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天子刘协,添加好友就变强 第281节

  周不疑小小年纪便待人彬彬有礼,刘协对他的第一印象不错。

  刘协对他问道:

  “周不疑,你刚刚说世上没有天理,是什么意思?

  为何你如此年幼,会生出这样的感慨?”

  周不疑对刘协拜道:

  “学生不敢隐瞒刘师,事情是这样的。

  在许都书院,寒门、百姓与世家子弟等级分明,一直被世家子弟所看不起。

  这样也就罢了,还会有一些世家子弟仰仗着自己的身份,肆意欺凌寒门与百姓家的孩子。

  吾舍友张茂,便是长期被司马进、司马通、司马敏三人欺辱。

  他们不仅会辱骂张茂,有时还会拳脚相加,而张茂一直都是逆来顺受。

  数日前,司马进三人强行将张茂带出书院,张茂便一直没有回来。

  我怀疑张茂已经遇害了。

  张茂被三人所害,可司马进三人却可以大摇大摆的在书院上学。

  这世上岂有天理在?!”

  张茂的名字,刘协没有听说过。

  倒是司马进、司马通、司马敏三人,刘协上一世有所耳闻。

  京兆尹司马防有八个儿子,老大司马朗,字伯达。

  老二司马懿,字仲达。

  老三司马孚,字叔达。老四司马馗,字季达。老五司马恂,字显达。

  而司马进、司马通、司马敏三人,则是司马防最小的三个儿子。

  司马进字惠达,在刘协上一世为曹魏中郎。

  司马通字雅达,曹魏安城亭侯。

  司马敏字幼达,曹魏安平亭侯。

  可以说司马氏一门八子,尽皆封侯拜相,荣宠至极,被世人称为司马八达。

  不过眼前这司马八达的后三达,明显还未成长起来,还是几个在书院中胡作非为的少年。

  刘协对周不疑说道: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此乃天经地义之事。

  如果张茂当真为司马进几人所杀,司马进三人理当为张茂抵命。

  不疑为何要说世上没有天理?”

  “没用的。”

  周不疑摇头道:

  “司马进他们他们说得对,大汉律法有规定,幼弱有罪不加刑焉。

  就算是他们杀了张茂,大汉律法也无法判罚。”

  刘协说道:

  “既然大汉律法这般规定,那么律法便自有其道理。

  不疑为何如此义愤填膺?”

  周不疑正色道:

  “所谓法律,乃是由古人经验编制而成,用来约束今人。

  可古人的经验,并不完全是正确的。”

第284章 人之初,性本智

  刘协闻言不由心生赞赏,周不疑小小年纪就有自己的看法,不拘泥于世俗礼教,不愧是有着神童之称的天才。

  刘协存着考教周不疑的心思,继续说道:

  “古人经验,亦是圣人之言。

  难道不疑觉得圣人规定的礼法错了吗?”

  周不疑丝毫不怯场,侃侃而谈道:

  “大汉的礼法,之所以不对年幼孩童施以刑法,是根据孟子人性本善的学说来制定的。

  孟子有云:人皆有善心,而后乃成恶。

  恶者,非人之初也,习于其中耳。

  这也是儒家的核心观点之一。

  我大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此以儒治法,因先贤之言而赦老幼。”

  刘协微笑道:

  “这样有什么不对吗?

  孟子乃是儒家亚圣,他强调人之初、性本善。

  每个人都生来具有仁爱之心,只有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才能影响人的本性,使人产生恶念。

  因此我们大汉的律法就是要给犯错的年轻人一个机会,把他们从歧途引上正路。”

  “虽然孟子为儒家亚圣,可他所言并非绝对。”

  周不疑朗声道:

  “人之善恶,实非一家之言所能说清。

  荀子云:人生而有恶疾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色焉。

  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

  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纷乱理而归于暴。

  与孟子同为儒家圣贤,荀子的观点便是人之初,性本恶。

  只有通过不断的教化,以法理约束,才能将人引上正途。”

  圣贤之言,周不疑信手拈来,刘协心中暗暗赞叹。

  他继续道:

  “那不疑以为,人的本性究竟是善还是恶?

  我大汉律法规定不可追究幼童的责任,究竟是对还是不对?”

  周不疑对刘协答道:

  “不论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都太绝对了。

  人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东西。

  人有向善之心,也有作恶之念,其关键在于人心。

  学生认为,人之初,性本智。

  人之所以为人,有区别于动物,就是人有思想,会思考。

  不论善恶,都是由智来驱动。

  趋善避恶并不是人的本相,趋利避害才是。”

  “自古以来,年少而犯下弥天大罪之人不在少数。

  这样的事情之所以屡屡发生,就是因为作恶的代价太小。

  年幼而杀人者,不加罪焉。

  这道律法,就如同作恶者的一道免死金牌。

  虐杀他人,自己却不会受到任何惩罚。

  这样的规定,对于作恶者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

  他们自然可以肆意妄为。

  不疑以为,让作恶者受到应有的惩罚,才是大汉律法存在的意义。

  唯有惩罚罪人,才能震慑人心,才能真正使更多有作恶想法的少年迷途知返。

  此乃不疑拙见,让刘师见笑了。”

  “好!

  精彩!”

  刘协抚掌大笑,周不疑之言,让刘协闻之酣畅淋漓,实在太精彩了!

  人之初,性本智!

  周不疑的看法,与刘协不谋而合。

  “不疑所言甚是,对于残害他人的恶徒,大汉律法必须严惩!

  否则何谈律法的威严?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杀人者人恒杀之,又岂能因为他们的年龄不够,就让他们逍遥法外?”

  听了刘协的话,周不疑热血上涌,仿佛找到了知音。

  “刘师知我!”

  周不疑双目闪过一道神采,旋即眼神便暗淡下来。

  “刘师与吾知晓这个道理又有何用?

  天下人并不知晓此理,大汉的主政之人亦不认可此理。

  司马进三人又是出自大族,最后还是无法对他们定罪。”

  “不疑这便说差了。”

  刘协笑道:

  “法,绝不会向不法让步。

  否则要大汉律法何用?

  只要不疑能找到司马进三人残害张茂的证据,吾可以保证,必将几人绳之以法!”

  听到刘协之言,周不疑的眼神又重新明亮了起来。

首节 上一节 281/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