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之智近乎妖 第384节

  “我尼玛!”

  曹彰大骂,让人分散逃走,抽出随身短刃,隔了袍子遮在脸上,大步逃窜。

  *************

  半个时辰后。

  曹彰气喘呼呼的来到一处山坳,瘫坐在地上抹汗,口吐芬芳:

  “马韩人真是%¥&#&@*#¥%#…%&*¥!*%&@¥%#…%&!”

  “哈哈!曹黄毛,你骂人的水平不低啊!”

  曹彰闻言一惊,见一个汉军将领持枪而来,站在不远处指着自己嗤笑:

  “你继续骂,骂完了,我好杀你!”

  曹彰咬牙:

  “我们中原人打仗,你个匈奴人凑什么热闹。再说了,你别忘了,我们是亲戚!我是你三叔!”

  蔡秩一拍脑门:

  “对哦,还差点忘了,既然是亲戚,你把头伸过来吧,我拿你的头去领功,以后每年忌日我够给你点三支香!”

  话罢,他挺枪上前,喝道:

  “三叔,拿命来!”

  “啊!”

  曹彰大喝一声,抱起一块石头冲了上去,跑出三五步,猛地掷出石头,转身就跑。

  蔡秩躲过石头,握紧银枪,挥手扔了出去。

  嗖的一声,银枪从曹彰后背插入,从他胸膛穿出。

  蔡秩快步走过去,看着地上满脸痛苦的曹彰,关心的问道:

  “三叔,我第一次玩标枪,手法不熟练,没一击毙命,你很疼吧?”

  “尼玛,不熟练你还插这么准!”曹彰咳了三声,一脸痛苦:“我也是第一次,太疼了!”

  蔡秩小声道:

  “第一次都这样,一会就好了。”

  曹彰张张嘴,疼的没说出话。

  蔡秩想了想道:

  “要不要我砍了你的头,结束你的痛苦?”

  曹彰咬牙:“你个不孝侄女婿!”

  “你就说要不要!”

  “你砍吧!”

  蔡秩唰的抽出腰间马刀,低声道:“这是我爷爷传下来的匈奴王刀,用来杀你,不算辱没你的血脉!”

  曹彰看着汩汩血流,凄惨一笑:

  “老子居然死在匈奴人手下,丢人啊……”

  ***********

  翌日。

  五路大军押着近万俘虏,陆陆续续回到带方城。

  阿斗看着陆续进城的珍贵劳动力,喜道:

  “太好了,不论是建造港口还是开荒修路,都不怕因为人力耽误进度了!”

  “对了,被曹彰裹挟走的百姓都找到了吗?”

  王久阁抱拳道:

  “回殿下的话,一部分带方和乐浪的百姓还在后面,他们被虐待的不轻,行程很慢!另外,还有很多的百姓被送去了马韩地界。”

  阿斗闻言皱眉:

  “速速派出车马和干粮,帮助路上的百姓回家!休整几日后我们挥师马韩,营救百姓。”

  “遵命!”

  正说着,蔡秩一脸神采的回到城中,丢下一个人头,兴奋大叫:

  “殿下,我把曹彰给宰了!”

  阿斗闻言一头黑线:

  “你先杀了曹植,又杀了曹彰,你以后还要不要和东乡公主过日子!”

  蔡秩一歪头:“我杀她四叔和三叔,跟她有什么关系?同房时又用不到他们俩!”

  阿斗捂脸:

  “没法跟你交流!”

  蔡秩歪歪头,一脸不解的回到自己队伍里安排俘虏。

  阿斗信步走在战俘中,心道:“韩国人的老祖宗真矮。要不是后世的汉人一股股的来半岛逃难,顺便改善基因,他们估计永世这么高了。”

  突然,他停下脚步,看着一个气度不凡的少年,心道:“这孩子器宇轩昂,一脸贵气,不像是马韩之人啊!”

  他指着那少年问道:

  “这孩子是谁?”

  一个校尉出列抱拳道:“殿下,这是曹彰的儿子,名为曹楷。是末将逮到的!”

  “哦?你叫什么名字!”

  “末将沈菀,字天际。会稽郡人氏。”

  阿斗点头:“屈原文中有云:‘申旦以舒中情兮,志沈菀而莫达’。怎么,你父亲郁郁不得志么。”

  沈天际点头:

  “我会稽沈氏在扬州也算是经史之家,但出仕者不多。家严……自负韬略,却一直无缘入仕为官。”

  阿斗点头:“活捉曹楷算是大功了!等封赏下来,你父会为你自豪的!”

  此话一出,功劳簿上必定有沈菀的名字,估计还得挺靠前,沈天际大喜,连忙行礼:

  “谢殿下抬爱!”

  阿斗让他派专人看守曹楷,自己继续前行巡视战俘。

  半晌,他忽然看到几个马韩人围着一个年轻战俘,腾出一大片空地供其休息。

  好奇的问道:“这个年轻人是谁?待遇不错嘛!”

  一个校尉闻声回道:

  “殿下,那人是马韩王世子!跑的没他爹快,被我抓了!”

  阿斗笑了笑:

  “看来他爹不止他一个孩子,逃跑都不等他。对了,你叫什么?”

  那校尉抱拳道:“末将杨舟,字卓林,华阴杨氏。”

  阿斗闻言问道:

  “诗经《菁菁者莪》有云,‘汎汎杨舟,载沉载浮’,你起了如此有诗意的名字,家中有何传承?”

  杨卓林有些局促的道:

  “华阴杨氏祖上是高祖敕封的赤泉侯。”

  话落,他补充道:

  “不过,末将家里已经徒有四壁,早已不是豪门!”

  阿斗笑了,他知道自己打击豪门的政策吓到杨舟了,这才特地解释一句。

  他拍着杨舟的肩膀,温声道:“好好干,官小不了!”

  太子这么说就是有提携之意了,杨卓林抱拳高呼:

  “末将定奋勇杀敌,不辜负殿下期望!”

  **********

  待带方、乐浪百姓陆续回到城池,阿斗重新组织府衙,留下1000人镇守各地,便带着大军南征马韩。

  军中将士各个摩拳擦掌,准备教训一下帮助曹彰、窥视带方土地的马韩王。

第529章 三韩纳土

  汉军出了带方城,一路南下,日行50里,徐徐进入马韩地界。

  此时,马韩王已经被吓破了胆,丢下了自己的都城,头也不回地往南逃去。

  马韩的普通士卒从各个方向逃回家乡,心有余悸的讲述此战的凶险,讲述汉人的高大威猛,讲述他们的杀人如麻。

  各地百姓和官员都被吓的瑟瑟发抖。

  当马韩王带着王室族人往南逃跑的消息传到各地。

  地方官和马韩百姓更加惊惧。

  因此,当汉军还没抵达伯济时,就遇到大批的土著官员和所谓大族人士。

  阿斗见他们毕恭毕敬,也没有什么反抗能力,便接受了他们的投降。

  派遣军中文书进驻伯济,组建府衙,整理户籍册和地契簿子,清点府库、粮仓。

  这就算是接管了。

  这座后世的首尔城,正式成为刘备治下的边陲小城。

  大军没有理会这种小地方的治理,马不停蹄地向前进发。

  在一天后冲进月支城,由于三韩之地邑落杂居,各地皆无城郭,汉军翻过栅栏便占领了马韩的都城。

  牟水城、怒蓝城、万卢城、冉路城、古离城等十多个城池自知没有抵抗能力,望风而降,纷纷派人送来降表。

  

  三韩之地

  阿斗将城中未被运走的王室财富,尽数赏给了麾下将士,留下200人管理附近的城寨后,继续向南征伐。

  马韩王眼见汉军要赶尽杀绝,连忙派人运了大批财物北上投降。

  与此同时。

  辰韩和牟韩得到了大汉王师远征的消息,更知道了马韩3万大军被数千汉军打败的消息。

首节 上一节 384/4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