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35节

  相亲相爱?

  天家无亲情!

  东汉世界之中,刘秀忍不住笑了。

  “这朱棣,还真是越看越有意思啊。”

  宰相宋弘笑道:

  “臣也是越看越觉得,朱棣多少有点天命在身的意思了。”

  “朱允炆这个不得伤朱棣分毫的旨意,简直愚蠢到了极致。”

  冯禹点头,感慨道:

  “是啊,若没有这个旨意,朱棣必死无疑。”

  “朱棣一死,这个什么所谓的靖难之役就彻底结束了。”

  耿弇面无表情地开口。

  “这盛庸也是个废物。若我领兵,纵然陛下有旨意,这朱棣也必死无疑。”

  冯禹看了耿弇一眼,笑道:

  “陛下可不会发这种愚蠢的旨意。”

  耿弇点了点头,道:

  “所以陛下能让大汉中兴,而这朱允炆只能成为盘点里的废物败家子。”

  大宋世界之中,赵光义非常激动,跳了起来。

  “皇兄快看,这朱棣又输了。”

  “臣弟明白了,或许夺取皇位的并不是朱棣,也有可能是朱允炆灭了朱棣之后国力大伤,导致大明爆发内乱,最后二世而亡!”

  赵匡胤心中微微一动。

  这个说法,好像也有点道理了。

  赵光义振奋地开口。

  “所以,朱棣这来自燕云十六州的蛮子,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引发大明内乱灭亡的引子。”

  “这个北蛮子,是必然不会获得胜利的!”

  赵普明显有些不以为然,就开口反驳了一句。

  “晋王你这个话,也未免过于想当然了。”

  “在我看来,若是那朱棣当真只不过是一个引子,就不可能得到这神迹长篇大论的介绍。”

  “朱棣,必然是击败朱允炆之人。”

  赵光义闻言,顿时对赵普怒目而视。

  “你这是什么意思,你就是想要让燕云十六州获得胜利?”

  “你就是不看好大宋!”

  听着赵光义的话之后,赵匡胤也开始皱眉了。

  这已经不是赵光义第一次这么说了。

  之前赵匡胤其实也没有太当回事。

  但现在,怎么越听越觉得,赵光义说的话有道理呢?

  一直以来,赵光义主张先北伐,赵普主张先南征。

  莫非赵普这家伙,收了契丹人的好处?

  赵匡胤心中开始怀疑了。

  大明世界之中,朱元璋看着朱棣领兵撤退的这一幕,多少有些哭笑不得。

  “老四,你还真干得出来啊。”

  朱棣也是擦了一把汗。

  “父皇,儿臣虽然不知道这金幕之中的事情究竟会不会在未来发生,但儿臣要说的是,如果真发生了,儿臣一定干得出来。”

  在朱棣看来,有优势,那就要充分地发挥。

  既然朱允炆这么傻,给了一张免死金牌给朱棣。

  朱棣必然就要利用到极致!

  朱元璋微微点头,对朱棣的话表示认同。

  朱元璋也是从最底层打拼出来的人,当然非常明白有机会就要抓住的道理。

  朱元璋又转头,看了一眼朱允炆,心中越发失望了。

  “允炆啊,你究竟怎么想的?”

  朱允炆涨红了脸。

  “皇爷爷不是一直都说,希望孙儿要仁慈吗?”

  “孙儿这是在听皇爷爷的话啊。”

  朱元璋闻言,非常之无语。

  “朕当然是要你听朕的话,但你要听,就应该一开始便听,就不该对藩王们动手。”

  “结果你呢?先违背朕的话对藩王们动手,等动手到一半了,又突然听朕的话,仁慈了?”

  “你这简直就是在搞笑!”

  朱元璋当场就训斥了朱允炆。

  一件事情,不管是对也好,错也罢,选择了一个方向,就要努力去坚持。

  这朱允炆倒好,一开始要杀藩王,杀到一半,突然跑出来给朱棣一个免死金身?

  荒谬。

  太荒谬了!

  朱元璋的心中,又一次对朱允炆失望了。

  “允炆啊,朕今天,还是和你说说心里话吧。”

  朱元璋低着头,听着朱元璋严肃的语气,突然有一种非常不妙的预感。

  朱元璋淡淡道:

  “朕当然知道‘儿孙自有儿孙福’的道理,朕给你指出来的路,也未必是正确的。”

  “你想要走别的路,朕也能理解。但你走了别的路,最起码,你得坚持啊!”

  “半途而废,这算什么?”

  朱允炆的脑袋都要垂到地底去了。

  朱棣则眉开眼笑。

  刚刚看到盘点视频之中张玉的死,可以说让朱棣痛到无法呼吸。

  张玉,不但是朱棣的第一谋臣,还是朱棣过命的好兄弟!

  好在,那毕竟只是视频。

  现实之中的张玉,还好端端的活着,还在北平城之中!

  朱棣下定决心,这一次回到北平城之后,一定要跟张玉好好谈谈。

  下次要有这种危险的事情,必须严令张玉不能冒险。

  本王可以冒险,本王的好兄弟不行!

  【东昌之战,朱棣多次濒临险境。但是由于朱允炆有“毋使朕有杀叔父名”旨意,南军将士惧怕战后反攻倒算,既不敢伤害朱棣,又难以活捉,只得放任自由。】

  【但东昌之战毕竟是靖难爆发以来,朱允炆方面在野战第一次打败了朱棣,所以朱允炆也是非常高兴,将之前被李景隆连累免官的齐泰、黄子澄再度官复原职,负责指挥此战的主将盛庸更是加官进爵。】

  【此战过后,明军声势大振,再度收复了大半个河北,直逼北平。】

  【但此刻冬季来临,明军士兵多为南方士卒,对酷寒很不适应,于是盛庸决定暂时休战,等待明春。】

  【朱棣从而获得了两个月的喘息之机,至明年春,朱棣召开会议。】

  画面之中,朱棣表情明显有些疲惫。

  “诸位都来说说,俺是应该继续出兵南下,还是就此固守北平,等待转机?”

  众人面面相觑。

  次子朱高煦第一个站出来,沉声道:

  “父王,必须要打,咱们不打,南军也会过来,不如主动出击!”

  世子朱高炽忧心忡忡,开口道:

  “济南、东昌两次失利,咱们无论是士气、兵甲还是物资,都已经艰难到了极点。”

  “或许我们应该坚守一段时间,再派出使者说服其他藩王一同起事。”

  “只要有别的藩王起兵了,南军就必须分兵,咱们才能找到机会,各个击破。”

  朱棣闻言,也是难以抉择。

  大秦世界之中,秦始皇突然开口。

  “扶苏,你觉得该不该打?”

  扶苏迟疑片刻,道:

  “儿臣觉得,那世子朱高炽的话似乎有些道理,还是应该固守,等待转机。”

  秦始皇哼了一声,道:

  “愚蠢!朕问你,朱棣都已经和朱允炆打了两年,为何没有其他藩王起兵?”

  扶苏愣了片刻,道:

  “应该都还在观望吧?”

  秦始皇摇头道:

  “你错了。那些藩王若是真想起兵,那么在朱棣起兵的第一时间就该响应。”

  “即便是有观望者,在朱棣接连打败耿炳文和李景隆,兵临济南城下之后,也该起兵了。”

  扶苏猛然醒悟。

  对啊,朱棣包围济南城的时候,声势正盛。

  无论是谁,只要想争夺天下,那时候起兵,必然能给朱允炆沉重一击。

  为何没人起兵?

  难道是……

首节 上一节 35/10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