看小说休息一下的权力都没有了?”

  朱棣缩了缩脑袋,不敢应声。

  你是父皇,你说啥都对!

  一旁的朱高炽迟疑片刻,开口道:

  “皇爷爷,据说那三国演义的作者可能还在世,要不要锦衣卫把他找出来,让他按照史实修改一番?”

  朱元璋沉吟片刻,缓缓摇头。

  “演义小说毕竟只是小说,若是强行要求小说和史实一致,那朕直接去看史书不就好了,看什么小说?”

  “这三国演义虽并非全然按照史实所写,但以小说而论,确实是一本不折不扣的好书。”

  朱棣闻言忙道:

  “父皇,那将来若是三国演义盛行于世,大家都以为三国演义之中所写的才是史实,又该如何是好?”

  朱元璋哈哈笑了起来。

  “那又如何?你可知,史家为何要写史书?”

  朱棣忙道:

  “自然是为了给后人启示,不重蹈前人覆辙。”

  朱元璋目光幽深。

  “哪些后人?”

  朱高炽答道:

  “史书之中记载的都是国家最高机密,自然是给后世皇帝所看,其余人无权观看阅读。”

  朱元璋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对啊,史书的真正作用,是为了给后世皇帝所鉴!”

  “普罗大众心中所知晓的史实是什么样子,是否在历史上发生过,那一点都不重要。”

  “老百姓嘛,看看小说听听评书,能对咱们华夏古代的大英雄有所了解,便已足够。”

  朱元璋说到这里,伸手摩挲着手里的三国演义,轻声说了一句话。

  “真正的历史,只需要真正的精英知道,就足够了。”

  “余者,皆不足论!”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孙坚率领大队人马,踏入长秋宫之中。

  这座曾经的皇帝寝宫,如今已经变得残破不堪。

  董卓强迫皇帝刘协搬迁的时候,凉州军将此地抢掠一空。

  就连宫门外广场上的华表柱子,上面镶嵌的金箔银箔都被凉州军强行刮掉带走。

  孙坚看着面前的这一幕,回忆起之前来到此地时那种巍峨大气,充满盛世王朝的煌煌大殿,一时间不由无言。

  便在此时,孙策兴冲冲地跑了过来,双目放光,附耳对着孙坚说了一句话。

  “父亲,孩儿找到传国玉玺了!”

第217章 传国玉玺大批发,仅需一百万两,人人有份!

  传国玉玺?

  听到这四个字,金幕之前历朝历代的皇帝们,心中都是一震。

  大秦世界之中,秦始皇眉头微扬,有些好奇地看了一眼面前的御案。

  上面摆放着一个小小盒子。

  盒子之中有一块皇帝宝玺,上面刻着八个字。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秦始皇心中不免好奇。

  “孙策说的传国玉玺,不知道是不是朕这块?”

  和氏璧,战国时代的极品宝玉。

  蔺相如曾经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在秦昭王嬴稷面前上演了一出“完璧归赵”。

  几十年后,秦始皇派兵灭赵,赵王迁献和氏璧投降。

  秦始皇命大秦顶级工匠,将其铸造成皇帝宝玺。

  按大秦制度,天子有六玺。

  但和氏璧并非这六玺之一,它的名字叫做“传国玉玺”。

  独一无二,代代相传!

  大汉世界之中,刘邦嘿嘿一笑,把玩着手中玺印。

  “以前是老赢的,现在是朕的。经历王莽之乱,应该没弄丢吧?”

  东汉世界之中,刘秀表情复杂,看着面前的传国玉玺。

  “王莽虽死,和氏传国玉玺还是落在朕的手上,孙策拿的是这一块?”

  三国世界之中,曹操表情淡然中带着自得。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传国玉玺在此,孙权刘备你们拿什么和孤争!”

  西晋世界之中,司马懿得意洋洋。

  “传国玉玺,朕大晋代代相传喽!”

  大隋世界之中,隋文帝轻出一口气。

  “历代帝王传国玉玺,归朕和大隋!”

  贞观世界之中,李世民微微一笑,手中把玩着玉玺。

  这传国玉玺,将来要传给谁?

  李承乾、李泰还是李治?

  大宋世界,赵匡胤表情极为难看。

  大宋群臣,也是沉默不语。

  片刻后,赵匡胤终于忍不住,恨恨地说了一句话。

  “李从珂,真该死啊!”

  传国玉玺,从秦始皇一直传到了五代十国!

  直到后晋。

  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认了契丹皇帝做父皇,以儿皇帝之身引兵南下灭后唐。

  后唐末代皇帝李从珂,临死之前怀抱玉玺,自焚而亡。

  自此,这块和氏璧所制的传国玉玺,没了!

  赵匡胤之后,历代华夏皇帝脸色都极为难看,纷纷在内心之中暗骂李从珂。

  蠢材!

  死都死了,还抱着玉玺陪葬!

  从这么多皇帝的表现中就能看出,传国玉玺究竟有多么大的号召力。

  这是华夏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奠基之物。

  它是华夏文明统一的象征。

  用古人最喜欢的话来说,那便是“传国玉玺在手,天命所归!”

  诸多皇帝,尤其是大宋之后的皇帝,死死盯着金幕之中的孙策和孙坚。

  孙坚闻言,也是吃了一惊,道:

  “在哪发现的?”

  画面一转,孙策领着孙坚,来到长秋宫寝殿后方,一处枯井中。

  井口处是一具女尸,因为泡水已久,高度腐烂,散发着阵阵恶臭。

  孙策对着孙坚道:

  “父亲,玉玺就是从此女身上获得。”

  孙坚有些意外,看着面前女尸。

  死者已然看不清面容,但能从身上宫装看出,应该是后宫之中的嫔妃一类的贵人。

  “难道是少帝刘辩的皇后?”

  孙坚很快找了个没人的房间,这才让孙策将传国玉玺拿出来。

  一块晶莹剔透的玺印,就此出现在了孙坚,以及金幕前历朝历代皇帝面前。

  上面八字清晰可见。

首节 上一节 469/10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