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之智近乎妖 第130节

  城头羌兵情不自禁地喊道:“加点料!”

  这三个字似乎成为了一个咒语,成为了每个羌人的信仰。

  这次,士卒抓起粗盐,大把大把地抛进火中。

  “呼呼呼……”

  火焰大盛,亮度提高,照亮了每一个人的脸。

  城头再次惊呼:“那是彩色的火焰!是天神才能变出的神火!”

  “我看到了紫色的火!黄色的火!绿色的火!”

  “看,那里有蓝色的火!”

  “还有黑色的!那是地狱的火吧!”

  羌人们再也难以掩饰心中的激动,纷纷跑下城头,涌向城门,他们实在忍不住了,所有人都要去叩拜天神!

  游楚大急,高喊道:“都是假的,都是假的!”

  突然,他感到胸口和后背传来一阵剧痛,低头去看,只见一个矛尖从自己的胸口长了出来,淋淋漓漓的滴着血。

  遮塞在他身后低声道:

  “游太守,希望天神原谅你!”

  **********

  阿斗被热情的羌人迎进了陇西城,恭恭敬敬请到太守府。

  全城的羌人百姓得知此事,都涌了过来,将街道挤得水泄不通,有人登上屋顶,有人攀在墙头,有人攀上为数不多的大树,一瞬不瞬地看着‘天神’。

  造成陇西郡有史以来第一次‘堵车’事件。

  阿斗看着热情高涨的“信众”们,高举双手,大喊道:

  “加点料!”

  全城人一起高喊:“加点料!”

  阿斗有些兴奋,又喊:

  “加点料!”

  全城的羌人兴奋了,一齐大喊:

  “加点料!”

第180章 姜维之智

  陇西城险些被羌人的喊声震塌,不论哪一族的人都被惊动,纷纷走出家门围观太守府前的盛况。

  一时间家家户户点起油灯,人山人海中配着一簇簇火把,将城池照的大亮。

  阿斗唯恐自己强加给羌兵的印象不够深,在士卒的帮助下,攀上了太守府大门顶端,拿了一支火把,不时洒些粉末,不断变换着火焰的色彩。

  羌兵是见过更大场面的,但是城中大部分百姓可没见过,惊呼声此起彼伏。很多人都跪拜了下去。

  后来,也不知道是谁带的头,羌人开始唱起祭祀时的歌曲,整个城市都笼罩在一种神秘且高亢的气氛中。

  阿斗看着满心振奋的羌人,心道:“原来神棍这么好当?”

  直至第二天清晨,天光放亮,嗨翻一夜的羌人才渐渐散去。

  普通百姓和士卒都休息去了,城中将领和羌人头头却没散去,而是同阿斗一起入了太守府,在大堂依次落座。

  遮塞磕了个头,郑重问道:“天神,您为何成了刘禅,刘禅可是汉人!”

  阿斗伸出一根手指左右摇摆,沉声道:“羌人、汉人、胡人、番人、蛮人……都是同宗同源的一家人,只不过分开太久了,都忘了而已。”

  众羌人闻言一愣,惊呼:“什么,一家人?”

  羌人多年见被汉人欺压,虽有怒气,但是因为打不过,只得忍气吞声。现在“天神”说自己和汉人是一家人,都有些发懵。

  阿斗扫视众人,缓声道:“你们可能不知道,中原汉人的祖先是黄帝和炎帝,而你们就是炎帝的后代之一。因此,羌人本质上也是汉人,只不过,你们一直在西方生活,路途遥远,双方就不接触,忘却了血脉之情。”

  他也不管这句话是否真实了,反正羌人也没有史书,后世也没有定论,而且,羌人这个名称包括了陇西到青海一带的西羌,比如先零、烧当、卑南、罕种、牢姐等部落,以及游牧在陇东宁夏一带的东羌,有滇零、巩唐、牢羌、虔人、沈氏等部落,还有生活在西域的若羌、葱花、赤水、黄牛等部落。

  羌人约等于西部牧羊人,是一个泛称,而不是一个正儿八经的族称。

  现在他说天南海北一家亲,那就是一家亲,等他把羌人都打服了,马上就是相亲相爱一家人。

  有羌人头头不解的问:“先零羌、烧当羌、烧何羌、白马羌、参狼羌这些,都是汉人?”

  阿斗笑道:

  “你认为只有羌人分各种类别,告诉你们吧,汉人也分成齐人、燕人、巴人、楚人、赵人、秦人……大家都是根据居住地和头领分成类别,并不妨碍都是汉人的事实。”

  他顿了顿,让众人吸收这颠覆性的说辞,半晌后才继续说道:

  “其实,可以说,汉人分成秦人、巴人、楚人、齐人、羌人、胡人……等等部落,只不过你们是牧羊、住帐,中原地区的人种地、住房。”

  阿斗站起身,看着遮塞,换了个轻快的语气:“你要是想去关中,去益州种地住房子,也可以啊!”

  遮塞自幼在陇山长大,深知放牧的苦楚和天灾的无情,他很是羡慕种地给人带来的踏实感,一听自己也能去中原生活,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担忧的问道:

  “汉人愿意吗?他们会赶跑我们的!”

  阿斗拍拍他肩膀:“跟着我,没人敢如此行事!”

  遮塞激动的点头:“我和我的族人,都希望去中原富庶之地生活。”

  阿斗笑了:“行,等我打败曹丕,有的是地方给你开荒种田!”

  另一个羌人烧俄道:“我不想迁居中原,就想在陇西生活。”

  阿斗点头:

  “理解。我可以教你开荒种地、教你织布裁衣,教你制盐烹饪、教你盖屋修路,教你读书写字,你完全可以在陇西一边放牧,一边过上中原人的生活。”

  他指了指在座的所有人:

  “不止他,你们都可以的。”

  这一下大堂内炸锅了,所有人都激动起来,选择性就太丰富了,幸福来得太突然。

  阿斗看着他们的表情,知道自己的伟大计划有了个良好的开端。他知道,在中国历史上,能统御多个民族的皇帝,要么是如同李世民那般,以绝对武力当上天可汗,要么是如同辽国那般设立两套行政体系,将草原和中原两个民族分而治之。

  还有一种,就是满清利用政体、宗教、军事多元糅杂的治理方式。

  那时候,满清皇帝既是满族人的族长、皇帝,也是汉人的天子,同时是蒙古人的大汗,还是藏人的文殊菩萨。在多种身份加持下,辅以军事压制,使得满清统御了辽阔的土地和亿万子民。

  在三国时代,有西方的氐、羌、胡,有南方的蛮族、山越、山夷、叟,有北方的鲜卑、匈奴、乌桓,有东方的倭族。

  仅仅靠中原武力,永远不可能统治这么多民族,但是,若能把他们变成汉人,形成统一的文化圈,就不一样了。

  虽然他们强大了有反叛的风险,但是无论哪里的人取得天下,都会是民族内部矛盾。

  若今后他取得更大的军事和科技优势,中国文化圈将不仅仅被限制在东亚,而是以东亚为中心,向全球扩张。

  后世,将以此为根据,浩气凛然的告诉全世界,某片土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谁也不能把它从中国手中剥离!

  当然,他知道,这些都是不成熟的设想,要真正实现还要进行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努力。

  但是,现在陇西的改变,绝对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在‘天神’这里得到全新的认知,众羌人头头和将领回去,转达给族人和下属。

  又引起一阵欢呼。他们都知道中原人有华美的衣服,有大片的土地,有丰足的食物,有温暖湿润的气候,比西域、凉州强上太多。

  只要‘天神’打败曹丕,他们的好日子就来了!

  当日,城中的羌人便奔赴各自部族,宣传‘天神’的降临,组织人马向陇西城汇集。

  ***********

  刘备大营。

  诸葛亮带着人例行巡营,检查武器装备的养护、士卒日常训练、哨兵布置和防火措施,仔细检查一个时辰后,来到最后一个巡查地点——马棚。

  此时,姜维正盘坐在牛车上,啃着面饼,忽见众将拥簇着一个羽扇纶巾的大人物。

  他立刻猜到了来人身份,轻轻挪动身子,靠在木柱上,往嘴里放了根草叶,幽幽的道:

  “元光六年,拜为车骑将军,击奴,出上谷;公孙贺为轻年将军出云中;太中大夫公孙敖为骑将军,出代郡;卫尉李广……”

  诸葛亮忽然停住脚步,低声道:

  “是谁在背汉书第五十五卷?”

第181章 内外夹击

  “围右贤王。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追数百里,弗得,得右贤裨王十余人,众男女万五千余人,畜数十百万,于是引兵而还。至塞,天子使使者持……”

  诸葛亮闻身而行,见马棚旁牛车中,关着一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人,正叼着草叶,倚着木柱,闭目默默背诵《汉书》。

  不禁问道:“这是谁?为何被关在牛车中。”

  “此人是翼县大营送过来的细作,本来是交给建业王审讯的,但是建业王出征,便投入牛车暂时关押。”

  姜维听到众人声音,停止了背诵,微微张开眼,扫视周围,做了一副浑不在意的表情,又将眼睛闭上。

  诸葛亮见了,问道:

  “牛车上那人,你是何方人士,姓甚名谁?”

  姜维依旧闭目,沉声道:“翼南姜氏,姜伯约。”

  “你为何在此背诵汉书?”

  “枯坐数日,甚是无聊,背些史书、兵法,打发时间。”

  “是么。”诸葛亮看出了他的意图,笑道:“一滑头尔,将他饿上三天,让他好好说话!”

  姜维闻言一骨碌爬起来,叫到:“别别别,诸葛将军,小的没有办法才出此下策吸引您注意的,要不然小的就饿死了!”

  “哦?你手里不是有个面饼么?”

  姜维苦着脸道:“我这是给军中值守马棚士卒讲了一整上午的史记故事,才换来的……”

  诸葛亮笑了:“能讲一上午《史记》,能背《汉书》,也算是个人才。来人,放开牛车,将他带去我的军帐。”

  姜维下了牛车,被士卒带去洗了脸,穿了身新衣服,这才去了诸葛亮的军帐,规规矩矩地站在门帘处,如同一个小媳妇般,一动也不敢动。

  诸葛亮正批注公文,见他进来,笑道:“案上有肉汤,喝了再说话。”

  姜维一听,一扫小媳妇神态,大步走到食案,抄起碗将肉汤一饮而尽,高声道:

  “谢诸葛将军赐汤。”

  “你……”诸葛亮拉长声音,“除了史记、汉书,你还读过什么书。”

  姜维知道自己机会来了,将自己读过的所有书目都说了出来。

  “嗯……你……可习过武?”

  “小的自幼骑马练枪!”

  诸葛亮默默半晌,又看了会公文,做了批注,见姜维一直默默等待,毫无焦虑急躁之心,才道:“看来你就是建业王所说的那个姜维姜伯约了。”

首节 上一节 130/4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