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1020节

  就在此时,一个声音突然开口了。

  “臣以为,陛下所言极是。”

  敢在这种时候开口说话的人没几个,姚广孝是其中一个。

  如今已经是大明户部侍郎的姚广孝欠了欠身,恭敬道:

  “朱标殿下的猝然离世,再加上金幕盘点中太子殿下后代们的奇葩表现,都说明东宫的风水可能存在问题。”

  “臣以为,应该考虑将东宫重新整修改变布局,或者直接将东宫迁移到新址。”

  朱棣瞪大了眼睛。

  姚广孝,你这话都敢说的?

  不怕父皇发怒,直接砍了你的脑袋?

  但下一刻,让朱棣意外的事情又发生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赞同道:

  “朕也觉得是这个道理,那就另选地址重新修建一座东宫,原先的东宫改为皇家御花园。”

  “姚广孝啊,你负责牵头此事,户部那边就由你来协调,工部和钦天监也会配合你的工作。”

  “朕给你三年时间,要看到一个新的东宫。”

  姚广孝忙道:

  “请陛下放心,臣一定完成任务。”

  朱棣脑子晕乎乎的。

  东宫住得挺好的呀。

  朱棣现在睡的寝宫,也还是朱标之前的寝宫。

  别人可能会怕闹鬼,朱棣不怕啊。

  朱标是朱棣的大哥!

  朱棣怎么可能会怕自家大哥的鬼魂?

  朱棣还巴不得能有机会和大哥多聊几句呢。

  朱棣赶忙开口道:

  “父皇,儿臣觉得这件事情劳民伤财,不如还是再考虑考虑?”

  朱元璋怒道:

  “这件事情是朕的旨意,你给朕闭嘴就行。”

  这臭小子,给你修一座新房子,你还不乐意了?

  片刻后,朱棣一脸郁闷地坐上了离开皇宫的马车。

  夜幕中,马车缓缓朝着东宫行驶而去。

  朱棣看了一眼姚广孝,抱怨道:

  “老姚,你在搞些什么东西?父皇铺张浪费,你竟然还要推波助澜?”

  “东宫已经够大够舒服了,再重新建一座除了消耗国力之外还有什么意义?”

  “还不如拿这笔钱来多建造几艘钢铁战舰,多弄点火枪大炮呢。”

  姚广孝坐在朱棣面前,表情安静地听着朱棣的抱怨,过了一会才道:

  “殿下,您知道去年国库的结余是多少吗?”

  朱棣愣了一下,摸了摸脑袋。

  “没注意啊,户部不是交给高炽那小子去协理了嘛。”

  “俺一看到那密密麻麻的数字就头疼,没心情看下去。”

  姚广孝哭笑不得,道:

  “殿下,您看兵部火枪火炮数量的时候怎么就不头疼呢?”

  吐槽了朱棣一句,姚广孝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正色道:

  “殿下,去年除去所有开支之外,大明新入国库的财政结余总计四千五百七十四万两白银。”

  “啊?”朱棣震惊了。

  过了好几秒,朱棣才道:

  “你刚刚说多少?”

  姚广孝呵呵一笑。

  “四千五百七十四万两,白银。”

  朱棣:“……”

  这是结余,是所有收入减去支出之后,纯纯的利润!

  “等会老姚,你的意思是,现在大明一年的结余就能买下一套《工业革命》了?”

  姚广孝嗯了一声。

  “如今工业革命可是降价了三次,也就三千五百万两。大明去年结余买了一套工业革命还能剩一千万两呢。”

  朱棣听着姚广孝的话,有一种非常不真实的感觉。

  “怎么会有这么多?”

  姚广孝笑道:

  “那就有很多方面了,臣细细给殿下道来。”

  首先是倭国,大明在征服倭国之后,大量开采倭国的金银矿以及铁矿。

  由于这些开采都是使用当地的倭人劳工,而所有的倭人现在都是大明的奴隶,所以大明在这方面几乎没有成本,只需要负担倭人劳工的吃喝就行。

  其次,是大明在陆地上的扩张。

  在重新收回了西域之后,大明又一次打通了陆地上的丝绸之路,源源不断的商人从西域而来。

  借助丝绸之路的重新开通,原本已经在大明沦为三四线城市的西安又一次开始了经济大爆发,上缴国库的税赋连年翻倍。

  连带着,整个河西走廊也再度变得繁华起来,敦煌武威等地作为丝绸之路的枢纽,人口也在迅速增长。

  再次,就是大明在海外的扩张。

  郑和率领着大明水师,凭借着钢铁战舰的威力,已经吞并了包括吕宋、爪哇在内的大量东南亚国家,让它们都成为了大明海外领地。

  这些海外领地虽然没有矿,但却拥有甘蔗(糖)和香料这两样国际贸易中的超级硬通货。

  这里的劳工成本虽然比倭岛那边高一些,但对大明朝廷来说依旧低得可以忽略不计。

  单单是糖和香料的贸易,就足够大明赚得盆满钵满。

  但这些还没有完。

  最重要的点,还在于大明的内部发展。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启,以及大明之前诸多制度改革的加持,大明内部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

  几大干线之中,南京到洛阳,南京到广州的铁路刚刚建成通车,南京到西安和北平的铁路也马上在这一两年内通车。

  此外,东北、漠北方向的铁路也已经在紧锣密鼓的规划,即将开始施工。

  铁路的贯通极大地降低了货物的运输成本。

  将来东南亚的糖、香料既可以从海上运抵西欧,也可以先海运到广州,再通过铁路中转从陆地丝绸之路运向西边。

  大明的造船、铁路、冶炼、军工、丝绸、商贸等等行业,在这些年迎来了超级大爆发,完全能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这些行业的上下游所有行业,同样也从中获益匪浅。

  姚广孝一口气说到这里,沉声道:

  “殿下,我就这么说吧,如今的大明比起洪武三十年金幕出现前那个大明,不说强个一百倍,强五十倍是完全没问题的。”

  朱棣:“……”

  五十倍,相当于五十个洪武三十年的大明?

  这个数字,就连心大的朱棣都觉得太过离谱了一点。

  姚广孝看出了朱棣的震惊,笑了笑,道:

  “臣听尚书大人感慨过一句话。”

  “工业国家和农业国家的差距,简直就是天和地之间的差距。”

  “按照工业革命书中的说法,现在的大明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初级工业国家。”

  “但也就是这样的大明,足以扫遍整个地球无敌手了!”

  朱棣听着姚广孝的话,还是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不是,本宫这边在宫里天天挨骂,大明反而在外面日新月异?

  本宫这个大明太子当的就这么离谱吗?

  马车停了下来,东宫到了。

  姚广孝对着朱棣露出一个笑容,道:

  “所以太子殿下放心吧,别说是重新修建一座东宫,就是把整座京师都重建了,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也没有任何问题。”

  “陛下已经老了,人老了总是会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

  “花点无伤大雅的钱就能让老人家安心,又有何不可呢?”

  说完,姚广孝恭恭敬敬地对朱棣行礼,随后飘然而去。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什么,前线惨败?”

  大明皇宫之中,听到了前线消息的朱翊钧脸色苍白,几乎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

  大殿之中,内阁首辅方从哲低眉顺眼,一个字都不敢说。

  这场失败实在是过于惨重了,方从哲是真不敢背锅啊。

  但更让方从哲无奈的是,他这一次不背锅也得背锅了。

  为何?

  因为现在大明只有一名内阁大学士,就是方从哲本人!

  在国本之争失败后,朱翊钧是变本加厉的叛逆了。

  一开始,内阁大学士还有三四个人。

  后来这些内阁大学士们要么老死,要么因为党争失败而不得不告老还乡。

  到万历四十年,内阁之中只剩下叶向高一个大学士。

首节 上一节 1020/10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