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221节

  围攻朱勇的上千名瓦剌骑兵,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

  他们敬畏地看着已经四分五裂的朱勇,不但没有向前,反而悄然后退几步。

  人群散开,也先带着众将出现。

  也先表情复杂,开口道:

  “想不到大明糜烂至此,竟也有如此忠义之士。”

  一旁突然有人开口道:

  “太师,这成国公朱勇,其祖先乃是太祖忽必烈麾下勇士,负责镇守江苏。”

  也先微微一怔。

  “竟是我们蒙古后裔?”

  又有人道:

  “太师,那恭顺侯吴克忠兄弟也是我们大元后裔,吴克忠本名答兰,祖先应该是出自兀良哈、朵颜诸部。”

  也先表情极度复杂,良久之后才一声叹息。

  “既是蒙古勇士,又为何要给大明效死!”

  瓦剌众将默然无言。

  片刻后,也先突然又笑了起来。

  “本太师刚刚还说,这大明哪里来的猛将呢?”

  “搞了半天,原来是我族勇士!”

  “哼,本太师倒要看看,没了这些我族勇士,那朱祁镇还拿什么跟我们对抗!”

  也先毕竟是出色的领袖,三言两语之间就已经把瓦剌人的士气重新点燃。

  他们纷纷翻身上马。

  也先大手一挥。

  “走,追上去,让朱祁镇那个臭小子知道,什么叫做天高地厚!”

  大秦世界之中,秦始皇难得动容了。

  “没想到,吴氏兄弟和朱勇竟然都是蒙古人……”

  大秦群臣也是惊讶不已。

  对于大秦而言,匈奴其实就和南方的百越一样,属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异族。

  这种异族,按照大秦的政策来说,要么投降成为奴隶,要么死!

  大秦,就是这么霸道!

  蒙毅深吸一口气,不敢置信地开口道:

  “若是按照开国时间来算,朱勇和吴氏兄弟,他们的祖先投诚大明的时间最多也就五十年。”

  秦始皇嗯了一声,淡淡道:

  “也就是说,这三人多半是祖父或者曾祖父时候才成为大明人的。”

  “三代时间,便从鞑子变成了一个愿为大明效死的勇士。”

  “看来,朕之前还是低估大明了。”

  群臣闻言,纷纷点头。

  为华夏效力,不难。

  难的是,明知身死,在面对着几十年前还是同族的瓦剌大军,依然慷慨赴死。

  这说明什么?

  说明他们早已在内心之中将自己认定为华夏的一部分。

  这才是真正的难!

  扶苏突然开口。

  “父皇,儿臣觉得,此事其实不难。”

  秦始皇和大秦群臣都愣住了。

  蒙毅不由道:

  “太子何出此言?”

  许多人心中也暗自好笑。

  这太子,莫不是看了几个盘点视频,开始膨胀了?

  扶苏正色开口:

  “父皇可能忘了,在许多年前,平王东迁之后,关中全是犬戎等异族。”

  “是我大秦先祖出子,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经历百年努力,才让关中重归华夏。”

  听着扶苏的话,越多人露出不以为然的表情。

  在场都是大秦臣子,这段大秦发家的历史,谁不知道?

  扶苏继续道:

  “儿臣想说的是,当年被大秦征服的那些戎族,他们和他们的子孙后代都死了吗?”

  秦始皇听到这里,心中一动,突然明白了什么。

  “你的意思是……”

  扶苏微微一笑。

  “别的不说,辅助秦穆公成就霸业,击败戎王,威服西戎的由余,不就是戎族人吗?”

  “晋文公从晋国出逃的时候,接纳他的第一战不就是自认华夏的狄(翟)国国君吗?”

  “白狄建立的中山国,明明肤色白皙异常如西域人般,不也崇尚华夏之风,举国上下皆能说一口流利雅言(周朝官话)吗?”

  扶苏看了一眼蒙毅,以及其他大秦群臣,淡然道:

  “炎黄击蚩尤于涿鹿,此华夏之生也。”

  “周公定礼仪于镐京,此华夏之知也。”

  “昔武王封千名诸侯,分华夏国人于城,野人于田,何也?”

  “国人,知礼仪也。野人,被发左衽,断齿刺字,不知礼也。”

  “今之大秦,有国人、野人之分乎?无也。”

  “何也?国人尽屠野人乎?非也。”

  “姜氏太公尚,持三尺剑,诵周公礼,教化东夷。”

  “齐国由斯而生,后得稷下学宫,诸子百家争鸣,华夏文化之盛,莫过于此。”

  “今之齐民,多为东夷后裔,口说雅言,写篆字,承百家之道,是华夏邪?是也。”

  “太伯入淮夷,建吴国。后得孙武写《孙子兵法》于世,称霸一时。”

  “吴越旧民,今亦多越人后裔,长相与中原殊异。然江、淮之地,亦通行雅言篆字,四时祭祀华夏祖先。”

  “吴越是华夏邪?是也。”

  扶苏定了定神,手指北方。

  “若父皇有朝一日平定大漠南北,过得百年,大漠引弓之民尽说雅言,写篆字,着夏服,四时祭祀华夏先祖,束发右衽。”

  “儿臣想请问父皇和诸卿。”

  “此,是华夏邪?又或,非华夏也!”

  在场所有秦国大臣都愣住了。

  扶苏微微摇头,抬高了声调。

  “若天下诸羌、戎、狄、胡尽说雅言,写篆字,行周礼,四时祭祀华夏祖先。”

  “则天下便是华夏之天下。”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扶苏说到这里,眼神明亮。

  “吴氏兄弟、朱勇,随父祖入华夏,为华夏战至最后一滴鲜血,如何不是我华夏同袍?”

  “诸位,以族类血脉而识人,除炎、皇直系血脉外,天下岂有纯血之华夏人乎?你我亦恐非华夏也。”

  “以文明礼仪而识人,执三尺剑而教化礼仪,则天下尽是华夏,华夏便是天下!”

  扶苏深吸一口气,铿锵有力的开口。

  “吴克忠、吴克勤、朱勇,自然是华夏。”

  “你我,亦是华夏。”

  “华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若诸位依旧执着于什么蒙古、匈奴、百越血脉。”

  “扶苏,便要嘲笑各位了。”

  “泱泱华夏,炎黄后裔,心胸为何如此小!”

第138章 局势彻底糜烂,朱元璋心态崩了

  听完扶苏的话之后,在场所有的大秦君臣都为之动容。

  大殿之中一片寂静。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不由自主地开始了反思。

  或许,过去大秦君臣,对于华夏的思考,是真的有些狭隘了。

  正如扶苏所言。

  华夏,海纳百川。

  不应如此小!

  突然,一阵掌声响起。

  众人下意识地闻声看去。

  发现鼓掌之人不是别人,正是高举于皇位之上的秦始皇!

  秦始皇微笑着站了起来。

  “吾子扶苏,真麒麟儿也!”

  安静片刻之后,掌声稀稀拉拉响起。

首节 上一节 221/10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