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场的酋长们都不是傻子,朝廷想要编户齐民的消息早在桓典抵达益州时他们就听说了。
现在的他们只需要交每口四十钱的賨钱,还是他们这些酋长代收代缴的,将来编户齐民,他们失去不止是作为酋长的巨大权力,他们的部众也会承担更多的徭役赋税。
这笔账他们算得很清。
指望他们主动参与屯田是不太可能的事。
甚至他们提都不想提,听也不想听。
于是乎他们只高声赞赏着荀攸审判罪吏的行为。
对于这点,荀攸虽身在局中,却也心知肚明。
邀请众人换了了地方入座后,荀攸说道:“近日以来,我与诸君多有谈论治世之道。”
在场的酋长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禁疑惑,不都是在说巴郡的风土人情吗?他们讨论过这么高端的东西?
“诸君的才能让我不禁心生敬佩!”
啊对对对,他们的确讨论过高端的治世之道。
“我有心征辟诸君为官,共治巴郡,使政通人和,百姓受益,奈何……”
酋长们闻言也是气馁,他们身为蛮夷酋长,都是受了册封的——但也只是册封而已,就算被封为夷王夷帅,那也是蛮夷,和汉人的王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其实我来时曾经过京兆所在,遇到一位叫布迷的百石郡吏,是位羌人,乃是当朝太尉公所辟……罢了,巴郡终究与京兆不同。”
酋长们终究不比士人们消息灵通,竟没几个人知道凉州和三辅放开了羌氐匈奴担任汉家官吏的限制。
便是知道,也没几个人将之同自身联系起来。
能来这里的酋长们没有蠢的,谁不知道当汉家的官吏更香?就算他们作为酋长当不了,他们还有子侄外甥啊!
他们赶紧朝荀攸追问起来。
荀攸见状,倒在心中产生了些疑虑——桓典曾在颍川讲学,荀攸也听过他的名气,按理说这样一位人物,是不该忽视放开此限制的优势的。
须知当初凉州和三辅先后放开此限制后,时任使匈奴中郎将的曹操很快就转达了匈奴人希望享受同等待遇的请求,并得到了天子的同意。这种事桓典不该不知道。
思索间,荀攸见杜濩并未追问,反而在思索着什么,心思一动,遂问道:“杜君似是知晓缘故?”
杜濩被点了名并不慌张,如实答道:“回府君,在下的确曾在来往行商的口中听说过,那些参与屯田的羌胡部族,其族中有为之人多成为了郡县官吏。”
听到屯田两个字,原本很热情的酋长们一下子失去了热情。
荀攸心中虽有些不解,但他本就没想过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倒也不气馁。
很快荀攸又问起了本地蛮夷能得到的吃食和谷粮,转移了话题。
等到天色稍暗,荀攸又请了诸位酋长参与饮宴,后才将他们送别。
等到酋长们离开之后,荀攸才想起杜濩送的食铁兽,回到之前的院子里,却见食铁兽已经没了踪迹,遂问起了身边的仆人。
家仆回答道:“那位叫杜濩的酋长留下了一个随从,说是可以指导仆等喂养食铁兽,以后每隔五六日,都会将食铁兽所食用的竹子送来。”
荀攸笑了笑,这杜濩倒是個聪明人,没有借机在郡守府安排人手,却留下了一个便于私下联系的方式。
次日,没等荀攸去找杜濩,后者就已经借着“事关喂养食铁兽”的名头再度前来拜访。
还没聊几句关于食铁兽的话,杜濩便称赞道:“在下今日来时,见昨日府君惩罚罪吏之举已经在江州传开了,百姓们无不振奋。”
荀攸心知杜濩此来必有目的,索性静观其变。
于是应道:“此本是太守分内之事,何足称道?”
杜濩却叹息说:“在下只恨没有早点遇到府君!”
“当下也不迟,不是吗?”
“府君说的是!当下不迟!”杜濩咬了咬牙,问道,“敢问府君,是否疑惑昨日各部酋长为何听闻屯田之后皆讳莫如深?”
其实荀攸昨夜结合他所了解的巴郡蛮夷生存现状,已经隐约明白了些。
不过既然杜濩愿意为他解惑,他也乐得互相印证。
遂对着杜濩说道:“确有些不解,还望杜君教我。”
杜濩说道:“府君不知,只因在一众酋长心中,相较于酋长之位,成为汉家官吏略有不足。”
巴蜀的蛮夷固然生存艰难,但受益于此地良好的自然环境,以及和汉人多年的相处融合,除非天灾人祸过甚,否则蛮夷们总是能活得下去的。而且最关键的是,益州蛮夷族群虽多,但这么多年地盘基本恒定,还没有外敌干扰。
在这种情况下,巴蜀的蛮夷酋长生活地可比凉州并州的羌人匈奴人部族酋长舒心多了。
荀攸昨晚也考虑到了这一点,见杜濩所言与他所思相同,又问道:“那么在君心中,二者何为重?”
“府君不知,在下自幼读圣贤之书,只是碍于身份,不得入仕!”
杜濩自信,成为汉家官吏后的他所能达成的成就必然要高于作为賨人一部酋长的成就。
而且,他看得分明,眼下的选择更有利于賨人的未来。
“如此说来,君愿意带领部众开荒屯田?”
“我自是愿意。”杜濩脱口而出后又面露难色,“只是我虽有薄望,想要说服族人还需缓缓图之。”
荀攸说道:“这倒不急,眼下冬日将近,便是要屯田也该是明年了。”
“届时种子、农具、等待稻谷成熟时的谷粮吃食,以及可以教导种田的老农……待一切准备妥当,方才能开始。”
杜濩听到荀攸的许诺,这正是他所渴求的的东西。
立刻保证道:“府君放心,只要这些准备齐全,我必能说服族人……不仅是我一部,宕渠县其余各族,未必没有说服他们的可能!”
“大善!”荀攸赞道。
想了想,他又许诺道:“明年屯田开始之时,吾必上书,请征杜君为官!”
“多谢府君!”
第384章 出塞
幽州,关羽和赵云已经正式上任。
昔日赵云参与平定二张之乱时,辽西郡便是最大的主战场,只不过当时的辽西乌桓还是敌手。
如今“故人”相见,还需要些时间互相适应。
但刘虞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他对于自己提拔起来的赵云还是很照顾的,专门派了较为了解乌桓的阎柔相助。
而关羽这边,刘虞则派了自己帐下的军司马鲜于银相助。
毕竟关赵二人乃是空降,若想最快做到令行禁止,还得有镇得住场子的幽州官吏协助。
时值十月,吕布想要趁着大雪封路之前率精骑出塞,主动袭击塞外鲜卑。
按照过去多年的经验,他们至少也有半个月的出塞时间,足够往返。
许是为了向关羽展示自己的武勇,又或是单纯因为上谷毗邻渔阳所以善意的告知,总之,吕布在向刘虞通报了他的“计划”的同时,也将之告诉了关羽。
两人自那日在刘虞府前两不相让后,便结下了梁子。
面对吕布的挑衅,关羽同样请求刘虞同意他出塞作战。
关羽此举倒不是为了同吕布赌气,而是真的认真了考虑过吕布计划的可能性。
除非今年再下一场像去年十月底那般的大雪,还得提前半个月下,否则当无天时之患。出塞作战,虽地利在彼,然所辖的本地郡兵,大都与鲜卑有家仇国恨。又有棉衣、甲胄、以及钱粮抚恤,军心可用。
关羽虽是初至,却有鲜于银作陪,查缺补漏。
而且此时出兵,极有可能打塞外鲜卑一个措手不及。
种种理由,终说服了刘虞。
但刘虞有些担心吕布再做出什么头脑发热的决定,在同意吕布出兵之余,专门派人再三叮嘱吕布。
关羽与吕布出兵时都已经尽可能的减少了动静,但架不住有心之人日日观察。
很快,柯比能就得到了消息。
在此之前,柯比能早就探听到了关羽与吕布不和的消息。聪明的他马上意识到,或许可以借着他的部族在汉人眼中还是“忠臣”的身份,将这两支军队留在塞外!
消息随后分别传到了东边的素利、弥加和西边的扶韩罗手中。
各方立刻行动起来了。
只不过消息的传播还有延迟,无论是素利、弥加还是扶韩罗,都以为汉军是在为来年的出塞作战做准备,虽有防备,但尚不足。
关羽与吕布虽是分兵突袭,但因所率精兵数量有限,各自不过千余精骑,为着安全起见,两人选择分兵袭击一部,他们此次针对的,乃是分布在渔阳郡北部的素利所部。
一开始,两处皆有斩获,但很快他们就发现素利的部众似乎得到了提醒,很快就有了防备,还不顾牛羊要涨最后的秋膘聚集了起来。
吕布的妻弟魏续对这种情况有些担忧,他建议道:“都尉,如今鲜卑人已经有了准备,我等兵力有限,不如先行退去,待到来年率大军出塞,再与鲜卑一决雌雄!”
吕布明白魏续说的有一定道理,可他本就在刘虞和关羽面前夸下海口,如今的斩获对他来说实在拿不出手。
遂拒绝道:“眼下时间还充足,当继续寻找时机。”
和魏续一样从并州跟着吕布来到幽州的部将高顺瞧出了吕布的纠结,建议道:“都尉,眼下鲜卑早有防备,若要强攻,恐兵力不足,不如有渔阳关太守合兵一处,再做谋划?”
魏续瞥了一眼高顺,悄悄缩了缩脖子。
军中部将谁不知道都尉自从见过关羽之后,最不爱从下属口中听到关羽的名字,也就高顺有这种胆子了。
随后魏续又看向了吕布,准备待会吕布一发怒,他就替高顺说说好话。
现在还在鲜卑人的地盘呢,不宜内讧。
可魏续却没等到吕布发怒,而是看着吕布似是在思索可能性。
未久,他听到吕布说道:“为了军功,暂且忍一忍关羽这匹夫也不是不行!”
这理由还挺合理的。
只是塞外通讯不便,双方只知道对方的大概位置,想要寻找到关羽,并没那么简单。
素利的王帐,柯比能、素利、弥加齐聚。
过去,素利和弥加一直对柯比能恶言相向,哪怕后来让柯比能当了汉人货物的中间商依然如此。由此阴差阳错之下让刘虞误判了此三部鲜卑的关系,倒是另一回事了。
而今危难之际,却得到了柯比能的鼎力相助,两人心中要说没有感触那是不可能的。
柯比能率先说道:“只可惜檀石槐大人之子扶韩罗大人此次没有派兵前来……而步度根大人部所在距离此地甚远,却是来不及传递消息了。”
素利和弥加闻言哪里不明白柯比能的意思,尤其是素利,他部受袭,他所能获得的帮助只能来自眼前这两人了。
素利立刻回应道:“我代部众多谢大人为我部奔走,今日更是与弥加大人一起率兵前来相助,此等恩情,必定铭记在心,来日必有所报!”
柯比能则说道:“都是鲜卑人,何分彼此?眼下当务之急,应是击退汉人!”
“如能将来袭的两支汉军留下一支,必能重创汉人的嚣张气焰!他日族人说起我等,也能称赞一句不负檀石槐大人荣光!”
素利感叹道:“就我部传回来的消息,来袭的汉军皆是精骑,甲胄齐全,一人两马,想要留下他们何其难也!我只想着保护部众足矣!”
“你糊涂啊!”柯比能摇了摇头继续说,“若这次不把汉人打痛了,待到明年春,其必会再次来袭,届时刚过了冬,骏马牛羊皆瘦,如何面对汉人?”
一直旁观的弥加这时忽然问道:“不知柯比能大人有何良策?”
柯比能自信满满:“我知吕布与新任渔阳太守不和,此次二人领兵而来,定会各自为战!”
“这,便是我等的得胜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