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1036节

  “陛下,咱们大元的兵马已经登陆倭国的九州岛,并且取得了一场大胜,斩首过万,俘虏两万人!”

  忽必烈闻言,露出了满意的表情。

  “刘卿家啊,记得按照之前的旨意,把倭人全部都弄回来,让他们作为大元的奴隶!”

  蒙古帝国时期其实是很喜欢屠城的。

  但对忽必烈这位接受了汉化的皇帝而言,他现在逐渐转变了观念。

  屠城多不好啊,城里的人都死完了,将来的税收怎么办?

  没有了人,谁来给大元当奴隶?

  大元眼下全国各地的工程建设,尤其是死亡率极高的修缮黄河工程,谁来当劳工?

  忽必烈兴冲冲地开口。

  “立刻拟旨,一定要告诫前线的将领们,多抓人,少杀人。”

  “只要是十六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男人和女子,统统都能算斩首。”

  “抓得越多,朕给他们的赏赐越多。”

  刘秉忠沉吟片刻,开口道:

  “其实臣还有一个建议。”

  “不如让倭人自己帮大元抓倭人?”

  忽必烈闻言心中一动。

  “刘爱卿的意思是……”

  刘秉忠笑呵呵地开口道:

  “倭国的地形陛下您也是知道的,七八成的土地都是山啊。”

  “若是倭人往山里一躲,咱们的军队又不熟悉地形,怎么好抓呢?”

  “但是让其他的倭人贵族去抓,他们可是熟悉当地的,这不就是事半功倍了嘛。”

  忽必烈眼睛亮了起来,点头道:

  “是这个道理。朝廷还可以给那些倭人贵族一些好处,嗯,对。”

  “只要抓的倭人够多,大元可以承认他们的身份地位,让他们的子孙后代将来在大元之中参加科举,出任官职。”

  刘秉忠微笑道:

  “陛下果然英明!”

  忽必烈呵呵一笑,满脸期待。

  “听说在倭国之中至少有一百万人口,只要能抓个五十万的青壮劳力过来,就能解决大元眼下人手不足的困难了。”

  这些年大元也陆陆续续进行了许多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蒙、汉、色目同等对待。

  除了这三种人之外,其他族则并不承认为大元国民。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倭人奴隶在大街上被汉人骑马撞死,那么这个汉人只需要赔偿奴隶主一些钱就行了。

  反之,若是一个汉人在大街上被蒙、色目人故意撞死,那么就必须要法办。

  当然,大元毕竟是蒙古人建立的王朝,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之中难免还是会出现偏袒蒙古人的行为。

  但总体而言,现在大元境内汉人的处境比之前已经全面提升。

  大元还规定,每年科举定额录取两成蒙古人和一成色目人。

  至于为啥不规定汉人,因为剩下的七成名额必然是被汉人垄断,没有任何悬念。

  此外,在南方的退牧还耕行动也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

  大量的汉人百姓获得了耕地,各种商业、手工业也在迅猛发展。

  有了诸多汉人官员的加入,蒙古帝国原先对地方那种非常粗略的统治制度也被华夏历代皇朝更加严密的官吏制度所取代。

  包税制也被彻底废除,取而代之的是宋朝的税收制度。

  经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大元的国库收入连续好几年翻倍上涨。

  至于蒙古帝国的贵族们,忽必烈也非常慷慨地给他们提供了便利。

  如今大量的新兴行业,里面都有许多蒙古大贵族家族的投资。

  有了金幕的指点,这些新兴行业的发展极其迅速,投资其中的蒙古大贵族们赚得盆满钵满。

  有了如此可观的利益在,蒙古大贵族们对新兴产业进行投资已经成为了一种风潮。

  甚至许多大贵族专门派出家族之中的核心子弟进入这些新兴产业之中进行学习,以更好地赚取利润。

  忽必烈感慨道:

  “没有金幕之中的大元和现在的大元比起来,简直就是两个世界。”

  “刘爱卿你能想象吗?以前那些家伙酒宴上除了聊骏马就是女人,现在三句话离不开投资、利润、产业规模!”

  刘秉忠想象了一下一群蒙古络腮胡大贵族聚在一起,口沫横飞地聊投资的场景,嘴角也忍不住扯动了一下。

  “陛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在,什么事情都能办,容易办!”

  忽必烈点了点头,深有体会地开口。

  “谁说不是呢?以前都是哭着喊着要去漠北掌控军权,现在一个两个就想去江南,去南方赚大钱!”

  “漠北简直是求都没人去了,哈哈。”

  由于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的存在,元朝一直都在漠北驻扎重兵进行防御。

  但漠北和大都之间隔着几千里的大漠,这也就导致漠北主帅手握军权又很难钳制,在皇位更替时特别容易领兵南下篡位。

  可现在嘛,谁没事去漠北吃沙子?

  去南方,坐在景致美妙的园林之中,享受江南女子的温婉,看着每天白花花的银子不停地流进自己的口袋,这不香吗?

  造反成功就算了,不成功可是要死全家的。

  舒舒服服过一辈子就够了!

  由于实在是太多皇族希望前往江南,以至于忽必烈现在都开始考虑,是不是要在杭州城设立一个陪都了。

  忽必烈笑呵呵地和刘秉忠聊了一会,然后开口道:

  “现在的大元,虽然不再是蒙古人一言九鼎的大元,但却是蒙古人能享受到最好生活的大元。”

  “成吉思汗是伟大的,但是就连伟大的成吉思汗也无法让所有的蒙古人获得今天这样的好生活,更没有办法解决大元作为异族王朝必然会面临的诸多问题。”

  “金幕给朕带来的融合,兼收并蓄,实在是太好了。”

  “朕觉得,蒙古人的许多旧习俗也该一并改易,彻底向华夏看齐才对。”

  刘秉忠闻言愣了一下,忙道:

  “陛下,这万万不可啊。”

  “啊?”忽必烈看着刘秉忠,愣住了。

  朕一个蒙古人皇帝想要让蒙古人全面汉化,你一个汉人大臣反而不同意?

  刘秉忠正色道:

  “华夏,来源于诸夏一词。”

  “何谓诸夏?便是来自天下各个不同地域的人们,因为共同的文明感化而走到一起,最终成就了华夏文明。”

  “以如今大元而论,江南温婉,关中豪放,中原坚韧,各种地域风情不胜枚举。”

  “岭南人和西北人,虽都是汉人,但肤色、身材迥异,衣食风俗更是大相径庭。”

  “然而,这并不妨碍他们都是华夏人。”

  “这便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草原之上,水土本就和其他地方不同,养出不同的风俗人情也是理所当然。”

  “华夏既然能有关中风情,江南风情,中原风情,如何不能有草原风情?”

  “陛下若是强行将草原风情更易导致消亡,反而是华夏文明的一大损失了。”

  忽必烈听完,心服口服地点头。

  “刘爱卿啊,还是你受华夏文化熏陶够久,站得高,看得远。”

  “你说得对,江南可以是华夏,中原可以是华夏,草原自然也可以是华夏。”

  “只要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天下处处都可是华夏!”

  刘秉忠迟疑半晌,道:

  “呃,女真、倭国和高句丽不能是华夏,陛下。”

  忽必烈哈哈大笑。

  “那是自然!”

  大明世界。

  朱元璋双手抱胸,注视着面前的大殿广场。

  广场中,一辆汽车正在漂移。

  轮胎发出了吱吱的声音,烟雾升腾。

  终于,一个漂亮的漂移结束,朱棣的脑袋从驾驶室里冒出来。

  “父皇,怎么样?儿臣可是练了好几个月呢。”

  朱元璋上去就是一巴掌。

  “蠢材,你堂堂大明太子这么开车,是想要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因为车祸而死的皇太子吗?”

  朱棣脑袋一缩,忙叫道:

  “有安全气囊的,还有安全带!”

  朱元璋双目一瞪。

  “还敢顶嘴?”

  “安全,安全,就你朱老四在的地方最不安全!”

  朱元璋啪啪连扇,打得朱棣抱头鼠窜。

  朱高炽站在一边,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

  终于,朱棣成功跑远,朱元璋停下脚步,气喘吁吁。

  “逆子,你给朕过来!”

  朱棣忙道:

  “父皇,您说不打我,我就过去。”

首节 上一节 1036/10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