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辩,三兴汉室 第282节

  一路上,应劭都在跟刘辩介绍——“去岁,白绕、于毒等黑山贼反叛,魏郡虽未受到兵乱的影响,但为了调集郡兵平叛,是以百姓所受的徭役便重了些。”

  “幸陛下洪福,今年冀州风调雨顺,小麦丰收,百姓也算是从天灾人祸中恢复过来了。”

  刘辩微微颔首,见栗攀多数时间都很沉默,他也问了几个问题,发现栗攀的确是个话少的人。

  应劭则道:“栗太守短于喉舌,长于任事。”

  刘辩还不至于因为一个太守不爱说话就觉得这个太守不行,只是他不无揣测地想——栗为稀姓,就是不知道栗攀和栗姬有没有关系。

  要是有关系的话,是不是栗氏一族吸取了祸从口出的教训,才变得如此谨言。

  但刘辩到底顾及着自己皇帝的架子,没有当面问,他准备回头偷偷问。

  不多时,应劭又提到了另一桩要事——

  原来,曾经因为黑山军的存在,冀州一直维持着一定数量的州郡兵,虽然冀州人口众多且密集,维持相对较多的服兵役的州郡兵也不至于伤筋动骨。但现在黑山贼已经成了过去,原本的黑山众也纳入了官府治下。

  那原本的州郡兵数量自然也就没必要维持了。

  普通州郡兵自然好办,他们巴不得不服兵役早日归家呢。

  但那些作为中坚力量的中层军官,以及原本黑山军中不愿意归乡务农又只会打仗的人,全都留在了州郡兵中。

  除了将多兵少之外,这些人每年还需冀州供给额外的俸禄支出、保留这些军官还有隐藏的风险……

  而这些人又不愿意务农。

  于是,应劭将主意打到了皇帝身上。

  其实早在去年,来自冀州的张郃、高览就已经从冀州州郡兵中脱颖而出,被举荐到了西园军中。

  目前汉家采用的还是强干弱支的政策,刘辩自然是乐意将各方的军事人才招至中央军,当然,前提是真的人才。

  对此,君臣二人一拍即合。

第466章 杨彪教子

  总体而言,在魏郡,刘辩派出的为他探风的孙策、诸葛亮等人去往各地寻访,并未发现什么特别恶劣的官吏欺压百姓的事件,也没有碰到官吏多收赋税、借机中饱私囊之事。

  刘辩对此还是相当满意的。

  行在在魏郡停留期间,还没完全养好伤的杨修不甘寂寞,已经追了上来。

  董白终究没有下狠手,杨修的伤只是看着严重。

  而杨彪看着脸上伤势未消的儿子,只觉得一股热血涌上脑门。

  他红了。

  “你怎么来了?还嫌你闯的祸不够?”

  “走时怎么跟你说的,安心留在怀县,等养好了伤你再追上来,可看你这样子,伤养好了吗?”

  “对了,你母亲留在怀县照顾你,怎么不见你母亲啊?被伱甩在后面了?”

  杨彪听到此事,有怒有喜,他狠狠地说道:“来人,取戒尺来!今日你母亲不在,等着受死吧!”

  “你母亲让你先来的也没用!”

  等到杨彪终于趁着夫人袁氏不在的时间打了他平日里也舍不得打的杨修一顿后,他才坐在杨修身边,问道:“你可知我为何打你?”

  杨修感受到屁股上的痛楚,有心不答,但见父亲手中还握着戒尺……这回他直接被绑了起来,没法跟几年前一样趁机逃跑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这样想着,杨修老老实实地答道:“是因为陛下曾嘱托父亲,让我在怀县养好伤再过来。”

  杨彪又怒了:“你既然知道,为何不留在怀县养伤?可别说你伤养好了,外伤也是伤!”

  杨修委屈地说道:“陛下素来大度,岂会在意这些小节?阿父未免太过谨慎了!”

  “而且怀县实在无趣,那里没有什么在野的贤才,官府中倒是有几个能与我说上话的,但他们竟然不珍惜与我交谈的机会……还是行在所在,能与人交谈。”

  杨彪闻言,又要举起戒尺,杨修见状被吓得连忙闭眼,但半晌没感到疼痛,悄悄睁眼,却见戒尺并未落下。

  “你可知,陛下不在意,有人在意!”

  “你便是在怀县忍受一下又有何妨?”

  杨修见杨彪语气缓和了些,没有戒尺威慑,他本能地开始了反驳:“原本没有苦头可吃,阿父何必硬要我吃苦头。”

  “我知阿父现在打我一顿,将来有人翻旧账,大可以说是阿父后来打的,但……”

  眼见着杨彪又举起了戒尺,杨修立刻闭上了嘴。

  “我是管不了你了,但你别得意,我马上去找一个能治住你的人!”杨彪气呼呼地走了。

  剩下杨修在那喊道:“阿父,有理走遍天下都不怕!道理在我这!”

  “阿父,等等,别走,还没人给我松绑呢?有人吗?有人能听到吗?”

  ……

  杨彪在离开之后,想着自己早年还曾认为天子言足以拒谏,但中肯的建议,天子就算不采纳也会加以考虑。

  可他这个儿子,总有自己的歪理,凡事固执己见,偏偏他还总能自圆其说。

  就算找人同他讲道理,不是杨彪自卖自夸,他自认能靠言语改变杨修的人寥寥无几。哪怕行在在此,他也不觉得自己能找到这样的人帮自己。

  但……杨彪忽然发现,其实不讲道理也能对付得了杨修。

  而且效果显著。

  与其等着杨修不听劝告,仗着聪明肆意妄为下去害了自己,不如让他切实明白肆意妄为的下场!

  “杨司空这是作甚?不年不节的送什么礼?莫非是家里什么人入狱了?”

  董卓看着带着重礼上门的杨彪很是不解:“杨司空,丑话说在前头,便是有人进诏狱了,最后如何处置还要听凭天子决断,我身为廷尉卿绝不会徇私。”

  杨彪无语地看着董卓,这凉州武夫将他看成什么人了?

  他解释道:“并非是要让君徇私,只是却有一件事,某思来想去,非得请君相助不可。”

  见董卓还要凭空揣测,杨彪害怕他的家人再虚空出事,忙道:“此是私事,与公事没有一钱关系!”

  “早说啊!”董卓闻言哈哈一笑,对着身边的仆从吩咐道,“还愣着干什么?赶紧把杨司空赔罪的礼物收了!”

  杨彪:……

  “董君,此礼并非是为了赔罪……”

  董卓做疑惑状:“那是为了什么?除了赔罪,我与杨司空再无交集了吧?”

  “难不成,杨司空是想让老夫去赔罪?要老夫说,你那儿子,那顿打活该!”

  “谁说不是呢!”杨彪闻言,立马猛地一拍手,赞同道。

  倒让装模作样的董卓吓了一跳。

  莫非杨彪得了失心疯?他儿子被打他怎么还高兴呢?

  这是什么他没识破的新计谋吗?

  等到杨彪真心实意地将儿子大了、难以管教的说给董卓听,董卓才明白,杨彪是认真的。

  但他还是有些不解:“君既有管教之心,自己管教就是了,何必送到我这里呢?”

  杨彪叹了一口气,道:“实不相瞒,在来拜见君之前,他已经将那逆子打了一顿,但听着他的哭嚎声,我有些下不去手!”

  “而且,过两日,家中内子也要回来了,倒是更难……”

  妻子回来就不敢管了吗?

  董卓心中暗笑,不过他对于杨彪舐犊情深的话,倒有些感同身受——

  想当初他独子还活着的时候,他看不顺眼就是一顿打骂,现在回想起来,已是悔之晚矣。

  他拍了拍杨彪的肩膀,说道:“君放心,当年我怎么对待我儿子的,将来就会怎么对待你儿子!”

  杨彪叮嘱道:“最好还是严厉一点。”

  “还要再严厉?”董卓惊讶地看着杨彪。

  杨彪想着,董卓只有一个儿子,一定跟他一样,宠爱都来不及呢,遂坚定地说道:“再严厉些,不然我怕管不住他!”

  “好!这事我应下了!这样,宜早不宜迟,君现在就命人将贤侄送来吧!”董卓答应道。

  “只不过,我董仲颖办事向来有始有终,送来之后,君莫要后悔才是!”

  杨彪道:“君放心,家中内人自有我来安抚,必不会打扰到君。”

第467章 吃瓜

  刘辩感觉自己最近有化身吃瓜大师的倾向。

  魏郡太守栗攀真和栗姬同出一族,就牵招汇报给刘辩的消息。

  栗氏一族传下的祖训之中,还真有一条——讷言敏行,谨始慎终。

  刘辩总算知道栗攀的性格是怎么来的了。

  但与另外一只大瓜相比,栗攀的瓜就相形见绌了。

  ——杨修被杨彪脑袋一热送到董卓手上后,不出意料地被修理得很惨。

  而等到杨彪的夫人袁氏归来,发现儿子没了,后又在董卓那儿发现了杨修的惨状,当即就发了飚。

  袁氏是袁基、袁术的亲妹妹,杨彪纵是三公,也不敢拿袁氏怎么样,更别说杨彪虽然名字很彪,但实际性格却相对柔软。

  于是乎,在袁氏回来后的那几天,杨彪告假了。

  刘辩没想到他竟能在此时欣赏到河东狮吼。

  等到随驾的董姮听了刘辩说起此桩事,小声问道:“妾观陛下说起此事时似是有所好奇……”

  “我不是,我没有!”刘辩当即就是一个否认三连。

  他可没有受虐倾向。

  不过……

  偶尔尝试一下新花样似乎也不是不行。

  ……

  几天之后,行在依旧还在魏郡,帮着刘辩在董卓那里吃瓜的耳目探听到了另外一则大瓜。

  ——“杨修在劝董卓劝朕重新度田,丈量天下田亩?”

  “正是。”牵招恭恭敬敬地答道。

  “廷尉卿有何反应?”刘辩问道。

  “廷尉卿似乎有些心动。”

  刘辩忽然想到了某个戏剧性的一幕——历史上的董卓招人恨,如今董卓要是听了杨修的劝,同样也会招人恨。

  属实殊途同归了。

首节 上一节 282/3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