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开历史辅导班 第115节

  要是系统没有将长孙无忌等人给拉进辅导班里去,作为皇帝,他也断然不可能将事情告诉他们,再铁的关系也不行。除了观音婢这样跟自己是一家人的,其余人他都不可能完全相信。

  老朱家的确没有臣子可用,尤其是文臣里,估计老朱那里,能比得上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的实在屈指可数。

  于是他颔首道:

  “行,那就结盟!”

  “你现在可以说说看,朕方才所言有哪里不妥了吧?”

  朱元璋眉毛一挑:

  “很简单,标儿,这事你来说吧。”

  其实课后他们爷俩没事的时候,就已经讨论过有关活字印刷的事情了,利弊也分析了出来,所以朱元璋压根不虚。

  此时被迫充当发言人的朱标只能站出来,解释道:

  “其实,印刷术分为两种,一种是雕版印刷,一种是活字印刷,而雕版印刷正是在唐朝出现的,最开始用于佛经等等。”

  “所谓雕版印刷,实际也就跟刻碑一样,只是用了阳刻,加上字体是反的而已。”

  “虽然活字要比雕版更灵活,但既然你的目的仅仅是要让更多人拥有四书五经经史子集等等,固定的书籍,用雕版肯定要比用活字更合适,又不是要大量发售各种各样的诗书文集,光论科举所用书,雕版绰绰有余。”

  “更何况,你将雕版的法子拿给那些人用了,也说过是驱虎吞狼之法,一旦那些人动了歪心思,你可以再拿出活字印刷,重新将这一批人给压下去,岂不是一举两得之法。”

  李世民听得眼睛发直。

  他愣了半天,才冲朱标隔空虚揖了一下:

  “班长果然是班长!朕服了!”

节日快乐!

  今天过节,没法用电脑,明天正常更新,过两天休整下来了补上。

  大家节日快乐嗷!

第134章 长孙家果然亲兄妹

  其实这办法也不是朱标自己想出来的。

  驱虎吞狼之法,他知道归知道,但要将其合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去,朱标还是差了些阅历。

  法子是朱元璋想出来的,只是他当时就懒得跟李世民多扯,加上也没有提醒的渠道,所以就不想多说了。

  而如今,由朱标的嘴里说出来,怎么说也算是让李二欠了儿子一个人情,哪怕他本意是要跟李世民捆绑利益关系,从而避免李二等人看到宋慎在大明后暴露给其他人……

  但这不重要。

  朱元璋这种人,做一件事不可能仅想着要达成一个目的,正如他希望让那个双生子之一的男婴在东宫多放一阵子一样,最好是在人赃并获的情况下,再连萝卜带出泥地多查出朝廷里不干净的家伙。

  大唐,贞观九年。

  又多了解了一下雕版印刷具体是什么样,才切断了通话,之后,李世民面上对于朱标的钦佩散去,转而化为凝重之色。

  “老程,你这回也算是立功了。”

  他看着对面难得有些惴惴不安的程咬金,笑了笑:

  “若是没有你发现这件事,以朕这性子,恐怕下次上课前就已经找好了人,将活字印刷的事情给分发下去了。”

  饶是程咬金这种脾气,此时也是连说不敢不敢的。

  不过李世民没有管,而是转头看向了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二人。

  “玄龄,无忌,事情你们也都听见了。”

  “朱标所言,肯定是他跟朱元璋一起商讨出来的,虽然朱元璋说话难听,但先前朕听说过他的发家经历,一个父母双亡的乞儿,能白手起家做到皇帝,他的脑子、心计、城府显然不会比任何一个开国之主差。”

  “平心而论,朕要是在他那个出身,不一定能走到今日。”

  “更别说,这里头还有这么多年的岁月鸿沟,他刚才说得没错,超前几百年的眼光确实极其有价值。大唐应当有个两三百年的国运,此后是那宋朝,然后是个短命的元朝,再之后才是大明。”

  “雕版印刷是在大唐出现,而活字印刷术是宋朝开始用的,这么多年,哪一个更适合咱们,他肯定最清楚不过。”

  “朕觉得就先将雕版印刷传出去,再加上咱们还有这保底的活字印刷,就是有人想搞点什么事情出来,也有备用的法子,如何?”

  是的,这并不是决策性错误,大家已经将能考虑的都考虑到了,只是因为缺少了许多历史知识,所以做出了相对没那么好的选择。

  如今有了更好的办法,李世民也不是那种拉不下来脸,硬要讳疾忌医的人。

  房玄龄当即拱手表态道:

  “陛下所言甚是!”

  而长孙无忌在沉吟片刻后,缓缓道:

  “臣倒是有一个其他想法,不知该说不该说。”

  李世民眉毛一皱:

  “如今正是商讨国策的时候,有什么该说不说的?你觉得不错,那就直接说,说完咱们再讨论不就好了!”

  李二陛下脾气向来不算好,只不过平日里因为要维护自己的明君形象,就算被言官们指着鼻子骂,他也要憋着火,等回去到了媳妇跟前了再关起门来怒骂那帮傻鸟。

  现在情况更加紧急,跟前又都是老伙计,还装什么装?

  长孙无忌显然也习惯了,没什么反应,只捋着胡须道:

  “臣以为,咱们手里有活字印刷这个技术的事情,可以适当告诉一些人。”

  “比如玄龄的夫人,若是她那边实在难以说服,或是在跟皇后谈话结束后更加明事理了,那咱们可以告诉王家旁支,陛下手里还有更好的技术,只要他们如今听话,到时候研究明白了就可以优先拿给他们用。”

  “其他人也同理,乖觉懂事的可暗示一二,不愿意的就以利诱之——当然,得先把那些懂事的家族安置妥当了,咱们这里的人越多,手中筹码越多,便更好威逼利诱。”

  李世民和房玄龄都看着他没说话。

  尤其是后者。

  房玄龄现在当场扑过去揍人的心都有了。

  你个老小子,当面大声密谋我媳妇是吧,脸都不要了?!

  他很想,但是不论从身份地位还是如今的场合来看,自己现在都没有任何理由跟长孙无忌撕扯。

  所以房玄龄只能暗暗在心里记了这老小子一笔,等着后面找机会算账。

  李世民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开口:

  “……无忌,你这算计得,同观音婢果真是亲兄妹啊。”

  这一母同胞生出来的脑子和心眼子,真是血浓于水。

  先是观音婢提出要让世家旁支和新贵们用印刷术,用一场阳谋对门阀釜底抽薪。

  后是长孙无忌提出要选几个最上道的家族许之以利,威逼利诱。

  兄妹俩的心眼子是一个赛一个的多,而且招招都摆在明面上,让参与者们清清楚楚知道这些意味着什么。

  长孙无忌微笑:

  “算的不过人心而已。”

  李世民再度沉默。

  良久后,他才微微喟叹一声,道:

  “是啊,人心如此。”

  “那就这样做吧。”

  …………

  立政殿。

  正在同房玄龄夫人闲谈的长孙皇后还没开始进入正题,忽然接到了一封信。

  因为殿内已经屏退了所有宫人,只留下了武如意,所以这封信正是由武如意从殿外带进来的。

  长孙皇后接过信后略感诧异地挑了下眉:

  “哪里送来的?”

  武如意恭敬道:

  “回娘娘,是甘露殿。”

  那就是丈夫送来的了。

  长孙皇后愈发觉得奇怪——

  丈夫跟她几乎没有什么不能说的事情,即便是朝政,所谓后宫不能干政的说法也不适用于他们夫妻二人之间,因为她是跟着李世民起家的,当年秦王府里有那么多人谋划玄武门之变这么大的事情时,还被称为秦王妃的她也什么都能听,更不要说是如今朝廷里的事了。

  所以,有什么事情是非要现在传封密信过来的?

  揣着满腹疑惑,长孙皇后打开了信封。

  一目十行地扫过之后,她心中的疑惑终于解开了。

  原来是要临时更改计划,希望她能够在跟王夫人说话的时候直接尝试下啊……

  也难怪如此着急,万一她现在已经开了个头,甚至说服了王夫人,那就很难再更改计划了。

  思忖片刻后,长孙皇后将那封信妥善收到了袖中,对武如意笑道:

  “本宫知道了,你就在此呆着吧,有些事情,你也该听一听。”

  武如意心中微微一动。

  她刚刚才听长孙皇后说过那门新技术的事,而且皇后娘娘也说了,这事儿不仅是武家,其他许多家族都会参与其中,这位王夫人恐怕就是其中一员。

  陛下那封信里不知道说了些什么,但显然是跟这新技术有关的。

  难不成……

  她收敛起思绪,恭敬应是,而后就乖巧地侍立在侧,并没有多问什么不该问的。

  长孙皇后亲切地拉着王夫人坐到自己旁边。

  这一回,她不再说什么客套话,而是开门见山地直接道:

  “雅云,先前魏国公是不是已经跟伱提过了?”

  “陛下如今得了一门新法子,正式推行后,可以大量造出许多书籍,不过这事情若光是靠朝廷,那是万万做不成的。”

  “且不说如今五姓七望家中各自藏书有多少孤本,即便只算四书五经这一类,也有许多阻碍。”

  “长安有几家纸坊,产量不多,仅供应长安有时都力有不逮,而天下之大又何止是一个长安?许多地方的纸张对百姓而言都堪称昂贵,更别说是完完整整的一册书籍了。想要让天下百姓都能读上书得到书本,若无各地的各个世家相助,难上加难。”

  “你出身太原王氏,先前让玄龄问你,你不大愿意,那么我亲自问问你,你想让你家更进一步么?我说的是你家,不是太原王氏!”

  长孙皇后此时不自称本宫了,也不那么客套地喊对方王夫人。

  她们都是老相识,当初在秦王府就认得,王夫人的闺名叫王雅云,而长孙皇后的闺名,叫长孙无垢。

  王雅云沉默半晌才低声道:

  “我自然明白,这法子对我家是有好处的,但对太原王氏,甚至五姓七望,都是釜底抽薪之法。”

  “这辈子,我能有这样的出身背景,能以女儿身读书识字,能够嫁给玄龄,那也都是这投胎投的好,生在了高门世家,如此行径对王氏不利,我很难答应。”

首节 上一节 115/1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