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辩,三兴汉室 第216节

  以如今的军中形势,就算没有太尉皇甫嵩坐镇,刘辩也不怕雒阳诸军生乱。

  确定了人选之后,荀彧建议道:“臣私以为关将军宜拜为二千石,以渔阳上谷为佳,月前护乌桓校尉以病请退,赵司马宜继任。”

  说完后,他解释说:“护乌桓校尉居于辽西,所辖幽州之西。渔阳上谷两郡皆是边郡,又毗邻右将军所在之广阳郡。”

  刘辩点了点头,这样,两人之间刚好隔着右北平太守丁原。

  “那就定在渔阳吧!诏拜渔阳太守为侍中。”刘辩想着,吕布现为上谷郡都尉,和丁原正好又被渔阳郡隔开。

  如此,在幽州自西向东刚好能形成吕布、关羽、丁原、赵云共同构成的防线,而刘虞则居于吕布和关羽之后,统筹大局。

  同荀彧讨论至到此处,刘辩越发觉得,他需要更多的将才。

  以孙策、马超为代表的新羽林郎们固然未来可期,但他们终究还需要成长的空间。

  但马上,刘辩就想到了昔日西园军的建立过程。

  军中张辽、张杨、赵瑾等人皆是受地方举荐而来,成为了如今军中的中坚力量。

  而今原西园将校有大半各奔东西,正是令天下州郡举荐猛士之时!

  且关羽和赵云留下的空缺,也需要值得信重之人接任。

  “除了让州郡推举猛士之外,诏书中还可言明,猛士亦可至雒阳西园自荐,还要将此诏书发于邸报之上。回头文若定下个西园擢选猛士的标准,列于诏书及邸报之中。”

  听出刘辩话语中的杀意,荀彧却并未劝说什么,这种时候,除了必须维持兵力的边郡之外,总是要尽力地强干弱枝。

  就在刘辩踌躇满志地准备下一步的计划时,此时荀攸还不知道自己一语成谶,王粲成为诗赋巨匠的道路会这般顺利。

  不过荀攸很清楚,他虽是巴郡太守,但他需要关注的乃是整个益州的局势。

  是以,他自长安沿着子午道出发,翻越秦岭,第一站便是汉中。

  在他的计划中,他将会跨越半个汉中,抵达汉中郡治南郑县,并从南郑启程,经米仓道穿越巴山,最终抵达巴郡。

  如此,起码能对汉中的情况有个深入的了解。

  但……荀攸本以为司隶的治理已经是天下无双了,只一眼看去,似乎汉中郡竟犹有胜之!

  就算是雒阳,至今也没有实现如汉中这般,在大道之旁每隔数里便有一个义舍,可供给行人休憩,义舍中竟还有米肉,行人有所需者,可以自取。

  在这个过程中,是可以不出一文的。

  义舍、义米、义肉……听起来简直太过美好,然事出反常即有妖!

  荀攸在来之前就打听清楚了,现任汉中太守苏固乃是扶风人,能成为二千石足以说明他的德才,然要做到此等程度——种拂与桓典虽在益州事情做得差了些,可皆非妒贤嫉能之辈,若苏固真有能力将汉中治理地胜过遍布太学生乡吏的雒阳,早就名扬四海了。

  他立刻想到了另一个名词——五斗米教。

  稍稍打听,荀攸又听到了更多关于义舍的消息。

  譬如义米义肉需要依据一顿的饭量来取,若取多了,必会遭受鬼神惩罚!

  荀攸也是当过郡吏的人,对这种民间淫祠巫卜威慑人心的手段非常了解。在他看来,就算有所谓的鬼神惩罚,无非是有人假托鬼神之名来惩罚违规之人,从而让百姓对淫祠巫卜产生畏惧之心。

  而另一边,荀攸并未故意遮掩自己的身份,很快就受到了五斗米教的关注。

  而汉中郡府,也第一时间得知了荀攸的到来。

  只是令荀攸没想到的是,首先前来拜见他的不是功曹、主簿这样能代表太守的郡吏,而是一个颇具游侠风格的郡府门下贼曹掾。

  来人自称陈调,荀攸在与他交谈的过程中,确认了陈调的确是游侠出身,后被太守苏固征辟为贼曹掾。

  陈调虽没明说来意,但荀攸清楚,他此来,乃是为了护卫自己。

  这更让他坚定了心中对于五斗米教所设义舍的判断。

  没过半日,汉中主簿赵嵩奉太守苏固之命而来。

  这一来,便陪着荀攸一路来到了南郑。

  这一路上,荀攸发现汉中的五斗米教发展的势头远比他想象中的更盛。其在汉中之地扎根如此之深,每处县乡,总能看到其信众。

  南郑县城外,早已得到消息的太守苏固已经在城门外亲迎荀攸了。

  汉中虽然出名,但早在新莽之时就受到了与关中一般无二的冲击,后来虽不像三辅那般屡受羌乱威胁,但人口一直没能恢复过来。

  与百万人口的巴郡相比,总人口不到三十万的汉中只能算得上是个小郡。

  荀攸无论从官职还是出身、名望,都值得苏固这样重视。

  荀攸想要更进一步了解五斗米教,便没有拒绝苏固的宴请。

  席间,他掩藏住自己的喜好,只用好奇地口吻问起五斗米教的事。

  苏固有意向荀攸示好,说道:“早年间汉中多有天灾大疫,时百姓困苦,乃有张陵收徒设教,奉其道者,须纳五斗米,遂有‘五斗米教’。其中百姓互相扶持抗灾,至今已有多年。其系师如今已传至第三代,名曰张鲁。”

  “如今五斗米教的教众已占汉中百姓的十之二三,因其引人向善,其教众于乡间所为,皆是扶危济困的事。因其无害,是以历任太守,多听之任之。”

  五斗米,只相当于一个丁男七八日的口粮,在百姓能负担得起的范围内,而加入之后,还能享受各种福利,还有成员互助……

  荀攸感慨,五斗米教教如其名,难怪其能发展到如今的规模。

  想要取缔都很难。

  荀攸忽然发现了苏固言语中的一个漏洞,问道:“我近日所见,汉中百姓安居乐业,并无盗贼,可君为何会先遣贼曹掾先来护我呢?”

第375章 来者不善(4k)

  面对荀攸的询问,苏固有些无言以对。

  他只好苦着脸解释道:“昔日有过路行人肆意妄为,故意浪费义舍的米肉,激怒五斗米教的信众,后被围殴……吾所虑者便是此事。”

  荀攸明白苏固的投鼠忌器,五斗米教在汉中牵扯过重。

  从苏固的描述的来看,五斗米教虽也有些传教的手段,但总体是劝人向善的。

  可是有太平道在前,荀攸不得不多个心眼。

  而随后苏固的一句话,让荀攸不得不更加重视五斗米教——“近年来,五斗米教系师张鲁常往巴郡而行,我听闻其与巴郡蛮夷酋首杜濩、朴胡等交好,亦有将五斗米教传至巴郡之意,君此去巴郡,不可不察。”

  不得不说,如荀攸这般人物。走到哪里哪里都有朋友。

  对于太守苏固明确的善意,荀攸照盘全收,并明确表示道:“多谢君提醒,今日之言,攸定不会忘。”

  苏固面露喜色,他做了这么多,不就是为了荀攸说出这样一句话嘛。

  荀攸也意识到,益州的形势果然不简单。

  而今他才来到益州,原本预料中的益州大族势力还没感受到,传闻中的五斗米教之猖獗已经尽现眼前。

  苏固念及荀攸身边并未带多少护卫,善意地提醒道:“巴郡蛮夷虽久闻王化,然其蛮夷本性难改,路上未必安稳。我门下掾陈调有勇略,通晓道路,若君不弃,吾愿遣之携宾客护公上任。”

  荀攸问道:“久闻益州百姓富足,除些许蛮乱之外并无多少纷乱,未曾想太守上任竟也需专门护卫了吗?”

  苏固一听就明白荀攸会错了意,他只是想继续示好罢了。

  连忙解释说:“君勿虑,我也只是担心蛮夷无知冲撞……”

  巴蜀两地的蛮夷与汉人接触的时间多了,但凡不是傻子,都知道二千石长吏出事意味着什么。

  “多谢君之好意,我意先在汉中观看风土人情,期间叨扰之处,还望君见谅。”荀攸表明了他的意见,他还想留在汉中更深入的了解一下五斗米教。

  正好也给巴郡的官吏们时间,让他们为自己的到来提前做好准备。

  苏固自然乐得尽地主之谊,同荀攸联络感情。

  ……

  在南郑徘徊数日,荀攸先后拜访了本地望族李氏和赵氏。

  李氏为故三公李固之族,当初李固得罪了梁冀,只有少子李燮存活,曾任河南尹。但自中平年间李燮去世,李氏已有衰落之象。

  可即便如此,因为李固父子的贤名,荀攸依然选择首先拜访。

  只可惜,曾经的清流名臣,因为数次朝堂斗争而人才凋零,至今族中已无能继承他们风骨的子弟了。

  赵氏乃是汉中主簿赵嵩之族,他的族兄赵琰前后担任青州刺史和梁国相。

  而在赵家,荀攸向赵嵩表达了他的请求。

  “什么?君欲见张鲁?”赵嵩震惊地问道。

  苏固到底是太守,不可能一直陪着荀攸,在他忙碌的时间,这件事就被交给了他最信任的主簿赵嵩和贼曹掾陈调。

  赵嵩这些日子陪同荀攸,期间不乏有对谈之事,可无论是经典、施政还是赵嵩略有涉猎的军事,在赵嵩看来都完全难不倒荀攸。

  说实话,如果不是先受了苏固征辟,赵嵩午夜梦回,未尝没有过追随荀攸的想法。

  他打心底觉得,荀攸是能成大事之人。

  胜过他的族兄赵琰,也胜过他的府君苏固。

  在这个过程中,荀攸虽未发表过对五斗米教的看法,可赵嵩将这荀攸的行事看在眼中,敏锐地察觉到这位新任巴郡太守对于五斗米教应该没有什么好印象。

  实际上,赵嵩作为汉中郡南郑县本地人,对于五斗米教同样持警惕的态度。

  但五斗米教在汉中扎根太深了,作为本地人,赵嵩是决计不希望看到汉中因为要取缔五斗米教而血流成河。

  赵嵩想了想,还是隐隐劝说道:“张鲁此人,虽也读书,却以道藏居多,平素行事,亦会挟鬼道。且汉中信奉五斗米教的百姓多以张鲁为尊,公与之相见,务必谨慎。”

  荀攸如何看不出赵嵩的想法,安抚道:“伯高放心,我只见他一面,并不欲做他事。”

  赵嵩这才放了心。

  旋即安排张鲁来见荀攸。

  张鲁比荀攸想象地更识时务。

  两人见面之时,张鲁丝毫没有摆什么世外高人的架子,姿态虽也有些不卑不亢的味道,但面对荀攸的询问,皆有回答,话中连一丝阴阳怪气都没有。

  在赵嵩眼中,两人相谈甚欢。

  可他却不知,张鲁越是这般低调配合,在荀攸的眼中,张鲁的危险性就更大。

  当日,荀攸就写了一封密信,通过校事郎的渠道送向雒阳。

  在向天子说明了他这些天观察到了汉中五斗米教情况的同时,给出了他的解决办法——

  因为信奉五斗米教的汉中百姓太多了,且多为贫苦百姓,荀攸又非铁石心肠,不愿对无辜百姓下手。所幸这些天的观察寻访,终于让荀攸发现了五斗米教的一处弱点。

  如今的五斗米教其核心在于系师一人,而系师则是张氏代代相传。

  荀攸的办法正是针对这一弱点。

  先由朝廷出面,肯定五斗米教的存在,由此安抚教众。

  此后稳妥点的办法是为张鲁在汉中郡设立一个专门的官职,并以此限制规范张鲁的行为。激进点的办法则是釜底抽薪,直接将张鲁召到雒阳为官。

  什么?不愿意当官?

  五斗米教的教众不好针对,但张氏就不一样了。

  但无论是荀攸的哪一种建议,将五斗米教的传播限制在汉中郡,都是必须要做的重中之重。

  做完这些,荀攸了了一桩心事,然后才准备出发前往巴郡。

  这个时候,荀攸抵达汉中并略作停留的消息已经传至巴蜀,有反应的何止巴郡官吏。

  居于广汉郡雒县的安西将军桓典与益州刺史种拂听闻消息后,即便是他们,也不能无动于衷。

首节 上一节 216/3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