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过了多久,朱元璋终于开口了,语气低沉,却仿佛带著一股无形的压力,让九条政孝几乎喘不过气来。
“外臣句句属实,绝不敢欺瞒陛下!”
九条政孝连忙叩首道,声音中带著一丝颤抖。
“好,既然如此,你就先在驿馆住下,等候朕的旨意吧。”
朱元璋挥了挥手,淡淡地说道。
“这……”
九条政孝还想说些什么,却被身旁的礼部官员拉了起来,示意他不要再多言。
他无奈,只得叩谢皇恩,跟著礼部官员退出了大殿。
回到驿馆之后,九条政孝便立刻召集随从,商议对策。
“殿下,这大明皇帝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为何迟迟不肯答应我们的请求?”
一名武士焦急地问道,语气中充满了不安。
“是啊,以前我们倭国犯了大明的边境,只要稍微表示一下歉意,进献一些礼物,大明皇帝就会既往不咎,怎么这次……”
另一名武士也附和道,眉头紧锁,百思不解。
“难道,大明皇帝想要借此机会,彻底解决我们倭国?”
一名武士突然说道,语气中带著一丝惊恐。
此言一出,房间内的气氛顿时变得更加凝重起来。
是啊,如果大明皇帝真的想要灭掉倭国,那他们这次前来,岂不是自投罗网?
九条政孝脸色阴沉,一言不发,心中如同翻江倒海一般,各种念头此起彼伏。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
“谁?”
一名武士警惕地问道。
“几位大人,我家老爷是礼部侍郎,特地备下薄酒,想要款待几位,还请几位大人赏脸移步。”
门外传来一个谄媚的声音。
九条政孝等人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意动。
莫非,这是大明朝廷想要私下里跟他们谈判?
想到这里,九条政孝顿时来了精神,连忙吩咐随从打开房门。
“那就有劳这位大人带路了。”
九条政孝笑著对门外之人说道,语气中带著一丝难以掩饰的急切。
九条政孝一行人跟著那下人七拐八绕,穿街过巷,最后在一座气派的府邸前停了下来。
那侍郎笑眯眯地做了个“请”的手势,说道:
“几位大人远道而来,一路辛苦,请进,请进!”
九条政孝等人带著疑惑走进了府邸,发现院内早已摆好了酒席,一名身穿紫色官服,头戴乌纱帽,面容白净,留著两撇八字胡的官员正坐在主位上,笑吟吟地看著他们。
“本官胡惟庸,忝为中书省丞相。”
那官员起身拱手道,语气和善,丝毫没有架子。
九条政孝等人连忙回礼,心中却更加疑惑了。
这胡惟庸可是当朝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怎么会屈尊降贵来招待他们这些倭国使节?
难道,这其中有什么阴谋不成?
胡惟庸似乎看出了他们的顾虑,笑著说道:
“几位大人不必多虑,本官久闻倭国文化源远流长,今日一见几位,果然是仪表堂堂,气度不凡啊!”
“本官对倭国文化颇有研究,今日特设宴款待,一来是为了表达大明对远道而来的客人的热情,二来也是想跟几位大人好好探讨一番倭国文化,还望几位大人不要推辞才好。”
九条政孝等人见胡惟庸如此坦诚,也不好再推辞,便纷纷落座。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胡惟庸谈吐风趣。
引经据典,从倭国的和歌俳句,谈到武士道精神,再谈到茶道花道,无一不精。
听得九条政孝等人是连连点头,赞叹不已,原本的戒备之心也渐渐消散。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找到知己的欣喜。
“说起来,本官对贵国的织田信长也十分敬佩啊!此人雄才大略,武功盖世,可惜天妒英才,竟然被自己人给害了,真是令人扼腕叹息!”
胡惟庸放下酒杯,故作惋惜地说道。
“丞相大人也听说过织田信长?”
九条政孝有些惊讶地问道,织田信长在倭国也算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没想到远在大明,竟然也有人知道他的事迹。(本章完)
第312章 先斩后奏!东瀛通杀!
“那是自然,织田信长的大名,本官可是如雷灌耳啊!只可惜他太过心急,想要一统天下,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实在可惜,可惜啊!”
胡惟庸摇了摇头,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九条政孝等人闻言,心中皆是一凛。
听胡惟庸这意思,大明皇帝似乎并不喜欢野心勃勃之人啊?
胡惟庸放下酒杯,看了一眼九条政孝等人,见他们都露出了沉思之色,心中暗喜,知道自己的计策已经起了作用,于是接著说道:
“不瞒几位大人,当今圣上,雄才伟略,文治武功,远超历代先帝,可不是那么容易说话的。你们这次来,想要让皇上放过你们,只怕是难如登天啊!”
九条政孝等人闻言,顿时大惊失色,其中一名武士更是忍不住问道:
“这……这可如何是好?难道,难道我们这次白来了吗?”
“那倒也不至于,只要你们肯拿出足够的诚意,本相或许可以帮你们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
胡惟庸说著,意味深长地看了九条政孝等人一眼。
九条政孝等人顿时明白了胡惟庸的意思,他们对视了一眼,眼中都露出了决然之色。
这次来大明,他们本来就没打算空手而归,既然胡惟庸愿意帮他们,那他们自然也不能小气。
“丞相大人,只要您能帮我们达成心愿,我们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九条政孝说著,从怀中掏出一颗硕大的夜明珠,双手奉上。
这颗夜明珠是他们此行的礼物中最为珍贵的一件,原本是打算献给大明皇帝的。
现在看来,只能先用来讨好胡惟庸了。
“哈哈哈,好说,好说!只要你们有这份心,本相自然会尽力而为。”
胡惟庸接过夜明珠,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
九条政孝等人见胡惟庸如此“上道”,心中大喜,纷纷从怀中掏出带来的宝贝。
只见各式各样的珍宝在昏黄的烛光下闪耀著诱人的光芒,
鸽子蛋大小的珍珠,晶莹剔透的翡翠玉镯,还有做工精巧的金佛像……
看得胡惟庸眼花缭乱,嘴巴都快合不拢了。
胡惟庸故作镇定地咳嗽了一声,用眼角的余光扫视著满桌的珍宝,心华乐开了花,脸上却故作为难之色:
“使者大人,这……这也太贵重了,本相万万不能收啊!”
“丞相大人说笑了,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还请您务必收下!”
九条政孝说著,使了个眼色,身旁的武士立刻会意,将一个沉甸甸的箱子抬到了胡惟庸面前。
“这里面是……”胡惟庸明知故问,眼中的贪婪之色却怎么也掩饰不住。
“丞相大人,这里面是五万两白银,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还请您笑纳!”
九条政孝压低了声音,生怕别人听到似的。
五万两白银!
胡惟庸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可是一笔巨款啊!
他强忍著心中的激动,故作淡定地说道:“使者大人,你们这是做什么?本相身为朝廷命官,岂能受贿?”
“丞相大人,您误会了,这不是贿赂,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我们此番前来,除了希望皇上能够网开一面之外,还希望能够和大明永世交好,每年向大明进贡,以表诚意。”
“每年进贡?”胡惟庸心中一动,这倒是个好主意,如果倭寇每年都向大明进贡,那他岂不是可以从中大捞一笔?
想到这里,胡惟庸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他拍了拍九条政孝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
“使者大人,你们的心意,本相明白了。你们放心,本相一定会将你们的意思转达给皇上,至于皇上会如何决断,那就不是本相能够左右的了。”
“那就多谢丞相大人了!”九条政孝等人闻言,顿时喜出望外,纷纷起身向胡惟庸敬酒道谢。
酒过三巡,九条政孝等人起身告辞,胡惟庸亲自将他们送出了府门,看著他们远去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笑容。
回到书房,胡惟庸迫不及待地打开了那个装著五万两白银的箱子。
看著白花花的银子,他的眼中闪烁著贪婪的光芒。
他心中清楚,倭寇的野心绝不会就此消弭,他们此番前来,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
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只要自己能够从中获利,那就足够了!
想到这里,胡惟庸的脸上露出了一抹阴狠的笑容。
他决定,要好好利用倭寇这个问题,来巩固自己的权势,将那些反对自己的人,统统踩在脚下!
“来人!”胡惟庸对著门外大喊一声。
“老爷,您有何吩咐?”一个管家模样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躬身问道。
“你去,给我查!查清楚,最近京城里,有哪些官员,在暗中弹劾我!”胡惟庸眼中寒光闪烁,语气森然地说道。
管家心中一凛,他知道,老爷这是要动真格的了。
“是,老爷,小的这就去办!”管家不敢怠慢,连忙躬身退下。
……
翌日清晨,金銮殿上,百官朝拜,一片肃穆。
倭寇使者九条政孝再次跪伏于大殿中央,声泪俱下地向朱元璋哭诉倭寇的“悲惨遭遇”,并表示愿意每年向大明进贡白银十万两,绢帛万匹,以求天朝上国退兵。
“皇上,我等远渡重洋,不远万里前来朝贡,只求皇上开恩,放过我倭寇百姓一条生路啊!”
九条政孝说完,还故意重重地磕了几个响头,额头都磕出血了,看上去倒是情真意切。
文官们纷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