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里的大明朝 第30节

  要是以前,朱元璋肯定不会把唱曲的拿来举例,但是,海军那边就看重唱曲的,能给他赚钱,这让他对唱曲的这些也重视了起来。

  朱标听到他父皇的话,便知道他自己想得有点简单了,就在那认真听着。

  “要是从大的方面来说,以后朝廷就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征召民夫,这些额外的支出从哪里来?按照海军的说法,这钱不能向普通百姓加征,是要扩大商人的规模,向商人征税,就能不伤农事而得额外钱,并且还能对农事有带动的好处。”

  “不止如此,科学技术要求全民都学,这又要求我们现有的读书识字法也要变动,先让一部分人学懂了再派往全国教书。而这些又不能只止步县城。爹也认真想过,政令只到县级是不行的,毕竟只要太平年代,人口增长不说达到海军那个时候,可比如今多几倍却是很可能的。这些多出来的人中,应该有很大一部分在县以下……”

  朱标听出来了,他父皇如今在考虑的,可不止是眼前如何,而是有考虑以后会有什么情况。如果按照朱海军所说的话,那他父皇该是听劝,有长进了。

  朱元璋说了好多,最后,他对朱标说道:“爹考虑过,多收富人的钱,抑制以后的土地兼并,这税收之策也是要改的。爹准备按照粮田多少来逐步提高征税,即粮田越多,征税就越高,而不是按照每亩征收多少税的方式。至于具体怎么征收,还要分南北不同,爹还在考虑中。”

  “但是这个国策一旦实施,必然会引发那些有更多粮田的人反对,而这些人是什么人,你应该心里有数。所以,爹要找合适的机会来做这些事情。”

  朱标听得大为佩服,他是有想到其中的一二点,但是绝对没有像他父皇一样想到那么多。估计也只有父皇这么英明神武,才会想到那么多,才能通盘考虑了!

  想着这个,他便真心诚意地说道:“父皇之高瞻远瞩,儿臣实在是佩服之极!”

  朱元璋教导了儿子一番,便没再继续往下说了,拿过朱标写完的对话奏章先了解起这次的对话内容。

第75章 冲击

  看了一会之后,朱元璋不由得眉头一皱,然后抬头问朱标道:“那么多宫里吃的,海军就只看上了三样而已?”

  虽然他不注重吃喝,但是毕竟是皇宫里的吃喝,自有一套章程,比起民间肯定是要好的。

  结果朱海军竟然只挑了三样而已,这让他有点没想到。

  数量之少,也让朱元璋有一种说不上危机的危机感。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大明朝是非常需要朱海军的,可要是朱海军不怎么需要大明朝的话,哪怕他已经在尽量拉拢朱海军,但没有共同利益作为基础,是有可能经不起时间考验的。

  朱标听到他父皇的话,便马上回答道:“儿臣大概知道海军贤弟那边是需要什么样的美食,大概是……”

  总体来说,朱海军就不需要那种要花大功夫在摆设方面,也就是好看;也不需要食材非常贵重拼凑而成的美食之类。

  朱元璋在听朱标说了之后,当即要求道:“拟旨,三日后,由你主持,京师举办一次美食比试,就按海军的要求公布。你回头等对话开始时间亲自向海军介绍,他选中什么便是什么。而后,再发一道旨意给全国各州府,要求地方都推选美食,到京师参加比试。有被选中的地方主官,吏部考核加一等。”

  朱标听到这个吩咐,很是有点吃惊。

  京师的美食比试,甚至说要举办全国美食比试,都没什么,毕竟之前在海军那边就说过此事。让他震惊的是,他父皇竟然把这个算到地方官的考核之中去了。

  要知道,之前他父皇对地方官的考核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一切和地方民生无关,或者说和农事无关的,都不看重。

  他就知道吏部曾把擅长买卖,运货之类的地方官评为优等,结果他父皇提出了严厉批评,打了回去要求重新评的。

  可如今,就是举办美食比试而已,竟然要给地方官考评加一等,真的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不过朱标仔细想想,却也不奇怪了,这是他父皇重视海军贤弟的意思,而他自己,也是这个意思。

  这么想着,他便立刻答应一声,马上着手此事。

  夜幕降临,夜鸟归巢,人也是差不多,忙碌了一天之后,各回各家,锦衣卫指挥使毛骧,也不例外。

  不过,让他有点闹心的是,他刚回到自己府上,夫人就来找他诉苦了:“夫君,你倒是想想办法啊,伱看,府里都存了这么多大明宝钞,你快想着法子换了吧!”

  毛骧看看他夫人让丫鬟摆在他面前那托盘上的厚厚一迭大明宝钞,还都是面值大的,估摸着不少钱,心中有点无奈地说道:”我有什么办法,陛下规定不能换金银铜钱!府里的花销,你就先用大明宝钞好了!“

  他是朱元璋的心腹,自然知道朱元璋对大明宝钞非常看重。因此,让他在大明宝钞这边去坏朱元璋的规矩,那是因小失大,绝不可能去干的。贬值就贬值一点,损失也不会多大。

  可谁知,他夫人听到他的话,有点气恼地问他道:”这大明宝钞就要成废纸了,还能怎么用?这么多钱,就白白没了?”

  毛骧听了,有点不满地说道:“一贯大明宝钞不是还值个八百多文么,大惊小怪干什么,就这样吧!”

  “那是昨天之前的事了,今日一贯大明宝钞就只值七百文了。“

  毛骧一听,顿时吃了一惊道:“怎么跌这么多?”

  一贯大明宝钞又少了一百文,这是跌得真有点多了。

  他夫人听到这话,马上补充道:“破旧的宝钞更不值钱,勉强还值个五百文!“

  “什么?“毛骧一听,顿时非常意外,“这是怎么回事,仔细说来!”

  他是锦衣卫指挥使,是替皇帝刺探消息的。除了文官武将那边之外,民间的事情也是要关注的。因此,对于大明宝钞的价值,他大概是有数的。

  但是,他万万没想到,这大明宝钞怎么突然一下跌了那么多。职业的敏感,让他立刻开始深究这个事情。因为他明白,这里面必定是有事发生。

  他夫人听了,便把听到的消息说给他听,大概就是外面有传言,大明宝钞很快又要贬值,朝廷甚至有可能不收破旧大明宝钞了。很多人都在抛大明宝钞,赶紧花出去。至于更细的细节,她就不知道了。

  毛骧听得眉头一皱,想了一下之后站起来便走。

  这几天他一直在安排锦衣卫密探潜伏到邻国去的事情,但这种事情前所未有,他也没有经验,因此很花费他的精力。

  但是此时,他却敏感到,这大明宝钞的事情中必然有事。他怕皇帝知晓后会问他,因此,必须尽快回衙门去安排打探这个事情。

  另外一条街上的郭府中,主人为户部侍郎郭桓,看到远比毛府那边还要多的大明宝钞,却是一脸高兴。

  听完了有关大明宝钞的禀告汇总消息之后,他还不满足,当即叫了管家道:“立刻派人,分赴各地去收购破旧大明宝钞,这是最赚钱的了,动作要快,回头重重有赏!”

  破旧宝钞换新的宝钞不用额外多花一文钱,另外朝廷所有收支都能用大明宝钞,就更是能让大明宝钞回归额定面值,这么一来一去,绝对是能大赚一笔的。

  管家听了,有点为难地说道:“老爷,京师这边用粮食换宝钞是很方便,但是京师之外,就只有几处地方才有粮店啊!”

  郭桓听了,想了一下说道:“待老爷我写几封书信,你派人过去便有了!”

  大家原本就在一起发财,这次带他们一起发一笔横财,对合作也是有好处的。

  有钱一起赚,有事一起扛,法不责众不是!

  这一夜,普通老百姓还好,因为他们手中就没有多少大明宝钞,但是对于手中有不少大明宝钞的那些,却是有人担心有人欢喜。

  第二天一早,可不只郭桓想到京师以外,发财的心思,京师中的其他人,也有不少都派快马离开了京师。

  而此时的朱元璋,还不知道这个消息,正准备和儿子一起和朱海军对话。

第76章 一些基础

  然而,还没等朱元璋出发呢,这一大早的,工部尚书就前来求见了。

  朱元璋一听内侍禀告,就知道工部尚书过来肯定是为了水泥和玻璃的事情。这个事情,他也关心,便先接见了工部尚书。

  朱元璋果然没猜错,工部尚书前来求见,实在是压力太大了。

  朱元璋给他交代了,这是国之重器,要他尽快按照那份资料做出来。因此,工部尚书不敢有一点怠慢,立刻抽调京师中最熟练的工匠开始做事。

  然而,就算是最熟练的工匠,面对来自朱海军的这份资料时,也是为难了。

  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古今表述,常识的不同而引发。

  又因为所谓的熟练工匠,大部分也只是手艺比较好,能把学到的手艺做得不错。可他们未必就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就不错。

  面对朱海军的资料,他们感觉说法奇怪的内容,比如说耐火砖,酸碱度的区别等等,他们可能可以根据经验来尝试,说不定能和他们的认知结合起来。可偏偏朱元璋交代了,这是国之重器,这么高的评语下,加上朱元璋的眼睛里容不得沙子,工匠们可不敢随便尝试,甚至连发表看法都不敢,就等上官决断。

  可是工部尚书都没实际经验,也没后世的常识基础,就更是无法确认了。

  好在朱元璋也交代过,遇到难题要上奏。工部尚书在水泥制造上坚持了几天之后,又得到玻璃配方,他就扛不住,终于跑来朱元璋这边上奏了。

  之前朱标和朱元璋拿到朱海军的玻璃水泥制造方法,他们虽然看过,哪怕他们不明白,却觉得工匠肯定知道。

  因此,当朱元璋听到工部尚书战战兢兢地说明了来意之后,还是意外了一下。

  他的眼里虽然容不得沙子,但却是英明神武的皇帝,并没有因此责罚工部尚书,而是想了一会之后,便带着工部尚书收集的问题赶去朱标那边了。

  等朱元璋赶到的时候,这边已经对话了不少时间。朱标让人表演完,还给朱海军说了美食比试的事情。

  朱海军看到朱元璋匆匆赶来,便先表示了感谢。集大明全国之力,针对性的收集美食配方,不管怎么样,总有一些能用的,这让他对未来的那个赚钱计划更是充满了信心。

  朱元璋和朱海军客套了几句话之后,基于对话时间有限,便立刻抛出了工部尚书给出的问题。

  朱海军听了,有些问题他能回答,但是有些问题,他也没法回答。

  因为他就没做过水泥玻璃制造,方法都是网上搜来的,虽然是尽可能详细了,但是依旧是没经验的。对于明朝工匠的那些问题,没法联系实际一下就知道这些问题其实是这么回事?

  虽然不知道,朱海军却也不慌,当即对朱元璋实话实说道:“剩下的这些问题,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等我先去搞清楚了,下次再答复。”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又补充说道:“我感觉有一部分是古今标准不同,度量不同,说法不同引发的。这一点,其实我从那些美食配方的做法上也有感受……”

  说着,他还举了个例子。

  美食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说法,就是火候。对于古代人来说,那完全是凭师傅的经验来掌控这个火候了。但是在现代,这是可以通过温控来准确实现。

  玻璃水泥的制造上,也同样存在火候的说法,但是现代都说是多少度温度之类,根本不同。

  朱海军在举了例子之后再说道:“我在想,或许我先整理一下度量标准。还有,对我们这边来说是常识,但是对明朝那边还是没听说过不能理解的说法也都整理下,衡量的标准也统一起来,这样方便以后给明朝这边更多资料的时候能理解。你看怎么样?”

  朱元璋听了,并没有犹豫,反而很赞成明朝那边的标准和朱海军这边统一起来。

  说完这些,这次的对话就基本上结束了。

  于是,朱海军这边,立刻着手开始给明朝那边补基础常识,包括回答那些工匠的问题。

  有些是能在网上搜到的,有些则要去比较专业的论坛上求教,甚至还有小部分问题得去悬赏网站上悬赏。

  好在互联网时代,求教的手段多样,解决问题不算难。

  等到中午时分,朱海军正在忙着呢,就收到了他妈的电话:“军军,你爸说你的配方像模像样的,做法都很详细,伱是哪里弄来的?”

  对于这个问题,朱海军其实有准备过,因此马上就回答道:“妈,你知道ai,osra么?就是人工智能,可以用电脑模拟人的。我自己也写了个小程序,用穷举法匹配模拟,加上冒泡,折半等算法计算,最后得到了这几个配方,应该是适合江浙不吃辣的人的口味。你和爸好好试试,要做出好吃的。我打算在网上销售卖钱,会很赚的!”

  “军军,你说这些,我和你爸也听不懂,你可不要蒙你爸妈?你爸说了,按你这么做,可是要花不少心思和时间的。”

  听不懂就对了,朱海军心中回答一句,然后马上道:“妈,我的话不要随便说出去啊。我只是个小程序员瞎搞的。要是这种做法得到的美食配方真有用,那些有钱的公司肯定请人模拟,回头我就竞争不过别人的。所以别人要问起,就说是祖传下来的,再不济,就说你们俩琢磨出来的。知道不?”

  “知道了,知道了!”

  “妈,你和爸一定要重视,这是我费尽心思想出来的赚钱法子,你们要不上心的,以后就别催我结婚,打一辈子光棍得了!”

  “……你这孩子,看你说得,爸妈会不操心么?对了,你那对象叫什么名字,人长得怎么样,孝顺么……”

  朱海军一听,果断开遁:“……啊,什么,好,好。妈,有人叫我,我先挂了啊!挂了!”

  挂了电话之后,朱海军也是无奈了下,虽然不想骗父母,但是不来这一招,他们未必会上心。

  等以后按配方试验出来了再问女朋友,只能说分手了。

第77章 引出了血案

  朱海军他爸就站在边上听,见儿子挂断了电话,便果断说道:“这小子怕是在骗我们,就他那嘴笨得和猪一样,能这么快有对象?”

  朱海军他妈一听,顿时不乐意了,转头看向他道:“你平时不也是嘴笨,当年谈恋爱的时候咋就那么能说了?”

  朱海军他爸听了,顿时无言以对,便转移话题道:“行吧,就按这个配方做做看,如果确实好吃,我们自己店里也能卖,反正不可能指望海军能在网上卖!”

  听到这话,海军他妈没帮他说话了,反而点头说道:“我们海军当初高考志愿都是选电脑,自己都知道不是搞销售的料,我是他妈,这个可不说瞎话!网上就不指望了,自己店里能卖,多少也能多赚点!”

  两口子达成了一致意见,便开始商量怎么按配方试试看了。

  ………………

  朱海军这边,在接下来的几次和明朝朱标的对话,都用来打知识传授的基础,包括度量衡和常见说法的统一。那些工匠的问题,也一个个给予了解决。

  不管是朱标,还是朱元璋,对于朱海军这边也随着解决问题的进度而变得更为好奇和佩服起来。

  因为他们都知道,朱海军其实不是水泥和玻璃方面的匠人,但是他解决那些工匠问题的能力却很强,很有那种水泥和玻璃方面的匠人宗师的感觉:有问必答,有答必能解决问题!

  等到第二天傍晚时分的对话时,在水泥和玻璃制造方面的问题,基本上就解决得差不多,就等窑子建好试生产了。

  朱元璋的心情变得非常好,当即又向朱海军表达了感谢,随后有点感慨地说道:“叔也是看出来了,那些工匠中能识字的,对于你的说法能更快接受。由此看来,识字的普及,真得是非常有必要!”

  说到这里,他想起一事,便又问朱海军道:“你那边是都只有简体字了?”

首节 上一节 30/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