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辩,三兴汉室 第95节

  刘辩会意,道:“那让你昭姬阿姊教你好不好?”

  刘寿开心道:“好啊,好啊,不过阿兄说错了,不是阿姊,是阿嫂……”

  刘寿是这场家宴中最活泼的人了,让这场刘辩临时举办的家宴气氛不至于太严肃冷清。

  不过刘辩也没有像宪帝那般试图弥补婆媳关系,去做无用功,董太后和何太后基本互相不搭理。

  次日,刘辩封了他的第三个贵人董贵人。

  对此,皇宫内外没有多少议论,三个贵人在规制之内,是刘辩的全部妃嫔了。对于传统的士大夫来说,他们希望皇帝早有子嗣。

  宗正刘焉为此专门上书,主动询问是否要在民间选采女充实掖庭。

  现阶段还没人提及立后相关之事。

  在皇后的人选上,刘辩不得不考虑到一个问题,他还需要扶持另一个外戚吗?

  蔡邕家族中人不显,出过中常侍和三公的南阳唐氏却不同。

  ……

  “卿是如何想的?引宦官子弟入校事部?”

  刘辩思来想去,觉得大概是贾诩想要耍滑头,今天引入宦官子弟,明天岂不是要公然引入宦官了?

  可贾诩是知道他在校事部组建之初曾许诺不以宦官为校事校尉的。

  刘辩虽猜不到贾诩的谋划,却知道不能让贾诩躲避责任。

  贾诩拜道:“陛下,臣无能,校事初立,招揽不到贤才,屡屡受挫……”

  刘辩立刻安抚道:“卿不必急于一时,现在已经做得很好了。”

  贾诩忍不住腹诽,说来简单,万一有事时校事派不上用场,他能豁免吗?

  “卿想用宦官子弟,并非不行。”

  “只是其中良莠不齐,卿要用心选择,毕竟,卿可是他们的举主啊!”

  宦官子弟中有能力早就被中常侍小黄门们托关系送去做官了,留下的……

  贾诩原本正要拜谢,听到后话一阵干咳,咳完后拜道:“臣君前失仪,还请治罪。”

  刘辩摆摆手:“不过些许不值一提的小节而已,我对卿的期望还是大义啊!”

  又画饼道:“朕能信重的人不多,卿之大才,将来必有大用之时!”

  不过贾诩信不信,他是信的。

  刘辩补充说:“贤才不止雒阳才有,郡县乡里的小吏,各地的游侠,都是可以招揽的。”

  游侠倒也罢了,小吏若非刘辩开口,贾诩是绝不敢招募的。

  但小吏,尤其是没有背景,经年得不到升迁的小吏,的确是最好的骨干!

  贾诩的问题解决了,却也没解决。

  他叹息着前来,叹息着离开。

  贾诩一直想不通,陛下怎么就看中由他来干这件事了呢。

  难不成是他曾经破获王芬谋反案的时候表现得过于优异了?

  贾诩再度叹了口气,虽然破此案的功劳让他一飞冲天当了侍中,但如能重选一次,他一定不出头!

  如果刘辩知道贾诩所想,可能会笑着回答他——因为伱贾文和有能力,擅长明哲保身,懂得进退,由你一手搭建的情报系统不会噬主。

  ……

  三月,兖州陈留国,太中大夫、侍御史田丰带着诏令出现在这里。

  田丰本可以待在雒阳,但他主动请求巡查一州,刘辩没有不允许的理由。

  校事所派随行之人中包含了牵招,为校事此行副贰,毕竟他的年纪资历在这了,此等大事独领一队还是有些勉强。

  田丰牵招二人都是冀州人,家乡为邻郡,有不少共同语言。

  这一路接触,田丰对牵招的生平经历都了解的差不多了。

  对于眼前这个满怀理想的青年,田丰颇有好感,等到了陈留国时,他已经近乎把牵招当作子侄看待了。

  田丰一行才到兖州,早已听闻消息的兖州刺史刘岱派了别驾从事王彧前来迎接。

171.第170章 治与不治

  171.

  当初田丰在荆州的丰功伟绩如今谁人不知。

  尤其是那些本州的豪强们,听到消息后第一时间疏散了供养的门客游侠。

  某些家中建筑修建过高的,也急忙拆毁。

  刘岱为宗室,原为侍中,去年被拜为刺史。

  他派王彧来,自然是希望能先把田丰迎到州治所在。

  兖州州治在山阳郡昌邑县,位于兖州东南侧,可田丰自西而来,当然不打算越过西边的三个郡直去山阳。

  “田公或许不知,山阳郡监察乃是田公的故人,信人也,平日里常夸赞田公的品德。如今他正与刘使君一同等着与田公相会呢!”

  田丰其实知道王彧说的是谁,他来兖州,怎么会不先了解一下朝廷任命的官员呢!

  山阳郡监察从事正是原本的代行荆州刺史事的诸葛玄。

  田丰对于诸葛玄印象颇深,当初在他活着归来前率先控制了华容贝氏。后来清查宗贼,诸葛玄出力不少,也算是熟人了。

  有功有过,诸葛玄虽没能真的成为荆州刺史,却还是获得了提拔。

  田丰道:“故人自有再见之时,烦请王别驾告诉刘使君,他日抵达昌邑,必拜访之。”

  故人不足以改变他的意愿。

  说完,他看向了来自校事的一行人,双方虽同行却并非他的部下。

  其为首者李锴据说在雒阳县当了二十多年的斗食小吏,不得提拔。他进了校事部没几天就被派了出来,数日间从一个不入百石的斗食吏一跃成为了比六百石的军候。

  就田丰所听闻的,这样的情况不是孤例。

  王彧也知道这些人原本就是关羽的部下,他见田丰的表现,很快反应过来,适时地邀请道:“诸公此来欲清各郡国吏治吗?私以为诸公可至山阳与使君一会,届时由使君遣部郡国刺史随行,可事半功倍。”

  李锴很机敏,拱手道:“出发前,校尉曾吩咐过,吾等当以田公行事为先。”

  王彧惋惜却不意外。他乃是务实之人,身为别驾,与同属州刺史的诸葛玄同在昌邑县,双方颇多交流。

  来之前他就从诸葛玄口中打听到了田丰的刚直性格,早有准备。

  “诸公既要巡查郡国,彧身为刺史别驾,岂能置身事外?请允许彧与诸公同行,彧对本州各地颇为熟悉,愿为一向导。”

  对此,田丰没有拒绝。

  这样,双方合成一行,往郡治陈留县去。

  因天子之弟被封为陈留王,虽未就国,但陈留郡已经变成了陈留国,太守也变成了国相。

  陈留相应劭曾在何苗为车骑将军时做过府掾,后外任县令,因治理有功升为二千石。

  田丰并不全走大路、直路,时而会派人沿小路进乡里询问,偶尔还会亲自前往。

  校事所属亦然。

  对于他们最关注的皇帝免除三年口赋的诏书有没有真的让百姓咸知,他们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他们问过的百姓,没有不知道的。

  王彧时刻跟着田丰,向他介绍各地的风土人情,一路上越走越自信。

  就这样,一连数日,眼看着就要到陈留县了,田丰忽然改了方向,往北方的东郡去了。

  田丰的行程很慢,陈留相早该知道田丰的到来的。

  王彧听到田丰的决定,首个念头便是以为是田丰责怪应劭没有亲来迎接他,心有不满。

  他到田丰面前为应劭辩解道:“应仲远之家学于律法颇有见解,早前他听闻天子要重修律法,便意欲归纳其家学,上书天子。”

  “田公放心,应仲远心中是有大义之人,绝不会为此耽误正事。”

  田丰见王彧这般着急,解释道:“我并未怪罪,这一路走来,看到百姓的境况,我便知道不用再往前走了。”

  王彧这才对着田丰拱手一拜放下心来:“乃是下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还望恕罪。”

  “无碍!”田丰当然不会在乎这些。

  在去东郡的路上,王彧忽然意识到,校事所属少了几个人。

  尤其是那个田丰很关注的青年也消失了,看着就很精干。

  他明智的将之记在了心里,没有多问。

  只是在路过下一个县城时,将消息传给了刘岱。

  期间,他不忘借着诸葛玄跟田丰套近乎。

  “诸葛君当真是有德之人,他的兄长诸葛珪原本在泰山郡当郡丞,可惜去岁因病去世。诸葛君就将他兄长的年幼的子女全都接到身边教养。”

  “其兄之长子在家中奉养母亲,据说也是贤才,但要我说,最聪慧的当属次子诸葛亮。”

  “诸葛亮年不足十岁,却通经典。我听说啊,河内郡有个司马朗,十二岁为童子郎。他没见过他,但我觉得诸葛亮当能过之。”

  神童的话题倒是让田丰来了兴趣:“日后到山阳郡,定要见上一见。”

  抵达东郡之后,王彧发现校事所属又在不知不觉间少了几个人。

  他亦如此前故事。

  与田丰说的话多了,王彧又换了一个话题:“东郡之中,皆以陈公台为贤,我却知有一人毫不逊色,程仲德是也!我听说他被举荐入京,不知如今近况如何……”

  “什么?程仲德竟成了田公的同僚?”

  “真好啊!皇天不负贤才,若非公事,真想饮上一大白。”

  此后不久,王彧就发现最先离开的那几位校事所属竟回来了。

  田丰巡视之下,发现兖州终份属中原,情况比当初的荆州要好上太多了。

  他虽不敢松懈,却也放心不少。起码不用担心随行人员的安全了。

  但兖州并不全是好处,佃户与豪族豪强家奴仆的数目让他心惊。

  陈留相应劭的治理不可谓不好,律法严明却不严峻,但解决不了这些问题。

  不过至少,接下来引陈留郡的无地百姓前往三辅屯田的事不用朝廷太过忧虑了。

  在东郡,田丰的所见就不如陈留国了。

  生活在大道之旁的百姓都知道免除口赋之事,但在偏僻的角落,乡吏们如非收税都不愿去的地方,百姓非但不知道免除口赋的事,其所要缴纳的口赋,竟还是双倍四十钱。

首节 上一节 95/3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