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1025节

  “但老臣觉得,这种斗争只是为了掌控主导权,是不同的政见之争,归根结底还是要让整个国家变得更好。”

  “朱翊钧的选择是让君权和相权彻底对立,当一个国家两种最高权力相互斗争时,这个国家除了衰亡就别无他路了。”

  刘盈听完,若有所思。

  东汉世界之中,刘秀摇了摇头。

  “此乃亡国之相啊。”

  刘庄有些不解地开口。

  “父皇曾经和儿臣说过,臣子们之间不能是铁板一块。”

  “朱翊钧似乎也只不过是在分化臣子,为何父皇却如此不屑?”

  刘秀哈哈一笑,点头道:

  “孩子,你说得没错。君王确实不能让臣子们之间铁板一块,但君王也不能把臣子视为仇寇。”

  “这也是昏君和明君之间最大的差别。明君很清楚,臣子是自己的工具,他不会和工具结仇。”

  “而昏君,却只会把本该辅佐自己的工具看成最大的敌人,没有了臣子这个工具治国,国家乱套乃至灭亡就是必然的。”

  “大明盘点的三个皇帝之中,朱翊钧看似没有什么大的毛病,但他从根源上对治国的认知就是错误的。”

  “这也是为何朱允炆和朱祁镇不是亡国之君,但大明在朱翊钧的时候却出现了亡国之相。”

  刘庄沉吟片刻,又道:

  “或许只是因为大明立国两百年,弊病实在是太多了,到了朱翊钧一朝才终于爆发出来?”

  刘秀哈哈地笑了起来,摇头道:

  “每一个王朝只要持续久了,都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表现虽然不同,但本质都是既得利益者凭借着手中权力蚕食其他阶层。”

  “这个时候就需要改革。改革成功了,王朝自然就能续命。”

  “改革失败了,就比如王莽,那王朝就只能灭亡。”

  “庄儿,你觉得朱翊钧治下的大明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

  刘庄心中一动,开口道:

  “张居正的改革是成功的,但被朱翊钧废除了,所以改革最终反而是失败了!”

  刘秀点了点头,沉声道:

  “没错,这就是朱翊钧最大的罪。张居正已经改革成功了,纵然这改革还是不够全面,但只要朱翊钧坚持张居正的政策,营造一个三四十年的盛世不成问题。”

  “有了这么一个盛世的支持,大明继续续命百年,等待下一次的改革也不成问题。”

  “但朱翊钧的所作所为,却反而让这种改革从成功变为失败。”

  “换言之,大明原本应该能拖延一百年等待下一次改革才会浮现的灭国危机,因为朱翊钧的胡乱操作而提前出现了。”

  刘庄倒吸一口凉气,道:

  “如此说话,朱翊钧岂不是等于让大明短命了一百年?”

  刘秀笑了笑,平静开口。

  “不然他又怎么有资格进入盘点,成为败家子继承人的一员呢?”

  “朱允炆败掉的是自己的皇位,朱祁镇败掉的是最强盛的大明,而朱翊钧则是败掉了大明最后一丝国运。”

  “大明这三个败家子皇帝,还真是各有千秋啊。”

  刘庄哑然无言,心中却在思考一个问题。

  败掉东汉最后一点国运的人无疑就是汉灵帝。

  那么,败掉了最强盛东汉的皇帝,又是谁呢?

  大明世界之中,朱元璋表情平静地开口。

  “看来,朱翊钧就是大明的汉灵帝了。”

  众所周知,东汉最后一任皇帝是汉灵帝的儿子汉献帝刘协。

  但所有熟知东汉历史的人都知道,汉献帝登基的时候东汉气数已尽,灭亡不过是时间问题。

  汉灵帝才是那个真正有机会拯救东汉,却反而将东汉彻底推入深渊的亡国之君。

  朱元璋的这句话,也等于是给朱翊钧盖棺定论了。

  朱棣皱起眉头,颇为不满地开口道:

  “没想到,大明的亡国之君竟然是这么一个混账东西,哎。”

  “不过父皇,儿臣觉得若是儿臣能穿越到这个时代,还是能救的。”

  朱元璋没好气地瞪了一眼朱棣。

  “你说的不是废话吗,朕穿越到大明任何一个朝代都能弥补掉大明的遗憾,但你以为大明的每个皇帝都能有朕这样的能力?”

  朱棣讪讪地摸了摸鼻子,没有开口说话。

  如果大明每一任皇帝都能像朱元璋这么厉害的话,大明到朱翊钧那时候不说统一全球,至少整个亚洲都全部拿下了。

  朱高炽也不免觉得有些可惜。

  “其实朱翊钧原本是可以成为一个盛世缔造者的,还是他的叛逆心态害了他。”

  朱元璋面无表情地开口。

  “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叛逆的时候,但正常人总是能成熟起来。”

  “朱翊钧永远活在叛逆之中无法成熟,这就说明他是一个蠢材,彻头彻尾的败家子,怪不得任何人。”

  说到这里,朱元璋叹了一口气。

  这个和标儿长相颇为类似的孩子,竟然成为了真正败掉了大明两百多年基业的败家子。

  真是命运弄人啊。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帷帐之中,一阵男女欢好声。

  片刻后,朱翊钧披衣起床,脸上带着几分无奈。

  “老了,唉,这身体也是不中用了,咳咳,咳咳!”

  朱翊钧皱起眉头,咳嗽起来。

  这一咳嗽就是好几分钟,一直咳到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郑贵妃吓坏了,连衣服都没穿好就赶忙上来给朱翊钧又是拍背又是顺气。

  但很快,郑贵妃的目光落在地上斑斑血迹上,表情顿时凝固。

  她按捺不住心中的惊骇,赶忙大叫了起来。

  “宣,宣太医!”

  很快,太医们就匆匆忙忙地抵达。

  【万历四十八年三月,朱翊钧因长期沉迷酒色,再加上辽东惨败,国内党争、起义不断等诸多困扰,终于一病不起。】

  画面中,朱翊钧躺在病床上,脸色无比的憔悴。

  郑贵妃服侍在朱翊钧的左右。

  但让人有些奇怪的是,皇太子朱常洛却并没有在这个场合出现。

  大殿之外,方从哲看了一眼身旁的同僚们,表情非常严肃。

  “诸位,现在是最关键的时刻。”

  “陛下身体不豫,我们必须要保证皇太子殿下的安危!”

  【在朱翊钧病重之后,大明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

  【对朱翊钧问安的奏折络绎不绝,但是每一份问安奏折的最后,一定都会有意无意地提起皇太子朱常洛。】

  病床上的朱翊钧听着太监们诵读奏折,嘴角微微扯动了一下。

  “这些家伙,朕都要死了,他们最担心的竟然还是常洛,呵呵。”

  “朕这个皇帝,当的还真是失败啊。”

  郑贵妃端着药碗站在一旁,闻言非常气愤地开口道:

  “这些个所谓的臣子,哪里把陛下您这个君父当一回事呢?”

  “还有太子殿下,您都已经病重了也不知道每日前来请安,实在是一点孝心都没有!”

  画面一转,已经是东宫门口。

  朱常洛非常气愤地看着挡在面前的宦官。

  “你们这是什么意思,本宫要去给父皇请安都不行吗?”

  宦官似笑非笑,面无表情地开口。

  “太子殿下,陛下有旨,如今乃是关键时刻,太子只需要在东宫之中好生读书便是。”

  “难道太子殿下想要违抗陛下的旨意吗?”

  朱常洛冷笑一声,道:

  “你别以为本宫不知道,这根本不是父皇的旨意,而是某些人不想要让本宫见到父皇!”

  宦官闻言,脸色顿时一变。

  但下一秒钟,宦官脸上的表情就变得正常,淡淡道:

  “若是太子殿下不相信的话,那尽管违逆陛下的旨意便是了。”

  这下子,表情迟疑的就变成了朱常洛。

  便在此时,一名女官急匆匆地出现了。

  她厉声对着朱常洛道:

  “贵妃娘娘有旨,太子殿下不必离开东宫,好生遵循陛下的旨意便是!”

  听到了郑贵妃的口谕后,朱常洛身体一震,露出了害怕的表情。

  在过去的这些年里,朱常洛被郑贵妃各种打压。

  由于没有了李太后的庇护,也自然就没有人给朱常洛出头。

  表面上是太子,但实际上,朱常洛在宫中的待遇比许多普普通通的未成年皇子还要更惨。

  朱常洛心中有些发虚,哼了一声。

  “好,既然贵妃姨娘都这么说了,那本宫不去便是!”

  说完,朱常洛一转身,回返东宫。

  镜头重新转到了暖阁之中。

  郑贵妃还在继续絮絮叨叨。

首节 上一节 1025/10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