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1017节

  “刘大人,我家杜大人已经和马林大人一起抵达了赫图阿拉城下,他让我拿着令箭过来找你,要求你速速进军,去赫图阿拉城外会师!”

  刘綎仔细地查阅了军官递过来的文书和令箭等信物,确认无误。

  这下子,他终于彻底放心了,哈哈大笑。

  “好好好,立刻传令全军,轻装急进,用最快的速度,务必要确保在今晚之前抵达赫图阿拉!”

  为了防止像之前蔚山之战的情况重演,杨镐这一次在出发之前就已经向四路指挥官都下达了命令。

  包围赫图阿拉之后,以杜松作为前线统帅,其余三路兵马全部受杜松节制。

  所以杜松的信使出现并且传达命令,从刘綎的角度来说合情合理,他并没有察觉到什么不妥。

  李将军在一旁看着这一幕,表情有些微妙,等传令兵下去之后才凑到刘綎身旁。

  “刘大人,这不会是建奴的引诱陷阱吧?”

  刘綎摇了摇头,用看白痴的眼神看了一眼这名朝鲜将军。

  “李将军,这令箭确实是杜松的,那是造不得假的事情。”

  “如果前来传令的信使真的是建奴人,那只能说明一件事情,杜松已经被建奴打得全军覆灭了,你觉得这可能吗?”

  李将军顿时语塞。

  刘綎得意洋洋地开口。

  “四路分进合击,本来我还担心出了意外,刻意慢慢赶路呢。”

  “没想到这回居然让杜松和马林那两个小子掏上了,快,快点出发,晚了连功劳都捞不到了!”

  “哦对了,路上的寨子也派人搜查一下,找到人就把脑袋砍了带回来,免得去到赫图阿拉城下,被杜松和马林笑我连点功劳都没有!”

  刘綎率领着兵马,放弃了之前那种稳扎稳打一边侦查一边推进的策略,开始快速前进。

  看到这里,大明世界之中,朱元璋忍不住吐出一口气。

  他的目光刚刚转向朱棣,朱棣顿时就是一惊,赶忙叫道:

  “父皇,儿臣这些天可是老实听话得很啊。”

  朱元璋默然片刻,哼了一声,选择发弹幕。

  【明太祖朱元璋:这个刘綎怕不是一个傻子吧,之前就在顺天城被倭寇小西行长耍得团团转,现在又怎么容易就轻信了?】

  很快,新的弹幕就跳了出来。

  【宋太祖赵匡胤:要朕来说的话,这件事情其实也不能怪刘綎,主要是你杜松一天之内全军覆灭,这谁能想到?】

  【宋太祖赵匡胤:刘綎是个草包不假,但你想想,杜松、马林、杨镐乃至朱翊钧,又有哪个不是草包呢?】

  朱元璋看着赵匡胤这两条弹幕,一时默然。

  朱元璋当然知道赵匡胤这老小子是在找机会喷回来,但问题在于,赵匡胤说的话,朱元璋还真就无从反驳!

  这特么就非常尴尬了。

  【唐太宗李世民:其实在萨尔浒决战,杜松所部折戟沉沙之后,各位应该也都能看出这场战争的结局了,只能说归根结底还是朱翊钧的问题。】

  【汉武帝刘彻:这话说的没错。若是朱翊钧能正常一点,哪怕只是让明军维持在二十年前抗倭战争时候的水平,明军获胜的希望至少都在五成以上。】

  【光武帝刘秀:其实朕也有点搞不懂,朕的大汉最开始用的也是大明火铳,应该还没有万历年间明军火铳先进,都足以横扫四海了。】

  【光武帝刘秀:朱翊钧的军队拥有火炮和火铳,竟然都奈何不得全是冷兵器的后金军?】

  被刘秀这么一提醒,历朝历代的皇帝们突然发现一件事情。

  在刚刚过去的两场战斗中,后金军还真就没有使用过任何的热兵器!

  【宋太祖赵匡胤:哈哈,笑死了,热兵器部队被冷兵器部队暴打,这个朱翊钧也太给大明长脸了吧。】

  大明世界之中,朱元璋黑着脸,突然有点后悔发弹幕了。

  这体验,还不如多骂朱棣几句呢!

  【唐太宗李世民:其实这种现象也是很容易解释的,朕之前在金幕中看到过一句话,叫做——量变引发质变。】

  【唐太宗李世民:像朕的大唐,现在人人都是火枪兵,一万支火枪一起射击,管你什么双层甲四层甲都打烂了。】

  【唐太宗李世民:但朱翊钧的明军,只有不到一成的士兵拥有火枪,这样的比例太低了,根本无法发挥热兵器的绝对优势。】

  历朝历代的皇帝看到这里,心中都不由一动。

  李世民这一次,还真是说到了关键中的关键!

第510章 康熙算计沙俄,萨尔浒之战落幕,朱棣机智求生

  量变引发质变,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从最最极端的角度来说,哪怕只是弱小如蚂蚁那样的生物,只要拥有足够的数量,也能杀死一只大象。

  火铳的子弹,若是论单体威力,在冷兵器时代很多东西都能超过它。

  但火铳的好处就在于,它能形成一个非常惊人的数量。

  任何一个能上战场的士兵,都能人手一把。

  甚至,那些辅助作战的辅兵,一样也能带着火铳上前线杀敌,发挥出和正兵完全无二的威力。

  几百上千把火铳,和几千几万把火铳的威力比起来,那是截然不同的。

  【宋太祖赵匡胤:难怪,朕总觉得这大明既然有了火铳,就应该能横扫天下才对。现在总算明白了,大明的火铳普及率太低了,远远不够啊。】

  【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说得对,任何兵种只有形成一定的数量规模,才能发挥出真正的优势。视频里大明的火铳兵数量还是太少了。】

  像蒙古骑兵,不也一样?

  一千几百的蒙古骑兵,无非就是在边境打打草谷。

  一万几千的蒙古骑兵,也就只够进行一场中小型战役。

  但若是有了十万八万的蒙古骑兵……

  成吉思汗直接横扫亚欧!

  这就是量变引发的质变啊。

  【宋太祖赵匡胤:所以嘛,但凡朱翊钧这小子能把赏赐和福王还有自己享受的钱给边军更换武器装备,一人一把火铳,随随便便都把努尔哈赤轰死了。】

  看到这句话之后,朱元璋的表情顿时变得颇为古怪。

  但又不得不承认,赵匡胤说的确实是事实。

  康熙皇帝则呵呵地笑了起来。

  “好好好,有朱翊钧这种皇帝和太祖在同一个时代出现,这不是天佑大清又是什么呢?”

  胤禛则想到了另外一方面。

  “父皇,火铳绝对是将来兵器发展的优先方向,大清也不能一直指望从英国、法国等地购买火铳,工部的研发也一定得跟上才行。”

  说着,胤禛忍不住瞪了一眼弘历。

  这个臭小子,就是因为火器太落后,四次缅甸之战,被缅甸猴子打得哭爹喊娘,不知道浪费了大清多少将士的性命!

  弘历领会了胤禛眼神中的意思,下意识地缩了缩脑袋。

  在这方面,弘历也是真不敢犟嘴啊。

  康熙笑呵呵地开口。

  “那是自然,眼下从英法等国购买火铳,本来也只不过是为了防止俄罗斯狼子野心罢了。”

  “哦,对了,布里亚特行动准备得如何了?”

  布里亚特行动,是康熙皇帝在看完了乾隆篇盘点视频之后,和军机处、兵部进行商议之后诞生的一个计划。

  这个计划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其目的就是要将在《尼布楚条约》中割让给了沙俄帝国的布里亚特蒙古地区给夺回!

  至于为什么不是西伯利亚其他地方而是布里亚特地区,答案也很简单。

  西伯利亚疆域虽然非常辽阔,但是真正让一定数量百姓生存,建立城镇的地区,其实也就是南边的一条走廊。

  布里亚特地区就位于这条走廊的中部。

  换言之,只要拿下了布里亚特地区,那么在布里亚特以东的所有西伯利亚其他地区,沙俄都无法再建立像样的城镇了。

  即便能建立,那也属于表面连接本土,事实上却是飞地的城镇。

  这样一来,大清北方边疆的隐患就能大大消除,再也不需要担心黑龙江一带遭受沙俄的觊觎了。

  不过当时大清最主要的威胁还是准噶尔汗国,所以大清朝廷的工作重心都聚集在准噶尔方面。

  直到最近灭亡了初步掌控了准噶尔汗国,康熙皇帝才终于腾出手来,准备解决一下布里亚特问题。

  大清帝国可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尼布楚条约》之中吃的亏,这一次得连本带利的拿回来!

  听到康熙的话之后,胤禛赶忙开口道:

  “回皇阿玛的话,对喀尔喀军队的培训已经完成了,预计明年布里亚特地区开春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了。”

  大清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直接抄袭沙俄,采用蚕食的方式。

  为了避免直接开战,大清不会派出官方身份的人员或者军队。

  大清的计划是,以大清北部喀尔喀蒙古最临近布里亚特的车臣诸部,让这些部落之中的蒙古人北上,去抢夺布里亚特蒙古人的草场。

  有大清朝廷的支持,喀尔喀蒙古诸部肯定能打赢布里亚特蒙古诸部。

  等蚕食到一定程度,控制了布里亚特蒙古,这时候大清就可以用外交的方式,逼迫沙俄承认现状。

  要是不承认,那就打一仗嘛。

  大清北京到布里亚特,也就几千里。

  沙俄莫斯科到布里亚特,那可是足足上万里,距离翻了两倍还多。

  就这种距离,只要沙俄的皇帝不是傻子,在得知大清拥有英国、法国的支持后,都会有所掂量。

  至于为啥不直接全面开战,康熙也有自己的想法。

  布里亚特地理位置虽然很重要,但统治价值不高。

  所谓的统治价值,就是能给国家创造的财政、军事各方面价值。

  布里亚特那么北的地方,财政价值几乎没有。

  军事价值也就是能提供一些马匹,但大清内部都有漠南漠北了,缺这点马?

  另外一方面,大清也没必要因为这点地方和沙俄爆发全面战争。

  尤其是在看完朱翊钧抗倭战争后,康熙皇帝的这种想法越发坚定。

  小小一个倭国的丰臣秀吉,就把大明搞得元气大伤,才有了大清崛起的机会。

  若是大清和沙俄全面开战,英国和法国人趁机蚕食大清的势力范围,那大清同样也是非常吃亏的。

  作为统治了大清一甲子的皇帝,老康熙在这些方面可是绝对不会冲动。

  能用代价最小的方式解决问题,那就算时间拖长一点,方式曲折一点也无所谓。

  康熙想到这里,忍不住看了一眼弘历。

首节 上一节 1017/10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