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鲁荒王:家父明太祖 第255节

  她是元末名将扩廓帖木儿,也就是王保保的亲妹妹,倚天屠龙记中赵敏的原型。

  朱元璋当初为了招降王保保,这才命秦王朱樉娶了观音奴为正妃。

  如今,王保保早已身死,观音奴自然也没了当初的作用。

  但作为汉蒙一家亲的“形象工程”,还是会影响到很多蒙古人的。

  然而。

  如今秦王朱樉却宠信起了卫国公邓愈的女儿邓氏,将观音奴关在冷门别院中,每日里用残破的餐具随便装些冷餐剩食虐待于她。

  如此一来,各处蒙人见到如此情景,难免心中不快。

  更为过分的是,朱樉如今还跟着邓氏一起在藩地中为非作歹!

  他们以折磨宫女太监为乐趣,在府邸滥用私刑,折磨人的方法数不胜数!

  譬如,将宫人埋在雪里活活冻死、绑在树上饿死、用火烧死,看着不顺眼就割掉舌头!

  同时,朱樉还担心自己的事情败落,杀了不少人灭口。

  若不是锦衣卫隐匿得够深,只怕也遭了朱樉的毒手!

  朱标越看,越是触目惊心!

  二弟

  实在是太过分了!

  现在看来,自己当初包庇他,倒好像是害了他一般!

  朱标忍不住叹息一声,道:“父皇!儿臣知罪了!是儿臣对二弟放纵过甚,这才害他变得如此.残暴不仁!”

  朱元璋哼了一声,道:“老二若只是残暴不仁,咱倒也认了!”

  说着。

  朱元璋有些自嘲地笑笑。

  “咱的儿子,残暴不仁的还少吗?老三、老五、老七!这些孩子又有哪一个是省油的灯?

  可是,老二最可恨的地方是,他不该如此祸害西番!

  那西番十八族,也是朝廷未来经略西北的重中之重,现在倒好!

  全被老二给得罪了!”

  朱标听到朱元璋的话。

  继续看起了奏章。

  所谓西番十八族,就是生活在甘肃、青海、陕西等地的吐蕃部落。

  奏章中,锦衣卫提到,朱樉带兵平定了西番十八族的叛乱。

  并将此事上报了朝廷,老朱为此还奖赏了他。

  然而,得了皇帝奖赏的秦王,瞬间变了脸,在西番各处嚣张地将俘虏中的美女掳走,即便是孕妇也不能幸免。

  此外,他还将150名七八岁的女童带走,阉割了上百位男童,害死了很多孩子。

  这一下子,大明跟西番十八族之间的仇恨就解不开了。

  接下来,老朱经略大西北的事情,也变得愈发艰难!

  朱元璋闭目思索良久,问朱标道:“太子,你说该如何处置老二?”

  朱标苦笑一声,道:“如此看,父皇须得申饬一下他了!”

  朱元璋皱眉道:“只是申饬?”

  朱标想了想,道:“侧妃邓氏有罪!”

  朱元璋点点头,道:“邓氏.赐死吧!如此不贤不孝的儿媳妇,咱不稀罕!”

  说着。

  朱元璋还哼了一声,道:“邓愈教女无方,罚俸一年!”

  朱标苦笑一声。

  “这也是应当的。”

  朱元璋叹口气,道:“对老二咱会狠狠骂他一顿!若是再不知悔改,就押回应天圈禁反省吧!哼!”

  说完。

  朱元璋有些烦躁地看着桌案上的奏章。

  “儿子多了又有什么好的!没一个让咱省心的!太子,你可要教育好你那几个孩子!否则未来便是封到了各处就藩,也是为祸天下!气死人!”

  朱标苦笑一声。

  老朱抱怨过后,无奈地又翻出了一封奏章,看了起来。

  越看,越是神色严肃。

  忽然又是一阵愤怒。

  “老十这个小子!做事情也太操切了!改革大计,千头万绪!他就这么忍不得?非要只争朝夕?”

  朱标愣了愣,忍不住摇摇头。

  今天也是邪门了,怎么各处奏章都是说自己这些弟弟的?

  他轻声问道:“父皇,十弟怎么了?”

第153章 呵!人情在国公面前不值一提!

  朱元璋听到朱标的问话,哼了一声,道:“干什么了?老十在他的藩地开始清丈土地,公开说要推行摊丁入亩!”

  朱标闻言顿时一惊!

  有些难以置信道:“这么急?”

  对于摊丁入亩的实施难度,朱标十分清楚。

  所有的道理,朱檀都曾亲自讲给老朱和他听。

  既要实行货币改制,又要改革税收制度,还要面对朝野上下权贵的反对。

  其中面临的压力和困难可想而知。

  老朱和朱标听到后来,甚至都快实施摊丁入亩的念头了。

  总之如今的天下也很安定,国家日渐繁荣,为什么一定要折腾呢?

  朱元璋发愁道:“古来爱折腾的主政者,王莽也好,王安石也罢,哪个不是弄的天下大乱,民间沸反盈天?

  没想到,老十也跟这些人学,刚刚回到藩地就开始折腾了!

  先是改军制,现在又是税制!再改,是不是还要改官制?

  干脆把皇帝也改没好了!”

  朱标听罢,不禁骇然失笑。

  他知道。

  父皇这又是生气,在发牢骚呢。

  果然,接下来。

  朱元璋继续皱眉道:“这个小子!真是一刻也闲不住!这税制、钱制,岂是那么容易改的?

  哼!咱还指望他将兖州、青州像长芦盐场那般,经营的好一些!

  现在看来,他不搞得民怨沸腾、天下大乱,便是好的了!”

  朱标笑笑。

  只得跟着朱元璋的话风,道:“改革之事,千头万绪,如今的大明连他所说的第一步,币制都没有稳定,这又如何好开启改制呢?十弟确实有些操切了。”

  朱元璋听到币制两个字。

  表情有些狼狈。

  洪武朝的币制确立,是他亲自主持开展的。

  洪武元年,他命工部宝源局及各省宝泉局铸行“洪武通宝”。

  洪武通宝钱制沿续元末朱元璋所铸“大中通宝”的形制,分为五等,规定小平钱,每文重一钱,折二钱重二钱,当三钱重三钱,当五钱重五钱,当十钱重一两。

  洪武通宝钱币铸造精美,使用方便,极受民间欢迎。

  但很快,老朱就发现了问题。

  那就是大明的铜太少,随着大明经济的恢复,对铜钱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洪武通宝快不够用了!

  更可恨的是因为大明铜钱含铜量较高,甚至在海外,这种铜钱里面的铜的价值,比钱币本身的价值还要高,这就导致不法商人会偷偷收走这些铜钱,转而运到海外贩卖!

  如此一来,市面上的铜钱就更少了。

  到了洪武八年,朱元璋终于下定决心,改革币制,学习元朝,换铜钱为宝钞!

  当大明宝钞真正开始发行之后,他才知道元朝皇帝有多爽!

  不值钱的纸,随便印一下就变成了能花的钱,这种感觉跟白捡的差不多!

  对外打仗要用钱?

  印!

  赈济灾民要用钱?

  印!

  修建宫殿要用钱?

  印!

  所谓印钱一时爽,一直印钱一直爽,无限量化宽松的后果就是大明朝的宝钞贬值速度远超元朝!

  从洪武八年到洪武十八年,短短十年功夫,宝钞价值只有它表面币值的四分之一了。

  原本朱元璋想着为了尽快推行大明宝钞,所以严禁民间使用金银交易,同时还停止了洪武通宝的铸造。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宝钞大贬值,导致民间交易混乱,缺乏货币。

  无奈之下,朱元璋在洪武十年又再度重新铸造了一批洪武通宝。

  之后洪武通宝就在铸铸停停中,纠结拧巴着和大明宝钞一起勉强维持着整个大明朝的经济运转。

  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这种货币早晚是要变成废纸一张的。

  可是,现在让老朱放弃大明宝钞,他又迟迟下不了决心。

  毕竟,无上限的财政开支,实在是太爽了!

  更何况,随着朱檀给了朝廷上千万两白银,导致朝廷开支又有了白银作为依仗,信用也就提升了不少,相对应的,就稳定了大明宝钞的币值。

  此时大明宝钞贬值速度变慢,也让朱元璋十分满意,更加不愿意改革币制了。

首节 上一节 255/3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