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之智近乎妖 第408节

  看上去比其他人更加惬意。

  当初选他嗣位,朝中多有争论,但刘备和刘禅还是把爵位给了他。

  之所以选他,一是因为他年幼,还有教育的可能,二是他与母族联系不多,三是刘备认为他为了生存,给自己哥哥曹丕喊阿爹,多少有点可怜。

  最后一个原因是阿斗的恶趣味:

  他觉得曹操的“操”和曹干的“干”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曹干继承曹操的爵位,简直是“天意”。

  ************

  不远处。

  诸葛瑾呵欠连天,昏昏欲睡。

  徐庶轻声猫到他身后,小声问道:

  “诸葛法官为何如此疲惫?如此瑰丽的焰火都无法提振你的精神么?”

  诸葛瑾见他俯身来问,笑道:

  “元直怎么称呼我官职,太见外了,唤我子瑜便是。至于为何疲惫,哎……你是不知道做法官的苦啊,我现在每天都是精疲力尽啊。”

  徐庶好奇道:“为何?”

  “哎……”

  诸葛瑾又是一叹,缓声道:

  “自从法理院成立以来,百姓的维权意识被慢慢激发出来,但凡乡绅、里长、村正、县令调解不了的纠纷,统统被甩到了法理院。

  我法理院本是解决要案、大案和重大纠纷的,现在大部分精力被牵扯到了各种鸡毛蒜皮里。

  案牍几丈高,如烟似海啊。

  为查清案件真相,准确适用法典,实现公正判决以维护公平正义,法理院在各地疲于奔波,扎在文案堆里难以自拔。

  甚至,隔三岔五的有人堵路下跪,三天两头的被人骂审判不公,若是合理也就罢了,可大多都是胡搅蛮缠,我得挨个处理……哎……我身心俱疲,不对,我是心力憔悴啊。”

  诸葛瑾一脸苦色,指着宫内的灯火通明,道:

  “元直觉得这灯火好看吧,我告诉你,我的法理院,天天如此,白天审判夜里看牍,日日点灯熬油,寻常日子保证不休息,遇到节日休息不保证。”

  徐庶笑了,问道:“你手下没人吗?把活分出去啊。”

  诸葛瑾一呆,道:“我不放心啊!”

  徐庶又笑了,心道:“诸葛家的人都这样吗,一个个的只会亲力亲为?”

  他想了想,深呼吸一口气,缓声道:“不若,我去帮你?”

  诸葛瑾闻言一喜:

  “那好啊,以元直之才,定可以分担我的工作压力。你明日就去陛下那边毛遂自荐吧。”

  徐庶苦笑:

  “我闲人一个,哪有觐见陛下的资格,如今能来皇宫观礼,还是陛下念在旧情,我哪有脸去求见他。”

  诸葛瑾闻言明白了,徐庶这是因为当年离开刘备,没脸去见。

  他一叹,道:

  “罢了,我本想让你委托吾弟引荐,也全了你推荐吾弟的恩义,可又怕你误会我是故意推诿。这么吧,我明日就寻陛下,请他拨付给我几个助手,顺道提一下请你出山吧。”

  徐庶闻言深深一拜,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他确实是不好意思去见刘备,他明白,在曹操拿自己母亲逼迫自己离开刘备时,可以说是迫不得已。

  但是自己母亲去世后,他还留在许昌,就会遭人诟病了。

  当自己随着曹操大军南下荆州,征战于赤壁时,他依旧没有趁机脱身,甚至找了个借口,头也不回地北去了,虽然躲过了赤壁的大火,但再也无面目辅佐刘备。

  现在刘备父子当了皇帝,徐庶虽然有心辅佐,却没脸也不敢主动求取官职。

  诸葛瑾看着徐庶缓步回到自己座位,微微一笑:

  “这个徐元直啊,简直是榆木疙瘩,陛下准许你入宫观礼,不就是给你主动见他的机会么,这么明显了还不去拜谢皇恩,也不知那点脸面值几个钱。”

  “也罢,元直是大才,若是他能来法理院,是社稷之幸,我就做一次荐官吧。”

  *************

  这一夜,就在众人各自的所闻所见中悄然流过。

  无论是满城的灯火还是绚丽的烟花,都成了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新登基称帝的刘禅,更成为了谈论和敬仰的中心。

  他的各种事迹被传得神乎其神,虽然各地的学堂已经开始按照教科书传授知识,但阿斗依旧是羌、氐、胡、蛮等族群民众心中不可撼动的天神。

  甚至,这种朴素而又坚定的信仰,已经从各族扩散到中原族群。

  阿斗就是天神转世的认知,在各族人民的宣传下,越来越多的人用华夏传统信仰中的“天降帝王”解释此事,直接做实了当朝皇帝的天神身份。

  陷入舆论漩涡的当事人没时间搭理民间议论,此时正在皇宫中与军机处的几人商讨西凉战事。

  诸葛亮、法正、赵云三人和阿斗一起围坐在凉州和西域的沙盘前。

  法正摸着胡子道:

  “既然马超回归,西征之事,交给他就是了。以他的才干和威望,加上苏则、马良、毌丘兴三人的辅佐,收复敦煌,只是时间问题。

  西进拿下西域各国,也不是难事。”

  赵云道:

  “若是只有西域军,马超等人足以应对,可是,现在贵霜、乌孙、西部匈奴都派来援兵了,马超怕是不能在短时间内全灭敌军。

  再加上路途遥远,粮草周转困难,战事万一拖下去,国力消耗太大,有损陛下开屯田、挖运河、建官道、组水师、兴边陲的计划。”

  诸葛亮微微点头:

  “中原各省刚刚稳定,移民、土木等事务繁杂,不宜调动大批军队和民夫。

  若吞西域、灭贵霜等国,只能动用凉州现有的人马和粮草,如此艰巨的任务,非大才领军不可。”

  话罢,他看了看阿斗。

  法正闻言笑了:“咱们都知道陛下想亲征,就打开天窗说亮话吧!”

第560章 议定亲征

  此话一出,众人都笑了,诸葛亮道:“陛下在登基当日就连发三道诏书,定下了内阁部门制,很明显是要御驾出征的意思。”

  阿斗微微颔首:

  “朕倒不是一意孤行的穷兵黩武,以目前的态势看,完全可以观察一下马超他们的情况,再做打算。

  若是他们能势如破竹的挥军西进,朕委实没有必要抛下朝政远赴西域。

  若是他们几个无法速战速决,导致中原各地需要支援财米兵源,那也只好由朕前去走一遭了。”

  赵云的视线离开沙盘,看着阿斗道:

  “陛下将年号定位建兴,深意是要在大汉兴建水利筑城修路,全域开荒拓田,大力营建村镇民宅,开设普惠性学堂和诊房。

  使天下百姓人有所养,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商有所道。”

  阿斗闻言一呆,笑道:

  “大将军果然文韬武略,这一段总结把朕的设想全都说出来了。”

  法正闻言道:“大将军确实不仅武功卓著,文治不凡,不像我二人,虽然自诩有些才学,又担任着骠骑将军和卫将军,但论无力上阵杀敌啊,哈哈哈……”

  原来,自刘备禅让退位,关羽、张飞、黄忠三人皆以年迈为由辞去了官职,闲居在家颐养天年。

  赵云闻言摆手,开玩笑道:“老夫也就读过几本书,带过几个兵,可当不起骠骑将军如此赞誉。”

  诸葛亮抬起羽扇指着赵云笑道:

  “子龙愈发风趣了。”

  阿斗看着融洽的氛围,心道:

  “这可是谋划出兵灭掉西域数国的重大军议,大家竟然如此轻松的,甚至开起了玩笑,这是打心底里没把西域联军当盘菜啊。”

  这时,黄皓进屋,呈上一份战书,朗声道:“陛下,这是西域军送来的战书。”

  “哦?”

  众人都是一惊。

  法正疑惑:“战书不应该送去玉门县马超手上么,怎么送来长安了?”

  阿斗接过一扫,笑道:

  “确实应该送来长安!”

  “陛下这是何意?”诸葛亮问道。

  阿斗道:“这是贵霜、乌孙、大宛、匈奴、高昌、楼兰等14个国度的君王,联袂送来的战书。”

  法正眉头一跳,接过战书细细看了,喝道:

  “这些国王好大的口气,竟然敢挑衅我大汉皇帝!不灭了他们,天理不容。”

  诸葛亮拿过战书看了,笑道:

  “说什么国王,其国土其臣民,还没有我大汉一州之地多,充其量是一方州牧尔。”

  他顿了顿道:“不知陛下什么意思?”

  阿斗想了想道:

  “既然战书来了,那便去敦煌走一遭,随便抓几个国王回来玩玩。”

  法正闻言点头:“若只是去敦煌,倒是不值得。”

  诸葛亮道:

  “其实,若是战事和政务都没大的问题,陛下去一趟西域也好。”

  赵云问道:“诸葛先生这是何意?”

  诸葛亮回道:

  “始皇帝统一华夏后,为何巡游列国?为何远去东方泰山封禅?

  他的行进路线,皆是六国权贵祖居之地,泰山是中原大地最突出的高峰,东镇齐鲁,北慑燕幽,西俯韩魏赵,南瞰楚越。”

  赵云闻言恍然大悟,道:

  “彰显法统,万民慑服!”

  诸葛亮点头:

  “正是如此。西域纳入大汉数百载,一直游离在治权边缘,于国于民没有多少实际上的利益,其民对大汉皇帝也没有多少崇敬和爱戴。

  若是陛下能亲自走一遭,必能灭其王室,收其民心,纳其土地,将西域和更西方的各个国度彻底控制住,使大汉的国土再翻一番!”

  赵云畅想道:

  “到时候,陛下就别效仿始皇帝在泰山封禅了,直接去昆仑山封禅!”

首节 上一节 408/4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