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292节

  李林甫表情苦涩,行礼离去。

  画面镜头突然转动起来,将原本站立在宫殿不起眼角落的一道人影渐渐放大。

  和李隆基亲密无间的大唐第一宦官高力士就站在那里,眼神阴冷地看着李林甫,嘴角还带着一丝冷笑。

  【李林甫掌权多年,胡作非为,激起了大唐朝廷内外许多人的反感。】

  【故而,在经历了一次废太子之后,李隆基的第二位太子李亨得到了明里暗里的诸多关注。】

  【每每李林甫对李亨发难之时,总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力量出手,将李亨险之又险的保下。】

  【眼看皇帝李隆基越发老迈,随时都可能死去,心急如焚的李林甫终于使出了他的杀手锏。】

  大秦世界之中,秦始皇咦了一声,来了兴致。

  “有些意思,这李林甫竟然能做到这种地步,确实是个人才。”

  扶苏愣住。

  “人才?”

  父皇,您是不是对人才有什么误解?

  秦始皇呵呵一笑,道:

  “你想想,李林甫不但得罪了李隆基身边最亲密的宦官,还得罪了太子,又得罪了李隆基麾下最强悍的大将。”

  “若是换一个人来,早就已经死了无数遍了。”

  “但李林甫依然还是中书令,是大唐群相之首。”

  “这不是人才,谁是人才?”

  扶苏哑口无言。

  西汉世界之中,刘邦靠在吕雉的肩膀上,打着哈欠,注视着金幕。

  突然,刘邦开口道:

  “这李林甫,了不得啊。”

  吕雉闻言不由侧目,惊讶地看着一会刘邦,轻启朱唇:

  “陛下,您是不是太困了?”

  “要不,咱们还是早点睡吧。”

  显然,吕雉觉得刘邦是困糊涂了!

第167章 李世民道破李隆基昏庸真相

  刘邦听到吕雉的吐槽,哈哈一笑。

  “得罪这么多人竟然还能稳居相位,确实是了不得啊。”

  “这李亨也是笨,若是有朕的本事,早就联合天下有识之士把李林甫弄死了。”

  吕雉凤目流转,微点螓首,诚恳道:

  “陛下说得对。”

  在交朋友这方面,刘邦的能力确实没话说。

  楚汉争霸,在刘邦没有盟友,率军单独面对项羽的情况下,胜率是——零。

  甚至出现过刘邦把刘盈和鲁元公主这对儿女推下马车,只为快点逃命的场面。

  就连吕雉和刘邦亲爹刘太公,都被项羽俘虏过!

  然而刘邦凭借着超强的“交朋友”本事,成功地越输越强。

  军事上输了又如何?刘邦政治外交水平出神入化,盟友越打越多。

  最后项羽只不过是因为缺粮而撤退,就被刘邦带着全天下的诸侯包围起来,一举消灭了项羽。

  论打仗,刘邦只配给项羽牵马。

  但要说到搞政治外交这些,项羽给刘邦提鞋都不配。

  刘邦笑呵呵地,又问了吕雉一个问题。

  “皇后啊,你觉得李亨这个太子斗得过李林甫吗?”

  吕雉不假思索地开口。

  “李亨乃是真正的正统皇帝,只要能成功继位,李林甫必死无疑。”

  臣子怎么和皇帝斗?

  刘邦嘿嘿一笑。

  “若是李亨继位后杀了李林甫,那这大唐应该也就要灭亡了吧。”

  “啊?”吕雉一脸震惊,过了片刻之后才忍不住道:

  “陛下,真没困?”

  刘邦没好气地伸手,用力在吕雉身上拍了一下。

  “困什么困,你就看着吧!”

  手感不错,让刘邦的语气立刻变得温和不少。

  “像李林甫这样的人,那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让他辅佐君王建设国家,他是屁也不会。”

  “可若是让他来败掉一个兴盛的王朝,天底下简直没有比他更完美的人选了!”

  吕雉眨了眨眼,依旧半信半疑。

  死掉一个奸臣,就会天下大乱,甚至有灭国之危?

  这种话,怎么听都觉得太过离谱了!

  奸臣死了,国家随之兴盛,这才是正常的情况吧?

  金幕之中,李林甫又一次来到了李隆基的面前。

  “陛下,近来大唐边疆频繁被异族袭扰,臣认为,乃是地方节度使的过错。”

  说着,李林甫将密密麻麻一堆奏章交给李隆基查阅。

  李隆基看完之后,果然颇为不喜。

  “搞什么东西,这些家伙就没一个中用的?”

  “朕让他们当节度使镇守边疆,他们就是这么回报朕的?”

  其实上面并没有什么大的败仗,无非就是异族又骚扰了几个村镇,或者趁着唐军不备偷袭了几个要塞。

  属于那种对大唐实力毫无影响,但皇帝一看又觉得很丢面子的情况。

  李林甫闻言忙道:

  “陛下设立节度使的时候曾规定,非文官不可出任。”

  “臣以为,文官实在过于懦弱,让文官领兵,吃败仗是迟早的事情。”

  “还是以武将领兵,最为稳妥。”

  李隆基呵的一声冷笑,斜了李林甫一眼。

  “你当朕是傻子?文官领兵,朕只需要一纸诏书就能解除其军权。”

  “武将领兵,若是拥兵自重,朕怎么处置他们?”

  “现在可不是府兵的时代了!”

  【由于开元盛世的到来,大唐人口急速增多,单单是长安城就已经超过百万人口,整个关中更是近千万人居住。】

  【密集的人口让狭小的关中土地分配变得极为紧张,导致以均田制为主的府兵制度全面崩坏,李隆基不得不改为募兵制度。】

  【在募兵制度之前,大唐关中府兵之强悍乃是天下第一,仅凭关中一地府兵便可威震整个大唐所有不臣。】

  【募兵制度之后,关中府兵一蹶不振,各地边军成为大唐的精锐力量。】

  【李隆基设立节度使制度之初,以文官领兵,便是为避免边军发生叛乱。】

  【文官作为节度使,统兵若是接连得胜威望大涨,李隆基便将其召回朝廷出任宰相,改由其他文官接任,从而避免节度使拥兵自重的可能性。】

  【而李林甫想要做的,便是破坏这个制度!】

  只见李林甫恳切道:

  “当年的大唐,确实有张嘉贞、张说等文官节度使以战功拜相,可如今新一代的文官早已无法和那些前辈相提并论。”

  “若继续任用文官掌控,只能让大唐边疆防卫越发松懈。”

  “至于陛下担心武将出任节度使会拥兵自重,臣也有个办法可以解决。”

  李隆基咦了一声,惊讶地看着李林甫。

  “什么办法?”

  李林甫正色道:

  “陛下,若节度使拥兵自重,想的是什么?定然是觊觎天下!”

  “只要陛下不用汉将,以胡人将领出任节度使,此事便可解决。”

  李隆基愣住了。

  过了片刻,李隆基缓缓点头。

  “好像……是有些道理。”

  李林甫趁热打铁,劝说道:

  “陛下请想啊,一个胡人当上节度使,他就算想造反,边军会跟着他一起造反吗?肯定是不会的。”

  “边军之中从来都以咱们汉人为主,天底下哪有汉人支持胡人当皇帝的道理?”

  “况且像高仙芝,哥舒翰这些胡人将领,能力之强人所共知,对陛下也是忠心耿耿。”

  “只要命这些胡人出镇地方,大唐不但边疆可得安宁,陛下也同样可以高枕无忧!”

  李隆基沉吟良久,终于点头。

  “有些道理,那就这么办吧!”

  【在得到李隆基同意之后,李林甫立刻将诸多胡人命名为节度使,取代了之前以汉人文官出任节度使的规矩。】

  【在哥舒翰、高仙芝等一众赫赫有名的胡人将军就任节度使时,很少有人注意到,在大唐北方边疆也有一个籍籍无名的大胖子胡人成为节度使的一员。】

  【他的名字,叫做安禄山。】

  【借助这股风潮,李林甫又趁势让济阳别驾魏林诬陷王忠嗣,想要除掉这个太子李亨在军队之中最强悍的帮手。】

  【李隆基虽未杀死王忠嗣,但也免去了王忠嗣四镇节度使的职务,将这位大唐唯一的汉人名将贬为汉阳太守,五年后又贬至汉乐郡出任郡守。】

  【王忠嗣至汉乐郡赴任当年便暴病而亡,死因成谜。他死后,汉人将军在大唐之中再无任何竞争力,地位被胡人将军全面取代。】

首节 上一节 292/10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