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314节

  “还愣着干什么,带哥舒大人和本官走啊!”

  哥舒翰的亲卫们终于回过神来。

  他们七手八脚夺下哥舒翰的剑,架着哥舒翰来到河边。

  又一艘运粮船靠近,边令诚逃命心切,大声发号施令。

  一行人总算登船,运粮船开始摇摇晃晃地朝着北岸而去。

  站在船上,边令诚长出一口气,心中庆幸想道:

  “娘的,还好是把哥舒翰这蠢货保下来了。”

  “若他死了,我独自回京,岂不是要面对陛下怒火?”

  “如今他活着回到潼关,陛下只会处罚他。”

  “我这监军,有杨国忠大人说情,想来无事。”

  就在此时,边令诚突然感觉一股大力自身后而来。

  噗通一声,边令诚被人推下了船。

  他不识水性,登时在黄河之中乱翻乱滚。

  也是他运气好,竟然又抓住了船舷。

  “救……”

  边令诚刚刚将脑袋露出水面呼救,脸上突然露出惊恐表情。

  一道剑光闪过,边令诚抓住船舷的双手手掌同时被斩断。

  一声惨叫过后,边令诚没入水中,身体浮沉,被水冲到下游去了。

  哥舒翰转头看着这一幕,愣了一下。

  “何至于此?”

  一名年轻将军咬牙切齿地收回宝剑。

  “若非此獠在陛下面前进谗言,我等哪里会失败?”

  “不把他分尸凌迟,就算他命好了!”

  哥舒翰又是一声叹息。

  再看向南岸的西原战场。

  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哥舒翰热泪不禁滚滚而下。

  “诸位袍泽,是我哥舒无能,害了你们性命!”

  【西原一战,二十万唐军折戟沉沙,几乎全军覆没。】

  【哥舒翰领残部回到潼关,却被部下火拔归仁欺骗,将哥舒翰绑起来献给了叛军。】

  【潼关由此彻底失守。】

  画面一转,无数举着“燕”字大旗的兵马,浩浩荡荡地进入潼关之中。

  叛军主将崔乾佑立于潼关关墙之上,极目远眺。

  关中平原,已然在望!

  崔乾佑哈哈大笑。

  “长安,老子马上就来!”

  唐初世界之中,李渊看到这里,终于忍无可忍。

  砰一声,李渊将桌案上的香炉直接扔了出去。

  “混账,实在是混账之极!”

  大殿之中的大唐君臣,表情也是极为难看。

  裴寂忍不住道:

  “上了盘点,失败自是必然。”

  “可这般失败,简直……唉!”

  群臣闻言,皆有同感。

  安禄山叛乱,是朝廷失察,情有可原。

  洛阳丢了,是反应不及,也能理解。

  但潼关这一战,明明守住就能赢。

  却偏偏要出去送!

  这种大优势局面下硬要送人头的操作,是最容易让观众心态爆炸的输法。

  此刻,大殿之中的大唐开国君臣,心态全部炸穿!

  贞观世界之中,皇帝李世民坐在皇位上,脸色铁青。

  “娘的,朕这个曾孙,怎么蠢如猪猡一般!”

  “李治,你小子怎么教的孙子!”

  面对着李世民的怒吼,李治身子忍不住一缩。

  “父、父皇,儿臣这辈子应该是没有李隆基这个孙子了。”

  看着战战兢兢的李治,李世民闻言不由一滞。

  李治还真没说错。

  这个世界线上的武媚娘都被李世民赐死了。

  没了武媚娘,自然就没有李旦,更不可能有李隆基!

  李世民沉吟片刻,对李治招了招手。

  “你过来。”

  李治心惊胆战地走了过来,然后被李世民一脚踹飞出去。

  李世民面无表情地看着从柱子上缓缓滑落的李治。

  “虽然知道没有李隆基,但朕还是很不爽!”

  李世民,号称古今第一统兵皇帝。

  领兵作战,他是真正意义上的华夏五千年巅峰人物。

  如今,却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后代这种“微操”。

  这简直就是围棋九段国手,看一个刚刚学会下棋的臭棋篓子输棋。

  偏偏这臭棋篓子还是李世民的后代。

  偏偏这臭棋篓子输掉的还是大唐的江山!

  一群大臣见状慌了,冲上来,七手八脚地抬起李治。

  “晋王,你没事吧?”

  李治鼻血长流,虚弱地摇头。

  “没、没事。”

  群臣这才放心,纷纷劝说李世民。

  “陛下,算了算了。”

  “反正武媚娘都死了,陛下和一个注定不会出生的李隆基较劲干嘛?”

  就连平时最喜欢喷李世民的魏征,也破天荒地劝了几句。

  李世民哼了一声,总算是消气不少。

  再抬眼看到金幕,李世民又有些心烦意乱。

  “唉,朕现在算是知道,之前那些朝代的先祖,看到后辈这些败家子的感觉了。”

  李世民说着,表情严肃起来。

  “诸位,咱们得想个办法,解决一下府兵制度的隐患!”

  安禄山为什么敢造反?

  因为他是三镇节度使。

  为啥会有节度使的出现?

  因为府兵制崩溃了,大唐不得不招募边军。

  边军总得有人统领吧?节度使由此而生。

  故而,解决了府兵制度的崩坏,就能解决节度使的出现,就能避免安禄山叛乱的诞生。

  不然,纵然大唐能弄死一个安禄山,谁知道将来会不会还有什么王禄山,李禄山?

  群臣闻言,也陷入沉思之中。

  大明世界,朱元璋哼了一声。

  “府兵,这种制度本就是不可持续的。”

  “靠军功分田,天下的田地就那么多。”

  “人口一多,田地必然会被分完。”

  “怎么可能不崩盘?”

  朱棣赶忙插了一句。

  “这还没算上门阀豪强对土地的巧取豪夺呢。”

  朱元璋缓缓点头。

  “是啊,所以朕的卫所,才把分的田地设立在边疆!”

  大唐的折冲府,大部分都设立于关中。

  采取的是“强干弱枝”,以关中镇天下的制度。

  关中田地一旦不够分,府兵制度直接崩溃。

  朱元璋吸取教训,直接在边疆设立卫所,在边疆给卫所兵分地。

  他的本意是,将来卫所的边疆地不够分了,就继续扩张!

  只要不断朝着异族扩张,从异族手中拿地,就不需要担心不够分的问题了。

  朱棣表情怪异,道:

  “父皇,这草原也种不了地啊。”

首节 上一节 314/10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