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之智近乎妖 第298节

  他抬脚进门,轻轻咳嗽了两声。

  众人沉迷于酒色,已然大醉,竟然都没听到。

  阿斗无语,令黄皓搬了个食案,放在刘备身侧,自己轻声轻气的走过去,坐下。

  摆了菜,斟了酒,欣赏起舞蹈来。

  一曲舞罢,众舞姬四散,或坐在刘备腿上,或给关羽斟酒,或钻进张飞怀中。

  阿斗举起酒杯,对刘备道:“父王,如此美人妙舞,正当满满饮上一樽酒!”

  刘备下意识端起酒樽,道:“是也!”

  话罢,仰头饮了。

  待他放下酒樽,忽然一愣,苦笑道:“二弟、三弟,孤思念阿斗甚巨,这会儿醉酒,都生出幻觉了!”

  关羽和张飞闻言看去,只见阿斗坐在刘备身侧,不禁一叹:“是啊,我们也想他想出幻觉了!”

  刘备惊讶:“怎么?你们也看到了!”

  阿斗苦笑不止,再次端起酒樽,高声道:“三位爹爹,你们太不仗义了,我苦哈哈的迎风赶路,你们却猫在殿里搂美女喝酒!”

  关羽闻声,一把推开靠在自己肩膀上的舞姬,正色道:“我没搂美人!”

  张飞闻言,抱着舞姬站起来,径直走到阿斗身前,一把扔下,大喝道:“贤婿辛苦了,这个美人给你取暖!”

  阿斗慌忙接住天上掉下来的小妹妹,苦笑道:“这个老丈人真仗义!”

  刘备到这时才反应过来,睁着惺忪的醉眼,低声道:“吾儿,你什么时候进来的!”

  阿斗挖苦道:“在你紧盯小妹妹时进来的!”

  刘备一拍额头,笑道:“原来如此,刚才只顾着看美人了,实在没注意其他事情!”

  话罢,他站起身,大喝道:“为了庆祝吾儿凯旋,接着奏乐,接着舞!”

  **********

  舞宴持续了整整一个时辰,直到刘备舌头都捋不直了,才算作罢。

  阿斗拍了拍红红的脸蛋,谢绝的舞姬的索求,直奔后宅。

  刚刚走进院子,他便见到十几个婢女奔了过来,簇拥着他直奔浴房,给他宽了衣,投进浴桶,七手八脚给他一番梳洗。

  半醉的阿斗还没完全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便出了浴桶,裹了浴巾,被婢女簇拥着进了卧房。

  刚刚进去,就见祝融穿着羽毛短裙出现在眼前,娇声道:

  “谚云蜡烛真明矣,罚止蒲鞭亦肃然。”(宋·刘克庄)

  紧接着,圣女二人组面带轻纱,穿着西域服饰,手腕、脚腕皆缠了丝巾,丝丝缕缕,飘似地游了过来。

  还不等阿斗调匀呼吸,张莺莺穿着薄纱般通透的丝绸华服,若隐若现地款步走过来,盈盈地向他行了一礼,脸颊羞红,面带桃花,不发一言,温婉的不要不要的。

  就在阿斗即将沉醉时。

  关凤只穿了一件过膝的锁子甲,叮铃叮铃地走了到他身前,拿起一件玉质的小刀抵在阿斗腰间,轻声道:“大王,这件衣服好看吗!”

  阿斗看了又看,高呼道:

  “这还了得!

  这还了得!

  这还了得!

  这还了得!

  这还了得!

  我必须做点什么!”

  还不等他惊呼完,就听到柔柔的呼唤:“大王~”

  ***************

  一个时辰后,阿斗刚要弃之荒野,众人一起抵住他不让他撤离战场,道:“站好最后一班岗哦!”

  阿斗低沉的应了一声,无奈的笑了。

  众人相视一笑,在接下来的一个时辰里轮番上阵比试武艺,心满意足的满载而归。

  ***************

  翌日。

  刘备召集众人集聚议事厅。

  阿斗睡眼惺忪的看着关羽、张飞、李严、黄权、姜维等人,心道:

  “可惜少了诸葛亮和法正!”

  这时,李严带头道:“大王,王上不即帝位,兴师讨逆,不得为忠义也。今天下无不欲王上为君,为孝愍皇帝雪恨。若不从臣等所议,是失民望矣。”

  刘备道:

  “孤非推阻,只恐天下人议论耳。”

  这时,李严给姜维微微点头,关羽取出一份劝进表,呈给刘备。

  刘备眼皮一跳,接过来看了看,知是诸葛亮所上,默读道:

  “臣,自出隆中,相随大王,驱驰至今,左辅右弼,君臣相宜;今幸大王抚镇七州之地,不负臣夙昔之言。目下,曹丕篡位,汉帝绝嗣,如日坠西山,晦暗不明。大王乃帝室之胄,海内人望,天下皆翘首以盼,灭魏兴刘,以延汉祚;若大王罔顾天下民心,则辅弼相缺,车轨反背,倾覆之危不远矣,望思之慎之。圣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今大王名正言顺,有何可议?岂不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

  刘备看完,一叹:“孤虽是景帝之孙,并未有德泽以布于民;今一旦自立为帝,与篡窃何异!”

  黄权连忙起身,又呈上一表。

  刘备接过来,见是法正所上,见上面写着:高祖提三尺剑,斩蛇起义,平秦灭楚,创造基业,世统相传,四百年矣,大王安忍大业废弃……王上平定四海,功德昭于天下,况是大汉宗派,宜即正位。

  “写得真好!”刘备在心里夸赞,转头看向阿斗,道:“吾儿,你怎么看。”

  阿斗心道:“我怎么看!我还能怎么看?你个当老子的不担当不作为,难道还让我出面担当?”

  他正襟危坐道:“自立为帝,无异篡窃。要不咱们不立皇帝了,建个内阁管理天下,皇族和文武大臣按一定比例轮流入阁,一届十年,十年期限一道,群臣一起推举新人入阁!”

第417章 你站哪边

  众人齐呼:“不立皇帝?那怎么行?”

  “怎么不行?”阿斗笑道,“咱们只摆龙椅,但是不坐人,在龙椅一侧摆一个摄政王的位置,代天摄政!”

  刘备心里骂道:“这货不当人子!老子打了十几年仗,是为了什么!”

  李严冷汗连连,跪下道:“天地昭昭,怎能无日!”

  阿斗赞许道:

  “确实不能无日!”

  刘备赶紧道:“这就对了,必须有日!”

  关羽、张飞、黄权等人也忙道:“必须有日,必须有日!”

  阿斗捂脸:“其实我不是这个意思!”

  刘备怕他再说出什么逆天之言,朗声道:“今天先到这里吧。”

  李严等人也知道谈不下去了,起身道:“臣等告退!”

  待众人退走,刘备看着阿斗,厉声道:“你小子想干什么?简直混账!想让我大汉泯灭于历史长河么?”

  阿斗见他脸色严肃,故意嬉笑道:

  “父王,我不是给你说过后世的内阁制和议会制度?还有代表制度?”

  “那跟我有什么关系!”刘备向天拱拱手,喝道:“高祖、世祖创业维艰,大汉帝业绵延四百载,怎能就此断绝!

  我还指望由你称帝,我为太上皇,我们父子一起努力,让大汉千秋百代!谁知你竟要摔碗砸锅!”

  阿斗继续嬉笑:“得了,我混账。要不父亲您称帝,等您百年之后,我奉您为大汉成祖,如何?”

  刘备闻言依旧板着脸,嘴角却微微上勾。

  他努力控制自己的表情,郑重道:

  “这可是你说的!不准更改!”

  阿斗嘴角上扬,心道:“小样,还想逼我上位受累,看吧,略施小计,你就急不可耐的选择登基了!

  你使劲干吧,等你累殡天了,我就设置内阁统御中华,如此,才能使大汉万年永昌。

  到时候,你是成祖,是伟人,我开创内阁,同样是伟人!”

  刘备盯着阿斗眼睛,突然喝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我死前会下遗诏,掐了你抛弃皇权的念想!”

  阿斗一番白眼,道:“父亲随便吧。如果没什么事情了,我回了哈!”

  “等等。”

  刘备叫住他,道:“黄权的科举方案做出来了,你要看看么?”

  阿斗闻言一愣,收回了正要迈出去的脚,返回殿中,道:“说来听听。”

  刘备拿出竹简:“这就是,自己看。”

  阿斗走过去翻看,见黄权参照了自己的框架和鸿都门学,设计了一整套培育和选拔制度。

  他知道,所谓鸿都门学,是东汉灵帝设置的,区别于太学的,专门学习和研究文学艺术的皇家学校。

  因与太学培养人才的目标和学生阶级不同,鸿都门学不再以儒家经典为唯一的项目,而是开设了辞赋、小说、尺牍、字画等课程。特别重视人之才华。

  鸿都门学的设立甚至改变了整个华夏的文学风气,从之前各种歌功颂德的华美辞章,转为以连偶俗语为流行的“建安文风”。

  同时,为了压制世家门阀控制官场,鸿都门学广收平民子弟为学生,待学生毕业后,灵帝和宦官集团皆想方设法给予其高官厚禄,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

  但是很可惜,在汉灵帝图穷匕见要打压世家门阀时,在大张旗鼓的给鸿都子弟封官后,世家门阀就彻底站到了灵帝的对立面,最终让鸿都门学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阿斗叹了口气,道:

  “话说,从光武皇帝至孝愍皇帝,世家门阀的力量始终操控着朝廷,超过半数的皇帝其实都只是世家的傀儡,实际发挥的作用不大,真正管理天下的是三公九卿。所以,皇位这玩意……”

  “闭嘴。”

  刘备制止了阿斗的言论,道:“就事论事,现在咱们说的是科举!”

  “好……”

  阿斗拖长了声音,朗声道:

  “黄权的方案基本没问题啊,不单以儒学论成败,分设了礼学、法学、工学、文学、财学、兵学等多个科目,给朝廷征集各类人才,也给大汉百姓出头的机会,而且很好的压制了世家在朝堂上的垄断。

  完全没问题!”

  刘备一噎:“说完啦?”

  “那还说什么,黄权比我了解朝廷,比我了解百姓,各方面设计的很有针对性,很好啊。”

  “你有没有要补充的?”

  “补充?嗯……说两点吧。

首节 上一节 298/4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