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311节

  短短一个时辰,高秀岩所部就被屠戮殆尽,就连高秀岩的人头,也挂到了云中城的城头。

  郭子仪和李光弼两骑并立,看着城头依旧滴血的那颗高秀岩脑袋,突然异口同声:

  “不能拖延,必须立刻东进!”

  两人说完,不由对视,默契一笑。

  画面又是一转,来到了另外一座城池之中。

  【平原城。】

  一名大唐官员头戴知府官帽,坐在大堂之上,看着面前的三颗被石灰精心腌制的人头,脸色极为凝重。

  【大唐平原郡知府,颜真卿。】

  一名来自安禄山麾下的使者用脚踩着这三颗人头,傲然对着颜真卿开口。

  “尔等都看到了?这便是尔等大唐的东京留守,还有大唐的皇子王爷!”

  “史思明大人让我来告诉尔等,若是平原郡不投降,尔等将来的脑袋,也要如同这三颗一般,传阅天下!”

  在场的平原郡官员闻言,不由脸色惨白。

  颜真卿眯起眼睛,死死地盯着面前的安禄山使者,突然拍案而起。

  “好个贼子,竟然用三颗假人头来糊弄本官,真当本官没有见过这三位大人不成?”

  “来人啊,把这叛贼给杀了!”

  颜真卿一声令下,一群郡兵蜂拥而入,瞬间将叛军使者杀死,砍下脑袋。

  颜真卿冷笑一声,指着使者脑袋道:

  “把它送回去给史思明,告诉那个混账东西,纵然河北泰半沦陷,平原郡依然忠于大唐!”

  等众人离去之后,颜真卿再看向刚刚使者送来的三颗人头,脸上的悲伤神情终于无法抑制,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三位大人为国而死,颜真卿,恨不能以身代之!”

  【颜真卿诛杀安禄山使者后,又派人暗中和其他表面臣服安禄山的郡守联系。】

  【当李光弼率军东出井陉时,颜真卿的兄长,大唐常山太守颜杳卿发动突袭,一举击杀史思明麾下大将李钦凑,清除了常山郡之中所有叛军势力。】

  【受此鼓舞,原本归降安禄山的河北地十七郡同一日宣告天下,重返大唐!】

  【河北局势,至此大举反转。】

  【安禄山的老家,在短短不到三个月之内,已经开始摇摇欲坠。】

  【负责镇守河北地的安禄山亲信史思明,不得不派出八百里加急前往潼关,请求安禄山的支援!】

  

  唐初世界之中,李渊看到这里,顿时松了一口气,擦了擦汗。

  “还好还好,高仙芝和封常清的死,总算是没有影响大局。”

  顿了一顿,李渊有些不太自信地看向李世民。

  “朕说的,没错吧?”

  李世民表情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放松,闻言一声苦笑。

  “父皇,儿臣反而觉得,河北地的胜利,恐怕不是一件好事,而是大大的坏事啊!”

第174章 长安失守,秦始皇怒喷李世民

  听到李世民的话之后,李渊的表情顿时变得紧张起来。

  “不会吧,世民。你是不是在和朕开玩笑?”

  李世民摇头道:

  “陛下,这李隆基可是孩儿的曾孙啊,孩儿怎么可能不希望他赢呢?”

  “可现实就是,以李隆基的性格,极有可能会骄傲自满!”

  李渊顿了一下,表情古怪。

  “骄傲自满?”

  李世民点头道:

  “若是李隆基在听到北边胜利的消息之后,催促潼关方面发动进攻呢?”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那大唐极有可能失败!”

  大唐群臣闻言,不由面面相觑。

  裴寂忍不住开口道:

  “发动进攻?潼关对面可是安禄山的主力!”

  “就算李隆基再昏庸,也不至于会做出这种决定吧。”

  李世民耸了耸肩膀。

  “希望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

  另外一个世界之中,汉武帝唔了一声,表情遗憾。

  “看来这安禄山确实是要灭亡了。”

  卫青站在汉武帝面前,仔细看着金幕,突然道:

  “或许也未必。”

  汉武帝有些惊讶地看着卫青。

  “你觉得安禄山还能赢?”

  卫青笑了笑,道:

  “陛下可能忘了,这是盘点视频!”

  “凡是视频中被盘点之人,做出什么昏庸决定都不奇怪。”

  汉武帝哑然片刻,点头道:

  “也是这个道理。那你觉得,李隆基会如何?”

  卫青道:

  “若是想赢的话,潼关方面固守,必胜无疑。”

  “若是想输,潼关方面出击,必败无疑。”

  便在此时,一个声音传来。

  “出击就一定必败?舅舅或许过于悲观了吧。”

  说话间,霍去病缓缓走了进来。

  这位冠军侯,脸色颇为苍白,一副大病初愈的模样。

  汉武帝一惊,道:

  “去病儿,你怎么不在家养病,又跑来了?”

  霍去病呵呵一笑,朝着汉武帝拱手行礼。

  “陛下,臣听说这金幕之中正在播放战争呢。”

  “若是错过,未免可惜。”

  汉武帝哑然。

  这个霍去病,什么都好,就是满脑子只想着打仗!

  不对,这应该是更好的优点。

  若是像安禄山这种,掌握军权却不喜欢打仗,只知道造反的,那才是祸事呢。

  汉武帝看着霍去病,道:

  “若是你镇守潼关,想要出击,该如何?”

  霍去病仔细看着金幕,思考了一会之后道:

  “走南边的武关,自南阳郡包抄洛阳。”

  “洛阳被围,敌军自退。”

  “届时,再以奇兵从洛阳返回,和潼关守军两面夹击,大事可成!”

  汉武帝咦了一声。

  “你居然不选择正面出击?”

  这可不符合汉武帝心中的霍去病。

  霍去病哈哈地笑了起来。

  “陛下,臣是好战,不是活腻了!”

  汉武帝莞尔一笑,目光重新投向金幕。

  【北方传来的捷报,顿时一扫大唐朝堂几个月来的阴霾。】

  杨国忠喜气洋洋,开口道:

  “陛下,臣推荐的郭子仪和李光弼还不错吧?”

  “对了,颜真卿兄弟,也是臣举荐的呢。”

  群臣闻言,不由无语。

  杀了封常清和高仙芝,再把哥舒翰派去潼关。

  剩下的,不就是郭子仪和李光弼了?

  更何况这两人都是王忠嗣当年的部下。

  谁不知道王忠嗣是陛下的养子?

  陛下爱屋及乌,你杨国忠也好意思居功。

  这脸盘子,是真的大!

  至于颜氏兄弟,人家严家本来就是大唐门阀。

  不是门阀的话,怎么可能两兄弟都当太守?

  和你杨国忠有个屁的关系。

  但话又说回来,虽然很鄙视杨国忠揽功的行为,在场的大唐宰相却一个都不敢开口揭穿。

  没办法,谁让杨国忠有个堂妹叫杨玉环呢?

  杨贵妃一日还在得宠,杨国忠就是扳不倒的!

  李隆基闻言,脸上也露出笑容。

首节 上一节 311/10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