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354节

  “怎么,你满脑子就只有怎么纳朕不要的才人,连子女的教育都顾不上了?”

  李治的汗水哗啦一下就淌了下来。

  他很想跪地大喊一声,父皇,儿臣是冤枉的。

  但考虑到金幕视频之中播放过的内容,李治非常明智地放弃了这种嘴硬的行为。

  “儿臣知错了,还请父皇责罚。”

  李世民闻言,突然有些说不出话。

  责罚,责罚啥?

  严格来说,李隆基和李亨的行为,还真不是李治的问题。

  从视频来看,李隆基出生时,李治应该已经死了(不然李隆基也不会从小就被囚禁)。

  李世民默然半晌,叹了一口气。

  “天家无亲情啊。”

  这位大唐皇帝,突然明白真正的原因了。

  亲情!

  这些大唐的皇族们,对自己流淌着同样血脉的亲人们,压根就没有什么情感。

  李世民如此,李治如此,李旦、李隆基乃至李亨,也同样如此。

  别的朝代,或许还会虚情假意的装一下。

  但大唐嘛,都玄武门之变了,老祖宗都不装了,咱们后代装什么?

  李世民突然感觉到了迷茫。

  难道说,三个儿子之中,无论选择哪一个,都避免不了这种结局吗?

  这位贞观大帝,在几十年的人生之中,极为罕见的,不知该如何是好!

  就在此时,李治突然想起什么,干笑一声道:

  “父皇也不必如此悲观,大唐国运应该还不至于就在李隆基和李亨身上断绝,之前几次惨败,不也被救回来了么?”

  李世民顿时又火了,怒气冲冲地开口。

  “你这是什么混账理论!”

  “难道说大唐只能先败后胜不成!”

  李治这下是彻底不敢说话了。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围攻洛阳的失败,虽然给大唐朝廷方面造成了巨大的震动,但由于只阵亡了一万不到,对唐廷实力的削减是有限的。】

  【史思明在洛阳解围之后信心大震,分兵两路,北路以其子史朝义作为主将进攻陕城,南路以史思明亲自领兵进攻潼关。】

  【不曾想,史朝义所率领的北路大军被李光弼命卫伯玉阻击,史朝义屡战屡败,不得已退守永宁。】

  【史思明勃然大怒,将史朝义痛骂一番,甚至威胁要杀掉史朝义等部将。】

  贞观世界之中,坐在龙椅上的皇帝李世民听到这里,脸上表情突然变得无比古怪,喃喃自语。

  “这剧情,怎么好像在哪里听到过?”

  贞观群臣的表情也开始变得古怪起来。

  长孙无忌忍不住道:

  “安禄山被安庆绪干掉之前,好像也是差不多的描述?”

  魏征干咳一声,道:

  “安禄山是宠爱小儿子责骂大儿子,最终被大儿子安庆绪干掉。”

  “这史思明,该不会也有一个受宠的小儿子吧。”

  画面一转,史朝义和两名部将骆悦、蔡文景忧心忡忡地商议。

  史朝义一脸忧愁。

  “父皇说等拿下陕州就要斩了你我头颅,这该如何是好?”

  骆悦忍不住道:

  “殿下,如今陛下明显已经想要杀掉我等,我等可不能坐以待毙,不如效仿安庆绪,共举大事!”

  史朝义大吃一惊,良久没有开口。

  蔡文景和骆悦两人苦劝良久,见史朝义始终不开口,只能无奈道:

  “殿下若是不愿意共举大事,我等为了保命只能投降大唐朝廷,不能再侍奉您了。”

  史朝义闻言,终于咬牙下定决心。

  “罢了罢了,父皇向来就疼爱史朝清那个最小的崽子,对我从来都非打即骂。”

  “既然他都要杀我了,我还哪里顾得上父子君臣的规矩呢?”

  “今晚就动手吧!”

  【史朝义作为史思明的长子,性情温和,平日里在叛军之中极得君心。】

  【他非常轻易地说动了负责贴身护卫史思明的曹将军,骆悦等人在曹将军的配合下,当晚率领三百亲卫进入史思明驻跸的路桥驿,擒获史思明。】

  【随后,史思明被押送到了柳泉驿,并在此地被诛杀。】

  看到这里,贞观世界之中,大唐君臣目瞪口呆。

  李世民不敢置信地开口。

  “这叛军,也要重复?”

  李绩的下巴都要掉在地上了。

  “安禄山是被儿子杀死的,史思明居然也是被儿子杀死的?”

  长孙无忌哭笑不得地开口。

  “朝廷这边是皇帝没事就催着主帅出战,叛军这边是儿子没事就把老爹杀了,这还真是……”

  李世民又是好笑又是无语地揉了揉太阳穴,发出一声感慨。

  “这还真他娘是旗鼓相当的对手啊。”

  但不管怎么说,伴随着史思明的死,大殿之中的气氛总算是又一次好起来了。

  【史思明死后,叛军内部立刻爆发了内讧。】

  【经历几个月的内讧后,史朝义总算掌控了大局,但此刻的叛军元气大伤,面对卷土重来的李光弼所率唐军,已然无法抵挡。】

  【史朝义不得不率兵撤出洛阳,一路朝着北方撤退。】

  【李光弼紧追不舍,一路上不停击败史朝义。】

  【眼见大势已去,原本负责镇守范阳的叛军将领李怀仙等人先后投降朝廷。】

  【最终,众叛亲离的史朝义在李怀仙逼迫下,于平洲温泉栅树林之中自尽。】

  【至此,持续了整整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落下了帷幕。】

  

  安史之乱八年全过程图

  在看到这里的时候,唐初和贞观两个不同的大唐世界线之中,出现了长久沉默。

  唐初世界之中,李渊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如释重负。

  “终于结束了。”

  大殿之中的群臣也都长出了一口气。

  这部安史之乱的盘点,一路看下来,那是究极揪心啊。

  一想到自家孙辈和曾孙辈可能会遭遇这种战乱,在场的人没有一个受得了。

  八年,整整八年!

  人生能有几个八年?

  这种大规模的战乱之中,谁又能保证一定活得到这八年的最后?

  裴寂感慨道:

  “这安史之乱,再三反复,造成的伤害,恐怕不亚于咱们经历的隋末了。”

  金幕之中,也适时浮现出一行行字幕。

  【八年的安史之乱,对大唐造成了深重的浩劫。】

  【天宝时期的人口极盛期曾经超过5500万人,但八年战乱过后重新统计人口,只能统计到1690万人,只有天宝年间的三成。】

  【大唐人口减少,疆域同样也随之严重缩水。】

  【为了平叛,大唐将安西都护府、陇右节度使等地的精锐尽数抽调到中原,也给了死敌吐蕃绝佳机会。】

  【原本在天宝年间,李隆基治下的大唐从东、西两面对吐蕃形成了夹击之势,让吐蕃国势极为危急。】

  

  天宝年间大唐两路压迫吐蕃方向示意图

  【在高仙芝、封常清等名将的指挥下,许多大唐高层都认为,少则两年多则五年,吐蕃必然会被大唐灭亡!】

  【但安史之乱的爆发打断了这一切,吐蕃不但瞬间起死回生,更出兵攻占了陇右河西,切断了大唐和西域的联系。】

  【吐蕃成为了安史之乱的最大受益者,这个原本即将在大唐攻势下崩溃的高原帝国狠狠地吸了一大波大唐的血,得以续命数十年。】

  【不仅如此,在东北方向原本臣服大唐的诸多异族,如契丹、奚、靺鞨等也纷纷自立。大唐和辽东之间的联系又一次被切断,半岛上的藩属国新罗也不再对大唐唯命是从。】

  

  安史之乱结束当年的大唐疆域

  看到这幅疆域图,历朝历代的皇帝不由动容。

  无他,这两幅疆域图之间的差别,是真的太大了。

  秦始皇忍不住道:

  “天宝极盛期这张图,真的能看出吐蕃已经左支右绌,随时都可能会被大唐进军腹地了。”

  “没想到啊,一场安史之乱,竟然能让局势逆转至此。”

  扶苏也是不由感慨。

  “河西之地被切断,加之大唐人口衰落至此,恐怕将来整个西域都要归吐蕃所有了。”

  “话说,大唐因为安史之乱丢掉的疆域,估计都能和咱们大秦相当了吧?”

  秦始皇闻言,目光一皱,看了一眼扶苏。

  “嗯?你刚刚说什么?”

首节 上一节 354/10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