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田畴拜见完刘虞,回到城中的驿馆,准备返回右北平之际,忽然接到刘虞属吏的邀请,再度回到了刘虞的府邸。
面对这田畴的不解,刘虞解释道:“本将方才接到诏书,朝廷要调关云长南下冀州平乱。”
“只是云长目前搜剿境内反叛之事还未做完,是以,本将需要一个身家清白、又敢于任事之人继续云长所未完成的事情。”
“此乃国事,非一家之事,子泰想来也不愿意让幽州这些年的安和毁于叛贼之手吧!”
田畴:……
他最终还是应下了此事,正如刘虞所言,面对国事,他身为大汉官吏,岂能为门庭所困?况且,这也不算背叛丁原——想来丁府君也不愿意看到幽州叛贼肆虐吧!
但田畴还有个疑惑:“若是关府君携大军前往冀州平叛,那幽州岂非空虚?”
面对此问,刘虞捋着胡子微微一笑:“子泰到时自知!”
……
在接到诏书之时,关羽已经带兵进入了涿郡,此处也有民众被煽动叛乱,很快就被他分兵击败招抚。
负责传诏的谒者郑益宣读完诏书之后,复又对关羽说道:“征北将军,陛下还有言交待。”
闻言,原本只是对郑益拱了拱手的关羽当即换了个更谦和的态度:“君请言之。”
谒者说道:“陛下有言,此次民乱,多是叛贼在暗中谋划煽动,请将军务必严查祸首!”
关羽闻言,想明白了其中之意后,再度朝郑益拱了拱手。
然后郑益将记载了诏书的竹简交给关羽后,又从怀中掏出了一纸公文,说道:“此外,陛下有令,让下官跟随在将军身边,防止有些人恶意中伤将军的名声,也是名义上派了监军的……此次叛乱非比寻常,监军乃是朝议定下的定制,不过将军勿扰,下官已得天子嘱咐,不会干涉军事。”
关羽他倒没有觉得天子疑心他,反正他胸怀坦荡。
但他看着年岁不算大的郑益,对方至多不过二十六七的年纪,能担任谒者成为天使,其出身应不一般。
而且,他有什么本事?
关羽想问就问:“不知君如何防止有人恶意中伤?”
郑益答道:“家父人称‘经神’。”
关羽脸色一缓。
郑玄倒也称不上权贵。
他对郑益说道:“诏书之中并未言明需要带多少兵前往冀州,我当先去同刘将军商议一番,再做定夺!”
并州,这一幕同样发生在曹操面前。
但与还有心情考量天使出身的关羽不同,曹操接过诏书之后,恨不得仰天大笑。
也就是在他面前的常侍谒者宗承是南阳名士,他不肯丢了脸面。
等到送走了宗承,回到家中,他终于忍不住朗声大笑起来,
他的夫人丁氏闻讯而来,连忙问道:“君遇到了何事,竟如此高兴?”
曹操大笑着将手中的诏书递给了丁氏,并高兴地说道:“吾少时所愿,今日终得实现矣!”
丁氏也是识文断字的,她小心翼翼地接过诏书,翻开一瞧,当即惊呼一声。
“如何?”曹操问道。
丁氏盈盈一拜:“妾不知征西将军当面,拜见征西将军!”
曹操见状拿乔道:“不知者不怪,不必多礼!”
夫妻二人表演欲正盛间,忽闻门外有些动静,当即偏过头去,却见曹丕正瞪大了眼睛看向他们。
两人随即恢复了端庄,曹操挥了挥手,让曹丕到别处玩后,才说起了正事。
丁氏先说道:“妾见诏书之上要调君前去平叛,子脩如今在北军之中,不知能不能与君相遇。”
“难也,不过朝中自有大将之才,夫人不必过于担心子脩。”曹操说道,“我此番出征,最担心的就是你们,不如趁我还未出发,派人将你们送回雒阳。”
丁氏思虑之后,应道:“如此也好,匈奴人虽然近年来改变许多,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匈奴人之心性,非数年可变。我等回了雒阳,也能让君少些后顾之忧。”
凉州。
镇守汉阳郡日久的孙坚高兴极了。
他知道汉阳郡位置特殊,但近年来凉州羌人氐人都很安抚,他闲得身上长了不少肥肉。
如今总算听闻朝廷来了新的调令,还是他最擅长的领兵作战!
凉州刺史傅燮闻讯也来恭喜他。
孙坚明白,此次离开之后,他大概不会再回到汉阳了。尽管他的家眷都在雒阳,可真要离开这片他看着发展起来的土地,他的心中竟有几分不舍。
傅燮看出了孙坚的愁思,笑道:“孙征南此去建功立业,可别忘了凉州故人!”
“自不会忘!”孙坚并非儿女情长之人,很快就恢复过来了。
三辅。
尽管在凉州、并州安定之后,三辅已经不需要再特别担忧外敌入侵了,但京兆虎牙营和扶风营的营兵依旧维持着。
如今,这两营的营兵等来了朝廷的诏令。
陶谦望着眼前人高马大的校尉,心脏跳动的有些快。
说实话,自从年纪大了之后,他的胆子越来越小,尤其是当初经过了乡人的背叛后,那事至今想来他都有点肝颤。
至少现在的他是不敢像年轻时那般故意看不起张温了。
“府君,朝廷诏令之事……”
“好说,好说!奉先猛将也,吾只期盼着虎牙营的将士们能够跟着奉先建功立业。奉先若是心急,待到饭后,吾便派人带奉先去虎牙营中。”
对于陶谦友善的态度,吕布很是受用。
他朝陶谦挤出了一张笑脸。
目前朝廷平叛的大军除了最高的车骑将军皇甫嵩外,只任命了三个将军,还剩下一个征东将军尚未确定。
虽然黄忠担任的可能性很大,但吕布觉得,自己亦可以争一争。
第519章 关羽出征
在刘虞处向田豫交接了工作之后,关羽在刘虞的支持之下,带着从幽州各地征发调集的步骑三万出发平叛。
并且还额外征调了一万余民夫,为大军运输粮草等物资。
在刘虞的经营之下,幽州也算是富起来了。
在接到诏书的半个月后,大军出幽州,首先所抵达的便是距离渔阳郡最近的渤海郡,也是叛乱最开始的地方。
关羽的战术很明确,他所辖兵卒装备精良,其中多有老兵,只需要一路堂堂正正的横推过去,敢螳臂当车者皆化为齑粉。
在隔壁河间国相陈宫的情报支持和配合下,关羽在太守早就不知所踪的渤海郡一路向前,每日四十里的正常行军速度就是他推进的速度。
期间,关羽谨记着天子的嘱托,不忘调查那些在背后煽风点火的人。
在吕布离开后留在上谷郡,此次出兵又被调到关羽麾下的高顺很得关羽看重,将此重任的一部分交给了高顺。
“你这坞堡,三日之内,必须拆了!”
“这位将军,这不是强人所难吗?这坞堡是我先祖所建,记录了祖辈生活的轨迹,我若是将之强拆了,岂非是不孝之人?还请将军行个方便……”
高顺眉头一皱,当即怒喝道:“狗贼,安敢贿赂我!来人,将他逮捕入狱。”
很快,士卒就将人堵着嘴押走了。
高顺旋即望着在场的其他人,问道:“可有能做主的?”
当即又有一人颤颤巍巍地站出来:“将军,坞堡坚固,三日实在拆除不掉,能否宽限些时日?七日……五日也行……”
“吾只有三日,是以尔等只有三日!”高顺依旧不为所动。
这些藏在坚固的坞堡里没有受到乱民袭扰的豪族豪强,都是可能的嫌疑人。
数日之后,在人前不通人情的高顺来到了关羽面前,汇报道:“将军,至昨日止,共拆毁坞堡八座,其中新修者有二,其族长等皆已抓获。”
关羽点头,若说那些老坞堡还能说是前人遗留,那么修建新坞堡的,几乎就差明牌了。
他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问道:“对于拆毁坞堡一事,民间可有怨言?”
原本一直面无表情的高顺闻言嘴角忍不住抽了抽。
他性情本就耿直,面对关羽的问题如实答道:“现在民间多有流传,说是将军平乱势如破竹,见这些坞堡存在甚是不满,觉得住在这些坞堡中的人信不过将军能彻底平叛,所以才下令捣毁所有坞堡。”
关羽深吸了一口气,问道:“效果如何?”
高顺答道:“近日来,民间不识将军者多有认为将军桀骜跋扈,同时,有些坞堡之主已经主动拆除自家坞堡了。”
眼见着关羽表情似乎缓和了一些,高顺补充道:“然属下以为,应是第一日便将拒绝的人抓起来杀鸡儆猴起了效果。”
关羽:……
旋即,关羽找上了郑益,质问道:“这就是你想的办法?”
原以为郑益作为郑玄之子能够有些才能,不曾想也是不学无术的纨绔。
郑益有些茫然:“将军是指什么?我想到的办法还没用出去啊?”
关羽顿了顿,说道:“益恩想好了什么办法?如今在外,我已经是跋扈将军了。”
“我不在乎这些虚名,可乱民之中有许多因无知而被裹挟者,若是他们因为我的名声而害怕,不肯在刀兵相接前投降,定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死伤。”
郑益听闻,起身郑重朝关羽一拜,说道:“以前在雒阳久闻将军之贤名,以下官思之,此事说难倒也不难,只怕将军得受些委屈。”
关羽说道:“说来听听。”
郑益答道:“将军自入冀州以来,招抚百姓,无不尽心竭力。然对于士大夫之族,有罚无赏。”
“便是有少许士人因为将军善待百姓而愿意为将军说话,但终究不成主流。益有一谏言,还请将军明辨,这士大夫之族,亦属百姓。”
关羽闻言,笑道:“益恩所说,我自然明白,对于士大夫中有德行者,我绝不会有偏见。若是益恩所言的委屈是与这些结交的话,其实无妨。”
郑益抿了抿嘴,说道:“其中大半人未必德行如一。”
关羽怔了怔,犹豫半晌才点了点头,说道:“的确有些委屈。”
郑益也知道似关羽这种品行的人,定然不屑与道貌岸然者结交,更别说还要互相吹捧甚至举荐官职了。
“不过若能有助于招抚百姓,受些苦也无妨。”
“此事就拜托益恩了。”
郑益再度朝关羽重重一拜,承诺道:“将军放心,我这就写请帖。”
“将军,我所邀请者,皆是各县名士,其中未必没有德行如一者,只是还需将军慧眼识珠。”
在当初跟着程昱走了一遍县乡之后,郑益深知隐忍的道理。
关羽笑道:“如此,倒也算有些盼头了。”
郑玄之子的名头很好用,没几日,关羽就在郑益的安排之下陆续见了好些所谓的“名士”,其中还有来自渤海郡之外的。
关羽有着十来年的军政经验,对于其中一些人,可谓是一眼看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